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法國第24任總統,前社會黨第一書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朗索瓦·熱拉爾·喬治·尼古拉·奧朗德(法語:François Gérard Georges Nicolas Hollande,法語發音:[fʁɑ̃swa ʒeʁaʁ ʒɔʁʒ nikɔla ɔlɑ̃d] (ⓘ);1954年8月12日—),法國政治人物,為前任法國總統兼安道爾親王。作為法國社會黨的核心領導人之一,曾經出任社會黨第一書記(黨魁)超過十年。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中在第二輪投票擊敗尼古拉·薩科齊,當選法國第24任總統[1],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以來第二位左翼總統。
弗朗索瓦·奧朗德 François Hollande | |
---|---|
法國第24任總統 | |
任期 2012年5月15日—2017年5月14日 | |
總理 | 尚-馬克·艾羅(2012年-2014年) 文路爾·瓦爾斯(2014年-2016年) 貝爾納·卡澤納夫(2016年-2017年) |
前任 | 尼古拉·薩科齊 |
繼任 | 伊曼努爾·馬克龍 |
安道爾大公 | |
統治 2012年5月15日—2017年5月14日 與祖安-安歷基·維韋斯-西西利亞同時在任 | |
總理 | 安東尼·馬蒂 |
代表 | 西爾維·於巴克 蒂埃里·拉塔斯特 尚-皮埃爾·于格 |
前任 | 尼古拉·薩科齊 |
繼任 | 伊曼努爾·馬克龍 |
社會黨第一書記 | |
任期 1997年11月27日—2008年11月27日 | |
前任 | 利昂內爾·若斯潘 |
繼任 | 瑪蒂娜·奧布里 |
國民議會議員 代表科雷茲省第1選區 | |
任期 1997年6月12日—2012年5月15日 | |
前任 | 雷蒙-馬克斯·奧貝爾 |
繼任 | 索菲·德敘 |
任期 1988年6月12日—1993年5月17日 | |
前任 | (比例代表制) |
繼任 | 雷蒙-馬克斯·奧貝爾 |
歐洲議會議員 代表法國 | |
任期 1999年7月20日—1999年12月17日 | |
前任 | (比例代表制) |
繼任 | 安娜·費雷拉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弗朗索瓦·熱拉爾·喬治·尼古拉·奧朗德 François Gérard Georges Nicolas Hollande 1954年8月12日 法國魯昂 |
國籍 | 法國 |
政黨 | 社會黨 |
配偶 | 茱莉·嘉葉(2022年結婚) |
伴侶 | 塞戈萊納·羅亞爾 (1978–2007) 瓦萊麗·特里耶維勒 (2007–2014) |
母校 | 先賢祠-阿薩斯大學 巴黎高等商業研究學院 巴黎政治學院 國家行政學院 |
簽名 |
2016年12月1日,因其執政滿意度僅剩4%,且甚至被稱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最不受歡迎的總統。因此為避免左派分裂,並聲稱將「以國家的最大利益為優先考量」,黯然宣佈放棄競選連任,成為自二戰以來法國首位自動放棄連任的總統[2][3]。
1954年,奧朗德生於法國西北部城市魯昂,父親是一位耳鼻喉科醫生,曾經參加60年代總統選舉競選活動,是當年極右派候選人的支持者。他的母親則為支持左派的社會工作者。[4]
1968年,奧朗德家搬遷到巴黎,住到巴黎郊區最富裕的一個市鎮納伊市。[4] 他最初在巴斯德中學讀書,然後在巴黎第二大學獲得法律學士學位。接着又考入著名的法國高等商科學校巴黎HEC商學院以及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 Po繼續深造。之後他又考取國家行政學院L'ENA。1980年,他以第七名成績(伏爾泰屆)從國家行政學院畢業。[4]20歲時,奧朗德擔任了法蘭西學生聯合會主席。[4]
從國家行政學院畢業後,奧朗德進入了法國的審計法院,專門負責審計公共和私人機構。
作為志願者參與弗朗索瓦·密特朗1974年並不成功的總統競選是奧朗德邁入政壇的第一步。1979年,25歲的奧朗德正式加入法國社會黨,1981年社會黨領袖密特朗執政後,他又差點進入了國民議會(輸給了未來的保守派總統雅克·希拉克)。
在隨後的幾年裏,他先是在地方政府工作,隨後的1988年終於成功當選國民議會議員,最終當任社會黨第一書記。奧朗德在這個職位上從1997年一至就任到2008年,是社會黨有史以來任期最長的書記。[4]
在2007年普選時,奧朗德本來被認為會是總統候選人之一,可社會黨最終卻選擇了他的前任搭檔(和他四個子女的母親)塞戈萊納·羅亞爾。2011年,當原本的領跑人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理事)退出競選後,奧朗德贏得了社會黨有史以來第一次公開黨內初選。[5]
2011年10月16日,奧朗德在黨內初選中勝出,正式成為總統候選人。[6]
