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德國足球最高等級的賽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足球聯邦聯賽(德語:Fußball-Bundesliga),中文通稱為德國甲組足球聯賽,或簡稱德甲[1],是德國足球最高等級的賽事類別,由德國足球總會於1962年7月28日在多蒙特確立,自1963–64球季面世。德甲的每支球隊均需與同級別的全部其它球隊進行主客場制對賽,最終的德國足球冠軍可獲得歐洲聯賽冠軍盃的參賽資格;而排名最末的兩支球隊將降班至德國乙組足球聯賽(德乙)。排名倒數第三的球隊則需要與德乙第三名進行護級附加賽,勝者可獲准留在德甲。此外,所有德甲球隊都可直接入圍德國足協盃比賽,兩者冠軍將參加德國超級盃的爭奪[2]。
作為歐洲五大聯賽之一,德甲在歐洲足協的聯賽係數排名中目前位居全歐第3[3]。德甲也是全球現場觀戰人數最高的足球聯賽,其於2013年至2018年間的場均上座率高達43,302人次[4],同時還在全球209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電視轉播[5]。拜仁慕尼黑是德甲最為成功的球隊,共獲得32次德國冠軍。2024年至2025年德國甲組足球聯賽是第62屆賽事。球季於2024年8月23日開始,至2025年5月17日結束,其中2024年12月20日至2025年1月12日為冬歇期。利華古遜為該球季的衛冕冠軍。
德甲聯賽採取雙循環主客場制比賽,總共18支參賽球隊根據球季前統一制定的固定比賽計劃相互對賽兩次,其中主、客場各一次。上下半季的賽程並不相同,而雙方球隊亦不會在同一半季中對賽兩次[6]。球季中的全部34輪比賽通常從8月初至次年5月中進行。若球季結束當年會舉行歐洲盃或世界盃,該球季或會提前至5月初結束。直至1980年代中期,德甲球季在冬季都擁有一個短暫的間歇期。1964年12月31日由紐倫堡主場1:1戰平史特加的比賽成為唯一一場在元旦前夕進行的賽事[7]。持續時間較長的冬歇期於1986-87球季首次推出,由12月初至次年2月下旬。目前的冬歇期為期三周,通常在12月或1月。傳統上每個圈數都應在周六下午15:30開賽,但近年來也增設了周五及周日的比賽,周五的比賽一般在晚上20:30開賽,而周日的兩場比賽則應在下午15:30和17:30開賽。另外,聯賽組委會一般都會在每一輪中挑選出一場「頂級比賽」,安排在每周六晚18:30開賽。此外,若受到球隊歐洲賽事或國家隊賽事密集的影響,部分圈數也會安排在周二及周三進行[8]。
每個球季的賽程表都會進行調整,以確保賽事的系統性及球隊相互對賽的順序。賽程表主要藉助電腦程式依照相關的重要參數,例如其他重要賽事的賽程而制定,並根據國際足協及歐洲足協的框架時間表確定比賽日期。此外,藉助中央安全資訊系統(Zentrale Informationsstelle für Sicherheit,簡稱ZIS)可排除重疊的比賽機會。因此,例如像多蒙特和蓋爾森基興兩座相鄰的城市同時進行主場比賽是可以避免的[9][10]。
在雙循環主客場制比賽中最終名列第一的球隊,可以獲得為期一年的「德國足球冠軍」稱號;排名最末的兩支球隊需要降入德國乙組足球聯賽,作為替換,在德乙排名前兩位的球隊可以直接升入德甲。此外,自2008-09球季起,德甲排名倒數第三的球隊需要與德乙排名第三的球隊進行附加賽,勝者得以在留在德甲。除了德國冠軍隊和降班隊,德甲聯賽還將依照名次分配參與歐洲球會賽事的球隊。這主要通過歐洲足協積分排名,以確定各成員國可以獲得的歐洲聯賽冠軍盃、歐霸盃、圖圖盃和歐洲盃賽冠軍盃的參賽席位,以及在各賽事中的參賽階段[11]。成員國的積分排名越高,可入圍參與歐洲賽事的名額便越多。根據德國在歐洲足協積分排名的名次,德甲的冠軍、亞軍和季軍均直接入圍歐洲聯賽冠軍盃分組賽,殿軍也可參加歐洲聯賽冠軍盃。德甲的第五、第六名以及德國足協盃冠軍則可獲得參加歐霸盃的資格。若有球隊入圍德國足協盃決賽並已在德甲聯賽中獲得歐洲聯賽冠軍盃或歐霸盃資格,則德甲第七名也可參加歐霸盃。此外,其它球隊也可通過歐洲足協公平競賽排名參與歐霸盃的入圍競爭,緬恩斯05和哈化柏林便分別於2005年和2008年藉此排名入圍歐洲足協盃[12]。
每場比賽後,勝方及負方球隊可分別獲得3分(自1995-96球季起實施,此前為2分制)和0分,平局則各得1分,球隊在一個球季中每場比賽獲得的積分將被相加,以確定其聯賽排名。積分相同的球隊將按得失球差排列名次,得失球差相同則按入球數計。若入球數仍然相同,則考慮相關球隊的對賽成績、對賽得失球差及對賽客場入球數。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法分出有關球隊的排名,最後將於中立場地進行一場附加賽決出勝負,但在德甲歷史上迄今為止從未出現過此情況[13]。
德甲的競賽模式自開辦以來幾乎未發生改變。出現波動的也只是參賽隊伍的數量(16、18、20)和降班名額的數量(2至4),有時也會通過舉辦護級附加賽來確定升降班的名額。直至1969年,積分相同的球隊不是計算得失球差,而是計算得失球商數。三分制自1995-96球季起實施,在此之前,球隊勝、平可分別獲得的分值為2分和1分。同時,平、負也會被計入「負分」的積分系統[注 1]。
截至2022-23球季,德甲在歐洲足協五年評分中的排名如下[3](黑體數字為當季最高分獲得者):
2023年 名次 |
2022年 名次 |
變動 | 成員國協會 (L:聯賽,C:盃賽,LC:聯賽盃) |
2018–19 球季得分 |
2019–20 球季得分 |
2020–21 球季得分 |
2021–22 球季得分 |
2022–23 球季得分 |
總分 | 歐聯名額 | 歐霸名額 | 總數 |
---|---|---|---|---|---|---|---|---|---|---|---|---|
1 | 1 | — | 英格蘭 (L,C,LC) | 22.642 | 18.571 | 24.357 | 21.000 | 23.000 | 109.570 | 4 | 3 | 7 |
2 | 2 | — | 西班牙 (L,C) | 19.571 | 18.928 | 19.500 | 18.428 | 16.571 | 92.998 | |||
3 | 4 | 1 | 德國 (L,C) | 15.214 | 18.714 | 15.214 | 16.214 | 17.125 | 82.481 | |||
4 | 3 | 1 | 意大利 (L,C) | 12.642 | 14.928 | 16.285 | 15.714 | 22.357 | 81.926 | |||
5 | 5 | — | 法國 (L,C,LC) | 10.583 | 11.666 | 7.916 | 18.416 | 12.583 | 61.164 | 3 | 3 | 6 |
德甲聯賽在2001年之前均由德國足球總會主辦。此後,德國足總聯合德甲及德乙36支職業球會共同成立的德國足球聯賽協會成為賽事主辦方。德國足總與它之間通過一份基礎協議實現間接規管。目前德國聯賽協會的運營任務已轉移至其全資附屬子公司——德國足球職業聯盟(DFL)[15]。
德國足球職業聯盟的宗旨是維護和加強職業足球在德國的運作,它是兩個級別聯賽全體成員的服務提供商,並代表球隊處理公眾和媒體事務。德國足球職業聯盟的職責主要有三個方面:比賽運營、授權及推廣。除了主辦職業足球賽事,它還掌握着對德甲和德乙每球季總共612場比賽的電視、電台廣播和互聯網的轉播分配權。此外,德國足球職業聯盟還負責在德國及海外的品牌推廣以及對36支職業球隊及地區聯賽球隊的參賽牌照發放工作[16]。
為了參加德甲聯賽,每支球隊都需要獲得一個由德國足球職業聯盟(2001年以前由德國足總)授權的參賽牌照。參賽牌照將根據競賽、法律、人事行政、基建、安保、媒體技術和財務等範疇的標準進行發放。在此列出的條件均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是為了確保球隊的經濟表現,牌照審批通常會更側重財務標準[17]。
2007年以前,球隊的經濟審查僅需在每年春季進行,而自2007-08球季開始,則推出了所謂的「牌照覆審」(Lizenzierungsnachschau)政策。在此政策下,一些經濟實力較弱的球隊需要在秋季再次接受經濟審查。其年度資產負債表需要在6月30日前完成更新,球隊必須證明在預算額中的流動資金足夠提供至球季結束。無法達標的則需要滿足其它進一步的條件。若仍無法實現標準,球隊可能被制裁,面臨最高會被扣除當季分數的處罰[18]。
德國是全世界足球牌照發放程序最為嚴格的國家之一。由於特別重視對流動資金的考核,以及在審查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球隊在來季是否能夠維持比賽運作,因此德甲聯賽自成立以來還沒有球隊在球季進行中宣告破產或因經濟原因退出聯賽[19]。
