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隸西晉以後改稱司州,是中國古代地名,在各朝代為所處地域不盡相同,唐代以後廢除,成為歷史名詞。

歷代沿革

兩漢時期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分天下為十三部,各置刺史,而京師長安和京畿七郡仍由中央直轄。至西漢末年,司隸校尉原本職責由監督朝內的大臣與皇親國戚,兼及京師長安和京畿七郡的官員,遂步成為正式的行政區域。東漢時,司隸所部與西漢時期無異,為東漢十三州。其範圍約相當於今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及陝西省渭河平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受封魏公及九錫,並把全國合併為九州,司隸部分劃屬豫州、冀州及雍州[1]

魏晉十六國時期

黃初元年(220年)曹魏建國,定都於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以原漢代司隸所領的河南、河東、河內、弘農4郡及冀州魏郡合置一州[2][3],仍名司隸,晉代魏後名稱不變。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以後,全國分為十九個州部,司隸至此改稱司州[4]

三國時轄境略同於漢代司隸的三河地區。西晉時轄境相當於現今山西省石樓山霍山縣以南、沁水以西,河南省濮陽、衛輝、朱仙鎮以西、外方山以北及陝西省黃河華山以東,山東省冠縣莘縣河北省邢臺、任縣、雞澤、丘縣、館陶以南等地。永嘉以後淪沒於胡[5]

東晉十六國時期

晉元帝大興年間,司州僑治徐縣(今江蘇省泗洪縣南),此後或僑治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或僑治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溫第二次北伐收復洛陽,還治洛陽,興寧三年(365年)為前燕所克[6]淝水之戰後又還治洛陽,隆安年間又沒於後秦。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置司州於虎牢(今河南省滎陽市西北汜水鎮)。南朝景平元年(423年)沒於北魏[7]

司州刺史

永嘉五年(311年)漢國君主劉聰取司州洛陽後,改司州為荊州。石勒取洛陽後,復為司州[8]。另外,漢國在平陽建立司隸後趙冉魏前燕鄴城建立司隸成漢成都建立司隸,後燕在中山建立司隸南燕廣固建立司隸北燕龍城建立司隸夏國統萬建立司隸南涼姑臧建立司隸

前秦君主苻健據有關中,定都長安,以雍州置司隸校尉[9]

南北朝以後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