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哈比人歷險記》(英語:The Hobbit, or There and Back Again)是一本少年奇幻小說和兒童文學作品,由英國作家J·R·R·托爾金所作。它於1937年9月21日出版後廣受評論界讚譽,獲得卡內基獎章提名,及《紐約先驅論壇報》頒發的最佳少年奇幻小說獎。本書流行至今已成為兒童文學中的經典作品。

快速預覽 哈比人歷險記 The Hobbit, or There and Back Again, 作者 ...
哈比人歷險記
The Hobbit, or There and Back Again
Thumb
霍頓·米福林(Houghton Mifflin)在1937年出版的精裝本。
作者J·R·R·托爾金
類型
語言英語
主題托爾金傳說故事集 編輯維基數據
發行資訊
封面設計J·R·R·托爾金
插圖J·R·R·托爾金
出版機構喬治·艾倫與昂溫英語Allen & Unwin(英國)
出版時間1937年9月21日
出版地點 英國
頁數310(英國)
344(台灣)
328(中國大陸)
系列作品
續作魔戒
關閉

《哈比人》的故事時間設定於「精靈的黃昏與人類的崛起英語Dominion of Men之間」[1],講述了熱愛家園的哈比人比爾博·巴金斯跟隨矮人踏上冒險旅程,為了奪回惡龍史矛革鎮守的寶藏,從安逸的鄉村來到了險惡的地域[2]。這個故事由征途中的一系列片段組成,全書的大部分由每個章節引入一種新生物或荒野地點的形式構成。比爾博在旅程中接受了自己聲名狼藉、浪漫主義、異想天開和冒險的本性,發揮自己的才智和判斷力,變得更成熟、更有能力與智慧[3]。本故事在五軍之戰達到高潮,在之前章節中提及的許多角色和生物再次出場參加戰鬥。

本故事的中心主題是個人的成長和英雄主義的各種形式。這些主題以及戰爭主題使評論家認為托爾金在一戰中的個人經歷塑造了這個故事。作者掌握的日耳曼語族文獻學英語Germanic philology的學術知識和對童話的興趣也常被認為影響了本書的創作。

因本書在口碑和銷量上的成功,出版商希望能出版續集。托爾金在創作續集《魔戒》的過程中,為使整個故事完整,對《哈比人》作了一些調整。這些數量很少但意義重大的修改被整合到第二版中。之後的版本中包含了少量修訂,體現出托爾金創作想法的變化。

本書從未絕版,它持續不斷的影響力引發許多舞台、銀幕、廣播、圖版遊戲和視頻遊戲的改編;多年以來已被翻譯成64種語言,於全球銷售超過1億冊[4]

Remove ads

角色

比爾博·巴金斯,本書標題所指的主人公,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內斂的哈比人[5][6]。在他的冒險過程中,比爾博經常提及他家裏的食品儲藏室,希望能有更多食物。在發現那枚魔法戒指前,他更像是一個累贅而不是幫手。甘道夫是一位四處遊蕩的巫師[7],就是他把比爾博介紹給了十三位矮人。在旅程中,甘道夫常常因不明就裏的差事消失,僅在故事的關鍵時刻才出現。索林·橡木盾是矮人一行驕傲自負的首領[8][9]孤山下矮人王國的繼承人。他作為領袖犯了很多錯誤,一路上依靠比爾博和甘道夫的幫助才脫離困境,但他證明了自己是一位武力高強的戰士。史矛革是一條龍,它在很久以前掠奪了索林祖父的王國,沉睡在大量的財寶中。

故事也包含了其他重要程度不一的角色,例如矮人團隊的其他十二位成員;兩種精靈:一類較淘氣,另一類為更嚴肅的戰士[10]人類食人妖;拋巨石的巨人;邪惡的穴居哥布林;棲息在森林中的會說話的巨型蜘蛛;英勇的也會說話的巨鷹;邪惡的座狼,與哥布林結盟;賢者愛隆咕嚕,一個住在地下湖畔的怪異生物;比翁,一個能化作形的換皮族人;以及弓箭手巴德,一位冷酷但可敬的長湖鎮[9][11]

情節

Thumb
至尊魔戒。

第三紀元2941年,甘道夫與索林·橡木盾等十三個矮人的團隊意外造訪哈比人比爾博·巴金斯的住家袋底洞。比爾博被半強迫加入他們的隊伍,其旅程是要收復被惡龍史矛革佔領的矮人寶山孤山