若德甲聯賽球隊無法獲得參賽牌照,按照規定將在下一球季被強制性降入德丙,其當季排名也將移動至德乙聯賽的積分榜最末端。而原本降班的球隊名額將相應減少。特雷斯登戴拿模在1994-95球季成為第一支也是迄今唯一一支因經濟原因被拒絕發放下一球季參賽牌照的德甲球隊。然而,也有其它幾支球隊曾因違反牌照條件被罰款和扣分[20]。
在1932-33球季,德國範圍內仍有55個地區在使用不同的名稱舉辦最高級別聯賽,例如行政區聯賽(Bezirksliga)和大區聯賽(Gauliga)[22]。早在1932年,作為德國足總第四任主席的菲利克斯·林內曼便提出創立「國家聯賽」(Reichsliga)的設想,其中成績最好的球隊應成為德國冠軍。原本計劃於1933年5月28至29日召開全體會議進行討論並表決,但就在會議即將舉行前一個月又突然宣佈取消,原因是德國國內的政治局勢急劇惡化,足總在這種情況下討論足球職業化問題顯然是不適宜的[23]。納粹上台後,區域聯賽的數量自1933-34球季起出現縮減,到二戰結束時已經只剩下16個,儘管競賽形式受到戰爭的影響而有一些變化,但這些聯賽在當時仍然代表了德國足球的最高水準。
雖然一些歐洲主要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便開辦了全國性的職業聯賽,比如英格蘭自1888年以及西班牙和意大利自1920年代[24],但德國分散在各地的高級聯賽水準參差不齊,各球隊都是由業餘選手組成,球員靠踢球不能養家餬口,且一些頂級球隊和聯賽中其他球隊的實力差距較大。由於缺乏挑戰,導致德國球隊的國際競爭力下降,歐洲賽事主要由西班牙或意大利的球隊主宰[25]。德國足球要增強整體的實力水準,必需通過創建全國性的頂級職業聯賽,並營造程度更為均衡的陣容來實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邦德國再次就引入一個全國性的職業聯賽進行了探討。這一想法的主要倡導者是時任科隆足球會董事長、並自1949年起擔任「德甲及職業足球興趣團體(Interessen gemeinschaft Bundesliga und Berufs-Fußball)」主席的弗朗茲·克雷默,他與戰爭前德國足總提出的國家聯賽設想不謀而合。然而,德國足總對於競技體育是否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運作仍表示極大的顧慮,許多批評者擔心,職業球隊將無法承擔財務能力。因此,在1958年於法蘭克福召開的德國足總成員特別會議上,創建德甲聯賽的第一次嘗試宣告失敗。儘管如此,克雷默隨後又尋求到時任國家隊領隊塞普·赫爾貝格及薩爾州足總主席(後為德國足總第七任主席)的赫爾曼·紐貝格等重要人物的支持[21]。1962年,在德國國家隊於智利世界盃半準決賽被淘汰的幾周後,紐貝格再度建議創建一個頂級的聯賽類別。1962年7月28日,各聯邦州的足總代表在多蒙特西法倫會議中心金色大廳(Goldsaal)舉行的德國足總全體會議中進行投票,最終以103票贊成,26票反對的結果,確定在1963-64球季設立德國甲組足球聯賽[25]。
新創立的德甲聯賽共設16支參賽球隊,其中從西部高級聯賽和南部高級聯賽各入圍5支、北部高級聯賽入圍4支、西南部高級聯賽入圍2支及柏林城市聯賽入圍1支。球隊的競技成績及經濟實力將對其參賽資格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不過每座城市只能擁有一支球隊的限制則廣受質疑。尋求最終16個創始成員的選擇過程是極其複雜的。德國足總為此設立了一項計分標準,依據球隊在1951-52球季至1954-55球季的高級聯賽排名計單倍分,1955-56球季至1958-59球季計雙倍分,1959-60球季至1962-63球季計三倍分。對於入圍聯賽總決賽和德國足協盃決賽的球隊還有附加分。此外,德國足總對於基礎設施的條件也有明確的規定,參賽球隊必需擁有可容納35,000名觀眾的運動場和泛光燈設備。這項12年總評定的細節由德國足總董事會在1962年10月6日進行審批[26]。
高級聯賽的全部74支球隊中共有46支參與首季德甲的入圍競爭。然而有15個申請者遭到了當場拒絕,當中包括慕遜加柏、黑森卡瑟爾和利華古遜。首批9支入圍球隊在1963年1月11日獲得通過,他們是科隆、多蒙特、史浩克04、雲達不來梅、法蘭克福、紐倫堡、薩爾布魯根、漢堡和哈化柏林。此時仍有20支球隊在競爭餘下的7個名額,他們更試圖要求將德甲聯賽的參賽名額擴大至18個或20個。1963年5月6日,普斯辛蒙斯達、邁德里希、布倫瑞克、凱沙羅頓、1860慕尼黑、史特加和卡爾斯魯厄成為最後入圍德甲的7支球隊。其餘13支球隊則被劃入新成立的次級聯賽——地區聯賽[27]。
參加首屆德甲聯賽的16支創始球隊部分極具爭議性。首先,薩爾布魯根並非通過其競技成績,而是通過滿足場館和基礎設施要求入圍。據推測,作出這一決定主要是由於時任德國足總主席團成員的赫爾曼·紐貝格希望把他的家鄉球隊帶入德甲。若以競技成績計,皮爾馬森斯或諾因基興的歷史表現僅次於凱沙羅頓,應作為第2支西南部高級聯賽的球隊入圍德甲[28]。此外,在南部、西部和北部入圍的球隊也備受爭議。西部高級聯賽的代表認為阿亨被忽略了,但來自於下萊茵足總的球隊邁德里希卻受到優待[29]。作為北部高級聯賽第三入圍的布倫瑞克也遭到批評,因為漢諾威96在12年總評定中的得分高於前者,並且擁有更好的硬件設施[30]。
德甲首球季的第一比賽日設於1963年8月24日,在多蒙特主場對陣雲達不來梅的比賽中,蒂莫·科涅茲卡在開場後58秒便攻入1球,成為德甲歷史上的首粒入球。第一比賽日的全部8場比賽共吸引了327,000名觀眾到現場。在當時已成為職業球會的科隆在該球季中僅負2場,以領先第二名邁德里希6分的優勢奪得德甲首球季冠軍[33]。
在接下來的一個球季,德甲聯賽遭遇了首次重大危機。哈化柏林由於違反規定擅自提高球員工資而被取消參賽資格,球會也因此被勒令降班至第二級別的地區聯賽。此時按競技成績本應降班的兩支球隊卡爾斯魯厄和史浩克04繼而提出申訴,聲稱各有2場比賽是在哈化柏林暗中給球員加薪的刺激下輸掉的,並雙雙反對將自身降班。於是德國足總宣佈將德甲聯賽的參賽球隊數量增加至18支,並暫停降班一個球季。德國足總還決定為柏林的球隊佔用一個參賽名額。政治背景在此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為自1949年以來,歷任德國內閣都強調西柏林是聯邦德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替哈化柏林的球隊是柏林地區聯賽的上屆冠軍及當屆季軍柏林塔斯馬尼亞,它是在應屆冠軍柏林普魯士網球參加升班附加賽失敗和亞軍施潘道主動棄權後,通過非競技成績入圍德甲[34]。
儘管在1965-66球季的揭幕戰取得首勝,柏林塔斯馬尼亞仍然僅在德甲聯賽中維持了1個球季便降班,並且成為德甲歷史上成績最差的球隊,共有7項負面紀錄位居德甲之最,分別為:最低入球數(15球)、最高失球數(108球)、最少正積分(8分)、最少勝場(2場)、最多負場(28場)、最少單場入場觀眾(827人)和最長不勝(連續31場)[35]。而慕遜加柏和拜仁慕尼黑作為在同年升班的另兩支球隊,僅經歷了較短時間便成為了德甲的主宰者。至1970年止,每個球季的德甲均由不同的球隊奪冠。紐倫堡在1967-68球季奪冠後隨即於1968-69球季降班,是德甲聯賽第一次及唯一一次發生衛冕冠軍降班的情況[36]。2018年漢堡降班後,德甲16支創始球隊已無一隊保持未降班的紀錄[37]。
在歐洲冠軍球會盃中,首個德甲冠軍科隆在半準決賽中被淘汰。儘管曾有法蘭克福(於1960年)進入決賽以及漢堡(於1961年)和多蒙特(於1964年)進入準決賽的紀錄,但在另一方面,德國盃冠軍在歐洲優勝者中的表現則更為出彩。而在歐洲足協盃的前身——歐洲博覽會盃中,德甲球隊只有科隆和法蘭克福分別於1964年和1967年進入準決賽[38]。
1970年代初,時任奧芬巴克主席的霍斯特-格雷戈里奧·卡內拉斯在1971年6月6日揭露了震驚德甲的賄賂醜聞。由於在積分制的護級戰比賽被操縱,使紅白奧柏侯遜和比勒菲爾德得以成功留在德甲。德國足總在首席檢察官漢斯·金德曼(Hans Kindermann)的調查中發現,1970-71球季的最後8輪賽事中共有18場比賽受到操縱,並就此對涉案的52名球員、2名教練和6名球隊官員進行了處罰[39]。然而,由於涉及的面廣隊多,影響到複雜的比賽結果,6支涉案球隊最後只有比勒菲爾德和奧芬巴克被吊銷德甲參賽牌照[34]。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裏,德甲聯賽的聲譽跌至谷底。觀眾通過拒絕入場的方式以懲罰球隊[40]。儘管觀眾人數自1965-66球季以來便已持續下降,但最顯著的還是從1970-71球季的630萬人次下降至1971-72球季的540萬人次,1972-73球季則達到最低點,錄得500萬人次,平均每場比賽僅為16,372人[41]。除了醜聞的影響,在當時還有其它的原因的造成觀眾減少,其中包括運動場缺乏舒適性以及電視覆蓋率的增加。在這之後,通過德國主辦1974年世界盃的契機,許多運動場進行了改建、擴建或新建工程,尤其是得益於他們的盈利,使得其觀眾人數隨聲望再度攀升。此外,德甲球隊在此期間於國際賽場上也獲得了巨大成功。
