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德語:Paul Ludwig Ewald von Kleist,1881年8月8日—1954年11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陸軍元帥

快速預覽 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 本名 ...
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
Thumb
本名Paul Ludwig Ewald von Kleist
出生(1881-08-08)1881年8月8日
 德意志帝國普魯士黑森-拿騷布勞恩費爾斯
逝世1954年11月13日(1954歲—11—13)(73歲)
 蘇聯伏拉迪米爾
效命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1900–1918)
 威瑪共和國(1918–1933)
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1933–1944)
軍種
軍銜 元帥
統率第22摩托化軍
克萊斯特裝甲兵團
第1裝甲兵團
第1裝甲軍
A集團軍
參與戰爭
獲得勳章十字騎士佩劍橡葉勳章
簽名Thumb
關閉

在法國戰役期間,克萊斯特指揮德國的先頭部隊第1裝甲集團軍,其中包括海因茨·古德里安的裝甲軍團。他的部隊率先通過阿登森林、包抄馬其諾防線。他的裝甲師最終深入法國,導致英法聯軍被包圍並最終失敗。

克萊斯特在1942年德國在俄羅斯南部的夏季攻勢的最後幾天被任命為A集團軍群總司令,1943年獲封元帥。1944年3月德國在烏克蘭右岸戰敗後,他與希特拉在戰略決策上的分歧導致他被解職。

戰爭結束後,克萊斯特作為戰犯被判處25年監禁,1954年病逝於蘇聯伏拉迪米爾伏拉迪米爾中央監獄英語Vladimir Central Prison,為死於蘇聯監禁的軍銜最高的德國戰俘。1955年阿登納總統訪俄,克萊斯特的遺骸被挖出並殮以元帥制服被運回德國安葬。

早年生平

累世軍侯

克萊斯特生於普魯士王國黑森-拿騷省,他的家族是波美拉尼亞容克貴族克萊斯特家族,被譽為琴劍之家。克萊斯特的高祖父克里斯托弗·雨果·馮·克萊斯特(Christof Hugo von Kleist)是腓特烈大帝麾下的將軍,其子孫歷代都有勇敢的軍人。但克萊斯特本人卻並不出身於軍人家庭。他於1881年8月8日出生在布勞恩費爾斯的一個教授家庭。高中畢業後,克萊斯特被送往野戰砲兵第3團任見習軍官,一年之後晉升上尉。1906年任營副官,一年後任團副官,1910年晉升中尉,並考入軍事學院受訓。

一戰服役

1913年軍事學院畢業後,克萊斯特被派到駐卡塞爾驃騎兵第14團任職。一年後,在擔任駐但澤近衛驃騎兵第1團的上尉連長時,曾參加坦能堡戰役。1916年任第17軍司令部,第二年任近衛騎兵師首席參謀官。該騎兵師於1917年11月被調往西線,曾參加過蘭斯香檳默茲河等地的戰鬥,

戰間期

1918年德意志帝國崩潰,克萊斯特上尉加入自由軍團,後投奔國防軍步兵第6師指揮部,1921年7月晉升少校。1922年起在漢諾威的騎兵學校任戰術教官,1926年晉升中校,1928年任駐布雷斯勞騎兵第2師參謀長,次年任第3師參謀長並晉升上校。1931年任駐波茨坦步兵第9團團長,第二年任騎兵第2師少將師長。希特拉掌權後不久即晉升中將。

1936年,由於擴充軍備,克萊斯特晉升騎兵上將,任駐布雷斯勞第8軍軍長。1938年他反對國社黨的行為,參加反希特拉的密謀活動,因而被免職退役。後來根據1939—1940年的動員計畫,克萊斯特重新入伍並被任命為賴歇瑙第10軍團屬下的第1裝甲軍團司令。

