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日本的國家圖書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立國會圖書館(日語:国立国会図書館/こくりつこっかいとしょかん Kokuritsu kokkai toshokan */?)是日本的國家圖書館,直接隸屬於國會,除了主要為日本國會議員的調查、研究等立法行為提供輔助外,也同時服務各政府機關與一般民眾。根據日本的出版物呈繳本制度,該圖書館也是唯一一家收存日本國內全部出版物的法定呈繳本圖書館。
國立國會圖書館,是隸屬於日本國會的國家機關,是以協助國會的立法活動為首要目的的議會圖書館。同時,作為日本唯一執行呈繳本制度的國家圖書館,兼有為行政・司法各機關以及日本國民提供服務的功能。
該圖書館的具體下屬機構,有被視為「中央圖書館」的東京本館(東京都千代田區永田町)和關西分館(京都府相樂郡精華町精華台),另有作為「分支圖書館[1]」的國際兒童圖書館(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和東洋文庫(東京都文京區本駒込)和設立在各行政·司法機關內的26個圖書館。[2]
國立國會圖書館的前身是舊帝國議會兩院所屬的眾議院圖書館、貴族院圖書館以及屬於文部省的帝國圖書館。兩個議院的圖書館起源於1891年(明治24年)設立的圖書室,而帝國圖書館的前身則為1872年(明治5年)設立的書籍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的日本國憲法將日本國會定為唯一的立法機關,組成國會的眾議院和參議院均由「代表全體國民的議員」組成。為了保障國會議員可以進行深入全面的立法調查活動,有必要擴充當時的議會圖書館。為此,與日本國憲法同時施行的國會法(昭和22年法律第79號)第130條規定「為了便於議員開展調查研究,國會根據相關法律,設置國立國會圖書館。」,同時制定了《國會圖書館法》(昭和22年法律第84號)。由此,設立了由貴族院和眾議院兩個附屬圖書館合併而成了國會圖書館,但僅僅這個圖書館體制仍無法滿足國會議員的調查研究的需求。
此後,日本邀請美國圖書館訪問團,並吸取了其意見,於1948年制定了國立國會圖書館法(昭和23年法律第5號)。該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該訪問團的影響,因此也以美國國會圖書館為範本,將圖書館定位為議會圖書館的同時也確立了其國家圖書館的地位,並規定了以網羅整理國內文字資料為目的的法定呈繳本制度。
隨着該法的制定,國會圖書館開始籌建。1948年2月25日國立國會圖書館正式成立,首任館長為日本國憲法制定時任國務大臣的憲法學者金森德次郎。首任副館長為曾任尾道市立圖書館長的美學家中井正一。同年6月5日,圖書館在原赤坂行宮(現迎賓館)的臨時館址正式開館。
1949年(昭和24年),根據國立國會圖書館法的方針,曾依照出版法 (日本)(明治26年法律第15號,被昭和24年法律第95號廢止。)收藏呈繳圖書的上野國立圖書館(1947年(昭和22年)改稱帝國圖書館。)被合併至國立國會圖書館,至此,國立國會圖書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日本唯一的國立圖書館。原帝國圖書館的藏書和設施繼續保留在上野區,成為了國立國會圖書館分支機構之一的支部上野圖書館。
根據《國立國會圖書館建築委員會法》(昭和23年法律第6號),國立國會圖書館的正式館舍被定於國會議事堂北側的德國駐日大使館舊址(東京都千代田區永田町),選用了前川國男的設計方案,並在1961年(昭和36年)完成了首期工程,開始收藏圖書。開館之際館藏圖書有205萬冊,主要包括從貴族院和眾議院兩院附屬圖書館繼承的圖書、赤坂的臨時國會圖書館收藏的圖書約100萬冊,以及以戰前帝國圖書館館藏為主體的上野圖書館的藏書約100萬冊。