慕遜加柏在1970-71球季成為德甲首支成功實現衛冕的球隊。在隨後的6個球季中,拜仁慕尼黑和慕遜加柏先後完成了奪冠「帽子戲法」,這項成就在後來只有拜仁慕尼黑可以再度實現(1985-1987年、1999-2001年,2013-2023年11連冠)。自1969年開始的連續9個球季中,德甲冠軍均被這兩支球隊包攬。拜仁慕尼黑於1972年遷入為慕尼黑奧運會而新建的慕尼黑奧林匹克運動場。與巴伐利亞對手相比,慕遜加柏自身運動場的觀眾席位較少,且核心球員總被轉售至國外。因此,它在1970年代末已不再具備競爭力。1977年是慕遜加柏最後一次在德甲奪冠,球隊在1999年和2007年甚至遭到降班,拜仁慕尼黑得以在隨後的時期繼續擴大其德甲霸主地位[42]。
在1978年4月29日進行的一場德甲比賽中,慕遜加柏在主場以12:0戰勝多蒙特,創造了德甲歷史的最懸殊比數勝利。而在1976年,比利時球員羅格·范古爾加盟科隆,其轉會費在德國首次達到100萬德國馬克[43]。在隨後的幾年中,無論是轉會費或是球員工資都繼續大幅提升。
1970年代是德甲球隊在國際賽場上最為成功的10年。其間每年都至少有1支球隊進入歐洲三大盃的準決賽,當中共奪得3次歐洲冠軍球會盃(拜仁慕尼黑於1974至1976年)、1次歐洲盃賽冠軍盃(漢堡於1977年)和3次歐洲足協盃(慕遜加柏于于1977年、1979年以及法蘭克福於1980年)。德甲還在1980年的歐洲足協盃中包攬了準決賽的全部4支球隊,這一成就迄今尚無其它國家聯賽可以實現[44]。
在1980年代,德甲的觀眾入場人數再度滑落。這主要是因為一些德國球星跳槽至國外球隊。當時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卡爾-海因茲·魯梅尼格從拜仁慕尼黑轉投國際米蘭,轉會費首次超過1000萬德國馬克[45]。而鮑里斯·碧加和施特菲·格拉芙所取得的成就,也使媒體和觀眾的興趣轉移至網球賽場。雖然國家隊在1982年和1986年均進入了世界盃決賽,但其表現仍然缺乏吸引力。為了抵消觀眾不足和在冬季惡劣天氣條件下場地經常無法進行比賽的影響,自1986年起,冬歇期被延長至8周[46]。
漢堡憑藉其當家球星霍斯特·赫魯貝施、曼弗雷德·卡爾茲和菲利斯·馬加夫的出色表現,自1970年代末期起成為對抗拜仁慕尼黑的主角。繼1979年首次奪得德甲冠軍後,漢堡在奧地利主帥恩斯特·哈佩爾的帶領下又分別於1982年和1983年兩度折桂,後者亦因此成為德甲最成功的外籍教練。但漢堡的三連冠偉業最終未能實現,因其在1983-84球季中因得失球數不及史特加而屈居亞軍[47]。
拜仁慕尼黑則在1970年代末期經受住了優秀球員出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且能在新的10年中延續過往的成就。然而自1980年代中期起,他們不得不面對北部重新崛起的雲達不來梅的競爭。由奧圖·列哈格執教的雲達不來梅在1970年代仍被稱為「窮孩子(Kellerkinder)」,甚至曾在1980-81球季降入德乙,但他們隨後很快便升班,並持續位居德甲的積分榜上游。拜仁慕尼黑在此期間鞏固了其統治地位,並在1986年和1987年贏得了第九座和第十座德國冠軍獎盃,從而成為德國足球奪冠次數最多的球隊。原紀錄由獲得過9次冠軍(其中8次在德甲創立前獲得)的紐倫堡所保持。拜仁慕尼黑與雲達不來梅的競爭持續了好幾年,在1985年和1986年衝冠未果後,雲達不來梅終於在1988年奪得其第二座德甲冠軍獎盃,並在接下來的幾個球季中保持強勁勢頭[48]。
德甲球隊在1980年各4次進入歐洲冠軍球會盃(漢堡於1983年奪冠[49])和歐洲足協盃(利華古遜於1988年奪冠[50])的決賽。雖然直至1984年都至少每年有1支德甲球隊入圍歐洲賽事的準決賽,但都無法與其在1970年代所取得的成就相比。
自1990年代初以來,德甲聯賽的受歡迎程度日漸增長。一方面這是因為國家隊所取得的競賽成就(1990年第三次奪得世界盃及1996年第三次奪得歐洲盃),另一方面則是受益於德甲成為了媒體的目標市場。自普萊米爾電視台於1990年開始對德甲賽事進行現場直播後,德國衛星一台也在1年後接管了周六夜晚比賽的電視轉播權[51]。
兩德統一後,東德足球總會在1991年被併入德國足總。由於東德足球聯賽系統與西德的比賽運作類似,漢莎羅斯托克和德雷斯頓戴拿模得以從東德高級聯賽進入德甲。因此在1991-92球季中德甲臨時擴軍至20隊,其中降班名額將多達4隊。二戰後首次由統一的德國參與的德甲冠軍被史特加奪得,它在最後一輪中力壓法蘭克福和多蒙特而登頂[52]。
這一時期德甲各隊的競爭實力較往年更為均衡,10年中共有5支球隊奪得冠軍。多蒙特憑藉大手筆投入將尤爾根·科勒爾、斯特凡·羅伊特和安德烈亞斯·梅拿等歐洲盃冠軍隊成員從海外招致麾下,從而成為拜仁慕尼黑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除了史特加和雲達不來梅,凱沙羅頓也在1998年奪得德甲冠軍,成為第一支及唯一一支從德乙升班後直接奪冠的球隊[53]。
在1990年代,德甲球隊同樣每年至少有1支球隊入圍歐洲賽事的準決賽,其中1次獲得歐洲聯賽冠軍盃冠軍(多蒙特於1997年)、2次獲得歐洲足協盃冠軍(拜仁慕尼黑於1996年和史浩克04於1997年)以及1次獲得歐洲盃賽冠軍盃(雲達不來梅於1992年)[54]。
卡爾斯魯厄、弗賴堡和禾夫斯堡等一些新崛起的球隊在其首個德甲球季中便獲得了歐洲足協盃的參賽資格,卡爾斯魯厄甚至在1994年進入了歐洲足協盃準決賽[55]。而長時間位於德甲的一些傳統強隊例如法蘭克福、慕遜加柏和凱沙羅頓則在這一時期先後經歷了首次降班[56]。
自2000年以來,拜仁慕尼黑共獲得了9次德甲冠軍。期間也獲得過冠軍的其它球隊包括多蒙特(2002年、2011年和2012年)、雲達不來梅(2004年)、史特加(2007年)以及在2009年首次奪冠的禾夫斯堡[32]。
這一時期的德甲冠軍往往要到最後一輪才決出。1999-00球季中,利華古遜只需在最後一輪戰平安達赫治便可奪冠,但0:2的失利使其只能將冠軍拱手相讓給拜仁慕尼黑。更為戲劇化的冠軍爭奪發生在隨後一個球季,史浩克04在其最後一輪的比賽結束後錯誤認為已加冕德甲冠軍,但拜仁慕尼黑憑藉其補時階段的入球成功捍衛了自己的冠軍頭銜[57]。史浩克04也因此被其球迷稱作「心中的冠軍(Meister der Herzen)」。2003年8月24日,有「德甲恐龍」之稱的漢堡在主場對陣「紀錄冠軍」[58],就此揭開了德甲聯賽第40年的序幕。同年,德甲開始為冠軍球隊設立冠軍星章。
2002-03年球季起,德甲引入揭幕戰概念,於第1週聯賽之星期五晚上進行,比賽球隊其中一方必定為衛冕冠軍。衛冕冠軍於揭幕戰至今保持不敗,共取得16勝5和佳積(截至2022-23年球季)。
2005年1月,由足球球證羅伯特·霍伊澤爾參與的賭球醜聞震驚了德國[59]。然而,受到牽連的賽事僅在德乙聯賽、德國足協盃和地區聯賽之中。德國足總及德國足球職業聯盟隨即在醜聞過後設置了一個早期預警系統,用以監測未來不尋常的投注[60]。儘管如此,德甲的觀眾總人數紀錄還是在不斷刷新。2004-05球季的306場比賽共吸引了超過1156萬名觀眾到場觀戰(平均每場37,781人),這一數字為歐洲五大聯賽最高。多蒙特主場的平均上座率也為歐洲各隊之冠,達到場均77,235人。造成觀眾人數不斷攀升的原因是德國為承辦2006年世界盃而改造及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的運動場,運動場還根據不同的觀眾需求增加了商務包廂;以及民眾對足球的興趣普遍提高,當中女觀眾的數量也佔了相當的比重[61]。
跨入新千年後,德甲球隊隨即連續2次進入歐洲聯賽冠軍盃決賽(拜仁慕尼黑於2001年和利華古遜於2002年)及1次進入歐洲足協盃決賽(多蒙特於2002年)。拜仁慕尼黑在2001年獲得的歐聯獎盃是德甲球隊於2000年代唯一一次在歐洲賽場上奪冠。
隨着德甲在歐洲賽事中逐漸衰落,其於歐洲足協積分排名中的名次在21世紀初期也不斷下降。由於排名跌出前三,其在歐洲聯賽冠軍盃的參賽名額被削減。在一度甚至淪落至歐洲第五後,德甲聯賽在2010-11球季結束時的歐戰積分排名重回第三,並自2011-12球季起再度獲得4個歐聯參賽名額,2015-16球季結束後德甲聯賽的排名超過英超聯賽,排名第二,僅次於西甲。[62]。