二戰生涯

波蘭戰役

戰爭爆發後,克萊斯特的裝甲軍迅速突破了克羅伊茨堡以東的波蘭防線,在拉多姆附近包圍了波蘭軍隊,並與北邊古德里安的戰車會師。裝甲部隊獨立作戰獲得勝利,是軍事史上的第一次,克萊斯特和古德里安以裝甲兵一線指揮官的身分獲此殊榮。

橫掃西歐

Thumb
1940年的克萊斯特

1940年實施西方攻勢的時候,克萊斯特任A集團軍群的裝甲兵團司令,下轄2個裝甲軍共5個師和一個步兵軍共5個摩托化步兵師,成為戰役突擊主力。5月10日,攻擊開始,當博克B集團軍群猛烈地衝向荷蘭比利時的陣地時,倫德施泰特的A集團軍群也攻向南比利時盧森堡,在前面突進的是克萊斯特的裝甲兵團。克萊斯特以古德里安的裝甲軍擔任第十二軍團的前衛,摧毀了盧森堡邊界的障礙構築,進攻第一天晚上就突破了比利時軍隊的邊界防禦。接着迅速向蒙泰梅進攻,沿途克服了種種障礙,通過了狹窄難行的山路,渡過了瑟穆瓦河,於12日晚,3個裝甲師的先遣部隊齊抵河,奪取了該河東岸的色當。在摩托化步兵師進抵默茲河後,克萊斯特立即命令已到達默茲河西岸的古德里安裝甲軍向西、南兩個方向分兵前進。

另一支由萊因哈特將軍率領的裝甲軍奉克萊斯特的命令於5月13日在蒙特梅稍往北處強渡了默茲河。其他摩托化步兵師已開進到迪南、蒙特梅和色當附近。由於克萊斯特裝甲部隊的神速進展,為德軍第4第12軍團創造了極佳的進攻條件,粉碎了法軍防禦作戰的企圖。法軍第二軍團曾企圖由南突入色當附近的登陸場地域,被德軍第十裝甲師的頑強防禦所阻止。24日,正當克萊斯特的裝甲部隊抵達聖奧梅爾格拉沃利訥兩市之間的阿河一線,並派出先頭裝甲部隊向貝蒂訥朗斯進行偵察,準備沿拉芒什海峽向英軍和法軍進攻時,卻接到了希特拉停止前進的命令。克萊斯特對此感到莫名其妙,眼睜睜地看着英法軍隊逃脫了被殲滅的境地。

德軍右翼這時調整下部署。在雷泰勒以北第12軍團後方,組建了由古德里安]軍指揮的裝甲兵團,下轄四個裝甲師、兩個摩托化步兵師。從亞眠、佩羅納登陸場發起進攻的兩個裝甲軍,合編成一個裝甲兵團,由克萊斯特指揮。

6月5日,克萊斯特的裝甲部隊遇到了法軍的頑強抵抗。德軍戰車向法軍防禦陣地發起數個波次的猛攻,都無法楔入進去,而法國空軍卻對德軍集中的戰車隊形實施了猛烈空襲,使克萊斯特遭到不小的損失。6日,克萊斯特指揮自己的戰車終於突破了法軍陣地,兩個裝甲軍繼續向南挺進,開入貢比涅努瓦永地域。9日,突破貢比涅法軍防禦。此時,克萊斯特接到德軍統帥部的決定,把部隊前調,在蘭斯以西向南進攻。11日,迅速前調的克萊斯特裝甲兵團各先遣支隊在蒂耶里堡地域抵達馬恩河,並佔領了該地以東的蘭斯。隨後繼續向南越過里昂而到達伊澤爾河。法蘭西戰役於6月22日結束。克萊斯特在戰役中獲得騎士鐵十字勳章,並晉升大將。

Remove ads

南下巴爾幹

Thumb
入侵南斯拉夫期間,克萊斯特和第1裝甲集團軍的官兵交談
Thumb
1941年4月14日,在貝爾格萊德閱兵的第1裝甲兵團隊列,照片中間敬禮者為兵團司令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大將,背景為塞爾維亞國會大廈

