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傷
外力導致的傷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損傷[1][2](英語:injury)或傷害,是內外環境中有害因子刺激的強度、持續時間等超出細胞和組織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細胞及間質的代謝、結構出現的異常變化。
2013年,全世界有480萬人死於創傷,而1990年為430萬人[8]。在這些死亡中,有30%以上是運輸相關的傷害[8]。2013年,有36.7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於創傷,而1990年為77.6萬[8]。創傷佔全部死因中的9%,並且是世界上第六大死因[9][10]。
分類

203-358
359-428
429-483
484-559
560-637
638-716
717-817
818-939
940-1,140
1,141-2,961

14-65
66-89
90-114
115-137
138-171
172-193
194-226
227-291
292-379
380-2,730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ICECI醫療分類碼》(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External Causes of Injury),損傷可依照下列方式分類:
- 損傷的機制
- 造成損傷的物體或物質
- 損傷的位置
- 受傷時的活動
- 相關人的意圖
以及其他模組。這些分類碼可以識別各特定人群損傷的分佈,以便更詳細地研究病因和預防措施[11][12]。
美國勞動統計局開發了《OIICS職業傷害分類系統》(Occupational Injury and Illness Classification System),損傷可依照下列方式分類:
- 損傷的性質
- 受傷的身體部位
- 來源
- 造成損傷的事件
OIICS於1992年首次發佈,此後進行了數次更新[13]。
《OSICS運動傷害分類系統》(The Orchard Sports Injury Classification System)可分類損傷,用於研究特定的運動傷害[14]。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