2009年,雲達不來梅與漢堡在歐洲足協盃準決賽中相遇,前者獲得了勝利並成為自2002年以來第一支進入歐洲賽事決賽的德甲球隊。但在決賽中,雲達不來梅戰至加時賽終以1:2不敵薩克達[63]。2010年,拜仁慕尼黑成為自2002年以來首度晉身歐洲聯賽冠軍盃準決賽及決賽的德甲球隊。在決賽中,慕尼黑人以0比2負於國際米蘭。他們於兩年後再次進入歐聯決賽,卻在自己的主場不敵車路士。在2012-13球季中,代表德甲參賽的7支球隊全部進入歐洲兩大賽事的淘汰賽階段,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64]。此外,2013年歐洲聯賽冠軍盃決賽是在多蒙特和拜仁慕尼黑之間進行德國打吡,也是繼1980年歐洲足協盃決賽以來的首次。拜仁慕尼黑於決賽中以2比1獲勝,時隔12年再度加冕歐洲冠軍。德甲也因此成為繼西甲、意甲和英超之後,第四個包攬歐聯冠亞軍的聯賽[65]。
在2010-11球季初,Adidas在德甲賽場上首次推出了統一的比賽用球,即「入球工廠」;自2018-19球季起,則改用由打吡之星提供的「耀目APS」。[66]
自2013年以來,拜仁慕尼黑憑藉前所未有的統治地位而與德甲所有其它球會拉大差距。從該球季開始,只有拜仁慕尼黑能夠奪得德國足球冠軍。期間佩普·瓜迪奧拉於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連續三屆奪冠,成為德甲最成功的外籍領隊。同時,這是德甲歷史上首次有球會實現四連冠。[67]從2013年至2020年的八個球季中,拜仁的總積分比積分榜第二位高出115分(平均每季多14.4分);它們於2019-20球季創造了德甲歷史上的最佳後半程紀錄:以16勝1平和得失球54:10的表現而未嘗敗績。類似的紀錄,儘管只有一個得失球之差,迄今為止也僅發生過一次(2012-13球季,同樣為拜仁創造)。[68]因此,在各類媒體中,德甲時常被描述為單調甚至是無聊的。[69][70][71]
然而在歐洲賽事中,德甲的成績再度下滑。特別是英格蘭和西班牙頂級聯賽在五年期歐洲足協積分排名榜上都遙遙領先於德甲。德甲球隊在歐戰賽場上只能淪為配角。2016-17球季,沒有一支德甲球隊能夠入圍歐洲賽事的準決賽階段,這是自2004-05球季以來的首次。[72]2016年至2017球季,由紅牛公司出資的RB萊比錫首度參加德甲,由於經營理念不同於多數德甲球會,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雖然萊比錫所到之處伴隨着的是各隊球迷的抵制,但是他們在德甲全季的表現卻僅次於拜仁。
自2015-16球季起,德甲歷史上首次將鷹眼系統引入門線技術,它會在常規入球發生時自動向球證發出信號。早在2014年12月4日,當時的德甲球會代表便在DFL召開的成員大會上就新技術進行投票表決。隨着15票贊成和3票反對,引入新門線技術獲得了必要的三分之二多數票支持[73]。視像助理裁判於2017-18球季引入,並於2017年8月22日首次使用。[74]
由於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德國疫情,在2020年4月上旬的DFL成員大會上,頒佈了適用於兩級聯邦聯賽的各種創新和調整規則。因此,在2019-20球季申請破產程序的球會不會被扣9分,而是僅扣3分。同時,作為2020-21球季參賽牌照審批程序的一部分,對於流動資金的審查已暫時中止;然而,球會的經濟表現最快將於2020年9月進行審查,任何出現流動資金缺口的球會都會被限制轉會活動作為懲罰。另一方面,在2020至2021球季,參加兩級聯邦聯賽的年齡限制已從17歲放寬至16歲。[75]此外,還開發了用於實現閉門作賽的理念,以使賽事能夠在沒有觀眾的情況下並以儘可能少的人員來運營。[76]在5月16日複賽的過程中,每場每隊的換人名額增加至5個,並可在三個時間段內進行替換。[77]此規則在2020-21球季得到延續。[78]
在2023至2024球季,拜仁慕尼黑雖補入英格蘭中鋒哈利·簡尼與南韓中堅金玟哉,但聯賽成績卻時有起伏。與此同時,由前拜仁慕尼黑球員沙比·阿朗素帶領的利華古遜強勢崛起,球季開始後便以不敗戰績一路領跑積分榜。拜仁在第23輪戰罷已經落後榜首的利華古遜多達8分。在第27輪「德國國家打吡」中主場迎戰多蒙特,最終以0比2敗給對方,落後榜首的利華古遜擴展至13分,賽後領隊湯瑪士·杜曹承認爭標無望,亦恭喜利華古遜提早封王。至第29輪比賽時,利華古遜在主場以5:0戰勝雲達不萊梅,提前5輪鎖定冠軍。這也是利華古遜球會119年歷史的第一個頂級聯賽冠軍。與此同時也終結了拜仁慕尼黑長達11年的聯賽統治。
自1963年德甲聯賽創立以來,共有57支球隊參加過這項德國足球的最高級別賽事,其中2023-24球季的海登咸是最新加入的成員。[79]在2017-18球季降班之前,漢堡曾連續55季參加德甲聯賽,並因此創造了不間斷參賽的球隊最長紀錄。參賽總次數最多的球隊則包括雲達不來梅和拜仁慕尼黑(各58次)。
迄今為止,參加德甲聯賽的球隊主要來自大城市。只有凱沙羅頓、諾因基興、洪堡、安達赫治、賀芬咸和海登咸的球隊所在地人口少於10萬人。其中又以安達赫治的人口最少,這是慕尼黑縣的一個市鎮,毗鄰慕尼黑,常住人口僅有大約22,000人。而在德國的大城市中,前聯邦首都波恩仍然沒有任何球隊參加過德甲。慕尼黑、漢堡、史特加、波琴、科隆和萊比錫都曾擁有兩支德甲球隊(安達赫治偶爾也會被視為慕尼黑的第三支[80])。柏林則曾在德甲中擁有哈化柏林、柏林塔斯馬尼亞、柏林普魯士網球和藍白柏林、柏林聯五支不同的球隊,但只有哈化柏林和柏林普魯士網球在1974-75球季及1976-77球季、哈化柏林及柏林聯在2019至2023年參加過同城打吡[81]。
德甲球隊在德國全境的地理分佈是不均勻的,其大致與人口的分佈類似。在2023-24球季,共有8支球隊來自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巴登-符騰堡州、黑森州)、5支球隊來自德國西部的北萊茵-西法倫州,佔據了德甲球隊總數的三分之二;而北部的不萊梅州、下薩克森州以及西南部的萊茵蘭-普法茲州也各有1支球隊;柏林州的1支球隊和薩克森州的1支球隊則是東部的代表。若以聯邦州計,包括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薩爾州和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在內的9個州份在本球季無參賽球隊。其中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和圖林根州從未產生過德甲球隊[82]。
球隊 | 參賽球季(總) | 最近升班 | 升班次數 | 今季名次 |
---|---|---|---|---|
奧古斯堡 |
12 | 2011 | 1 | 11 |
柏林聯 |
4 | 2019 | 1 | 15 |
波琴 | 36 | 2021 | 7 | 16 |
雲達不來梅 | 58 | 2022 | 2 | 9 |
達斯泰特98 | 4 | 2023 | 4 | 18 |
普魯士多蒙特 |
56 | 1976 | 1 | 5 |
和睦法蘭克福 |
54 | 2012 | 4 | 6 |
弗賴堡 |
23 | 2016 | 5 | 10 |
海登咸 |
0 | 2023 | 1 | 8 |
賀芬咸1899 | 15 | 2008 | 1 | 7 |
科隆 |
51 | 2019 | 6 | 17 |
RB萊比錫 | 7 | 2016 | 1 | 4 |
拜耳利華古遜 |
44 | 1979 | 1 | 1 |
緬恩斯05 |
17 | 2009 | 2 | 13 |
普魯士慕遜加柏 | 55 | 2008 | 3 | 14 |
拜仁慕尼黑 |
58 | 1965 | 1 | 3 |
史特加 |
56 | 2020 | 3 | 2 |
禾夫斯堡 |
26 | 1997 | 1 | 12 |
德甲聯賽的降班球隊由每球季排名墊底的球隊組成,作為替換,在次級聯賽中表現最好的球隊得以升入德甲[83]。
在德甲聯賽剛成立的頭兩年只有16支球隊參賽,因此首個球季中僅設2個降班名額。除了薩爾布魯根外,在當季遭到降班的普斯辛蒙斯達此後再也沒有返回德甲。由於在1963-64球季只有30場比賽,它們也因此成為德甲總參賽場次最少的球隊。而隨後所有其它球隊即便只在德甲停留一個球季,也能參加至少34場比賽[84]。
1964-65球季的德甲聯賽除哈化柏林因被取消參賽資格而不得不降入柏林城市聯賽外,沒有球隊降班。同時,柏林塔斯馬尼亞出於政治原因被增補入德甲[34]。即便德甲因此擴軍至18支球隊,在最初仍然維持2個降班名額。而升班球隊直到德乙聯賽設立之前,都是由各地區聯賽的前兩名通過季後賽產生。
在德乙聯賽開辦後,德甲聯賽的升降班名額自1974-75球季起增加至3個。其中德乙聯賽南, 北區的冠軍可直接升入德甲,第3個升班名額則由兩區的亞軍通過升班賽產生。隨後德乙改為單軌制聯賽,其冠, 亞軍可直接升入德甲,季軍則自1982年起需要同德甲的第16名在中立場地進行一場附加賽,因此升降班名額存在差別[85]。
