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蜥腳類

蜥臀目的一个演化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蜥腳類
Remove ads

新蜥腳類學名Neosauropoda)是個蜥腳下目的單系群演化支,由阿根廷古生物學家何塞·波拿巴於1986命名。其目前的定義為:包含護甲薩爾塔龍長梁龍及其他與其為共同祖先的直系後代。新蜥腳類主要分成兩大類:梁龍超科大鼻龍類。新蜥腳類出現於晚侏羅紀,直到於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滅絕,其包含了主要的蜥腳下目恐龍,如迷惑龍屬腕龍屬梁龍屬[3]除此之外,還有大型的阿根廷龍屬波塞東龍屬[4]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演化支 ...
Remove ads

當波拿巴首次命名新蜥腳類時,他將其描述為包含侏羅紀中晚期的蜥腳下目的演化支。而新蜥腳類的確出現在侏羅紀時期,直到白堊紀晚期滅絕。新蜥腳類後來由Upchurch、Paul Sereno和Jeffrey A. Wilson進一步細化,他們發現了新蜥腳類的13個共有衍徵[5]由於新蜥腳類屬於蜥腳下目,它們也有着大型的體型、長頸和柱狀腿。[6]

Remove ads

發現歷史

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於1841年命名了第一個新蜥腳類:鯨龍屬。由於化石殘缺,他本來認為這是一種巨型鱷魚。而鯨龍有事被歸類為新蜥腳類的基礎演化位置,因而成為了這個演化支首次發現的物種。[7]然而根據最近的研究將鯨龍歸類在新蜥腳類以外,為新蜥腳類的姐妹分類。[8]而真正首次返現的新蜥腳類為在1877年發現於北美洲迷惑龍屬圓頂龍屬,和同年發現於印度泰坦巨龍屬[9]

特徵

新蜥腳類的特徵為:鼻孔更接近背側、牙齒集中在嘴部前段、圓柱狀的掌骨、從蹠行動物演化為趾行動物

定義

新蜥腳類演化支由阿根廷古生物學家約瑟·波拿巴(José Bonaparte)在1986年所建立。美國古生物學家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在2005將新蜥腳類定義為:包含薩爾塔龍、梁龍,與兩者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

種系發生學

以下演化樹是根據保羅·阿普徹奇(Paul Upchurch)等人在2004年的研究:

新蜥腳類
梁龍超科
雷巴齊斯龍科 Rebbachisauridae
Thumb

叉龍科 Dicraeosauridae Thumb

梁龍科 Diplodocidae Thumb

Diplodocoidea
大鼻龍類
圓頂龍形類
腕龍科 Brachiosauridae
Thumb
泰坦巨龍超科
泰坦巨龍類

薩爾塔龍科 Saltasauridae Thumb

Titanosauria
Titanosauroidea
Camarasauromorpha
Macronaria
Neosauropoda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