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德語:Besatzungszone)是指1945年6月5日盟軍政府接管德國最高權威,並宣告德國無條件投降後,被盟軍分別軍事佔領的德國。[1]盟軍將德國分為四個佔領區,分別歸美、蘇、英、法四國管制,並實施民主化、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最初盟軍曾計劃通過盟國管制理事會統一對德國進行管理,但1946到1947年間美英法和蘇聯關係發生了破裂。1949年5月23日由美、英、法佔領區合併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同年10月7日蘇聯佔領區則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至此,盟軍對德國的軍事佔領宣告結束,而德國則分裂成兩個國家,在冷戰中兩德相互敵對,直到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一年後德國重新統一。
德國 Deutschland | |||||||||||||||
---|---|---|---|---|---|---|---|---|---|---|---|---|---|---|---|
1945年—1949年 | |||||||||||||||
首都 | 舍訥貝格 | ||||||||||||||
政府 | 盟國管制理事會 | ||||||||||||||
同盟國佔領軍司令官(1945年) | |||||||||||||||
• 英國佔區 | 蒙哥馬利元帥 | ||||||||||||||
• 法國佔區 | 拉特爾·德·塔西尼元帥 | ||||||||||||||
• 美國佔區 | 艾森豪威爾上將 | ||||||||||||||
• 蘇聯佔區 | 朱可夫元帥 | ||||||||||||||
歷史時期 | 戰後 | ||||||||||||||
• 第三帝國覆滅 | 1945年5月8日 | ||||||||||||||
• 建立 | 1945年6月5日 | ||||||||||||||
• 薩爾保護領成立 | 1947年12月17日 | ||||||||||||||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 | 1949年5月23日 | ||||||||||||||
•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 | 1949年10月7日 | ||||||||||||||
• 最終解決條約 | 1990年9月12日 | ||||||||||||||
面積 | |||||||||||||||
1946年 | 353,875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46年 | 64,457,489 | ||||||||||||||
ISO 3166碼 | DE | ||||||||||||||
| |||||||||||||||
今屬於 | 德國 | ||||||||||||||
¹ 1990年10月3日德國統一. |
佔領軍
紐倫堡審判
1945年8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美、蘇、英、法四國政府在倫敦正式簽署了關於控訴和懲罰歐洲軸心國主要戰犯的協議,並通過了著名的《國際軍事法庭憲章》並成立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同時,控方還起訴了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政治領袖集團等六個組織,以達到徹底去納粹化的轉型正義目的。
1945年11月20日,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正式開庭。1946年9月30日,法官宣讀了長達250頁的判決書,公佈了對被告人以及各組織的判決,共有12名被告判處絞刑、3名被告判處無期徒刑、2名被告判處20年有期徒刑、1名被告判處15年有期徒刑、1名被告判處10年有期徒刑、3名被告獲判無罪。
改革
根據波茨坦協定,在德國和奧地利境內進行剷除納粹主義在社會、文化、出版、經濟、司法和政治方面的影響。二戰後的歐洲大部分,特別是德國都變成了廢墟。盟軍決定在德奧實施三項政策,分別為民主化、非軍事化和非納粹化。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