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朝內閣,為明成祖首先確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永曆十六年(1662年)的皇帝咨政機構,此後權力逐漸增大,後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明太祖廢除宰相。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1]。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帝師),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諮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2]。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3]。然而,雖然首席內閣大學士(或稱內閣首輔)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4]。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明朝內閣由始至終都不是明朝中樞的一級行政機構,所謂內閣只是文淵閣的別稱[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黃宗羲對明朝內閣作出如此評價:「或謂後之入閣辦事,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也。曰:不然。入閣辦事者,職在批答,猶開府之書記也。其事既輕,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內授之而後擬之,可謂有其實乎!」
明朝最初沿襲元朝制度,設立中書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國,其中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吳元年,改右相國為左相國,左相國為右相國。洪武元年,改為左、右丞相[6]。由中書省統六部,但不設置中書令[7]。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後,明太祖朱元璋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8]。原中書省官屬盡革,惟存中書舍人[9]。
同年九月,朱元璋設置四輔官,以儒士王本等為之。洪武十五年,再次撤銷,而仿照宋朝制度,設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其中禮部尚書邵質、檢討吳伯宗、翰林學士宋訥、典籍吳沉分別為四處大學士。之後,又置文華殿大學士,征耆儒鮑恂、余詮、張長年等人擔任,以輔導太子,品秩為正五品[10],其主要權力只是顧問[11]。
建文年間,改大學士為學士,悉數罷免大學士,各設學士一人。此後改謹身殿為正心殿,設正心殿學士[12]。
明成祖靖難奪位後,召解縉、胡廣、楊榮等人直入文淵閣,參與機務,內閣制度至此建立。然而,當時進入內閣的成員均來自翰林院編修、檢討與侍讀等官職,並不兼任六部職位,也不得專制九卿。而九卿等官員上奏,亦不得向內閣通知[13]。
洪熙年間,明仁宗因楊士奇、楊榮等為東宮舊臣,升楊士奇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楊榮為太常卿兼謹身殿大學士,於是從明仁宗起,內閣逐漸受到重視。之後楊士奇、楊榮等人均兼有尚書職位,雖然身居內閣,其頭銜均以尚書為尊[14]。景泰年間,王文以左都御史進吏部尚書後進入內閣,自後後,誥敕房、制敕房俱設中書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內閣權力更大[15]。嘉靖以後,朝位班次均列六部之上[16]。
代 | 內閣 | 成立年月日 | 終止年月日 | 內閣首輔大臣 | 朋黨 |
---|---|---|---|---|---|
15 | 第一次李賢內閣 | 天順元年七月九日(1457年7月29日) | 成化二年三月八日(1466年3月23日) | 李賢 | ── |
16 | 第一次陳文內閣 | 成化二年三月八日(1466年3月23日) | 成化二年五月三日(1466年6月15日) | 陳文 | ── |
17 | 第二次李賢內閣 | 成化二年五月三日(1466年6月15日) | 成化二年十二月十七日(1467年1月22日) | 李賢 | ── |
18 | 第二次陳文內閣 | 成化二年十二月十七日(1467年1月22日) | 成化四年四月二十八日(1468年5月19日) | 陳文 | ── |
19 | 彭時內閣 | 成化四年四月二十八日(1468年5月19日) | 成化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1475年4月27日) | 彭時 | ── |
20 | 商輅內閣 | 成化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1475年4月27日) | 成化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1477年7月31日) | 商輅 | ── |
21 | 萬安內閣 | 成化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1477年7月31日) |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1487年11月6日) | 萬安 | ── |
代 | 內閣 | 成立年月日 | 終止年月日 | 內閣首輔大臣 | 朋黨 |
---|---|---|---|---|---|
25 | 劉健內閣 | 弘治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1498年8月16日) | 正德元年十月十三日(1506年10月28日) | 劉健 | ── |
26 | 李東陽內閣 | 正德元年十月十三日(1506年10月28日) | 正德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13年2月2日) | 解縉 | ── |
