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南宋名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自號無庵居士,隨州棗陽(今湖北棗陽)人。南宋著名將領。早年隨父親孟宗政征戰,嶄露頭角。宋金戰爭末期,率兵與蒙古軍隊聯手圍攻蔡州,滅亡金國,戰後護送太常寺人馬赴洛陽拜祭先帝陵墓。宋蒙戰爭初期,屢次率兵奔馳救援,守住重鎮江陵,又在黃州開創宋蒙開戰以來的空前大捷。因功升任京湖制置使,主持中綫荊襄戰場軍務,收復重鎮襄陽,擊退從四川順江而下的蒙軍,攻襲蒙軍後方基地。後又受命移駐夔州,統一管理長江上、中游防務,實現荊、蜀聯防。在正面戰場之外,還積極招募軍士,發動屯田,修築水利,建設書院,選拔人才。死後特贈太師、封吉國公,諡忠襄。
孟珙出生於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孟家祖籍絳州,到孟珙的祖父輩時才定居隨州棗陽。孟珙的高祖父孟安曾在名將岳飛軍中服役。[3]父親孟宗政因開禧二年(1206)年抵禦金國部隊入侵有功,被任命為棗陽令,後任京西兵馬鈐轄,駐紮襄陽。[4]
嘉定十年(1217年),金國發兵進攻樊城、棗陽軍、光化軍等地。孟珙先是在守御樊城時向父親獻策,成功伏擊金軍,後又在救援棗陽時救出陷入敵陣的父親。戰後,孟珙補為進勇副尉,始獲官階。[5]之後數年,金軍屢次圍攻棗陽。孟宗政、孟珙父子奮勇堅守,又攻破金兵積聚糧草、兵械的湖陽縣,使金兵不敢再進犯。[6]此後,孟珙長期在棗陽領兵,期間曾先後為父母丁憂。[7]
紹定五年(1232年),宋與蒙古聯手圍攻金國首都開封府,金哀宗逃往歸德府。六年(1233年),哀宗又奔逃蔡州。金國大將武仙欲迎哀宗入四川圖存。孟珙奉命出兵唐、鄧,擊殺鄧州地方豪強武天錫,迫使鄧州太守移剌瑗投降,奇襲淅川的武仙大寨,成功粉碎金哀宗的入蜀計劃。[8][9][10]
當年十月,孟珙與江海率兵兩萬,運米三十萬石,赴蒙古之約,聯手攻打蔡州。圍困三個月後,端平元年正月己酉(1234年2月9日),孟珙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殺,金末帝戰死,金國滅亡,金哀宗屍骸被孟珙與蒙古統帥塔察兒所分,宋朝國仇得報。[11][12][13]戰後孟珙從北方招募士兵15000人,創建鎮北軍(後改名忠衛軍),成為南宋荊襄戰區的主力部隊。[14][15]
當年六月,南宋出兵北伐,意圖收復開封府、河南府、應天府(原北宋東京、西京、南京)。蒙古得知消息後南下防衛,宋蒙正式開戰。八月,孟珙趁蒙古大軍未至,護送太常寺主簿朱楊祖等人疾馳洛陽,拜祭先帝陵墓。禮成歸來,留駐襄陽,統領鎮北軍。[16][17]
當年年末,孟珙進京向樞密院匯報軍情,次年初受宋理宗召見。[18]端平三年(1236年)春天,孟珙進駐黃州,依山修築工事,屢次退敵。秋天,節制黃州、蘄州、光州、信陽軍馬。冬天,解救遭圍困的蘄州。[19][20]此時,襄陽已因兵變而陷落,京西、湖北多郡守臣或逃或死,江陵岌岌可危。孟珙奉命前往救援,設疑兵令蒙軍猶豫不敢渡江,指揮部隊連破二十四寨,擊退蒙軍,令荊襄戰場的頹勢得以遏止。[21][22][23]
嘉熙元年(1237年),因功封隨縣開國男,任江陵知府、京湖安撫副使。當年冬天,淮西局勢告急,孟珙前往黃州救援,阻止蒙軍渡江,成功守住城池,開創南宋與蒙古開戰以來的空前大捷。[24][25][26]