在進入荒野之後,甘道夫從三個食人妖手中解救了差點被吃掉的隊伍,並帶領他們到精靈族的國度瑞文戴爾,在那裏愛隆王揭示了孤山地圖上隱含的密語。在穿越迷霧山脈時,隊伍被邪惡生物哥布林捕獲,並被其押送到地底,儘管甘道夫趕來救出了眾人,但在逃出山脈途中比爾博被意外拋下,他隨即在地面拾獲了一枚神奇的戒指,接着他遇見了居住在地底暗湖旁的咕嚕,被迫與之展開猜謎遊戲;如果咕嚕輸了,他就得幫比爾博指出離開地底的出路;如果比爾博輸了,他就得被咕嚕吃掉。最後在魔戒隱身功能的幫助下,比爾博逃出地底,與甘道夫和矮人重聚。半獸人與座狼繼續追趕着他們,但藉助於巨鷹的協助,他們抵達比翁的住家。

接着隊伍在沒有甘道夫陪伴的情況下冒險穿越幽暗密林,先後被巨型蜘蛛圍困、及為木精靈抓住囚禁在地牢內,但都在比爾博幫助下而化險為夷。當他們來到長湖鎮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鎮上居民都希望他們能夠實現古老的預言,消滅史矛革。隊伍來到孤山,成功開啟密門,比爾博獨自進入山中,盜取了一個金杯,並發現史矛革麟甲上的缺口。當史矛革察覺金杯被偷後異常憤怒,為了報復曾經幫助過矮人的人類,牠飛離孤山來到長湖鎮展開攻擊。幸而一隻黑鳥在此前曾聽見比爾博與矮人對話中提及惡龍缺口的部分,而將其告知了弓箭手巴德,使巴德能夠以黑箭成功將惡龍射殺。

當矮人重獲孤山寶藏之後,比爾博將矮人王族的家傳寶鑽偷偷藏了起來。木精靈與長湖鎮居民聯軍包圍了孤山,要求矮人兌現承諾、償還部分黃金,以協助重建遭到破壞的長湖鎮,但索林拒絕了對方的請求,並招喚鐵丘陵的親族丹恩前來助。比爾博試圖透過將家傳寶鑽交給聯軍、而避免戰爭發生,但頑固的索林在發現真相後仍將比爾博驅逐。

在戰爭就要一觸即發之際,此時半獸人軍隊入侵,五軍之戰爆發,甘道夫說服精靈、人類和矮人團結一致來對抗敵人。在巨鷹和比翁等援軍到來後,聯軍終擊潰了半獸人,贏得戰役;索林不幸戰死,他在臨死前與比爾博和好。五軍之戰使東方大地獲得長久的和平,比爾博則踏上返鄉之路……。[12][13]

Remove ads

概念和創作

背景

1930年代早期,托爾金在牛津大學彭布羅克學院擔任勞林森與博斯沃思教授英語Rawlinson and Bosworth Professor of Anglo-Saxon以追求學術事業。他的幾首詩歌在雜誌和小範圍讀物上發表,包括《Goblin Feet》和《The Cat and the Fiddle: A Nursery Rhyme Undone and its Scandalous Secret Unlocked英語The Man in the Moon Stayed Up Too Late》,後者是童謠《Hey Diddle Diddle英語Hey Diddle Diddle》的重寫。他當時的創作也包括寫給自己孩子的《聖誕老爸的來信》,原稿帶有插圖,故事的主角有戰爭中的地精和哥布林,以及一頭友善助人的北極熊。他也創作了精靈語一個相伴的神話故事英語The Book of Lost Tales,這是他自從1917年起就開始做的事。這些作品都在托爾金去世後得以出版。

在一封1955年給威斯坦·休·奧登的信中,托爾金回憶他是在1930年代的一天早晨開始了《哈比人》的寫作,當時他正在批改學校證書考試英語School Certificate (United Kingdom),發現了一張空白頁,突然間有了靈感,而寫下了:「In a hole in the ground there lived a hobbit.」(在地洞裏住着一個哈比人)[14][15][16]。托爾金形容說:「我不知道為何會寫下這句話。很長時間裏我並沒有拿它怎麼樣,好幾年裏我除了畫了索爾的地圖外什麼也沒幹。但這句話到了1930年代就衍生出了一部《哈比人》」[17]。在這期間,托爾金還開始向他的孩子朗讀這個有關哈比人的故事,《哈比人》故事逐漸成形。他的二兒子麥可·托爾金還記得當時父親講爐邊故事的情景,他說:「有一次,父親說他準備跟我們講一個很長的故事,關於一個長着毛茸茸雙腳的小東西,然後問我們該給這個小傢伙起個什麼名字—— 隨後他自己回答道:『我想我們就叫他哈比人吧』」。小兒子克里斯托夫還曾指出了父親故事中的不連貫之處,讓托爾金只好拿筆把故事寫下來[14]

