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刻赤烏克蘭語Керч羅馬化Kerch克里米亞韃靼語Keriç;俄語:Керчь),位於克里米亞半島東側的刻赤半島,人口數量為147,033人(2014年),法理上是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刻赤區的城市,但事實上是俄羅斯控制下的克里米亞共和國的直轄市。

快速預覽 國家, 自治共和國 ...
刻赤
Керч烏克蘭語
Keriç克里米亞韃靼語
Керчь俄語
城市
刻赤榮耀碑
刻赤榮耀碑
刻赤旗幟
旗幟
刻赤徽章
徽章
刻赤在克里米亞的位置
刻赤
刻赤
刻赤在烏克蘭的位置
刻赤
刻赤
座標:45°20′19″N 36°28′05″E
國家 烏克蘭法律上
 俄羅斯事實上
自治共和國 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烏克蘭,法律上)
 克里米亞共和國(俄羅斯,事實上)
刻赤區
面積
 • 總計109.161 平方公里(42.147 平方英里)
海拔10 公尺(30 英尺)
人口(2021年)
 • 總計154,621人
 • 密度1,416.45人/平方公里(3,668.6人/平方英里)
時區MSKUTC+3
郵區編號298300 — 298399
電話區號+7 36561
舊稱Cerchio, Vosporo, Korchev, Bosporus, Panticapaeum
網站https://kerch.rk.gov.ru
關閉
快速預覽 「刻赤」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 ...
「刻赤」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刻赤[1]
臺灣克赤、刻赤
港澳刻赤
星馬刻赤
關閉
刻赤景觀

2,600年前,由希臘人來到這裏並殖民(詳見黑海北部沿岸的古希臘殖民地),這是希臘人在克里米亞最早的據點之一。刻赤在20世紀20年代發展迅速。二戰期間,刻赤成為了蘇德之間的主要戰場(刻赤半島戰役)之一。

如今,刻赤是克里米亞半島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刻赤海峽中最重要的港口,也是半島中重要的工業、運輸與旅遊中心之一。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烏克蘭俄羅斯均主張為自己領土。

歷史

早期歷史

考古學證據表明,該地區在公元前17-15世紀就有人類居住。

刻赤的城市歷程開始於前7世紀,一支來自米利都的殖民隊在現代刻赤的地點建立了一座城邦,並將其命名為潘提卡彭,其衛城就是當今的米特里達山英語Mount Mithridat。此後潘提卡彭逐漸征服了周邊的諸城邦,在前480年左右成為了博斯普魯斯王國的首府。在米特里達梯六世執政期間,潘提卡彭成為了更具有影響力的本都王國的首府。

潘提卡彭由於處於歐洲和中亞貿易的十字路口,因此發展極其迅速。主要從事糧食和醃魚的出口以及釀酒業。此外,潘提卡彭能自行鑄造錢幣。根據現存的史料記載,如今水量已經很小的Melek-Chesme河在博斯普魯斯王國時期是可通航的,海洋用槳帆船都可以進入這條河。從民族成分上來說,潘提卡彭最多的是斯基泰人,其次是薩爾馬提亞人

在公元1世紀,潘提卡彭受到東哥特人的入侵。375年,這座城市被匈人毀滅。

此外,前6世紀上半葉,愛奧尼亞人在潘提卡彭的東北4公里處建立了名為Myrmekion英語Myrmekion的城市,如今這座城市在刻赤的東部。

中世紀

6世紀以來,潘提卡彭一直處在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之下。查士丁尼一世時期,在當地建造了一座名為博斯普爾(Bospor)的城堡,作為希臘正教會的博斯普魯斯主教教區英語Bosporus (see)的心臟。576年,潘提卡彭抵禦住了一次來自突厥人和匈人部落烏提古爾英語Utigurs的圍攻。

7世紀,這座城市被可薩人佔領,並根據突厥語「karşı」被命名為刻赤,意為「對面」。可薩時期刻赤的主要官員為吐屯,基督教為城市中的主流信仰。刻赤的聖若翰洗者大教堂建立於717年,是烏克蘭地區最古老的基督教堂。

隨着10世紀可薩人的衰落以及基輔羅斯的崛起,刻赤成為了可薩汗國的中心。最終,1016年,可薩汗國在拜占庭帝國和基輔羅斯的攻擊下滅亡。

10世紀以來,刻赤成為斯拉夫人的領地。刻赤成為了羅斯諸國、克里米亞、高加索以及東方諸國的貿易中心。

13世紀,刻赤連同整個克里米亞受到蒙古人的入侵。蒙古人的統治結束之後,1318年,刻赤變成熱那亞的一個殖民地,成為了一個主營製鹽和漁業的海港。

1475年,刻赤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在奧斯曼統治期間,刻赤淪為了奴隸市場,並進入了衰退期。並且在此期間刻赤長期受到扎波羅熱哥薩克的侵擾。

