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鷹號重巡洋艦(日語:古鷹,平假名:ふるたか)為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古鷹級重巡洋艦的首艦。本艦以同位於廣島縣江田島市的海軍兵學校附近的古鷹山命名。1925年2月25日下水,1942年10月12日在南太平洋被美國巡洋艦和驅逐艦擊沉。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12月12日) |
古鷹 ふるたか | |
---|---|
概觀 | |
艦種 | 重巡洋艦 |
艦名出處 | 古鷹 |
擁有國 | 日本帝國 |
艦級 | 古鷹級重巡洋艦 |
製造廠 | 三菱造船廠長崎造船所 |
下訂 | 1922年6月 |
動工 | 1922年12月5日 |
下水 | 1925年2月25日 |
服役 | 1926年3月31日 |
結局 | 1942年10月12日在埃斯佩蘭斯海角海戰中與美艦隊交戰戰沉 |
除籍 | 1942年11月10日 |
技術數據 | |
排水量 | 新造時 → 改裝後(下同) 標準7,950噸 → 8,700噸 公試9,544噸 → 10,630噸 |
全長 | 181.166米 |
全寬 | 16.55米 → 16.926米 |
吃水 | 5.56米 → 5.61米 |
鍋爐 | 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10座、同型優煤混燒2座 → 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10座 |
動力 | 三菱帕森斯式變速蒸汽輪機4座4軸推進 |
功率 | 102,000馬力 → 103,340馬力(公試成績) |
最高速度 | 34.6節(公試成績) → 32.95節(公試成績) |
續航距離 | 7,000海里/14節 |
乘員 | 627人 → 639人 |
武器裝備 | 新造時: 200mm單裝艦砲6座 80mm單裝高角砲4座 13mm連裝機槍8挺 610mm連裝魚雷發射管6座 八年式魚雷24枚 改裝後: 203mm連裝艦砲3座 120mm單裝高角砲4座 13mm連裝機槍2挺 25mm連裝機槍10挺 610mm四連裝魚雷發射管2座 九三式氧氣魚雷16枚 |
裝甲 | 主裝甲帶76毫米 甲板32~36毫米 主炮25毫米 |
艦載機 | 1架九O式二號水上偵察機 → 2架九四式水上偵察機 |
古鷹與其姐妹艦加古同為日本海軍的第一代高速重巡洋艦,意圖對抗美國的奧馬哈級與英國的霍金斯級偵查巡洋艦;並對夕張號輕巡洋艦上實驗的各種先進設計進行發展。
古鷹與加古最初以「偵查巡洋艦」的概念進行設計,雖帶有水上飛機設施,卻因沒有配備彈射器而只能從水上起飛;一直到1932年3月改裝這一情況才得到解決。
日本帝國海軍在大正時代將7,000噸以上巡洋艦定為「一等巡洋艦」,不滿7000噸定為「二等巡洋艦」。本艦1922年12月5日於三菱造船廠長崎造船所動工,1925年2月25日下水,1926年3月31日正式竣工。雖然姐妹艦加古1922年11月17日便先於本艦動工,但因加古建成過程中的事故影響,本艦先行建造完畢,因而將本級命名為「古鷹級」。 這以後,根據1930年10月2日簽署的倫敦海軍條約規定,將古鷹、加古以及准同級艦青葉、衣笠分類為重巡洋艦。
古鷹號建成後與姐妹艦加古編入第五戰隊,並在1927年3月至4月在福建廈門與台灣澎湖馬公一帶活動。同年兩艦參加夏秋特別大演習,演習中第五戰隊發生撞擊事故。1928年3月至4月在中國華北水域活動,幫助第2次向山東出兵將海軍陸戰隊送到青島登陸。12月4日參加天皇加冕特別海上閱兵。1929年3月至4月間繼續在華北水域巡弋。1931年3月至5月間本艦進駐青島水域。[1]
本艦在1932年至1933年間於吳港海軍基地進行近代化重建與改裝,將高射炮換為4.7英寸,並配備艦上飛機彈射器。 進一步改裝在1937年4月起實施,將原本6門單裝200毫米艦炮更換為8英寸(203毫米)雙聯裝3座計6門,同時使用改進的炮架(允許55度仰角);更換火控系統與防空高射機槍;以及8門24英寸(610毫米)氧氣魚雷發射管;為換載2架九四式水上偵察機更換水上飛機設施。另外對鍋爐進行設計改造全面使用燃燒重油鍋爐並對相關機械系統進行翻修。此外為了解決新增設施引起的中心上升,對艦體進行拓寬。