27 | 第一次楊廷和內閣 | 正德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13年2月2日) | 正德十年三月十五日(1515年3月29日) | 胡廣 | ── |
28 | 梁儲內閣 | 正德十年三月十五日(1515年3月29日) |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1517年11月28日) | 梁儲 | ── |
29 | 第二次楊廷和內閣 |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1517年11月28日) | 嘉靖三年二月十一日(1524年3月15日) | 楊廷和 | ── |
代 | 內閣 | 成立年月日 | 終止年月日 | 內閣首輔大臣 | 朋黨 |
---|---|---|---|---|---|
30 | 第二次楊廷和內閣 |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1517年11月28日) | 嘉靖三年二月十一日(1524年3月15日) | 楊廷和 | 衛禮派 |
31 | 蔣冕內閣 | 嘉靖三年二月十一日(1524年3月15日) | 嘉靖三年五月一日(1524年6月2日) | 蔣冕 | 衛禮派 |
32 | 毛紀內閣 | 嘉靖三年五月一日(1524年6月2日) | 嘉靖三年七月二十六日(1524年8月25日) | 毛紀 | 衛禮派 |
33 | 第一次費宏內閣 | 嘉靖三年七月二十六日(1524年8月25日) | 嘉靖五年五月十八日(1526年6月27日) | 費宏 | 衛禮派 |
34 | 第一次楊一清內閣 | 嘉靖五年五月十八日(1526年6月27日) | 嘉靖五年七月二日(1527年8月9日) | 楊一清 | 議禮派 |
35 | 第二次費宏內閣 | 嘉靖五年七月二日(1527年8月9日) | 嘉靖六年二月十六日(1527年3月17日) | 費宏 | 衛禮派 |
36 | 第二次楊一清內閣 | 嘉靖六年二月十六日(1527年3月17日) | 嘉靖八年九月二十一日(1529年10月22日) | 楊一清 | 議禮派 |
37 | 第一次張孚敬內閣 | ── | ── | 張孚敬 | ── |
38 | 第一次翟鑾內閣 | ── | ── | 翟鑾 | ── |
39 | 第二次張孚敬內閣 | ── | ── | 張孚敬 | ── |
40 | 方獻夫內閣 | ── | ── | 方獻夫 | ── |
41 | 第三次張孚敬內閣 | ── | ── | 張孚敬 | ── |
42 | 李時內閣 | ── | ── | 李時 | ── |
43 | 第一次夏言內閣 | ── | ── | 夏言 | ── |
44 | 顧鼎臣臨時內閣 | ── | ── | 顧鼎臣(代理) | ── |
45 | 第二次夏言內閣 | ── | ── | 夏言 | ── |
46 | 第二次翟鑾內閣 | ── | ── | 翟鑾 | ── |
47 | 第三次夏言內閣 | ── | ── | 夏言 | ── |
48 | 第三次翟鑾內閣 | ── | ── | 翟鑾 | ── |
49 | 第一次嚴嵩內閣 | ── | ── | 嚴嵩 | ── |
50 | 第四次夏言內閣 | ── | ── | 夏言 | ── |
51 | 第二次嚴嵩內閣 | ── | ── | 嚴嵩 | ── |
52 | 徐階內閣 | ── | ── | 徐階 | ── |
代 | 內閣 | 成立年月日 | 終止年月日 | 內閣首輔大臣 | 朋黨 |
---|---|---|---|---|---|
56 | 張居正內閣 | ── | ── | 張居正 | ── |
57 | 張四維內閣 | ── | ── | 張四維 | ── |
58 | 申時行內閣 | ── | ── | 申時行 | ── |
59 | 王家屏內閣 | ── | ── | 王家屏 | ── |
60 | 第一次趙志皋內閣 | ── | ── | 趙志皋 | ── |
61 | 王錫爵內閣 | ── | ── | 王錫爵 | ── |
62 | 第二次趙志皋內閣 | ── | ── | 趙志皋 | ── |
63 | 沈一貫內閣 | 萬曆二十九年九月十三日(1601年10月8日) | 萬曆三十四年七月十六日(1606年8月19日) | 沈一貫 | 浙黨 |
64 | 朱賡內閣 | ── | ── | 朱賡 | 浙黨 |
65 | 李廷機內閣 | ── | ── | 李廷機 | ── |
66 | 第一次葉向高內閣 | ── | ── | 葉向高 | ── |
67 | 方從哲內閣 | ── | ── | 方從哲 | 浙黨 |
代 | 內閣 | 成立年月日 | 終止年月日 | 內閣首輔大臣 | 朋黨 |
---|---|---|---|---|---|
76 | 黃立極內閣 | ── | ── | 黃立極 | ── |
77 | 施鳳來內閣 | ── | ── | 施鳳來 | ── |
78 | 李國𣚴內閣 | ── | ── | 李國𣚴 | ── |
79 | 來宗道內閣 | ── | ── | 來宗道 | ── |
80 | 周道登內閣 | ── | ── | 周道登 | ── |
81 | 第二次韓爌內閣 | ── | ── | 韓爌 | ── |
82 | 李標內閣 | ── | ── | 李標 | ── |
83 | 成基命內閣 | ── | ── | 成基命 | ── |
84 | 第一次周延儒內閣 | ── | ── | 周延儒 | ── |
85 | 溫體仁內閣 | ── | ── | 溫體仁 | ── |
86 | 張至發內閣 | ── | ── | 張至發 | ── |
87 | 孔貞運內閣 | ── | ── | 孔貞運 | ── |
88 | 劉宇亮內閣 | ── | ── | 劉宇亮 | ── |
89 | 薛國觀內閣 | ── | ── | 薛國觀 | ── |
90 | 范復粹內閣 | ── | ── | 范復粹 | ── |
91 | 張四知臨時內閣 | ── | ── | 張四知(代理) | ── |
92 | 第二次周延儒內閣 | ── | ── | 周延儒 | ── |
93 | 陳演內閣 | ── | ── | 陳演 | ── |
94 | 蔣德璟臨時內閣 | ── | ── | 蔣德璟(代理) | ── |
95 | 魏藻德內閣 | ── | ── | 魏藻德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