兩德統一後,受到漢莎羅斯托克和德雷斯頓戴拿模從東德高級聯賽加入的影響,德甲聯賽在1991-92球季絕無僅有地擴軍至20支球隊。同時為了使參賽球隊恢復至18支,該球季設有4個降班名額。此後直至2007-08球季,德甲聯賽的直接升, 降班名額都維持在3個。比勒菲爾德於2003-04球季第7次升入德甲,成為升入德甲次數最多的球隊[86]。紐倫堡在2009年也追和了這項紀錄。
自2008-09球季起,升降班附加賽繼1980年代後再度推出。它由德甲倒數第三名及德乙季軍進行主客場制的附加賽,籍以決定雙方的參賽級別是維持原狀或互換。而此前在比賽出現平局時,將優先計算客場入球數來判斷勝負[87]。若此項統計仍然相同,則需要通過加時賽和十二碼決勝[88]。
歷史上共有8支球隊可以在剛從第三級聯賽(高級聯賽或地區聯賽)升入德乙後的第二年便再度升入德甲,它們是1860慕尼黑(1992年-1994年), 杜斯多夫(1993年-1995年), 比勒菲爾德(1994年-1996年), 紐倫堡(1996年-1998年), 烏爾姆(1997年-1999年), 賀芬咸(2006年-2008年)、達斯泰特98(2013年-2015年)和柏達邦07(2017-2019年)。其中烏爾姆在升入德甲後又在三年內迅速跌落至業餘聯賽[89]。
2006-07球季阿亨重返德甲聯賽,並成為德甲參賽間隔最長的球隊。在其於1970年降班後,阿亨花了36年的時間才再度重返頂級賽事[90]。
共有7支球隊從未在德甲中降班,分別是拜仁慕尼黑(58), 利華古遜(44), 禾夫斯堡(26), 賀芬咸(15), 奧古斯堡(12)、RB萊比錫(7)和柏林聯(4)[91]。
僅有1支球隊曾以升班馬身份成功贏得德甲冠軍,即凱沙羅頓於1997-98球季[92]。而作為德甲衛冕冠軍卻遭到降班的唯一球隊則是1968-69球季的紐倫堡[93]。
德甲升班紀錄 | |||||
---|---|---|---|---|---|
球隊 | 升班次數 | 年份 | |||
1 | 紐倫堡 | 8 | 1978, 1980, 1985, 1998, 2001, 2004, 2009, 2018 | ||
阿米尼亞比勒菲爾德 | 8 | 1970, 1978, 1980, 1996, 1999, 2002, 2004, 2020 | |||
3 | 波琴 | 7 | 1971, 1994, 1996, 2000, 2002, 2006, 2021 | ||
4 | 漢諾威96 | 6 | 1964, 1975, 1985, 1987, 2002, 2017 | ||
哈化柏林 | 6 | 1968, 1982, 1990, 1997, 2011, 2013 | |||
福爾圖娜杜斯多夫 | 6 | 1966, 1971, 1989, 1997, 2012, 2018 | |||
科隆 | 6 | 2000, 2003, 2005, 2008, 2014, 2019 | |||
8 | 杜伊斯堡 | 5 | 1991, 1993, 1996, 2005, 2007 | ||
卡爾斯魯厄 | 5 | 1975, 1980, 1984, 1987, 2007 | |||
聖保利 | 5 | 1977, 1988, 1995, 2001, 2010 | |||
烏丁根 | 5 | 1975, 1979, 1983, 1992, 1994 | |||
弗賴堡 | 5 | 1993, 1998, 2003, 2009, 2016 | |||
德甲降班紀錄 | |||||
球隊 | 降班次數 | 年份 | |||
1 | 紐倫堡 | 9 | 1969, 1979, 1984, 1994, 1999, 2003, 2008, 2014, 2019 | ||
2 | 阿米尼亞比勒菲爾德 | 8 | 1972, 1979, 1985, 1998, 2000, 2003, 2009, 2022 | ||
3 | 哈化柏林 | 7 | 1965, 1980, 1983, 1991, 2010, 2012, 2023 | ||
4 | 杜伊斯堡 | 6 | 1982, 1992, 1995, 2000, 2006, 2008 | ||
波琴 | 6 | 1993, 1995, 1999, 2001, 2005, 2010 | |||
卡爾斯魯厄 | 6 | 1968, 1977, 1983, 1985, 1998, 2009 | |||
科隆 | 6 | 1998, 2002, 2004, 2006, 2012, 2018 | |||
漢諾威96 | 6 | 1974, 1976, 1986, 1989, 2016, 2019 | |||
福爾圖娜杜斯多夫 | 6 | 1967, 1987, 1992, 1997, 2013, 2020 | |||
10 | 烏丁根 | 5 | 1976, 1981, 1991, 1993, 1996 | ||
聖保利 | 5 | 1978, 1991, 1997, 2002, 2011 | |||
史浩克04 | 5 | 1981, 1983, 1988, 2021, 2023 |
在德甲單個球季結束時位居積分榜首位的球隊即為德國足球冠軍,並獲頒冠軍銀盤。此外,奪得3次以上德甲冠軍的球隊可以在隊徽上加印1顆冠軍星章,奪冠5次以上為2顆, 10次以上為3顆, 20次以上為4顆以及30次或以上為5顆。同時,衛冕冠軍還需要在當季的球衣肩袖中印上金色的德甲聯賽標誌[94]。
在過往61個球季的德甲聯賽中共有13支不同的球隊奪得過冠軍。截至2023–24球季,拜仁慕尼黑以32次(一次11連霸)奪魁海放群雄,並在歷史積分榜領先第2名多蒙特將近1000積分。跟隨其後的是各有5次奪冠紀錄的多蒙特和慕遜加柏及4奪冠軍的雲達不萊梅[32]。
球隊 | 奪冠次數 [注 2] |
奪冠年份 | 冠軍星章 |
---|---|---|---|
拜仁慕尼黑 | 32 | 1969, 1972, 1973, 1974, 1980, 1981, 1985, 1986, 1987, 1989, 1990, 1994, 1997, 1999, 2000, 2001, 2003, 2005, 2006, 2008, 201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 5 |
多蒙特 | 5 | 1995, 1996, 2002, 2011, 2012 | 2 |
慕遜加柏 | 5 | 1970, 1971, 1975, 1976, 1977 | 2 |
雲達不來梅 | 4 | 1965, 1988, 1993, 2004 | 1 |
漢堡 | 3 | 1979, 1982, 1983 | 1 |
史特加 | 3 | 1984, 1992, 2007 | 1 |
凱沙羅頓 | 2 | 1991, 1998 | – |
科隆 | 2 | 1964, 1978 | – |
布倫瑞克 | 1 | 1967 | – |
1860慕尼黑 | 1 | 1966 | – |
紐倫堡 | 1 | 1968 | – |
禾夫斯堡 | 1 | 2009 | – |
利華古遜 | 1 | 2024 | – |
在2019-20球季,德甲聯賽的運營總收入為38億歐元,較上一球季減少了5.41%。[95]其收入分佈大致有以下幾類:[95]
範疇 | 19-20球季數額 (單位:千€) |
19-20球季比重 | 18-19球季數額 (單位:千€) |
18-19球季比重 | 17-18球季數額 (單位:千€) |
17-18球季比重 |
---|---|---|---|---|---|---|
比賽 | 363,538 | 9.56 % | 520,090 | 12.94 % | 538,430 | 14.12 % |
廣告 | 888,835 | 23.38 % | 845,443 | 21.03 % | 871,666 | 22.86 % |
媒體開發 | 1,489,186 | 39.17 % | 1,483,048 | 36.90 % | 1,247,892 | 32.72 % |
轉會 | 594,323 | 15.63 % | 675,104 | 16.80 % | 645,502 | 16.93 % |
商品銷售 | 184,435 | 4.85 % | 175,993 | 4.38 % | 183,376 | 4.81 % |
其它 | 281,769 | 7.41 % | 319,932 | 7.96 % | 326,619 | 8.56 % |
總計 | 3,802,087 | 100 | %4,019,611 | 100 | %3,813,486 | 100 | %
同一球季的運營支出則達到39.58億歐元,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95]
範疇 | 19-20球季數額 (單位:千€) |
19-20球季比重 | 18-19球季數額 (單位:千€) |
18-19球季比重 | 17-18球季數額 (單位:千€) |
17-18球季比重 |
---|---|---|---|---|---|---|