在開館7年之後的1968年(昭和43年),本館工程竣工落成,包括一棟地上6層,地下1層的辦公樓和17層高的書庫樓。
進入1970年代,隨着藏書量的迅速擴充以及讀者的增加,本館的設施也開始捉襟見肘。為此,在本館北側增建了新館,並於1986年(昭和61年)對外開放。該館的設計同樣由前川國男負責。隨着擁有地上4層地下8層的新館的落成,國立國會圖書館的館藏容量達到了1200萬冊,這也是設計者預計到21世紀初將達到的館藏能力極限。
為此,1980年代以後,日本政府開始考慮建立第二國立國會圖書館。這個國會圖書館除了與東京本館一起分擔保存日益增多的藏書外,還將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發展網絡信息服務,為讀者提供虛擬化服務。2002年(平成14年),國立國會圖書館關西分館作為上述計劃的成果終於完工開館。關西分館主要負責收藏科學技術相關資料、亞洲語言類資料、國內博士論文等,與東京本館一起成為了國立國會圖書館中央館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在關西分館開館前後,另一個將支部上野圖書館改造為國際兒童圖書館的計劃也得到實施。國際兒童圖書館主要負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書中的兒童書(主要以18歲以下讀者為對象的圖書館資料),在2000年(平成12年)部分開館,最終在2002年(平成14年)全面開放。
近年來,除了致力於發展電子圖書館外,也有一系列對國立國會圖書館組織結構的變革,包括2005年國立國會圖書館法中規定的圖書館長享受的國務大臣待遇被取消,2006年自由民主黨行政改革總部提出圖書館的獨立行政法人化方案,以及2007年首次任命與國會無關的長尾真(原京都大學校長)為館長等。
國立國會圖書館法的序言中,明確指出「國立國會圖書館秉持『真理使我們自由』的信念,背負為憲法承諾的日本民主化和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的使命,根據本法設立序言中的「真理使我們自由」一段,明確提出,圖書館通過公平提供各類資料來保障國民的知情權,並以成為健全的民主社會的基礎為國立國會圖書館的基本理念。
儘管國立國會圖書館法是以美國圖書館使團的提議為基礎起草,但上述序言是由時任參議院議員的歷史學家羽仁五郎(當時為參議院圖書館運營委員長)添加的。「真理使我們自由」這句話來源於羽仁五郎在德國弗萊堡大學留學時看到的圖書館牆上的文字「WAHRHEIT WIRD MAN FREI MACHEN(真理使人自由)」。據說這一名言最初的語源來自《新約聖經》的約翰福音8-32段「真理使你們自由」。[3]。
1961年(昭和36年)正式開放的東京本館的2樓目錄大廳牆上,鐫刻着首任館長手書的「真理使我們自由」,這句話在來館的讀者心中都留下深刻印象,並被認為代表了所有圖書館的一般理念,甚至可以說[誰?]戰後日本圖書館界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這句話的影響。
國立國會圖書館是隸屬於日本立法機關的日本國會的獨立國家機關,由眾議院、參議院兩院議長及兩議院中常設的議院運營委員會負責監督管理。統管圖書館事務的國立國會圖書館長,則由兩議院議長任命。
根據日本法律,國立國會圖書館由中央圖書館和支部圖書館組成。中央圖書館分為位於東京永田町的東京本館和位於京都府的關西分館,這兩個圖書館負責收藏保存除國際兒童圖書館涉及的圖書以外的各類圖書資料。此外,在國會議事堂中,也設有附屬於中央圖書館的國立國會圖書館國會分館。
作為支部圖書館,主要有國際兒童圖書館、東洋文庫以及各個行政司法部門內部的圖書館。其中的國際兒童圖書館,負責保存和提供借閱根據法定呈繳本制度而收集的日本國內出版物中的18歲以下讀物,因此性質上接近於中央圖書館的分館。另外,支部東洋文庫是由專門研究亞洲的圖書館兼研究所的財團法人東洋文庫捐助成立的。