Remove ads

18-20世紀

為了應對俄羅斯人在亞速海地區實力的不斷膨脹。奧斯曼人在刻赤海峽的海岸處建立了葉尼卡爾要塞英語Yeni-Kale,1706年完工。1771年俄羅斯帝國出兵克里米亞並接近刻赤,奧斯曼帝國決定放棄抵抗,根據庫楚克開納吉和約,刻赤城以及Yeni-Kale城堡併入俄羅斯領土,奧斯曼勢力幾近退出克里米亞。

1790年,在海軍上將費奧多爾·費奧多羅維奇·烏沙科夫的指揮下,俄羅斯海軍在刻赤海峽海戰英語Battle of Kerch Strait (1790)中擊敗了土耳其艦隊。

由於良好的地理位置,自1821年以來,刻赤成為了重要的貿易和漁業港口。考古博物館和教育機構林立。利用刻赤半島豐富的鐵礦資源,一家鐵製品工廠在1846年開始運營。

1855年,克里米亞戰爭中,刻赤被英國軍隊摧毀。

19世紀末期,大量機械廠、水泥廠、罐頭食品廠和捲菸廠出現。1900年,刻赤通了火車,刻赤海峽的航路也得到了擴展。此時刻赤人口已經達到了33,000。

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內戰,刻赤的城市狀況有所衰退,但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復甦,多門類的工業,特別是鐵礦開採和冶金,開始迅猛發展,直至1939年,刻赤的人口達到了104,500。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刻赤成為了蘇聯紅軍與法西斯軍爭奪的地點。經過了激烈的拉鋸,刻赤於1941年11月被德軍佔領。12月26日,蘇軍第302步槍師英語302nd Rifle Division (Soviet Union)在刻赤的西南角登陸,31日重新奪回了刻赤。1942年,德軍再次佔領刻赤。在刻赤半島戰役英語Battle of the Kerch Peninsula中,蘇軍死傷及被俘總計160,000人。1943年10月31日,又一次蘇聯海軍的登陸作戰開始,刻赤於1944年4月11日重新被蘇聯收復。

德國侵略者總共殺死了15,000名刻赤市民,此外還驅逐了14,000人。在紐倫堡審判中,德軍在刻赤的種種惡性的證據被悉數公開。戰後,刻赤被授予了英雄城市的殊榮。

城市郊外的Adzhimushkay採石場是對抗侵略者的游擊戰根據地(Adzhimushkay採石場保衛戰英語Defense of the Adzhimushkay quarry)。數千名士兵和難民在這裏避難並隨時準備反抗。許多人就此長眠地下,其中一部分死於德軍毒氣攻擊。如今在Adzhimushkay採石場的舊址有一座紀念碑,紀念這些為保衛祖國而犧牲的人們。

Remove ads

氣候

刻赤具有亞熱帶濕潤氣候,涼爽到寒冷的冬季和溫暖到炎熱的夏天。

更多資訊 刻赤, 月份 ...
刻赤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5.6
(60.1)
17.5
(63.5)
23.4
(74.1)
26.8
(80.2)
30.6
(87.1)
34.9
(94.8)
37.4
(99.3)
37.2
(99.0)
33.2
(91.8)
30.9
(87.6)
22.7
(72.9)
19.4
(66.9)
37.4
(99.3)
平均高溫 °C(°F) 3.5
(38.3)
3.8
(38.8)
7.8
(46.0)
14.3
(57.7)
20.2
(68.4)
25.0
(77.0)
28.1
(82.6)
27.8
(82.0)
22.6
(72.7)
16.3
(61.3)
9.8
(49.6)
4.3
(39.7)
15.4
(59.7)
日均氣溫 °C(°F) 0.6
(33.1)
0.4
(32.7)
3.8
(38.8)
9.8
(49.6)
15.4
(59.7)
20.3
(68.5)
23.4
(74.1)
23.1
(73.6)
17.9
(64.2)
12.2
(54.0)
6.2
(43.2)
2.4
(36.3)
11.3
(52.3)
平均低溫 °C(°F) −2.1
(28.2)
−2.6
(27.3)
0.5
(32.9)
5.8
(42.4)
10.8
(51.4)
15.5
(59.9)
18.6
(65.5)
18.4
(65.1)
13.3
(55.9)
8.3
(46.9)
3.2
(37.8)
−0.3
(31.5)
7.5
(45.5)
歷史最低溫 °C(°F) −23.7
(−10.7)
−23.1
(−9.6)
−15.6
(3.9)
−6.5
(20.3)
−0.6
(30.9)
3.4
(38.1)
9.9
(49.8)
7.5
(45.5)
1.0
(33.8)
−5.4
(22.3)
−11.8
(10.8)
−17.6
(0.3)
−23.7
(−10.7)
平均降水量 mm(吋) 33
(1.3)
32
(1.3)
33
(1.3)
31
(1.2)
30
(1.2)
55
(2.2)
35
(1.4)
50
(2.0)
37
(1.5)
29
(1.1)
44
(1.7)
43
(1.7)
452
(17.8)
平均降雨天數 10 9 10 11 9 10 6 6 8 9 11 11 110
月均日照時數 71.3 87.6 145.7 189.0 272.8 306.0 334.8 306.9 252.0 182.9 90.0 55.8 2,294.8
數據來源:香港天文台
關閉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