賽事運營人員 | 1,446,791 | 36.56 % | 1,431,633 | 36.79 % | 1,317,801 | 35.50 % |
人員管理 | 257,892 | 6.52 % | 269,147 | 6.92 % | 260,278 | 7.01 % |
轉會 | 910,025 | 22.99 % | 842,447 | 21.65 % | 839,018 | 22.60 % |
賽事運營 | 418,601 | 10.58 % | 428,571 | 11.01 % | 420,323 | 11.32 % |
青訓/預備隊/功能中心 | 154,030 | 3.89 % | 144,147 | 3.70 % | 140,838 | 3.79 % |
其它 | 770,326 | 19.46 % | 775,814 | 19.93 % | 733,540 | 19.76 % |
總計 | 3,957,665 | 100 | %3,891,759 | 100 | %3,711,797 | 100 | %
德甲聯賽擁有全球最大及最具現代化的比賽場地之一。其運動場素質之高可以從歐洲足協足球場分類中得到體現,德國的5座運動場擁有原五星級球場稱號,並因此具備主辦歐洲聯賽冠軍盃決賽及歐洲國家盃決賽的資格。為配合德國承辦2006年世界盃的籌備工作,大多數運動場自2000年便開始進行了廣泛的現代化改建或擴建[96],但建設熱潮在世界盃後停止。為了保持競爭力,一些所在城市規模較小的球隊例如緬恩斯、比勒費爾德和阿亨等也新建或改建了它們的球場。此外為了籌措建設及維護資金,現在各球隊的標準慣例是將運動場的冠名權售予贊助商。最近幾年裏,許多運動場相繼失去了它們的傳統名稱,包括已沿用幾十年的老名稱,這遭到了球迷的強烈批評[97]。
德甲聯賽中規模最大的運動場是位於多蒙特的西格納伊度納公園,可容納81,365名觀眾[98]。其次是可容納75,000人的慕尼黑安聯球場[99],可容納74,475人的柏林奧林匹克運動場[100]和可容納61,973人的蓋爾森基興費爾廷斯競技場[101]。
雖然德國的運動場沒有義務提供座席,但近幾年大型運動場的站席數量正不斷減少。同時由於經濟原因,越來越多的德甲運動場開始設立貴賓包廂。德甲的比賽門票價格與意大利甲組聯賽和英格蘭超級聯賽相比要低得多,但門票價格的上漲速度卻高於德國的平均物價水準[102]。
排名 | 名稱 | 球隊 | 城市 | 容量 | 場均觀眾(2022-23)[103] | 上座率 (%)[104] |
---|---|---|---|---|---|---|
1 | 西格納伊度納公園 | 普魯士多蒙特 | 多蒙特 | 81,365 | 81,228 | 99.8 |
2 | 安聯競技場 | 拜仁慕尼黑 | 慕尼黑 | 75,000 | 75,001 | 100 |
3 | 奧林匹克運動場 | 哈化柏林 | 柏林 | 74,475 | 53,652 | 72 |
4 | 費爾廷斯競技場 | 史浩克04 | 蓋爾森基興 | 62,271 | 61,154 | 98.2 |
5 | 梅賽德斯-奔馳競技場 | 史特加 | 史特加 | 60,449 | 46,471 | 76.9 |
6 | 普魯士公園 | 普魯士慕遜加柏 | 慕遜加柏 | 54,022 | 52,376 | 97 |
7 | 德意志銀行公園 | 和睦法蘭克福 | 法蘭克福 | 51,500 | 50,041 | 97.2 |
8 | 萊茵能源運動場 | 科隆 | 科隆 | 50,000 | 49,618 | 99.2 |
9 | 紅牛競技場 | RB萊比錫 | 萊比錫 | 47,069 | 45,559 | 96.8 |
10 | 住房投資威悉運動場 | 雲達不來梅 | 不萊梅 | 42,100 | 41,620 | 98.9 |
11 | 歐洲公園運動場 | 弗賴堡 | 弗賴堡 | 34,700 | 33,912 | 97.7 |
12 | 美瓦競技場 | 緬恩斯05 | 緬恩斯 | 33,305 | 29,352 | 88.1 |
13 | WWK競技場 | 奧古斯堡 | 奧古斯堡 | 30,660 | 27,956 | 91.2 |
14 | 拜耳競技場 | 拜耳利華古遜 | 利華古遜 | 30,210 | 28,609 | 94.7 |
15 | 普瑞澤柔競技場 | 賀芬咸1899 | 辛斯海姆 | 30,150 | 24,634 | 81.7 |
16 | 大眾汽車競技場 | 禾夫斯堡 | 禾夫斯堡 | 30,000 | 25,035 | 83.5 |
17 | 福諾菲亞魯爾運動場 | 波琴 | 波琴 | 26,000 | 25,353 | 97.5 |
18 | 老林務所畔運動場 | 柏林聯 | 柏林 | 22,012 | 21,822 | 99.1 |
大型的現代化運動場推動了近年來的觀眾熱潮。平均上座率在1980年代下跌至場均不足20,000人後,已開始實現穩步增長。2003-04球季,德甲的觀眾總人數首次超過1000萬人次,場均觀眾為37,395人[105]。2011-12球季的場均觀眾達到45,116人,成為第十個上座率在90%以上的球季,同時多蒙特憑藉場均80,521人的數字成為當季全球平均上座率最高的足球賽事主場[106]。因此,德甲也是迄今為止上座率最高的足球聯賽,在全球各地所有的體育聯盟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全國欖球聯盟(NFL)[107]。雖然在其它一些頂級足球聯賽中還提供贈票或會員票,但其觀眾人數均遠低於德甲[108]。
1969年9月26日,在哈化柏林主場以1:0戰勝科隆的比賽中共吸引了88,075名觀眾入場觀戰,錄得德甲有史以來以來的單場最高觀眾人數[109]。單場最低觀眾人數則創造於1965-66球季,1966年1月15日,在柏林塔斯馬尼亞主場對陣慕遜加柏的比賽中只有827名觀眾來到現場。[110]
德國大多數的主流日報及體育報刊都會報道德甲,此外它在體育雜誌如每周兩期的《踢球者》和每周一期的《體育圖片報》均有廣泛的覆蓋面。兩者都會在每個德甲球季開始前發行一份特刊,對來季的參賽球隊及球員作詳細介紹[111]。自2005年起,每月一期的足球雜誌《11人》創刊,也主要報道德甲[112]。
德甲聯賽在1963年成立時仍沒有電視媒體對比賽進行現場直播,電台廣播是當時除了到現場觀戰外唯一能接觸賽事的途徑。每個周六比賽日的下午,德國公共廣播聯盟會通過電台節目對德甲進行報道及現場廣播。首先它會連線至比賽場地進行實時播報,到16:55分,即終場哨響前20分鐘則開始進行賽後訪談欄目。通過將全部麥克風進行互連並保持打開狀態,它可以立即切換至每一座球場的每一次個入球、十二碼或其它判罰。其每周的聽眾最高可達120萬人次。自2008年8月起,德國擁有了第一個專屬的足球電台90elf,並通過互聯網對所有德甲比賽進行實時數據傳輸[113]。
早在1961年,德國公共廣播聯盟轄下的德國電視一台便開始通過設立「體育縱覽(Sportschau)」節目對周末的足球賽事進行報道。德國電視二台在德甲於1963年成立後也開辦了「實時體育播報室(das aktuelle sportstudio)」節目。體育縱覽最初僅在周日晚間播出,並提供周六比賽的畫面。直至1965年4月才增設了該檔節目的周六版[114]。1988年以前,體育縱覽會在比賽結束後不久播出3場比賽的報道,而全部比賽的報道及嘉賓訪談則僅在周六夜晚的實時體育播報室中播出。從1988年至1992年,RTL電視台通過設立「德甲開場哨(Anpfiff )」節目獲得德甲報道的首播權。從1992年至2001年的報道首播權則被德國衛星一台的體育節目「Ran」獲得。德國衛星一台斥巨資打造了高水準的技術及信息設備,因此在現場直播中首次設置了18台攝影機。它們也曾有另一個註冊商標被稱為「德甲數據庫(Bundesliga-Datenbank)」[115]。
2003年起,德甲報道首播權重回免費電視,由體育縱覽節目獲得。目前,比賽報道權由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及德國電視二台共享。體育縱覽會首先播出周六下午的比賽,周六夜間的比賽由德國電視二台通過實時體育播報室播出。而周日的比賽則通過第三檔節目進行摘要報道[116]。此外,德國體育一台也會每天播出有關德甲的專欄節目「實時德甲(Bundesliga aktuell)」,並邀請原德甲教練或球員在談話節目中對當前的賽事進行討論[117]。
1991年3月2日,普萊米爾電視台對法蘭克福對陣凱沙羅頓的比賽轉播開創了報道德甲聯賽的新時代,這是付費電視首次開始對德甲每圈的焦點賽賽進行現場直播[118]。經過一段時間只能從每個比賽日的3場焦點賽事中選擇其中1場進行直播後,普萊米爾自2000年起對德甲每球季的全部306場比賽均提供現場直播。2006-07球季的德甲比賽轉播權被另一家付費頻道阿雷納電視台獲得,但僅維持了1個球季便由普萊米爾重新接管,阿雷納由於財務虧損的原因而僅保留次級轉播權。普萊米爾在2009年更名為天空德國電視台,將轉播德甲直至2016-17球季[119]。
