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苏联政治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德烈·亞努阿里耶維奇·維辛斯基(俄語:Андрей Януарьевич Вышинский;1883年12月10日—1954年11月22日),蘇聯政治人物、法學家、外交家。他在1931年至1939年期間擔任蘇聯總檢察長,在蘇聯的大清洗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莫斯科審判和紐倫堡審判的公訴人。此後,在1949年至1953年期間擔任蘇聯外交部部長,曾代表蘇聯簽訂德國投降文書以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安德烈·維辛斯基 | |||||||||||||
---|---|---|---|---|---|---|---|---|---|---|---|---|---|
蘇聯外交部部長 | |||||||||||||
任期 1949年3月4日—1953年3月5日 | |||||||||||||
總理 |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 ||||||||||||
前任 | 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 | ||||||||||||
繼任 | 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 | ||||||||||||
蘇聯總檢察長 | |||||||||||||
任期 1935年3月3日—1939年5月31日 | |||||||||||||
總理 | 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 | ||||||||||||
蘇俄總檢察長 | |||||||||||||
任期 1931年5月11日—1934年5月25日 | |||||||||||||
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 |||||||||||||
任期 1952年10月16日—1953年3月6日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83年12月10日[儒略曆11月28日] 俄羅斯帝國赫爾松省敖德薩(今 烏克蘭敖德薩州敖德薩) | ||||||||||||
逝世 | 1954年11月22日 美國紐約州紐約 | (70歲)||||||||||||
死因 | 急性心臟病 | ||||||||||||
國籍 | 蘇聯 | ||||||||||||
政黨 | 蘇聯共產黨 | ||||||||||||
專業 | 律師、外交官 | ||||||||||||
獲獎 |
| ||||||||||||
簽名 |
維辛斯基出生在烏克蘭敖德薩的一個波蘭裔天主教家庭,後來他們一家搬到了巴庫[1]。在基輔大學讀書期間接觸了革命思想,並對革命活動非常熱衷,遭基輔大學開除。此後回到了巴庫,並於1903年加入了孟什維克。參加了1905年俄國革命失敗後被判處監禁,與斯大林成為獄友,因而相識。1909年獲釋後回到了巴庫的家中,生下了女兒Zinaida。此後回到基輔大學變得非常老實。畢業後曾被人提議留任教授,但因為革命前科而被拒絕,不得不回到巴庫。此後他來到了莫斯科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同時也是一位活躍的孟什維克,投身於政治運動中,發表了許多措辭激烈的演講。
1917年身為政府小公務員的他在俄國臨時政府的授意下簽署了對布爾什維克領袖列寧的逮捕令,然而不久之後十月革命爆發,逮捕令失效。十月革命後他重新認識了先前的獄友斯大林,此時的斯大林已是布爾什維克的一位重要領袖,他成為莫斯科糧食補給部門的負責人,在斯大林、李可夫、加米涅夫等人的幫助下獲得了一定影響力和聲望。1920年鄧尼金的俄國白軍被蘇聯紅軍擊敗後加入布爾什維克,此後進入了蘇聯的司法系統成為檢察官,同時在莫斯科大學教授刑事訴訟法。1928年5月擔任沙赫蒂審判的主審法官。1930年11月至12月,擔任工業黨審判的主審法官。1933年成為蘇聯代理總檢察長,1935年擔任蘇聯總檢察長。
1934年基洛夫被暗殺後,斯大林以鎮壓反革命為由發起被稱為「大清洗」的恐怖鎮壓,實為剷除異己勢力。他在大清洗運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配合特務機關內務人民委員部,將眾多斯大林的政敵剷除。在莫斯科審判中擔任公訴人,將許多老布爾什維克判處槍決,而在特務頭目雅戈達、葉若夫相繼失勢被處決之後,依然獨善其身。
維辛斯基在1937年至1941年擔任蘇聯科學院國家法研究所所長,在1938年全蘇蘇維埃法和國家科學會議上作了主要報告並提出了法和蘇維埃社會主義法的定義,他認為法是國家政權制定或認可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由國家的強制力來保證其適用的行為規則(規範)的總和,其目的是消亡。他為該大清洗提供了理論依據,其重要基石包括:刑法是階級鬥爭的工具以及口供是證據之王。其法學思想在斯大林死後成為蘇聯法學界的批判對象。1939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1941年獲得斯大林獎。
1939年他從司法界轉入外交界,曾代表蘇聯簽訂德國投降文書以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949年至1953年期間調任蘇聯外交部長,任蘇聯常駐聯合國首席代表,在冷戰期間積極推進蘇聯的外交政策。1948年聯合國起草世界人權宣言時曾嘲笑該宣言,1954年11月22日在紐約因患急性心臟病突然逝世,終年70歲[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