為實現希特拉控制巴爾幹半島的企圖,克萊斯特上將指揮德軍第1裝甲兵團參加了向貝爾格萊德進攻的作戰(參見巴爾幹戰役)。1941年4月8日,克萊斯特率部從索非亞西北越過南斯拉夫邊境,對南斯拉夫第五軍團南翼實施進攻。在砲兵和空軍的強大火力支援下,德軍第1裝甲軍團沿索非亞一尼什鐵路兩側迅速推進,第一天就完成了突破。9日晨,德軍坦克衝進了尼什市,立即沿摩拉瓦河谷繼續北進。

克萊斯特把南斯拉夫第5軍團劈成了兩半,一半退過了摩拉瓦河,一半仍留在河東。德軍戰車穿過密集的南斯拉夫軍,於4月11日晚從南進至距貝爾格萊德僅80公里處,在此與退卻的南斯拉夫第6軍團南翼遭遇,兩軍展開了激戰。次日,南斯拉夫軍遭擊潰。日終前,克萊斯特的先頭部隊已佔領貝爾格萊德以南諸高地。12日當天,德軍魏克斯的第2軍團的裝甲師由西北進抵該地。17日,南斯拉夫軍被迫投降。23日,希臘軍投降,克萊斯特一路迅猛追擊英國遠征軍,於27日進抵科林斯灣,並進入雅典。在伯羅奔尼撒半島,英國遠征軍遭到突進的克萊斯特裝甲部隊重創,傷亡慘重。繼之,克萊斯特馬不停蹄地奉調率部開往羅馬尼亞

蘇德戰場

巴巴羅薩

在蘇德戰爭開打後,在德軍第6軍團第17軍團之間配置的克萊斯特第1裝甲兵團,負責突穿蘇軍在俄羅斯拉瓦科韋利之間陣地,並經由別爾季切夫日托米爾進抵基輔地域的第聶伯河及其下游地區。德軍統帥部希望克萊斯特能從那裏繼續向東南挺進,以便向蘇軍後方實施突擊,阻止蘇軍退過第聶伯河。

克萊斯特率部向達羅夫諾盧茨克地區進發,他以600輛戰車對抗蘇軍布瓊尼元帥指揮的2,400輛戰車,並陸續在南面及北面多次擊退蘇軍的猛烈反攻,迫使蘇軍不斷後退,7月4日,他率第1裝甲兵團進抵斯盧奇河以西地域。經過12天的激戰,克萊斯特雖取得了不小戰績,但未能像計劃中的那樣挺進。

5日,第1裝甲兵團在克萊斯特指揮下又向南方突進,開始對「斯大林防線」進攻。並在沃倫斯基新城及其以南地域突破成功,幾天後進抵戰役地區。夏季的暴雨使裝甲部隊遇到很大阻礙,克萊斯特在一個星期多的日子裏,不得不一面在泥水裏爬行,一面應付蘇軍的猛攻,好不容易推進到白采爾科維,正打算轉向東南進攻時,卻被迫在蘇軍新增兵力的強大突擊下分兵進行防禦。直到德軍第6軍團部隊與之會合後,克萊斯特才又繼續向東南方向前進。他企圖迅速在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之間推進,包圍向德涅斯特河退卻的蘇軍,完成自己的任務。

右翼護衛

Thumb
克萊斯特視察第聶伯羅斯克的前線

德軍第1裝甲兵團在支援第6軍團烏曼方向進攻的同時,擊退了蘇軍多次反攻,深遠突進到蘇軍後方,並於27日在東南切斷了蘇軍退路。8月2日,第1裝甲兵團與在五一城以北實施深遠推進的第17軍團南翼會師,形成包圍圈。8月8日,包圍圈內的10萬多蘇軍遭殲滅。滿懷喜悅的克萊斯特率部再向東南方前進。以圖追擊未遭合圍的蘇軍,把蘇軍兵力儘可能多的堵截住。