時至今日,電視已成為轉播報道德甲的主要媒體,同時也是德甲球隊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和德國電視二台在1965年至1980年代初期間向德國足總支付的費用仍僅為每年647,000德國馬克,但在隨後的時間裏,由於私營電視台的競爭,聯賽轉播權的價格急劇攀升。在公共轉播機構於1987-88球季為德甲轉播權支付了1,800萬德國馬克後,私營電視頻道RTL在緊接的球季中為購得賽事首播權共花費了4,000萬德國馬克。至1992年,德國衛星一台購買的首播權費用達到1.4億德國馬克。基爾希集團則在1996-97球季為成為德甲的獨家轉播商而向德國衛星一台、德國體育一台和普萊米爾電視台支付了約3.3億德國馬克[120][121]。
通過向付費電視出售轉播權和向免費電視出售摘要報道權,德國足球職業聯盟至2005-06球季每年可以獲得3億歐元。這一款項隨即再次得到大幅提升,自當季起,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德國體育一台和阿雷納電視台需要向德國足球職業聯盟每年支付4.2億歐元。此外,奧地利的免費電視頻道ATV也購買了全部德甲比賽的轉播權,然而其在2009年10月合同屆滿後不再續約[122]。
德國足球職業聯盟所獲得的電視轉播收入將基於表現分發至德甲和德乙球隊,並以4年期的球隊評分作為分發的基礎[123]。因此,奪取德國足球冠軍的球隊將可分得至多2,330萬歐元或至少1,170萬歐元的收入。此外,德甲球隊還分別從海外營銷的所得中受益,德國冠軍可於此再次分得400萬歐元,排名最末的球隊平均則可分得51.8萬歐元[124][125]。2012/2013年球季,德國職業聯賽轉播收入6億2800萬歐元,拜仁慕尼黑的轉播收入為3320萬歐元;而上球季墊底降班的菲爾特球隊也能得到1660萬歐元的轉播收入。
在國際對比中,德甲的海外營銷落後於西甲、意甲等歐洲國家的聯賽,尤其顯着落後於英超[126]。英超通過將電視轉播權出售至總共208個國家和地區的81家海外媒體機構,至2010年每年可進賬約合9.52億歐元,即便是排名最末的球隊也可分得約4,500萬歐元[127]。然而,德甲正試圖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海外市場的差距縮小,至少部分趕上。現時這項德國最高級別的足球賽事也已被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轉播[128]。例如2009年,德甲在周五或者周六日的比賽會在美國進行現場直播,在亞洲的日本、香港和馬來西亞目前至少每圈轉播兩場比賽,在中國大陸的直播場次甚至達到每圈5場[129]。而在2013年11月25日,由多蒙特主場對陣拜仁慕尼黑的一場焦點比賽共吸引了全球207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現場直播,這也打破了德甲歷史的轉播紀錄[130]。
除了電視轉播收入、門票收入和商品銷售收入外,德甲球隊的其它收入主要通過企業贊助。利用聯賽及相關報道作宣傳用途的設想最初由企業家金特·馬斯特提出。在1972-73球季中後期,他向當時的德甲球隊布倫瑞克提供了50萬德國馬克,以換取該隊球員連續5年穿着印有野格力嬌酒鹿標的球衣作賽[131]。馬斯特同時希望將球隊名稱改為企業用名,但被德國足總根據章程否決。與此相反的是球隊在將原隊徽中的獅標改為企業的鹿標時,德國足總卻放棄了追究權利。1973年3月24日,由布倫瑞克主場對陣史浩克04的比賽成為球衣廣告的德甲地標戰。1973年底,德國足總最終確定將球衣廣告自由化,布倫瑞克自此可以將野格力嬌酒的隊徽置於球衣胸前。隨後不久,漢堡、法蘭克福、杜伊斯堡及杜斯多夫也分別與金巴利、雷明頓、布萊恩斯科特(Brian Scott)和阿爾考夫(Allkauf)簽訂了贊助合同[132]。
時至今日,球衣廣告已成為德甲球隊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因此史浩克04獲得來自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提供的為期五年半的贊助合同,總金額高達1.25億歐元[133]。贊助收入的高低取決於球隊的吸引力及成就,而日益增長的財務水準也成為影響各球隊競技成績的因素。至2017-18球季,球隊首次與贊助商簽訂獨立的袖標協議——在此之前,袖章廣告是由德國足球職業聯盟統一銷售。[134]所有球會的袖口上都貼上了赫耳墨斯歐洲的標誌,赫爾墨斯為此支付了800萬歐元。德甲和德乙的36家職業球會由此獲得了從50000至400000歐元不等的分成。[135]
以下為2021-22球季各德甲球隊的主贊助商列表:[136][137][138][139][140][141][142]
排名 | 球會 | 贊助商(行業) | 年贊助金額(百萬歐元) | 贊助期限 |
---|---|---|---|---|
1 | 禾夫斯堡 | 大眾汽車(汽車) | 70.0 | 無固定期限 |
2 | 拜仁慕尼黑 | 德國電信(通信) | 45.0 | 2023 |
3 | 普魯士多蒙特 | 1&1(通信) 贏創工業(化工) |
35.0 | 2025 |
RB萊比錫 | 紅牛(飲料) | 2023 | ||
5 | 史特加 | 梅賽德斯-奔馳銀行(銀行) | 10.0 | 2023 |
6 | 普魯士慕遜加柏 | 弗拉泰斯(金融科技) | 9.0 | 2023 |
7 | 哈化柏林 | 汽車英雄(二手車行) | 8.0 | 2023 |
8 | 科隆 | 雷弗超市(零售) | 7.5 | 2022 |
9 | 和睦法蘭克福 | Indeed(線上求職) | 7.0 | 2023 |
10 | 拜耳利華古遜 | 巴門尼亞(保險) | 6.0 | 2024 |
11 | 賀芬咸1899 | SAP公司(軟件) | 5.5 | 2025 |
12 | 奧古斯堡 | WWK(保險) | 4.2 | 2030 |
13 | 緬恩斯05 | 柯梅令(門窗系統) | 4.0 | 2023 |
14 | 弗賴堡 | 黑森林牛奶(牛奶) | 3.0 | 2022 |
15 | 柏林聯 | 環城公司(地產) | 2.5 | 2021 |
阿米尼亞比勒菲爾德 | 旭格(建材) | 2023 | ||
波琴 | 福諾菲亞(地產) | 2023 | ||
格雷特霍夫 | 霍夫曼人力(人力資源) | 不詳 | 不詳 |
由於球隊的收入大幅增長,尤其是在1990年代出售電視轉播權後,隨着時間的推移,作為教練及球員轉會費及其所涉及的薪酬金額每年的上漲幅度多達數百萬歐元。拜仁慕尼黑在2019年為購入法國後衛球員盧卡斯·埃爾南德斯共向馬德里體育會支付了8,000萬歐元的違約金,創造了德甲聯賽球員轉會身價的最高紀錄[143]。德甲本土球員的轉會身價最高紀錄也由拜仁慕尼黑所創造,國家隊中場馬里奧·葛斯在2013年由多蒙特加盟時的合同解約條款金額亦高達3,700萬歐元[144]。
大手筆投入也導致了巨額債務的增長。德甲參賽球隊在1984年的負債額約合2700萬歐元,但10年後這一數字已達到2.4億歐元,同時德甲聯賽的總債務也超過了5億歐元[145]。多蒙特作為首家上市的德甲球隊,其負債金額有時甚至會超過1.18億歐元[146]。
德甲球隊的預算在多年以來始終維持增長,直至壟斷德甲電視轉播權的基爾希集團在2002年春季破產後,才成為隨後一段時期縮減預算的轉折點。為了彌補高額赤字以及電視轉播分紅的大幅度下降,幾乎全部18支德甲球隊都被迫進行裁員和減薪,並允許大部分球員自由轉會[147]。而儘管破產案導致電視轉播分紅暴跌,也沒有造成德甲球隊因無力償債而破產,這是因為各球隊的收入來源在此時已有相當廣泛的分佈。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將近100%的收入都來源於入場費,但時至今日球隊所創造的收入中有37%來自電視轉播費、24%來自廣告銷售、16%來自門票及商品銷售以及7%來自轉會[148]。
此外,由於德甲奉行「50+1」政策,即德甲球隊的股份被分成兩部分,較多的部分(50%)由球隊自身持有,另一小部分(1%)則由球隊的付費會員所持有,任何的外來資本都不可能完全獲得球會的控股權,只有在1999年1月1日前運作球隊超過20年以上的投資者可以豁免。因此德甲球隊不會在預算中採取任何的冒進策略,也不會因為私人投資的撤出而迅速破產,每一個決定都必須得到各方面的認同,尤其是在球會的長期發展策略上。反過來這也意味着海外資金大多不會涉足德甲,無法出現類似曼城、巴黎聖日耳門這樣一夜暴富的球隊[149]。
在2011-12球季,德甲18支球隊的總預算支出超過6億歐元,其中僅拜仁慕尼黑便達到了1億歐元[150]。但在一些新聞機構所列出的預算結構表中有個別情況遭到否認,主要是由於部分球隊開支被納入職業球員預算[注 3]。