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4月22日第一輪投票中,奧朗德得票率第一(28.63%),與時任總統薩科齊(27.18%)一同進入第二輪投票。 [7]
2012年5月6日,法國舉行的第二輪投票中,奧朗德得票率第一(51.64%),擊敗時任總統薩科齊,成為第24任總統,他亦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繼密特朗(1981年至1995年)之後的第二位左派總統, [8]結束右派長達十七年的執政。
2012年5月15日,愛麗舍宮舉行總統職位交接儀式,奧朗德正式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第24任總統及第五共和成立以來第二位左翼總統。隨後,奧朗德任命了社會黨人尚-馬克·艾羅為新任總理,並且根據其競選公約,在34名部長中任命半數的女性部長,體現性別平等,並下令將總統和部長們減薪30%。
奧朗德和社會黨所主張包括對富人的大幅增稅、更嚴格的經濟管制、(被他前任提高的)退休年齡的降低以及同性婚姻合法化。
之後,奧朗德開始陸續展開他的政策,他相繼同意對年收入百萬歐元的富人推動徵收75%的新稅,並成功使其法制化。但不久後該政策被法院裁定違憲,其政府表明會儘快繼續推行符合憲法的增稅政策,但最終放棄。與此同時,他又宣佈將退休年齡恢復到60歲。2012年10月宣佈推動同性婚姻及收養合法化的法案。法國同性婚姻其後在大部分左派國會議員支持下獲得通過,於2013年6月正式合法,但當時引發了很大的社會爭議。
外交上,為遏制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在馬里北部的活動,奧朗德決定出兵幫助馬里政府收復失地,並順利為馬里政府收復了一些北方重鎮。奧朗德也於2013年2月前往馬里訪問,表示法軍不會長期逗留,並稱將在數周內收兵。有分析認為,出兵馬里有助於鞏固法國在前殖民地的影響力,並有助於奧朗德樹立果敢的形象。
自於2012年勝選後,奧朗德的總統任期可以說是十分艱難。執政期間失業率和財政赤字的上升,出自他內閣的種種醜聞也進一步損害了他的形象。截至2014年9月,奧朗德的支持率已經跌到了13%——第五共和國的最低記錄。[5]
2013年4月25日,奧朗德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邀請,於上午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大陸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奧朗德就任法國總統以來首次訪華。他也是中國大陸新一屆領導集體產生後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元首。[9]2013年5月2日,奧朗德在南方周末上發表文章,向四川地震遇難者和他們的家人表示深切的哀悼和誠摯的慰問[10]。
2014年3月,社會黨在地方選舉中遭到痛擊,丟掉了超過150個選區,其中包括數個傳統社會黨大本營。奧朗德辭退了他的總理尚-馬克·艾羅,用年輕並受歡迎的文路爾·瓦爾斯替代之。瓦爾斯曾是奧朗德的內政部長,因為其2013年為對一名15歲羅姆人女孩和她非法居住在法國的家人的逮捕和驅逐出境的辯護而名聲大噪。雖然瓦爾斯遭到社會黨左派批評,他強硬的反移民政策卻得到了廣泛的支持。瓦爾斯在政治上是一位中間派,支持限制移民、禁止面紗以及其它數項在社會黨左派之間很不受歡迎的經濟改革,尤其是勞工改革。
奧朗德作風低調、清新、簡樸,通常騎小輪子摩托車上下班;他原本的外號是「Flanby牌的焦糖布丁」,後來為了塑造魅力體格,戒掉了以往非常愛吃的巧克力蛋糕;原本他的眼鏡片是玻璃瓶底厚的古板風格,如今換成時尚風格的無框眼鏡。根據法國某新聞媒體披露諷刺稱,奧朗德有自己專屬的理髮師,每個月的給予御用理髮師的薪水將近一萬歐元而引起爭議,引起多國新聞媒體轉載。
1978年至2007年,他與同為政治人物的女友塞戈萊納·羅亞爾同居約30年,生有4個孩子:Thomas(1984-)、Clémence(1985-)、Julien(1987-)和 Flora(1992-)[4],2007年總統大選後分手。
2007年,宣佈與資深政治記者女友瓦萊麗·特里耶維勒開始交往[4],2012年特里耶維勒在奧朗德當選總統後成為實際上的第一夫人。
2012年5月11日,法國政府公佈了奧朗德申報的個人財產資料,其個人財產超過117萬歐元[12]。
2014年1月25日,奧朗德宣佈與共同生活7年的女友瓦萊麗·特里耶維勒分手。[13]
2014年5月2日,媒體爆出奧朗德與緋聞女友、影星加耶多次在總統府愛麗舍宮幽會。[14]
2022年6月4日,奧朗德和演員茱莉·嘉葉在圖勒秘密結婚。[15]
他也將海地獨立後向法國的賠款稱為獨立的贖金。
2021年,奧朗德將他五年總統任期內獲得的所有外國勳章獎章全部捐獻給法國榮譽軍團博物館,總計40套:包括歐洲17套、亞洲6套、非洲9套和美洲8套。[1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