克萊斯特兵分三路,分別經五一城沿南布格河,經基洛夫格勒向大工業中心克里沃羅格,由克列緬丘格以南地域向東南推進,擊潰了第聶伯河以西地區的蘇軍殘餘兵力。8月20日前奪佔了由切爾卡瑟赫爾松的整個第聶伯河彎曲部,還在東岸奪取了兩個渡口。到24日,該河以西直到河口盡落入德軍手中。在25日的激戰中,克萊斯特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附近擊潰了蘇軍,建立了對下一階段作戰十分有利的出發陣地。

Thumb
1941年9月在第聶伯河的匈牙利將軍米克洛斯·貝拉(左二)和 克萊斯特(帶着雙筒望遠鏡)

德軍第1裝甲兵團在9月10日從所攻佔的渡口發起突襲,至16日在洛赫維察地域與第2裝甲兵團會師,封閉了基輔、切爾卡瑟、洛赫維察合包圍圈。蘇軍為解救被圍部隊,一面組織兵力從東面向包圍圈進擊,一面命令包圍圈內的部隊突圍。戰鬥非常激烈,德軍出動大量空軍對增援的蘇軍進行了不間斷的轟炸,以阻止其企圖。德軍戰車經反覆突擊,終於以重兵分割開包圍圈內的蘇軍各軍團。會戰於9月26日結束時,共有65萬蘇軍被俘,884輛蘇軍戰車被繳獲(參見基輔戰役)。克萊斯特在此役中的指揮作戰能力,深受希特拉讚賞。

當曼斯坦因將軍接替陣亡的舒伯特上將指揮第11軍團攻向克里木時,克萊斯特率領在基輔交戰獲勝的裝甲部隊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域強行渡河,首先擊潰了渡口附近的蘇軍5個師,接着瓦解了蘇軍在扎波羅熱以北第聶伯河的防禦。他的及時趕來,對正在與德軍第11軍團交戰的蘇軍後方構成巨大威脅。德軍第1裝甲兵團和第11軍團包圍了退卻緩慢的蘇軍,經過5天時間的「亞速海會戰」,殲滅了蘇軍兩個軍團。

由第1裝甲兵團改稱為第1裝甲軍團的克萊斯特部隊,向東追擊潰退的蘇軍殘部,會同第17軍團南翼強渡了北頓涅茨河,10月20日以一部奪佔了位於重要工業區中心的斯大林諾市,另一部推進到塔甘羅格。隨後克萊斯特部隊碰上了艱難的雨季,陷入泥濘難以自拔,德軍戰車猶如爬行的烏龜。等克萊斯特到達羅斯托夫以北地域時,已是11月中旬了。嚴寒在這時候來臨,克萊斯特的車輛一部又一部地拋錨在路上,凍得沒法發動。當德軍第1裝甲軍團右翼的一個軍開始向羅斯托夫進攻時,蘇軍三個軍團在蘇聯元帥鐵木辛哥指揮下展開反攻,擊退了德軍第1裝甲軍團的側翼部隊,使其失去掩護,迫使第1裝甲軍團放棄已奪佔的羅斯托夫,退至米烏斯河對岸。這是克萊斯特首度品嘗大敗的滋味,一下子損失了200多輛戰車和許多火砲,傷亡了2萬多人(參見羅斯托夫戰役)。

德軍在蘇軍強有力的反擊下退出羅斯托夫,此番失利的責任,由下此命令的德軍南方集團軍司令倫德施泰特元帥承擔了,他因此被希特拉免職,賴歇瑙元帥接替了他的職務。希特拉下令停止一切退卻,而賴歇瑙也守不住原來陣地,被迫退至米烏斯河一線。

