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古代官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級官職。
平章一詞,來源於《尚書·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或作「平秩」,意為「辯治」,即治理之意。崔駰《西巡頌》:「秋穀既登,上將省斂,平秩西成。」鄭玄註《周官·春官·序官》時說:「仲秋辯治西成」云云,都是同一個詞。作「平章」則始於馬融。至後漢蔡邕說:「更選忠清,平章賞罰。」用字已經定型。[1]
唐朝初年,唐太宗以綜理政務的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僕射為宰相;因此其他參予政務並加同中書門下三品[註 1]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註 2]名義的官員都是事實上的宰相。武則天時改稱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唐朝宰相名目最多[註 3],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資歷最淺;安史之亂後更多以資淺者出任,肅宗至德以後才是真正的宰相。代宗時,同中書門下三品亦改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註 4]。
後來朝廷為了表示尊榮,也對一些節度使加同平章事,這些節度使就成為所謂的使相。
到了五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是宰相,但是當時樞密使權重,同平章事的實權被剝奪,形同虛設。
北宋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主政事,知樞密院事(樞密使)主理兵權,稱為「二府」或「兩地」,度支、鹽鐵、戶部三司掌財務;尚書、門下兩省在宋朝已式微,宰相的權力較唐朝稍小。
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改革官制,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宰相。
終南宋一朝,除宋高宗時期、宋孝宗前期外,不再設置「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平章事一職,就此結束。南宋1129年改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左僕射兼同平章事、右僕射兼同平章事。
明朝初年,沿用元制。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