設立於行政司法各機關內部的支部圖書館,將在「對行政·司法提供的服務」一節詳述。這類圖書館在制度上屬於國立國會圖書館的支部,構成了日本唯一的國立中央圖書館的龐大網絡的一部分。儘管這些圖書館的設立主體是各個行政司法機關,但是同時作為國立國會圖書館的支部圖書館,因此其地位比較特殊。
由東京和關西兩部分組成的中央圖書館共有900人左右職員,並根據工作性質細分為眾多部門,其中唯一一個根據國立國會圖書館法而設立的部門是「調查及立法考査局」。這個部門由若干位專業調查員為核心,負責在眾參兩院常任委員會認為必要的領域進行高水平的調查工作,發揮了為國會服務的重要作用。
國立國會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主要有以下三部分構成。
從「國會圖書館」的名稱中便可理解,對國會提供的服務是其首要任務,但是對普通國民的服務也是其重要一環。作為日本唯一的國立中央圖書館,國會圖書館依照呈繳本制度不斷網羅收集日本國內的出版物,還負責製作《全國總書目》。此外,圖書館也致力於與各國圖書館展開交流合作,互相提供資料的國際交換、借閱、複印,以及對管理日文圖書的外國圖書館職員的培訓活動。
對一般讀者的服務,主要通過讀者直接來館、通過讀者身邊的鄰近圖書館間接服務以及下文提及的通過互聯網提供電子圖書館服務等形式提供。
國立國會圖書館主要服務部門,即東京本館、關西分館、國際兒童圖書館等三館都可以直接接待讀者,除了一些特殊的情況或者貴重圖書外,圖書館龐大的資料均面向讀者開放。
作為間接的使用方法,普通讀者對於在離自己最近的圖書館無法獲取的資料,可以通過圖書館際借閱服務來利用國會圖書館,也可以請求國立國會圖書館提供參考調查服務。
圖書館際借閱,是以讀者身邊的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或各類資料室(僅限於已被許可加入圖書館際借閱制度的機構)為窗口,利用國立國會圖書館資料的制度。但是由於只是圖書館之間的借閱,因此讀者不能將資料帶出圖書館外,也不得複印相關資料。
與一般公共圖書館不同,國立國會圖書館以保存資料為首要目的,因此對於來館的讀者也不提供借閱服務。另外,由於保存資料數量非常龐大,服務對象遍及日本全國及海外,因此對個人讀者的使用有諸多限制,往往會使人感到不便。很多情況下,讀者利用身邊的公共圖書館往往會更加便利,只有在一般圖書館找不到資料的時候才去利用國立國會圖書館。從這一點來看,國會圖書館是查找資料的最後保障。
國立國會圖書館對國會的服務,除了提供資料、借閱讀書等一般圖書館具備的功能外,還有作為議會圖書館特有的立法調查功能。
東京本館和國會議事堂內的國會分館設有國會議員專用的議員閱覽室,在本館還設有議員研究室。這些設施除了提供議員進行政策性研究外,也往往是政治家進行磋商密談的場所。此外,國會分館對國會議員和職員都提供資料出借服務,也不存在出借資料的數量限制。
根據國立國會圖書館法第15條,圖書館設立了調查及立法考査局(簡稱「調查局」)。該機構主要為國會收集提供調查及立法相關的資料。
為此,調查局內部設立了為國會開展調查和提供立法相關的資料的部門。各個部室對應於國會兩院的常任委員會內各個專業組別而設置,針對國會議員的提問開展立法調查,也會為時事問題開展預備調查。
另外,調查局也負責收集整理議會·法規相關資料、製作法規索引、國會會議記錄的數據化等工作,這些資料也通過國立國會圖書館的閱覽室、出版活動、互聯網等載體向全體國民提供。
國立國會圖書館的另一個主要服務對象就是國家行政司法機關。對此國立國會圖書館也提供圖書館資料的出借、複印等服務,但其窗口是各個機關內部的支部圖書館。行政・司法各部門的附屬圖書館(支部內閣府圖書館、支部最高裁判所圖書館等),負責收集所在機關的出版物和業務上的資料,並由各個機關撥款營運,但在制度上又屬於國立國會圖書館的一個組成部分。另外,各支部圖書館之間通過國立國會圖書館中央館為中心的網絡,互相交換機關出版物、資料的互相借閱、職員的共同培訓等。