《哈比人歷險記》較早的版本與最終的版本有很大差別,在較早的版本中比爾博進入惡龍洞穴中屠龍,惡龍名叫「普拉夫頓」,巫師的名字不叫甘道夫而是「布拉多辛」,甘道夫則是矮人領袖的名字。後來托爾金決定所有的矮人名字都取自於古冰島詩集《老埃達[18]

Remove ads

首度出版

到1932年末,托爾金已經完成了這個故事的寫作,把原稿借給幾位朋友閱讀,其中包括魯益師和一位名叫伊蓮·格里菲斯(Elaine Griffiths)的學生。1936年,喬治·艾倫與昂溫英語Allen & Unwin出版公司的僱員蘇珊·達葛納(Susan Dagnall)拜訪了伊蓮,據說伊蓮自己借給了她這本書,另一種說法為伊蓮建議她向托爾金借。總之,達葛納對該書印象很深,隨之把書展示給了出版公司創始人史坦利·昂溫。後者讓自己10歲的兒子雷納閱讀並評價。雷納的積極評價使艾倫與昂溫公司決定出版托爾金的小說[19][20]

1937年春天,托爾金花了兩個多月時間詳細修改校稿[18]。《哈比人歷險記》於1937年9月21日出版,首刷共印了一千五百本,其中附有托爾金的插圖。托爾金把《哈比人歷險記》的首版送給了一些親友[20][21]

史坦利·昂溫為《哈比人歷險記》寫了一段廣告詞,其中將該書與路易斯·卡羅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相提並論:「《哈比人歷險記》的誕生教人想起《愛麗絲夢遊仙境》,這裏是另一位深奧學科教授的遊戲之作」,托爾金對這段廣告詞感到不滿,給昂溫寫了三頁批評,指出其中的錯誤之處[18]:141

1938年初,《哈比人歷險記》在美國霍夫頓·米夫林公司英語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出版;該書版權陸續賣給各國的出版商。二戰前不久,德國厄頓與李歐寧出版公司德語Rütten & Loening來信爭取《哈比人歷險記》的出版,不過卻詢問托爾金是否有雅利安血統,這讓托爾金很生氣,他清楚對方是想知道他是不是猶太人,於是透過昂溫回信回絕對方[18]

Remove ads

插圖

在1936年托爾金得知艾倫與昂溫公司將願意出版《哈比人歷險記》後,應對方的要求開始重新繪製插圖。他希望能在書後附上中土大陸地圖,而索爾的地圖應放在第一章內。他在寄插圖給出版公司的信中謙虛地自稱:「作者不會畫圖,這些圖畫得不好」,但出版公司最終採用了托爾金所畫的八張黑白插圖[18]:136

早在1937年5月《哈比人歷險記》尚未於英國出版時,美國的霍夫頓·米夫林公司就已表態願意在美國出版此書,並希望能在書內附上彩色插圖。托爾金在工作繁忙之餘畫了五張彩色插圖,分別為「瑞文戴爾」、「山坡」、「比爾博在陽光下醒轉」、「和史麥戈談話」和「比爾博來到小精靈之屋」,米夫林公司在出版時採用了前四張插圖,不過艾倫與昂溫公司在1938年推出《哈比人歷險記》的二版時則將這些插圖全部收錄[18]:140

續集

《哈比人歷險記》獲得成功之後,昂溫強烈建議托爾金再出續集寫哈比人的故事,托爾金本希望能夠將《精靈寶鑽》出版,但昂溫並不接受。托爾金起初並不知道要該如何將《哈比人》的故事發展下去,不過後來因有了靈感,便開始着手撰寫這部《哈比人》的續集,即《魔戒》,這一寫便是多年,直至1949年才大致完成,並於1954年開始出版[18][20]

評價

在《哈比人歷險記》出版後,魯益師便在《泰晤士報》文學增刊上表示「《哈比人》將是經典之作」。1954年,威斯坦·休·奧登在《紐約時報》上評論《魔戒現身》時指出「《哈比人》是本世紀最佳的兒童讀物」[21][22]

專家S·A·依考菲認為:「在當時其他僅僅是充斥着單純魔法的故事群當中,《哈比人歷險記》作為幻想文學的路標而顯得大放異彩」[23]:99

榮譽

中文版本

影視改編和遊戲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