湖怪(英文:Lake monster)是指湖泊中出沒的神秘動物,許多湖怪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數個世紀乃至更久以前的民間的傳說中,比如著名的尼斯湖水怪[1]部分著名的湖怪已經成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並且是旅遊業的特色。[2]

Thumb
尼斯湖水怪模型,這裏採取的是經典蛇頸龍形象。

起源與形象演變

瑞典博物學家BengtSjögren曾提出,現今部分湖怪傳聞可能是由凱爾特神話中的凱爾派演化而來。[3]早期的一些湖怪形象更接近馬,而現代的湖怪則普遍是以海生爬行動物形象出現,這其中可能與科學發展及怪獸文化的傳播有關。各殖民地區的湖怪形象是逐步漸進的:最初原住民將傳說告知早期探險家,之後融合殖民者的民俗文化,再進一步人們會將湖邊發現的不明遺骸與人畜失蹤事件歸咎於湖怪,而一些有識之士可能會對湖怪進行描述、構建乃至命名學名,最終在書籍與新聞媒體的作用下廣泛傳播。[4]

Thumb
挪威藝術家蒂奧多·吉特爾森繪製的凱爾派

怪獸電影與古生物情結對於水怪形象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例如著名的《金剛》。1933年4月10日,無數觀眾在電影院觀看了電影《金剛》以及影片中呈現的巨大長頸蜥腳類恐龍。在同年8月,目擊者喬治·斯派塞宣稱他看見巨大長頸湖怪出沒,而該事件的經過與《金剛》中的情節尤其是梁龍鏡頭極為相似。而據此研究者提出,目擊者將目擊事件融合了怪獸電影情節,而新聞媒體處於利益考慮而公眾宣傳這些「真實故事」,並進一步產生更多的目擊與新聞報道。[5][6]類似的案例還有忒提斯湖怪物,四名少年根據電影《少女與海怪英語The Beach Girls and the Monster》中的怪物虛形象構了一隻「銀色鱗片皮膚、尖銳爪子、頭部有着尖刺」的怪物。隨後《開拓者時報》英語Times Colonist報道此事,皇家加拿大騎警亦展開調查,直到《少年懷疑論者雜誌》(Junior Skeptic)編輯志丹尼爾·諾克斯頓(Daniel Loxton)的調查才發現這是一場惡作劇。[7][8]

著名的「瑞洋丸」事件中,當時的日本正處於蛇頸龍熱潮,在瑞洋丸事件四天前(1977年4月29日)日本才播放蛇頸龍形象怪獸電影《恐龍·怪鳥的傳說日語恐竜・怪鳥の伝説》,[9]而這一浪潮可能間接影響日本研究者的判斷,有幾位研究者宣稱遺骸屬於蛇頸龍。[10]英國尼斯湖水怪與蛇頸龍形象也存在着古生物情結,歷史上第一具蛇頸龍化石便來自英國,由古生物家瑪麗·安寧英格蘭多塞特郡萊姆里傑斯發現,而包含該地區的侏羅紀海岸所產出的化石使得古生物學雛形在18世紀末開始發展,並直接沉重打擊了神創論[11]

那些著名湖怪的照片亦影響了後來的湖怪形象,比如尼斯湖水怪著名的「外科醫生照片」。該照片自1934年4月21日在《每日郵報》發表以來已經產生深遠影響,[12][13]各地區湖怪「目擊者」仿照"頭部與頸部抬出水面「這一形象來製造目擊照片。而尼斯湖水怪則與蛇頸龍形象捆綁,影響了諸如庫西等水怪在流行文化中的模樣。

研究與解釋

科學懷疑論者本傑明·拉德福德英語Benjamin Radford喬·尼克爾英語Joe Nickell合著的《Lake Monster Mysteries》一書中,兩人對各地湖怪傳聞分析後表示大量的湖怪目擊實際上是水獺誤判。[14]喬·尼克爾博士在電視節目《MonsterQuest英語MonsterQuest》展開的一項實驗表明目擊者對遠處物體的大小判斷會高估約40%。[15]尼克爾還繪製了北美湖怪目擊地圖,在與水獺分佈圖對比後,兩者高度重合。[16]

古生物學家達倫·奈什英語Darren Naish與保羅·巴雷特(Paul Barrett)表示長期存活的獨立大型動物(即沒有繁殖種群)是不現實的。在接受BBC採訪時,兩人明確表示諸如魔克拉-姆邊貝這類大型神秘動物顯然不可能是活恐龍或其它古生物。巴雷特指出一些湖怪傳聞最初可能是父母希望籍此警告孩子避免靠近水邊。[17]在20世紀初曾捲起一股「恐龍熱潮」,這一熱潮可能影響後續湖怪的形象與故事。[18]儘管存在着許多湖怪傳聞,但其中一些已被證實為騙局(比如喬治湖怪物英語Lake George Monster),[19]而一些「目擊者」拍攝的照片也已被證實屬於造假。[20][21]

示例

主條目:世界湖怪列表/蘇格蘭湖怪列表/中國湖怪列表

下列是一個不完整列表,僅用於示例與參考: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