行政・司法各部門的支部圖書館館長從各自的事務官或技術官員中選任,但任命權屬於立法機關職員的國立國會圖書館長。這種將三權結合在一起的支部圖書館制度,在世界各國的國家圖書館中也極為罕見,成為了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一大特色。
世界各國的國立中央圖書館,通過法律確立的呈繳本制度,要求所有出版者都向其存繳其出版物,以網羅收集本國內的出版物為其主要職責。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法規定,國內全部的政府機關、團體個人都有義務將其出版物存繳至國立國會圖書館。作為存繳對象的出版物,包括圖書、冊子、定期出版物(雜誌、報紙、年鑑)、樂譜、地圖、縮微膠捲資料、盲文資料及CD-ROM、DVD等通過載體出版的電子出版物(包括音樂CD和遊戲軟件等)等。關於存繳的份數,對於政府機關要求存繳2份至30份不等,民間出版物僅要求存繳1份。
作為呈繳本以外的資料收集手段,有捐贈、採購、出版物的國際交換等。採購主要用於古書・古代典籍等不屬於呈繳本對象的資料、百科全書、辭典、年鑑等使用頻率很高的參考工具書、以及被認為對學術研究有價值的外國資料等。國際交換的對象主要是各國國家圖書館・議會圖書館通過呈繳本制度收集的多份政府機關出版物。
通過上述途徑,國立國會圖書館將新近收集的每件書籍資料,都按照書名、作者、出版者、出版年份等信息製作書目數據。該書目數據根據該館自創的國立國會圖書館分類表(NDLC)進行分類編號,並根據國立國會圖書館件名標目表(NDLSH)添加件名,最終編入目錄。目前該目錄的大部分內容已可以通過NDL-OPAC[4]在互聯網上搜索。
關於國立國會圖書館的藏書構造和圖書館技術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了1948年盟軍駐日總司令部(GHQ)民間信息教育局特別顧問Robert Bringham Downs提出的報告書(日文稱「ダウンズ勧告」)的影響。根據該報告書的思路,圖書館最初的圖書整理分為日式書籍或中文古典典籍以及洋文書籍兩大類,前者根據日本十進分類法(NDC),而後者採取國際上通用的國際十進分類法(UDC)。但是考慮到龐大的藏書量上架存放時,十進分類法有不便之處,在1960年代改用國立國會圖書館分類表進行整理。考慮到使用日本十進分類法的其他圖書館和一般讀者的需要,日式書籍或中文古典典籍仍在書目數據中保留了日本十進分類編號來分類。
根據呈繳本制度,原則上國立國會圖書館在持續收集日本國內的全部出版物,因此國會圖書館的館藏資料書目,就等同於日本國內全部出版物的書目。這樣,國立國會圖書館網羅的資料的書目信息目錄就被稱為「全國總書目」,國立國會圖書館將每周根據呈繳本制度收錄的書籍信息收載入《日本全國總書目》。
《日本全國總書目》除了通過互聯網公開外,還通過定期出版物的形式出版發行。另外,還做成電子信息庫《JAPAN/MARC》,製成CD-ROM版和DVD-ROM版出售。其基本功能就是,檢索調查日本國內出版物的綜合性索引。
日本國內的各家圖書館,在編制本館館藏書目時,也可以複製《日本全國總書目》,而不需要自行製作書目信息。這一方面減輕了各圖書館製作書目的工作量,共享國內各圖書館的書目信息,但是另一方面,國立國會圖書館的目錄製作有一定的時間滯後,對於最新發行的書籍檢索方面存在缺陷。因此,許多公共圖書館往往更多地使用日本民間企業編制的最新書目,而沒有積極地使用《JAPAN/MARC》這樣的全國總書目。
另外,國立國會圖書館在編制全國總書目的同時,也製作了自開館以來的《雜誌文章索引》。這主要用於國內主要雜誌的刊載文章的索引。由於其主要對象是學術性雜誌和對於調查有幫助的大型雜誌,因此作為一般檢索系統很難搜索的雜誌文章目錄,具有非常高的利用價值。
國立國會圖書館成立當初的收藏資料,主要由二戰前的帝國議會兩院附屬圖書館為了議會會議而收集的資料和當時日本唯一的國立圖書館的帝國圖書館的藏書組成。其中,帝國圖書館在戰前根據出版法的呈繳本制度網羅的日文圖書、珍貴的古書、洋書等,具有非常高的價值。
