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唐朝大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崔協(864年—929年4月9日)[1][2],字司化,清河郡東武城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人,五代十國後梁、後唐大臣,在唐明宗李嗣源時代擔任宰相(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崔協出自清河崔氏的清河小房,祖父崔瓘擔任吏部尚書,他的父親崔彥融擔任楚州(今江蘇省淮安市)刺史,崔彥融擔任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令的時候和崔蕘關係很好,崔蕘到縣上拜望他,崔彥融不在,崔蕘發現他賄賂權貴的信件,於是開始鄙視他。後來崔彥融升任司勛郎中,時任尚書左丞的崔蕘不願意見他,宰相知道了其中的過程,於是改任崔彥融為楚州刺史。崔彥融告誡崔協,崔蕘是他的仇人,於是稱他為崔仇。崔協從小孝行,他考中進士,擔任度支巡官、渭南(今陝西省渭南市)縣尉、直史館,歷三署。[3]
唐朝滅亡後,在中原興起的是後梁。崔協擔任尚書省左司郎中、萬年縣令、給事中。官至兵部侍郎。923年,梁末帝朱友貞派遣兵部侍郎崔協等冊命吳越王錢鏐為吳越國王。他一次遇到崔蕘的兒子崔居儉,時任中書舍人。他厲聲對崔居儉說:「崔蕘的兒子,你怎麼敢見我?」崔居儉上奏梁末帝。梁末帝於是貶崔協為太子詹事(完全名譽職位,後梁沒有太子)。不久之後,他再擔任吏部侍郎[3]。
後梁被後唐取代後,崔協被唐莊宗李存勖任命為御史中丞。但是憲司舉奏他的奏章,文字用詞常常錯誤,於是多次受到責罰。崔協外表氣宇軒昂,說話高談闊論、不近情理,當時人認為他徒有其表[3]。
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初年,崔協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太常卿[3]。927年,李嗣源罷免了豆盧革、韋說兩個宰相,樞密使孔循不願意河北、河東人擔任宰相,於是推薦崔協為宰相。宰相任圜推薦李琪,但是另一個宰相鄭珏討厭李琪,孔循對安重誨說:「李琪不是沒有才能,但是他不清廉,朝議中沒有超過崔協的。」任圜上奏明宗:[4]
安重誨被人欺賣,如崔協者,少識文字,時人謂之『沒字碑』。臣比不知書,無才而進,已為天下笑,何容中書之內,更有笑端!
李嗣源想讓馮道擔任宰相,孔循沒給李嗣源行禮,一甩衣服就走了,說:「天下的事情一也是任圜,二也是任圜,除非崔協突然死去,如果死不了必須讓他當宰相。」因此稱病不朝,李嗣源派安重誨勸他,孔循才上朝。安重誨私下對任圜說:「崔協暫作備員,可以嗎?」任圜說:「您不用李琪而使崔協為宰相,這就好像拋棄了蘇合香丸,選取屎殼螂推的糞球。」孔循和安重誨在一起處理政事,每天都說李琪的壞話,說崔協的好話。正月十一日,終於任命端明殿學士馮道和崔協一起擔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琪沒有被任命[4]。
崔協不能處理許多重要問題,重要文件由他人代寫。李嗣源讓他判祭酒事。他提出每年錄取二百名監生,被議論認為並不適當[3]。明宗問宰相馮道:「盧質近日吃酒否?」馮道回答:「盧質曾到臣居,亦飲數爵,臣勸不令過度,事亦如酒,過則患生。」崔協說:「臣聞『食醫心鏡』,酒極好,不加藥餌,足以安心神。」
天成四年,李嗣源從開封府回洛陽,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協隨行,經過長途跋涉,由於中風,二月廿七日(929年4月9日)去世,虛歲六十六[1],諡號恭靖[3]。
四子崔頎、崔頌、崔壽、崔貞。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