征戰高加索

Thumb
克萊斯特視察南烏克蘭的鋼鐵廠

在1942年6月底前,德軍南方集團軍分成了兩部分:一部為A集團軍群,由李斯特元帥指揮;一部為B集團軍群,由博克元帥指揮,準備對蘇軍進行新的攻勢。

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軍團隸屬於A集團軍群,承擔從伊久姆地域向北頓涅茨河頓河之間實施突擊的任務。德軍的攻勢於6月28日開始,克萊斯特從有利的出發陣地一舉突破了蘇軍防禦,進入追擊。其南翼沿北頓涅茨河推進,7月10日奪取了米列羅沃地域。隨後克萊斯特率軍折向東南,7月底前已進至新切爾卡斯克齊姆良斯卡亞之間的頓河沿岸。

戰役現在進入了決定性階段。斯大林命令鐵木辛哥停止任何退卻;蘇軍面前只有一個選擇:勝利,或是死亡。

在頓河下游防守的蘇軍無法擊退德軍的猛攻,德軍第1裝甲軍團配合第17軍團於7月22日再次攻克羅斯托夫,並強渡頓河,但克萊斯特的左翼部隊卻被蘇軍激烈的反擊阻擋在頓河邊上,經較長時間的戰鬥才成功渡河跟上友軍。7月的最後幾天,德軍渡過了馬內奇河;8月8日切斷葉伊斯克一巴庫鐵路,進抵庫班河,奪取了邁科普石油區。克萊斯特的成功,除了歸因於他的指揮才能和部隊的善戰外,也因為第四裝甲軍團的一些部隊調入他麾下,因而加強了其部的戰鬥力量。

9月初,斯大林格勒地域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已在高加索戰線表現出來,克萊斯特不得不把自己手中的大量高射砲單位、數個摩托化步兵師和所有配合作戰的空軍單位再交給第4裝甲軍團。9月10日,希特拉將與他意見不合的A集團軍群總司令利斯特元帥免職,並自己指揮了3個月之後,才任命克萊斯特繼任為A集團軍群司令,隨後克萊斯特晉升為為元帥。

克萊斯特元帥上任時,在蘇軍壓迫下,A集團軍群的正面已成一個經新羅西斯克邁科普納爾奇克以南延伸到莫茲多克的大弧形局面。A集團軍群左翼與羅斯托夫的直線距離差不多有60公里,而當時蘇軍已進至距該地70公里處;假如第四裝甲軍團不能在羅斯托夫以東阻止蘇軍的推進,那麼A集團軍群的所有退路都會被切斷。克萊斯特緊急將這種情況回報給統帥部,在總參謀長蔡茨勒的協助說服下,希特拉才下達了從高加索撤退的命令。克萊斯特以他的靈活機動,指揮兩個軍團避開了蘇軍的合圍,並以第1裝甲軍團所屬部隊及時前進,以增強第四裝甲軍團在馬內奇河以南的防禦,使退卻部隊能在羅斯托夫兩側渡過頓河。這些部隊的及時趕到,正好也支援了陷入困境的霍利特兵團。爾後,第17軍團沿庫班河兩岸退到庫班基地進行堅守。

南烏拉鋸

Thumb
1942年6月,羅馬尼亞的揚·安東內斯庫與克萊斯特在前線視察

1943年1月30日,德軍第6軍團在斯大林格勒被蘇軍圍殲(參見斯大林格勒戰役),司令官保盧斯元帥被俘。蘇軍的深入突擊逼使克萊斯特的部隊後撤。他們在德軍肯普夫兵團和第1裝甲軍團之間打開了一個大缺口,而且立即利用這一態勢,經洛佐瓦亞和巴爾文科沃南下,爾後通過巴甫洛格勒,幾乎推進到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扎波羅熱