國會圖書館的藏書中,由許多有特色的系列資料,具有很高的價值。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從帝國圖書館處繼承的舊藩校藏書、德川幕府收藏資料、本草學相關古書組成的伊藤文庫・白井文庫、二戰後的國會圖書館作為議會圖書館而着重收集的近代政治史相關史料組成的憲政政資料、國內外議會・法令相關資料、支部上野圖書館收藏的芭蕾舞・法語歌相關的蘆原英了藏書、以出版文化史資料為中心的布川文庫(布川角左衛門的原藏書)。另外也有二戰前被禁止發行的書籍·雜誌,其中原帝國圖書館收藏的禁書作為普通資料的一部分,而原內務省保管的禁書是作為貴重圖書的一部分被限制閱讀的。
根據2004年度(平成16年度)末的統計,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資料共計圖書8,369,233冊、雜誌176,961種、報紙10,351種,另外縮微膠捲、地圖、電子資料等非圖書形態的資料共約1,200萬件以上。
進入1990年代,隨着信息科技革命,國立國會圖書館開始探索充實主要以互聯網為載體的電子圖書館服務。
2002年,隨着關西分館的開放,圖書館網頁大幅度更新。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書檢索・申請系統「NDL-OPAC[4]」的功能得到了很大改進,國會圖書館的收藏資料的絕大部分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被全世界的讀者檢索。
另外,雜誌文章索引也可以通過NDL-OPAC在網上進行檢索,國會圖書館開館五十餘年來積累的數據庫目前已被完全對世人公開。
另外,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歷史性的珍貴資料和錦繪等畫像的「珍貴圖書畫像數據庫[5]」、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並掃描明治時期出版資料而成的「近代數碼圖書館[6]」、將互聯網上的信息作為文化財產保存的WARP(互聯網信息儲備事業)[7]等多種多樣的電子信息內容,都通過電子圖書館對外公開。
近代數碼圖書館的公開範圍只限於著作權保護期限屆滿或得到著作權人許可的資料,但是由於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看到明治及大正時代的出版物,因此其文化價值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WARP就是,將通過互聯網公開的學術雜誌、政府機關網頁等內容,經其管理者許可後保存於國立國會圖書館的儲存設備,並通過互聯網對外公開的系統。與不能改變內容的CD-ROM不同,WARP是一種將可被管理者自由改寫的網絡電子信息與紙質媒體一樣收集、整理、保存、公開的嘗試。
作為今後的發展方向,國立國會圖書館在考慮對互聯網上的電子信息也進行網羅收集和保存。作為對呈繳本制度的審議機構,呈繳本制度審議會於2004年召開的「有關網絡電子出版物的收集的問答會」上,提出對互聯網信息的收集、保存和提供實行制度化。國立國會圖書館也根據這個建議,開始探討根據一定的頻率自動非選擇性地收集來源於日本國內的網頁內容的做法,並明確了應首先選擇具有公共性質的go.jp、ac.jp、ed.jp等域名的網頁[8]。這一連串的變革,隨着自由民主黨e-Japan重點計劃特別委員會提出的《實現世界最先進的IT國家的議案》(2004年)[9]而開始備受關注。但是此後,隨着該議案的主要倡導者眾議員野田聖子和眾議員山口俊一退出自民黨(而後歸黨),加上有觀點認為圖書館實施的資料收集活動,可能助長傳播兒童色情、猥褻物、侵犯私隱權的資訊等不法行為,因此目前仍被認為難以實現。
本節主要介紹作為一般讀者到國立國會圖書館東京本館時的情況。關於關西分館和國際兒童圖書館的具體情況,請分別參照相關條目。
