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國馬利蘭州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爾
巴爾的摩 Baltimore | |
---|---|
獨立市 | |
巴爾的摩市 City of Baltimore | |
綽號:Charm City,[1] Mobtown,[2] B'more,[3] The Land of Pleasant Living,[4] The City of Firsts,[5][6] Monument City,[7] Ravenstown,[8] Clipper City[9] | |
格言:"The Greatest City in America",[1] "Get in on it.",[1] "The city that reads",[10] "Believe"[11] | |
在州內的位置 | |
在美國本土的位置 | |
坐標:39°17′11″N 76°36′54″W | |
國家 | 美國 |
州 | 馬利蘭州 |
成立於 | 1729 |
法人地位 | 1796–1797 |
獨立市 | 1851 |
語源 | 巴爾的摩男爵(1605–1675) |
政府 | |
• 類型 | 市長-議會制政府 |
• 行政機構 | 巴爾的摩市議會 |
• 市長 | Brandon M. Scott (D) |
• 市議會 | 成員
|
• 州眾議員 | 議員
|
• 州參議員 | 議員
|
• 美國眾議員 | 眾議員
|
面積 | |
• 獨立市 | 92.05 平方英里 (200 平方公里) |
• 陸地 | 80.95 平方英里(200 平方公里) |
• 水域 | 11.1 平方英里(30 平方公里) 12.1% |
海拔[12] | 33 英尺(10 公尺) |
人口(2020)[13] | |
• 獨立市 | 585,708人 |
• 估計(2021)[14] | 576,498 |
• 排名 | 全美第30 |
• 密度 | 7,235.43人/平方英里(2,793.74人/平方公里) |
• 市區 | 2,203,663(全美第19) |
• 都會區 | 2,844,510(全美第20) |
• CSA | 9,443,180(全美第4) |
• 區域居民稱謂詞 | Baltimorean |
時區 | EST(UTC-5) |
• 夏時制 | EDT(UTC-4) |
郵編 | 郵編[15] |
電話區號 | 410, 443, 667 |
FIPS編碼 | 24-04000 |
GNIS特徵ID | 0597040 |
網站 | City of Baltimore |
巴爾的摩不是馬利蘭州的首府
巴爾的摩市建立於1729年,名字來源於馬利蘭地區封地的所有者巴爾的摩男爵。本地的早期發展與海運和製糖業有密切相關。
1814年,在1812年戰爭期間英國軍隊在火燒華盛頓之後,分海陸兩路進攻巴爾的摩。同年9月12日,英國軍隊和美國民兵在巴爾的摩西南的北角發生交火。英國指揮官羅斯將軍(Ross)被擊斃。英國海軍在對守衛巴爾的摩內港的麥克亨利堡進行通宵炮擊後,並未能趕走守衛堡壘的美國軍隊,隨後英國軍隊放棄對巴爾的摩的進攻。美國律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在目睹了英國海軍對麥克亨利堡的炮擊後,寫下了後來成爲美國國歌的《星條旗歌》。
1861年,一隊美國士兵在巴爾的摩轉火車時,遭到親南方的巴爾的摩市民圍攻,士兵向市民開槍後導致了巴爾的摩暴亂。此暴亂的直接結果是林肯政府對親南方的州進行鎮壓,並宣佈巴爾的摩進入軍管狀態,巴爾的摩市長、警察局長與馬利蘭州議會多名議員被捕。在整個美國內戰期間,馬利蘭州被置於美國聯邦政府的直接管理,特拉華州則被置為北方軍事佔領狀態。阿肯色州和田納西州在了解到林肯政府對親南方的地區的鎮壓後,宣佈脫離美國北方政府加入南方政府。
1904年2月7日,巴爾的摩市發生大火,整個城市幾乎被燒毀。從哥倫比亞特區、費城至紐約等地都有消防隊趕來救援,但由於各處消防水龍頭的接頭有所差異,因此救援人員面對大火無能為力。這件事件導致了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的誕生。
1980年,巴爾的摩國家水族館建成。同年在巴爾的摩內港地區海建成一系列的的商業觀光區,巴爾的摩內港逐漸從工業區和居民區轉變成為觀光旅遊區。
2003年,颶風伊莎貝爾帶來的潮水,淹沒了巴爾的摩內港地區。
巴爾的摩位於馬利蘭州中部,帕塔普斯科河河口地區,緊鄰切薩皮克灣,是優異的港口。面積238.5平方公里,陸地為209.3平方公里,水域有29.2平方公里。
註:平均(氣溫、降水)數據來自市中心,極端數據來自國際交換站。
巴爾的摩屬副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溫變化相對和緩,全年降水分配均勻。冬季冷涼,微潮,時而偏向寒冷,日最高氣溫低於0 °C(32 °F)的平均日數為9.6天,日最低氣溫低於0 °C(32 °F)的平均日數為53天,低於−10 °C(14 °F)的平均日數為2.5天;夏季炎熱潮濕,日最高氣溫達30 °C(86 °F)的日數年均有70天,35 °C(95 °F)以上的有13天。[16]最冷月(1月)均溫2.7 °C(36.9 °F),極端最低氣溫−22 °C(−7 °F)(上次出現於1984年1月22日)。[16]最熱月(7月)均溫27.5 °C(81.5 °F),極端最高氣溫42 °C(107 °F)(1936年7月10日)。[16]無霜期平均為253天(3月20日至11月28日),由於熱島效應的影響,市中心的無霜期較西、北郊,可多出50天以上;此外,西、北郊平均降雪量可達76厘米(30英寸)。[16]可測量降雪平均期為12月14日至3月8日。[16]年均降水量約1,110毫米(43.7英寸),年極端最少降水量為547毫米(21.55英寸)(1930年),最多為1,824毫米(71.82英寸)(2018年)。[16]年均降雪量為49厘米(19.3英寸),[16]但降雪年際變化較大;1949–50年的降雪量最少,積累降雪量只有1.8厘米(0.7英寸),2009–10年的降雪量最多,積累降雪量為196厘米(77.0英寸)。[16]