1940年10月1日參加在橫濱的日本紀元2600年特別閱艦式。[1]
1941年末,古鷹與姐妹艦加古、青葉、衣笠編入第六戰隊。在進攻珍珠港時,負責支援進攻關島。其後,第一次對威克島進攻未果後,第六戰隊編入第二次進攻部隊並在威克島陷落後返回加羅林群島特魯克泊地。1942年1月18日,第六戰隊參與支援日軍在新不列顛島拉包爾、新愛爾蘭島卡維恩登陸,並在馬紹爾群島海域巡邏。同年3月、4月間第六戰隊增援第十八戰隊從拉包爾泊地出發,掩護日軍在所羅門群島與新幾內亞布卡、肖特蘭群島、基埃塔、馬努斯島、阿德默勒爾蒂群島、圖拉吉島等地的登陸。5月6日古鷹在肖特蘭群島附近受到4架美軍B-17轟炸機攻擊,未受損。
1942年5月,古鷹隸屬於MO進攻部隊參加珊瑚海海戰,部隊由第六戰隊(青葉、衣笠、古鷹、加古),祥鳳號輕型航空母艦、漣號驅逐艦組成。第六戰隊7日離開肖特蘭泊地在海上與祥鳳號會合,於上午11:00受到來自約克城號航空母艦與列克星敦號航空母艦上93架SBD無畏式轟炸機與TBD毀滅者魚雷攻擊機攻擊,雖然第六戰隊圍繞祥鳳號組成了輪形陣型卻尚未習慣這種編隊戰法,並未發揮預想的防空效果[2],祥鳳號因此受到集中攻擊進而沉沒。此時青葉等收到撤退命令並放棄對祥鳳號倖存船員的救助行動;而漣號一段時間後返回沉沒現場救起約200名船員[3]。次日,同起飛自兩艘美國航母的46架SBD、21架TBD與15架F4F野貓戰鬥機對翔鶴號航空母艦發起進攻,重創水線以上船體迫使她脫離交戰海域。古鷹號與衣笠號在戰鬥中未受損,掩護翔鶴號撤回特魯克泊地。 古鷹號在6月5日回國抵達吳港修理,7月7日重新回到特魯克泊地;之後日本海軍大規模重整後編入新建立的第八艦隊,並從事所羅門群島、新不列顛島與新愛爾蘭島間海域的巡邏工作。
在1942年8月9日位於所羅門群島海域的薩沃島海戰中,第六戰隊伴隨旗艦鳥海號重巡洋艦、天龍號輕巡洋艦、夕張號、夕凪號驅逐艦對盟軍艦隊發起夜襲。晚上越23:00,鳥海號、古鷹號與加古號放飛水上偵察機;日艦隊藉助這些飛機在戰鬥水域上空盤旋放出照明彈向美艦隊開火。戰鬥中,阿斯托利亞號重巡洋艦、昆西號重巡洋艦、文森斯號重巡洋艦、坎培拉號重巡洋艦被擊沉,芝加哥號重巡洋艦、拉爾夫·塔爾伯特號驅逐艦,帕特森號驅逐艦受創。日軍方面,鳥海號被擊中3次,衣笠號2次,青葉1次,古鷹號未受損並於次日8月10日返回卡維恩。 8月末,第六戰隊與鳥海從肖特蘭泊地出發為瓜達爾卡納爾島增援船隊提供遠距離炮火支援;同日,一架VP23中隊的「黑貓」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於白晝時對古鷹發起進攻未果。9月中旬古鷹在基埃塔與拉包爾間往返進行補給。9月12日,美軍S-47號潛艇在新愛爾蘭島南側對古鷹發動攻擊,同樣未果。
1942年10月11日,對日軍進攻已經有所防備的美軍將三藩市號重巡洋艦、鹽湖城號重巡洋艦、博伊西號輕巡洋艦與海倫娜號輕巡洋艦(皆配備有對水面用雷達)以及5艘驅逐艦部署在瓜島水域末端意圖阻攔敵艦進入薩沃灣。 晚上約22:35,海倫娜號雷達率先發現日軍艦隊,同時美艦隊成功跨越日艦隊T字頭。兩軍同時開火,但日軍認為自己受到友軍打擊,下令180度掉頭,將本方艦隊的側舷全部暴露在美軍火力之下。在炮擊中青葉艦橋受到重創,一邊釋放煙幕一邊打左舵撤退,緊跟在後的古鷹艦長荒木選擇跟隨,一邊下令打舵一邊準備右舷炮戰,但還未完全進入煙幕前便受到美艦隊炮擊,炮彈誘爆了古鷹的九三式魚雷引起大火,在黑暗中變成一個醒目從,使得她變成炮火集中攻擊的目標,期間鄧肯號驅逐艦還向古鷹發射2枚魚雷,未命中(或啞彈。當時美軍尚未發現Mk 15型魚雷使用的6型雷管導致啞彈)。古鷹3號炮塔故障無法旋轉、魚雷發射管損壞、機械室被炮彈貫穿、向左舷傾斜5度、主機故障無法航行。次日約02:28,古鷹從艦艉開始下沉。荒木艦長以下514人由初雪號驅逐艦、叢雲號驅逐艦、白雪號驅逐艦救起。33人陣亡,110人失蹤。美軍俘虜了包括在內的115名古鷹乘員,大多數人被關押在位於新西蘭的費瑟斯頓戰俘營。
日本海軍在1942年11月10日,將古鷹號除籍。
基於《艦長たちの軍艦史》P87-89,《日本海軍史》第9、10巻中「將官履歴」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