東京本館、關西分館對年滿18周歲的讀者開放。而國際兒童圖書館主要負責向兒童提供服務,除了收集兒童書相關文獻的資料室以外,任何年齡的讀者都可以利用。
在圖書館出入口處,有着多名職員或第三方專業機構的人員負責日常監查。在進館時,首先要從發卡機中領取只限當天使用的IC卡。領取IC卡時需要輸入本人的姓名、住址、聯絡電話等信息。對於已經登記過的讀者,只要持有「登記讀者卡」,就可以僅憑輸入密碼就獲得IC卡。之後,讀者將IC卡通過類似於地檢票機的機器後,進入館內。另外,由於東京本館和關西分館都禁止攜帶不透明的袋類入館,因此必須將一些物品存放於入口處的投幣式儲物櫃中。
讀者需要離開圖書館時,首先須將借取的資料歸還至服務櫃枱,之後通過門口的檢票機,離開圖書館。如未歸還資料,不得離開館區。
由於東京本館保存有龐大的資料,因此原則上對所有資料均實行讀者不能直接接觸的「閉架式」管理方式。因此,讀者需要首先利用NDL-OPAC (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書檢索・申請系統)檢索必要的資料,並通過該系統提出申請。圖書館工作人員根據NDL-OPAC的申請記錄將資料從書庫中取出,但由於書庫過於龐大,取書過程往往需要數十分鐘,而且每人每次的申請數目也有限。
東京本館由本館和新館兩棟建築物組成。本館的2層櫃枱負責圖書的取還,而新館的2層櫃枱負責雜誌的取還。另外,根據主體類別放置的特別資料、有特色的資料等分別放置於各個專門室。其中還有許多經常被利用的參考資料如字典、統計資料、年鑑、報紙等,可以被讀者直接翻閱。
目前東京本館的專門室,包括:本館2層的科學技術・經濟信息室(科學技術及經濟社會相關的參考圖書、科學技術相關的抄錄·索引)及人文綜合信息室(總目・人文科學領域的參考圖書、圖書館・圖書館信息學相關的主要雜誌等)、本館3層的古代典籍資料室(珍貴書、較珍貴書、江戶時期以前的日文和古書、清代以前的漢籍等)、本館4層的地圖室(珍貴地圖、住宅地圖等)と憲政史料室(日本近現代政治史料、日本佔領海關相關資料、日系移民相關資料)、新館1層的音樂·圖像資料室(唱片、CD、錄像帶、DVD等)和電子資料室(CD-ROM等電子資料、電子雜誌等)、新館3層的議會官廳資料室(國內外的議會會議記錄・議事資料、官方公報、法令集、判例集、條約集、官廳出版資料目錄・要覽・年次報告、統計資料類、政府間國際機關出版資料、法律・政治領域的參考圖書等)、新館4層的報紙資料室(報紙原版、縮印版・復刻版、縮微膠捲、剪報資料)等共計9個專門室。此前,還有專門收集亞洲·北非各國語言資料的亞洲資料室,後隨着關西分館的開放,而移至關西分館保存,改稱亞洲信息室。
該圖書館不允許讀者本人通過複印機複印資料,而需要向複印櫃枱提出申請。這一方面是因為國立國會圖書館實行呈繳本制度,需要保證圖書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日本《著作權法》規定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複印應受限制的原則[10]。因此,對於只有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珍貴資料,或者定期出版物的近刊和著作權仍受保護的資料等,都不能進行全文複印。
由於不能進行自助式複印,因此在繁忙的時候,從提出申請到獲得複印資料,往往需要花費數十分鐘。考慮到取出資料到複印資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國會圖書館的利用並不是十分便利。
然而,在關西分館設有自助複印機,讀者可以自行複印所需資料的一部分。這種情況下,需要工作人員檢查複印資料的內容是否符合規定。
另外,如果事先進行讀者網上登記,也可以通過NDL-OPAC檢索資料,並請圖書館工作人員代為複印和郵寄。這種遠距離複印服務也可以針對雜誌的特定文章而進行。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