巴爾的摩市中心(內港馬利蘭州科學中心),1991–2020年正常值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最高溫 °C(°F) | 18.3 (65.0) |
19.2 (66.5) |
25.0 (77.0) |
30.9 (87.7) |
33.6 (92.5) |
36.7 (98.1) |
37.6 (99.7) |
36.6 (97.8) |
33.8 (92.9) |
29.7 (85.4) |
24.1 (75.4) |
19.5 (67.1) |
38.3 (100.9) |
平均高溫 °C(°F) | 6.5 (43.7) |
8.2 (46.8) |
12.9 (55.2) |
19.3 (66.8) |
24.4 (75.9) |
29.7 (85.4) |
32.3 (90.1) |
30.7 (87.3) |
26.9 (80.4) |
20.4 (68.8) |
14.2 (57.6) |
8.9 (48.0) |
19.6 (67.2) |
平均低溫 °C(°F) | −1.1 (30.0) |
−0.1 (31.9) |
3.7 (38.7) |
9.0 (48.2) |
14.4 (58.0) |
19.8 (67.7) |
22.7 (72.9) |
21.7 (71.0) |
18.1 (64.5) |
11.4 (52.6) |
5.9 (42.6) |
1.4 (34.6) |
10.6 (51.1) |
平均最低溫 °C(°F) | −9.6 (14.7) |
−8.2 (17.3) |
−4.5 (23.9) |
2.2 (36.0) |
8.3 (46.9) |
14.2 (57.6) |
18.7 (65.6) |
17.3 (63.2) |
11.9 (53.4) |
4.6 (40.3) |
−1.2 (29.9) |
−5.4 (22.2) |
−10.7 (12.8)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78 (3.07) |
70 (2.75) |
100 (3.93) |
90 (3.55) |
86 (3.39) |
85 (3.36) |
120 (4.71) |
110 (4.35) |
114 (4.49) |
89 (3.49) |
76 (2.98) |
93 (3.66) |
1,111 (43.73) |
平均降水天數(≥ 0.01 in) | 9.9 | 9.7 | 10.7 | 11.0 | 11.3 | 10.7 | 10.6 | 9.5 | 8.5 | 8.5 | 8.1 | 10.2 | 118.7 |
數據來源:NOAA[17][16] |
巴爾的摩國際交換站(1991–2020年正常值,1871年至今極端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6 (79) |
28 (83) |
32 (90) |
34 (94) |
37 (98) |
41 (105) |
42 (107) |
41 (105) |
38 (101) |
37 (98) |
30 (86) |
25 (77) |
42 (107) |
平均最高溫 °C(°F) | 18.1 (64.6) |
19.1 (66.4) |
24.4 (75.9) |
29.9 (85.8) |
32.8 (91.0) |
35.5 (95.9) |
36.7 (98.0) |
35.5 (95.9) |
32.8 (91.1) |
28.8 (83.8) |
23.5 (74.3) |
18.9 (66.0) |
37.2 (98.9) |
平均高溫 °C(°F) | 6.2 (43.2) |
8.0 (46.4) |
12.7 (54.8) |
19.2 (66.5) |
24.2 (75.5) |
29.1 (84.4) |
31.6 (88.8) |
30.3 (86.5) |
26.5 (79.7) |
20.2 (68.3) |
14.1 (57.3) |
8.6 (47.5) |
19.2 (66.6) |
平均低溫 °C(°F) | −3.7 (25.4) |
−2.8 (26.9) |
1.1 (33.9) |
6.4 (43.6) |
11.8 (53.3) |
17.0 (62.6) |
19.8 (67.7) |
18.8 (65.8) |
14.9 (58.8) |
8.1 (46.5) |
2.5 (36.5) |
−1.3 (29.6) |
7.7 (45.9) |
平均最低溫 °C(°F) | −12.7 (9.1) |
−11.0 (12.2) |
−7.3 (18.9) |
−1.3 (29.7) |
3.8 (38.8) |
9.6 (49.3) |
14.4 (57.9) |
13.2 (55.8) |
7.3 (45.1) |
0.4 (32.8) |
−5.1 (22.9) |
−9.1 (15.6) |
−13.9 (6.9) |
歷史最低溫 °C(°F) | −22 (−7) |
−22 (−7) |
−16 (4) |
−9 (15) |
0 (32) |
4 (40) |
10 (50) |
7 (45) |
2 (35) |
−4 (25) |
