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惡蟲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惠廷頓厭惡蟲(學名:Pambdelurion whittingtoni)是厭惡蟲屬(學名:Pambdelurion)的唯一物種,屬於節肢動物門、恐蝦綱。[1]在當地屬於較大的物種[1]。此物種是恐蝦綱的基幹類群,恐蝦綱又稱為AOPK超類群,其中的P就是厭惡蟲學名的開頭-Pambdelurion[2][3]。
發現

厭惡蟲的化石產地在格陵蘭北部皮里地半島(Peary Land)J.P.科赫峽灣(J.P. Koch Fjord)的布恩地層(Buen Formation),屬於西里斯帕斯特生物群(Sirius Passet)的一員。格雷厄姆·愛德華·巴德(Graham Edward Budd)首次採集的300多件標本中,絕大多數標本保存不完整[1][4],其中正模標本(Holotype)的編號為MGUH 24508[註 1],還有一些副模標本(Paratype),編號為:MGUH 24509~MGUH 24511和MGUH 24513。[1]其化石到2016年時已達到數百件[4];而至2022年,厭惡蟲的化石標本數量超過了440件。[5]
命名
厭惡蟲的屬名來自於希臘語的pambdelyrion,意思為「令人厭惡的」,因為研究人員覺得其外觀非常厭惡;種加詞為whittingtoni,慶祝皇家學會院士的一位哈利·布萊莫·惠靈頓(Harry B. Whittington,是一名主要研究伯吉斯頁岩的英國古生物學家)的八十歲生日。[1]
外觀
厭惡蟲的大小推定圖
厭惡蟲的全身復原圖
厭惡蟲的體型範圍極廣,身長可達45至290毫米(不包含頭部的前附肢)不等。[1]
頭部較小,側邊有一對柔軟並帶有環紋的前附肢(frontal appendage,恐蝦綱專門用於捕食的結構),且前附肢的內側有幾對刺;前附肢末端是還有四個長度不同的刺。[1][6]
頭部前緣呈圓形,並帶有兩個由三根棘刺組成的構造;其兩側從側後方延伸且上面帶有環紋(annulation)的前附肢,前附肢內緣還配有成對的刺。[4]
口器位於頭部的腹側,位置會隨着前附肢或是頭部的前緣決定。不同的標本保留的口器方向不一致,代表口器可能具有機動性,推測該口器安置於一個可移動、可伸縮的錐形結構上。
化石上,身體有橫向的皺紋痕跡,但沒有明顯的分節。總共有11對扇葉(flap),頭部可能還有更小的扇葉。從部分的化石可觀測到厭惡蟲的葉足,可能柔軟且平滑;且至少有50個環紋在上。有些標本保存大量的肌肉組織。這些肌肉組織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肌肉。身體的中央區域的特徵是具有複雜的肌肉群,也有肌肉也延伸至四肢。[1]
與許多其他蛻皮動物一樣,厭惡蟲的腸道前部具有一個巨大的、肌肉發達的咽部。在身體後方的腸道含有成對的消化腺,很可能是胃盲囊。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