在國際對比中,德甲球隊在2004-05球季中僅有拜仁慕尼黑及史浩克04入圍歐洲收入最高球隊20強。但與往年相比,德甲的球隊在國際收入額排名中有所提高。除了上述兩隊外,多蒙特、利華古遜、漢堡、不萊梅和史特加等球隊憑藉新的電視轉播合同、日益增長的觀眾人數、以及現代化運動場館所帶來的新商機,均有望在未來躋身歐洲20強。在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於2017年公佈的2015-16球季足球會財富排名榜中,德甲共有4隊入圍30強,其中拜仁慕尼黑以5.92億歐元的收入名列第四,落後於曼聯(6.89億)、巴塞隆拿(6.202億)和皇家馬德里(6.201億)[152]。而在聯賽總收入的對比中,德甲聯賽在2014-15球季以23.92億歐元的成績排名歐洲第2,儘管領先於西甲(20.53億)、意甲(17.92億)和法甲(14.18億),但較之排名首位的英超(44億)仍有顯著差距。[153]。
職業足球的全職崗位並不僅局限於球員、教練和經理。在2011-12球季,共有27,968人直接或間接受僱於德甲各球隊。其中3,765人由球隊直接聘用,2,317人由球隊的附屬公司聘用。另外18,157人則通過相關產業間接聘用,主要在德甲賽場上用作於安保、餐飲設施和醫療等服務[154]。
在這一人員層面中的傳統職業還包括文員、球迷商店售貨員和照顧球場草皮的園丁。現代化的訓練方式也導致了營養師和理療師等工作崗位的出現。由於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在各球隊的旅行社、兒童護理、陳列室管理和吉祥物扮演中將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2007年,德國職業足球的最大直接僱主為拜仁慕尼黑,共有250名直僱員工在其營業場所工作;而人數最少的杜伊斯堡和科特布斯僅有16名直僱員工[155]。
就業類別 | 就業人數[154] |
---|---|
球隊直雇 | |
全職人員 | 2,742 |
實習生 | 65 |
兼職員工 | 651 |
臨時工 | 3,765 |
附屬公司直雇 | |
全職人員 | 544 |
實習生 | 29 |
兼職員工 | 187 |
臨時工 | 2,317 |
間接僱用 | |
安保服務 | 6,799 |
餐飲服務 | 7,230 |
醫療服務 | 1,158 |
其它服務 | 2,960 |
總計 | 27,968 |
參加德甲聯賽的前4位外籍球員分別為效力於邁德里希的荷蘭人海因茲·費斯特格、凱沙羅頓的雅庫布斯·普林斯、1860慕尼黑的南施洛雲佩塔·拉登科維奇和法蘭克福的奧地利人威廉·胡貝爾茲。他們均在德甲成立之初的首圈比賽中出場。當時外籍球員所佔的人數比例僅為2.27%,時至今日這一比例已通常維持在50%以上。科特布斯在2001年4月6日的比賽中成為德甲第一支正選隊員均為外籍球員的球隊[156]。
形成這種發展趨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東歐集團在1990年代初瓦解,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根據波士文法案的判決結果,歐洲各國足總被迫解除對於來自其它歐盟成員國球員的參賽限制[157]。德甲聯賽在最初允許的外籍球員使用名額為2人,隨後增加至3人,自1995年12月起又開始不再限制歐洲足協範圍內的球員數量,並自2001年以來允許每隊的非歐盟球員數量達到5人,而由德國培養的外籍球員則不受此限。至2006-07球季,最後一項有利於本土球員成長的外籍球員規定也被廢除,因此非歐盟球員可以在比賽中使用而不受任何人數限制。作為回報,每支德甲球隊必須保有至少12名德國球員,並要求其中的至少8人必須出自德國球隊的青訓系統[158]。
在德甲最初的幾年裏,鮮有外籍球員能在神射手的爭奪中名列前茅,其最好的成績是奧地利人威廉·胡貝爾茲在1963-64球季中排名第4。這種情況在1989-90球季被改變,挪威人約恩·安德森贏得了外籍球員的首個德甲神射手稱號。在2001-02球季,巴西人包攬了射手榜的前4位,而前10位中僅有4人來自德國。至2003-04球季,德國球員甚至只有馬丁·馬克斯1人入圍前10。從2000-01球季至2004-05球季,每年的射手榜首位均由外籍球員佔據。現役外籍球員中入球最多的是克勞迪奧·比沙路,他以166個總入球同時也成為德甲歷史上入球最多的外籍球員[159]。
自2012年9月25日起,克勞迪奧·比沙路還憑藉分別代表拜仁慕尼黑(178場)和雲達不來梅(159場)參加的總共337次德甲比賽,成為德甲歷史上出場次數最多的外籍球員。原記錄由由薛·羅拔圖及萊萬·高拜亞韋利共同保持,他們在此前各自效力的3支德甲球隊中的出場總數均為336次[160]。
艾列頓在2003-04球季成為獲得德國足球先生的首個外籍球員。效力於慕遜加柏的丹麥人阿蘭·西蒙森則在1977年成為首獲歐洲足球先生的外籍球員。在1978年和1979年,這個獎項再度被來自漢堡的英格蘭球員奇雲·基瑾蟬聯[161]。
除了外籍球員,德甲在成立伊始便也有外籍教練執教。奧地利人馬克斯·默克爾於1966年率領1860慕尼黑贏得了外籍教練的首個德甲冠軍,1968年他又在紐倫堡複製了這一成就[162]。一年後,由南施洛雲布蘭科·澤貝茲執教的拜仁慕尼黑也奪得了球隊的首個德甲冠軍頭銜,前者在1979年再度率領漢堡奪冠。而匈牙利人帕爾·切塞納伊(1979-80球季和1980-81球季)和奧地利人恩斯特·哈佩爾(1981-82球季和1982-83球季)則成為可率隊獲得兩連冠的外籍教練,因此奧地利人是德甲迄今最為成功的外籍教練[162]。在國際足壇廣負盛名的意大利教練基奧雲尼·查帕東尼僅是在1997年的德甲聯賽中率領拜仁慕尼黑奪冠[163]。作為其繼任者之一,路易斯·雲高爾贏得了荷蘭教練在德甲的首個冠軍頭銜,並在2010年成為第一個當選德國足球年度最佳教練的外籍教練[164]。2010-11球季,禾夫斯堡將前英格蘭國家隊主帥史提夫·麥卡倫招致麾下,成為德甲首支聘用英格蘭領隊的球隊。但因帶隊成績差劣,後者於2011年2月7日遭到解職[165]。
通過德國足總與瑞士足總的合作,在1981年至1990年期間共有33場德甲比賽由瑞士球證執法。而在此之前德甲賽場上從未出現過任何外籍球證[166]。
德甲參賽場次紀錄[167] | |||||
---|---|---|---|---|---|
球員 | 時期 | 球隊[注 4] | 場次 | ||
1 | 卡爾-海因茲·科貝爾 | 1972–1991 | 法蘭克福 | 602 | |
2 | 曼弗雷德·卡爾茲 | 1971–1991 | 漢堡 | 581 | |
3 | 奧利華·簡尼 | 1987–2008 | 拜仁慕尼黑 | 557 | |
4 | 克勞斯·費希特爾 | 1965–1988 | 史浩克04 | 552 | |
5 | 米羅斯拉夫·沃塔瓦 | 1976–1996 | 雲達不來梅 | 546 | |
6 | 克勞斯·費舍爾 | 1968–1988 | 史浩克04 | 535 | |
7 | 埃克·因梅爾 | 1978–1995 | 史特加 | 534 | |
8 | 威利·紐貝格 | 1966–1983 | 法蘭克福 | 520 | |
9 | 米夏埃爾·拉默克 | 1972–1988 | 波琴 | 518 | |
10 | 烏爾里希·施泰因 | 1978–1997 | 漢堡 | 512 | |
德甲入球紀錄[168] | |||||
球員 | 時期 | 球隊[注 5] | 入球(場均入球) | ||
1 | 蓋德·梅拿 | 1965–1979 | 拜仁慕尼黑 | 365(0.85) | |
2 | 克勞斯·費舍爾 | 1968–1988 | 史浩克04 | 268(0.50) | |
3 | 羅伯特·萊萬多夫斯基 | 2010–2022 | 多蒙特、拜仁慕尼黑 | 236(0.74) | |
4 | 積普·希基斯 | 1965–1978 | 慕遜加柏 | 220(0.60) | |
5 | 曼弗雷德·博格斯梅拿 | 1969–1990 | 多蒙特 | 213(0.48) | |
6 | 克勞迪奧·比沙路 | 1999–2020 | 雲達不來梅、拜仁慕尼黑 | 197 (0.40) | |
7 | 烏爾夫·基爾斯滕 | 1990–2003 | 利華古遜 | 181(0.52) | |
8 | 斯特凡·昆茲 | 1983–1999 | 凱沙羅頓 | 179(0.40) | |
9 | 迪特·梅拿 | 1973–1986 | 科隆 | 177(0.58) | |
10 | 克勞斯·阿洛夫斯 | 1975–1993 | 科隆 | 177(0.42)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