−11 (12) |
−19 (−3) |
−22 (−7)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78 (3.08) |
74 (2.90) |
102 (4.01) |
86 (3.39) |
98 (3.85) |
101 (3.98) |
114 (4.48) |
104 (4.09) |
113 (4.44) |
100 (3.94) |
80 (3.13) |
94 (3.71) |
1,143 (45.00) |
平均降雪量 cm(吋) | 16 (6.4) |
19 (7.5) |
7.1 (2.8)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25 (0.1) |
6.4 (2.5) |
49 (19.3) |
平均降水天數(≥ 0.01 in) | 10.1 | 9.3 | 11.0 | 11.2 | 11.9 | 11.3 | 10.4 | 9.6 | 9.1 | 8.6 | 8.5 | 10.3 | 121.3 |
平均降雪天數(≥ 0.1 in) | 2.8 | 2.9 | 1.5 | 0.1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2 | 1.5 | 9.0 |
平均相對濕度(%) | 66 | 63 | 61 | 61 | 67 | 69 | 70 | 72 | 73 | 72 | 68 | 67 | 67 |
月均日照時數 | 155.4 | 164.0 | 215.0 | 230.7 | 254.5 | 277.3 | 290.1 | 264.4 | 221.8 | 205.5 | 158.5 | 144.5 | 2,581.7 |
可照百分比 | 51 | 54 | 58 | 58 | 57 | 62 | 64 | 62 | 59 | 59 | 52 | 49 | 58 |
數據來源:NOAA(1981–2010年相對濕度;1961–1990年日照)[18][16][19][20]
巴爾的摩國際交換站,1871年1月1日-1950年7月22日在市中心,1950年7月23日起在巴爾的摩/華盛頓瑟古德·馬歇爾國際機場(BWI)。[21]降水、氣溫、降雪量和降雪深度記錄分別始於1871年1月1日,1872年7月22日,1892年3月1日和1894年11月27日。[16] |
根據2006年美國人口調查結果,巴爾的摩64% 的居民是黑人(非洲裔美國人),30% 的人口是白人,4%是亞洲裔美國人(遠高於美國平均數字,美國12%的人口是黑人)。總括來說,巴爾的摩是美國黑人比較集中的城市。
年份 | 人口 | ±% |
---|---|---|
1752 | 200 | — |
1775 | 5,934 | +2867.0% |
1790 | 13,503 | +127.6% |
1800 | 26,514 | +96.4% |
1810 | 46,555 | +75.6% |
1820 | 62,738 | +34.8% |
1830 | 80,620 | +28.5% |
1840 | 102,313 | +26.9% |
1850 | 169,054 | +65.2% |
1860 | 212,418 | +25.7% |
1870 | 267,354 | +25.9% |
1880 | 332,313 | +24.3% |
1890 | 434,439 | +30.7% |
1900 | 508,957 | +17.2% |
1910 | 558,485 | +9.7% |
1920 | 733,826 | +31.4% |
1930 | 804,874 | +9.7% |
1940 | 859,100 | +6.7% |
1950 | 949,708 | +10.5% |
1960 | 939,024 | −1.1% |
1970 | 905,787 | −3.5% |
1980 | 786,741 | −13.1% |
1990 | 736,016 | −6.4% |
2000 | 651,154 | −11.5% |
2010 | 620,961 | −4.6% |
2020 | 585,708 | −5.7% |
U.S. Decennial Census[22] 1790–1960[23] 1900–1990[24] 1990–2000[25] 2010–2020[26] 1752 estimate & 1775 census[27] |
毒品泛濫長期困擾着這裏,在美國4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巴爾的摩鴉片類藥物服用致死案在美國排名第二。美國緝毒局報告稱該城市有10%的居民吸食海洛英,這些毒品大多來自紐約市。[29][30][31][32][33]
2011年,巴爾的摩發生196起謀殺,是繼1978年的197起之後最低的,最高為1993年的353起[34][35]。其人均被謀殺率為58.27/10萬人,在美國僅次於聖路易斯[36]。
在美國軍事小說作家湯姆·克蘭西於1991年出版的「傑克·雷恩」系列第五作:「恐懼的總和」一書中描寫着:在新納粹主義恐怖份子的策劃下,為製造假象煽動美國與俄羅斯全面開戰、其將一枚來自於以色列、後卻在以阿戰爭的戰場中失落的氫彈,將外型偽裝成自動販賣機、將該枚核武器於巴爾的摩職業美式足球場引爆、造成數以萬計的市民喪生。
1993年NBC首播的美國電視劇《情理法的春天》,便是以巴爾的摩警察局的兇殺組作為故事背景。
2002年開始首播的美國HBO電視台電視劇,也是被許多媒體和觀眾認為的歷史上最偉大的電視劇《火線重案組》就以巴爾的摩市為舞台展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