嘉熙二年(1238年),孟珙因功任京西湖北路制置使兼知岳州,接替史嵩之主持荊襄戰場軍務。理宗詔令孟珙收復襄陽及周邊地區,孟珙採用步步逼近的方針,派人首先攻佔郢州、荊門,繼而一舉收復信陽、樊城、襄陽、光化等地。戰後,孟珙在當地陸續招攬士卒,將荊襄一帶的兵力提升至近13萬人。孟珙還上書,指出蒙軍駐兵不多,因此收復襄陽十分容易,但要守住襄陽並不簡單,建議駐兵十萬,用心經營防務。但朝廷不支持重兵守襄的計劃,孟珙於是撤兵,襄陽、隨州一帶成為宋蒙雙方都不去佔領的棄地。[27][28][29]
嘉熙三年(1239年)末,蒙軍攻入四川後一路東下,在萬州渡過長江,向東推進,直接威脅長江中游州郡。孟珙提前已在峽州、歸州、施州屯兵佈防,此時率兵西上,遣軍在歸州大埡寨迎戰蒙軍,迫使蒙軍退兵,後又協助收復夔州。為防備蒙軍由四川入侵兩湖,深入長江南岸,孟珙向朝廷上書,建議從北至南設立三條防線:第一條以夔州為基地,設制置副司,負責防守涪州、萬州以下長江江面;第二條守衛鼎州、澧州;第三條守衛辰州、沅州、靖州、郴州、桂陽。但該防禦計劃未能得到朝廷的同意。[30][31][32]
嘉熙四年(1240年),孟珙在獲得諜報後,派張英、任義、焦進分別前往隨州、信陽、襄陽,阻擾正在招募軍民屯田的蒙軍;派王堅潛入順陽,燒毀積聚的造船木材;派張德、劉整攻入蔡州,焚燒蒙軍積聚的糧草,取得攻襲蒙古軍後方基地的勝利。[33][34][35]
同年,因京湖局勢穩定,四川兵禍不寧,朝廷調動孟珙移防夔州,授寧武軍節度使,任四川宣撫使、京湖安撫制置使、夔路制置使,同時管理長江上、中游防務,實現荊、蜀聯防。孟珙進駐夔州後,整頓四川吏治,改革積弊,調停四川安撫制置使陳隆之和副使彭大雅的矛盾;採取軍隊屯田、民眾習武、耕戰結合的策略,解決軍餉短缺問題;積極選拔人才,重用李庭芝等人。淳祐元年(1241年),蒙古入侵西川,攻破成都、漢州,殺死陳隆之。二年(1242年),孟珙諜知蒙軍計劃入侵荊襄,派遣多隻部隊在襄陽會合。蒙軍改往四川,攻陷遂寧、瀘州、敘州,攻打嘉定失敗後撤退。年末,孟珙拜檢校少保,進封漢東郡開國公。孟珙又上書朝廷,指出京湖形勢的三大問題:辰州、沅州、靖州駐兵全無,沿江防務連綿過長,整體兵力不足。[36][37][38]
淳祐三年(1243年),余玠接手四川防務,孟珙返回荊襄。[39][40][41]此後數年,京湖戰場較少受蒙軍入侵,孟珙在遣兵支援淮西壽春、廣西靜江等地防禦的同時,還積極派軍隊主動北上襲擊申州、鎮平等地。[42][43][44]他於淳祐五年(1245年)在江陵修築軍事水利工程「三海」,溝通附近的河流、湖泊,形成規模宏大的城防體系。同年,在公安、武昌兩地興建的公安書院、南陽書院告成,以收容荊襄、四川的流亡士人。[45][46][47]
此前曾叛金投宋又叛宋投蒙的范用吉(本名孛術魯久住)秘密聯繫孟珙,表示願意歸降,但南宋朝廷懷有疑慮,拒絕此事。孟珙感嘆道:「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乃於淳祐六年(1246年)數次自請辭官,五次不許後,終於以檢校少師、寧武軍節度使致仕。九月三日(1246年10月13日),孟珙於江陵府治去世。[1][48]死後特贈太師、封吉國公,諡忠襄。葬於武昌縣(今湖北鄂州)金紫山。[49]
孟珙通佛理,著有《無庵法語》一卷。亦通《易經》,著有《警心易贊》。[50]又尊奉真武大帝。[51]
孟珙娶妻彭氏,生有二子孟之經、孟之縉及二女。[52]孫孟淳,平江路總管。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