為反擊蘇軍的進攻,克萊斯特把所屬的一些師調給了曼斯坦因元帥用於2月22日開始的反攻,德軍於3月15日重佔哈爾科夫,在利西昌斯克斯拉維揚斯克地段,蘇軍被逐過了北頓涅茨河,於是德軍的各軍正面又連接起來。克萊斯特自己的A集團軍群經過反攻,也於3月底重新佔領了哈爾科夫塔甘羅格一線陣地。

7月17日,蘇軍對克萊斯特的A集團軍群發動了猛攻,北頓涅茨河的伊久姆兩側及伏羅希洛夫格勒以西戰況緊張,而在米烏斯河古比雪夫地域,蘇軍深深楔入了新編第6軍團的陣地,克萊斯特只好調遣龐大預備隊前去援救;7月30日,他親自指揮德軍3個步兵師、4個裝甲師和1個摩托化步兵師實施的反擊格外激烈,經過3天苦戰,好不容易奪回了寬20公里、縱深10公里的地域,此一戰果讓克萊斯特鬆了口氣。

這段時期,克萊斯特的防禦戰術比較出色,他在防禦縱深內受到致命威脅的地段後面預先集中必要的預備隊,待蘇軍突破後企圖擴大戰果時,先以較小的兵力進行頑強的消耗作戰,然後再用強大的預備隊實施突然性的逆襲,往往能很快奪回失去的陣地。這種戰術既能使對方付出巨大代價,又能較長時間鞏固防禦。不過,在後來預備隊逐漸消耗殆盡的情況下,該戰術就漸漸起不了太大作用了。

8月,蘇軍以優勢兵力突破了曼斯坦因元帥南方集團軍的防禦,迫使德軍南方集團軍向第聶伯河退卻。克萊斯特的A集團軍群在米烏斯河的防禦,也被大規模進攻的蘇軍突破,8月29日丟了塔甘羅格,頓涅茨工業區各大中心城市也一個接一個落入蘇軍手中。9月8日,蘇軍進入斯大林諾,只剩下一個摩托化步兵師充作預備隊的A集團軍群實力已大大削弱,不得不加速向第聶伯河下游退卻。25日,克萊斯特退抵第聶伯河,他指望在這寬闊水面障礙的掩護下獲得喘息的機會,休整自己的部隊;同時,歸克萊斯特指揮的庫班基地守軍也在激戰後被迫放棄了新羅西新克阿納帕庫班,經刻赤海峽撤退。

保衛刻赤

10月,蘇軍烏克蘭第4方面軍與德軍A集團軍群的新編第6軍團梅利托波爾苦戰一週,蘇軍最終突破了德軍防禦,並奪佔了大片土地,接着蘇軍再以一部兵力挺進彼列科普地峽,切斷了克里木德軍各部的陸上交通線;蘇軍一些軍團直抵第聶伯河邊,克萊斯特死死扼守尼古拉耶夫地域渡口,擊退了蘇軍渡河的企圖。

刻赤地域的德軍第17軍團頂住了登陸的蘇軍,也堅守住了克里木半島

時至12月,克萊斯特在蘇軍強大的攻勢下,被迫放棄了赫爾松地域的渡口,向後退卻到尼科波爾等地域;由於蘇軍此際正在變更部署,使克萊斯特得到了短暫的喘息時間。希特拉要求克萊斯特和曼斯坦因繼續扼守在這個向東突出的德軍防線,可是這個要求在蘇軍的砲火下破滅了,克萊斯特右翼的新編第6軍團受到蘇軍壓迫,不得不從尼科波爾退到因古列茨河

希特拉想得到普洛耶什蒂石油區,指望通過繼續扼守克里木半島和保住各軍團過於突出的南翼,對這塊石油區提供可靠的掩護。希特拉宣稱:如果繼續向東南歐撤退,德軍的威名就會進一步受損;但他忽視了戰鬥準則,導致德軍由高加索伏爾加河朝向第聶伯河的大潰敗。

