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頸龜亞目學名Cryptodira)是龜鱉目下的一個亞目,又稱潛頸龜亞目隱頸龜亞目,分佈廣泛,陸地、淡水和海洋均有分佈,包含了大多數龜鱉類,其中現存的物種大都生活在淡水中。曲頸龜亞目與側頸龜亞目的不同之處在於,曲頸龜亞目回縮頭部時是S形彎折頸部後直接縮回殼內,而側頸龜亞目則是將頸部側向折回殼內。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下目 ...
曲頸龜亞目
化石時期:190–0 Ma
侏羅紀 - 全新世
Thumb
亞達伯拉象龜Dipsochelys dussumieri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龜鱉目 Testudines
演化支 泛曲頸龜類 Pan-Cryptodira
亞目: 曲頸龜亞目 Cryptodira
Cope, 1868
下目
  • 副曲頸龜下目 Paracryptodira
  • 真曲頸龜下目 Eucryptodira

並參見本文

異名

Cryptodiramorpha Lee, 1995

Close

形態

曲頸龜亞目生物的體型相差巨大,體型最大的棱皮龜甲長可達256.5厘米,是龜鱉目中體型最大的物種,而體型最小的斑點鷹嘴珍陸龜Homopus signatus)的最大甲長只有9.8厘米。

在身體結構方面,有的種類在背甲和腹甲結合處有下緣盾,大鱷龜Macroclemys temminckii)在肋盾和緣盾之間還有上緣盾。除海龜科中某些物種外,本亞目物種腹甲與喉盾之間不存在間喉盾。本亞目物種的間喉盾、上緣盾和下緣盾在龜鱉目內均為最原始的形態[1]

在食性方面,本亞目內包含肉食植食雜食性物種。

分類和演化

曲頸龜亞目的演化歷程主要在侏羅紀時期進行,到侏羅紀末期時幾乎已完全取代了側頸龜亞目在河水和湖泊中的地位,這時陸生物種開始發展。

曲頸龜亞目下共現存有3個總科,分別是海龜總科(Chelonioidea)、陸龜總科(Testudinoidea)和鱉總科(Trionychoidea)。過去曾有「動胸龜總科」(Kinosternoidea),現在被認為是最原始鱉總科的並系集合,因為它們不能構成一個自然類群[2]

目前對於曲頸龜亞目的界定普遍有兩種說法,其一:曲頸龜亞目包含真曲頸龜下目,以及數個從化石得知的若干原始的已滅絕演化支。這個演化支範圍是由一些非常早分化出來的基礎類群、以及Centrocryptodira演化支(包含現存曲頸龜亞目,與現存物種的史前近親,也包含近代曲頸龜類)組成[2]

另一個說法將「曲頸龜亞目」一詞限定為冠群演化支,範圍相當於近代曲頸龜類(Polycryptodira),按照這種版本的分類法,這時的曲頸龜亞目應被稱作Cryptodiramorpha。依照這個版本,側頸龜亞目和曲頸龜亞目就不再是姐妹分類單元[2]

按照第一種界定方法,曲頸龜亞目分類如下[2][3][4]

備註:標「†」者,代表該分類單元已經滅絕。

曲頸龜亞目 Cryptodira

  • 基礎屬
    • 杭愛龜屬 Hangaiemys
Thumb
遼西滿洲龜Manchurochelys liaoxiensis)屬於真曲頸龜下目
  • 副曲頸龜下目 Paracryptodira
    • 恐龜屬 Dinochelys
    • 烏魯臉龜屬 Uluops
    • †科 Compsemydidae
      • 屬 † Berruchelus Pérez-García, 2012
        • Berruchelus russelli (Pérez-García, 2012)[5]
    • 貝氏龜總科 Baenoidea
      • 貝氏龜科 Baenidae
      • 真貝氏龜科 Eubaenidae
      • 側胸龜科 Pleurosternidae
        • †?沼澤龜科 Helochelydridae
Thumb
寬頭小角龜Meiolania platyceps)是一種原始的真曲頸龜
Thumb
陸龜科的鍾紋折背陸龜Kinixys belliana)…
Thumb
…和鱉科的緣板鱉Lissemys punctata)是高度進化的真曲頸龜。
  • 真曲頸龜下目 Eucryptodira
    • 大貝氏龜科 Macrobaenidae
    • 闊胸龜科 Eurysternidae
    • 近蛇頸龜科 Plesiochelyidae
    • 新疆龜科 Xinjiangchelyidae
    • †演化支 Centrocryptodira
    • 近代曲頸龜類 Polycryptodira
      • 阿杜庫斯龜科 Adocidae
      • 南雄龜科 Nanhsiungchelyidae
      • 鱉總科 Trionychoidea
      • 陸龜總科 Testudinoidea
      • 美洲鱷龜類 Americhelydia
        • 鱷龜科 Chelydridae
        • 動胸龜總科 Kinosternoidea
        • 海龜總科 Chelonioidea
          • 傍海龜科 Thalassemyidae
          • 弓龜科 Toxochelyidae
            • Cynocercus Cope, 1872
            • Dollochelys Zangerl, 1971
            • Erquelinnesia Dollo, 1887
            • Glossochelys Seeley, 1871
            • Lophochelys Zangerl, 1953
            • Lytoloma Cope, 1870
            • Neurochelys Moody, 1980
            • Oertelia Karl, Biermann & Tichy, 2012
            • Osteopygis Cope, 1868
            • Porthochelys Williston, 1901
            • Prionochelys Zangerl, 1953
            • Propleura Cope, 1870
            • Protochelys Lydekker, 1889
            • Rhetechelys Hay, 1908
            • Thinochelys Zangerl, 1953
            • 弓龜屬 oxocheloides Nessov & Khozatsky, 1981
          • 海龜科 Cheloniidae
          • 棱皮龜科 Dermochelyidae
          • 原蓋龜科 Protostegidae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