戰局惡化

Thumb
1943年3月,希特拉在與陸軍元帥克萊斯特和曼施泰因的參謀會議上

蘇軍變更部署後,於1944年3月初發起進攻。德軍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團軍被蘇聯元帥朱可夫指揮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和蘇聯元帥科涅夫指揮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一舉擊潰。此時,克萊斯特的A集團軍群也在進行苦戰,並且常常處於危急之中。由於不斷遭到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攻擊,A集團軍群的北翼又受到壓迫,克萊斯特只好從因古列茨河退到了季利古爾河對岸。陷入極端艱難境地的克萊斯特妄想說服希特拉及時放棄第聶伯河下游的最後一個基地,因為該地無論如何都已無助於被孤立的克里木半島,但希特拉堅決拒絕此議。經過連串的血戰,A集團軍群退過了因古爾河與由一些深海灣構成的獨特半島。由於蘇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中央部隊已在新布格西南強渡了南布格河,克萊斯特遂將還在新烏克蘭卡新阿爾漢格爾斯克兩地防守突出部的德軍各師撤過布格河,以避免遭到圍殲。同時,A集團軍群又經尼古拉耶夫實施了退卻;由於蘇軍的不斷突破及從第聶伯河南岸和金伯恩半島進行襲擾,使德軍的退卻變得異常艱難,遭受極大損失。尼古拉耶夫於3月底被蘇軍攻克。

希特拉與兩個集團軍的司令——曼斯坦因元帥和克萊斯特元帥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緊張,他們被希特拉視為德軍在1944年3月失利的禍首。

授勳引退

3月30日,希特拉召見了曼斯坦因和克萊斯特兩位元帥,在給他們佩戴上鑽石雙劍銀橡葉騎士十字勳章的同時,解除了他們的指揮職務,並由莫德爾元帥和舍爾納上將取而代之;兩個集團軍也分別改稱為「北烏克蘭集團軍」和「南烏克蘭集團軍群」。

遭解職的克萊斯特最初退居於西里西亞,過了段安靜的日子。當戰爭逼近德國邊境時,他又遷居到下巴伐利亞米特費爾斯。1944年7月20日密謀案後後,他被蓋世太保逮捕。儘管他的堂兄埃瓦爾德·海因里希·馮·克萊斯特-施門津是主要密謀者,但他們無法找到證明克萊斯勒參與密謀的證據因而不得不將其釋放。

審判身死

Thumb
伏拉迪米爾中央監獄

克萊斯特於1945年4月25日在巴伐利亞被美軍逮捕,並移交給英國軍隊。1946年9月,他被引渡到南斯拉夫,在那裏經過審判,他因戰爭罪被判處15年徒刑。它在審判中說:

1948年,他被引渡到蘇聯,在那裏他被指控犯有戰爭罪。經過審判,他被判處25年監禁。1954年11月13日,克萊斯特由於心臟衰竭死於伏拉迪米爾中央監獄。他是在蘇聯戰俘中死於俄國俘虜中最高級別的將官。克萊斯特被安葬在監獄圍牆附近的伏拉迪米爾市政公墓。

1955年10月,德國總理康拉德·阿登納訪問莫斯科後,蘇聯遣返了剩餘的14,000名被判犯有戰爭罪的德國戰俘。克萊斯特的屍體被挖掘出來,穿着陸軍元帥的制服並被送回德國安葬。

生平履歷

  • 1928年,任第2騎兵師參謀長
  • 1931年,任駐波茨坦的步兵第9團團長
  • 1932年,任騎兵第2師師長,晉升為少將。
  • 1936年,任駐布雷斯勞第8軍軍長,晉升為騎兵上將。
  • 1938年,被要求免職退役。
  • 1940年,重新入伍,第1裝甲集團軍軍長、A集團軍群群的裝甲兵團司令,榮獲騎士十字勳章,並晉升為大將
  • 1942年9月,接替李斯特元帥為A集團軍群司令,並晉升為元帥
  • 1944年3月,被希特拉解除一切職務並退役。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