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夫(英語:waffle),又稱為華夫餅、格子鬆餅、格子餅、比利時鬆餅、格仔餅、壓花蛋餅,是一種烤餅,源於比利時,使用窩夫烤模烤成。烤盤上下兩面呈格子狀,能將倒進去的麵糊(或麵糰)塑型出格子來。
製法
以雞蛋、砂糖、麵粉、泡打粉、淡奶攪成蛋漿,在烤盤刷上少許的油,倒入麵糊在下方烤盤凹陷處,並將上面的凸狀蓋子蓋下,把麵糊壓出格子來,再放在爐火上烤製而成,最後配上不同食材或醬料即可。近年來有用電的烤盤,方便不少人。
不同種類的窩夫
窩夫傳到不同地區,有不同吃法。
- 格仔餅是香港常見的街頭小食之一[1],有時又稱作「夾餅」,表示夾着餡料吃。格仔餅以前常見於街頭流動小販。香港的格仔餅有別於歐洲流行的窩夫,餅上的方格較比利時窩夫細小,一般呈圓形,分成四等份。麵糊大多以雞蛋、砂糖、麵粉及淡奶混合而成,基本成分與香港另一街頭小食雞蛋仔相同,事實上售賣格仔餅的小販通常會同時出售雞蛋仔,與雞蛋仔相比,格仔餅的質感比較柔軟,格仔餅通常會夾着餡料一起吃。烤好的格仔餅吃起來有點鬆軟,而且味甜。傳統上的港式格仔餅都是金黃色及帶有蛋香,其後格仔餅出現了不同的顏色和口味,如在麵糊加入朱古力粉做成朱古力味,或使用咖啡粉做出咖啡味,也有做成蜜瓜等水果味道,亦有加入抹茶粉使麵糊帶有茶香[2],格仔餅的顏色亦會因為麵糊的材料轉變而可做出不同的顏色。格仔餅烤好成形後,一般會在其中一面加上餡料,最傳統的餡料是塗抹牛油、花生醬及煉奶,再加上小量砂糖,然後將圓形的格仔餅夾着餡料對摺成半圓形,之後便可放入紙袋內交到客人手上。除了傳統的牛油及花生醬混合餡料,也可加入不同味道的果醬,例如士多啤梨、藍莓果醬或蘋果醬[3],有的使用紅豆沙[2],也有使用雪糕作為餡料。
Remove ads
- 細格窩夫三文治(Waffle Sandwich),台灣最有名的窩夫連鎖店為「小木屋鬆餅」,皆使用為細格窩夫單圓形窩夫,烘烤後在半圓加上需要的糖漿、餡料,對折完成類似三文治的吃法。餡料有從甜口味到鹹口味的炸物都可以入餡,可做為單餐主食或下午茶點心。
- 長型窩夫/長條窩夫(Waffle Sticks),這種長條狀的窩夫,是由台灣廠商開發而成,又稱為金鑽長條型、熱狗型。有別於細格窩夫,長型窩夫口感外層特別酥脆,內部更多了一份糕餅的鬆軟口感。細格圓胖的外觀惹人愛憐,餅身厚實,餅體空間更多,可輕易導入餡料,內用擺盤或裝袋外賣都非常雅觀。台灣北部連鎖的「wowffles鬆餅專門店」、板橋「浣熊鬆餅咖啡屋」等名店都可以吃到長型窩夫。
韓式窩夫以忌廉和蜜糖為餡料,對摺起來吃。
- 糖窩夫(Sugar waffle)
- 軟窩夫(Soft waffle)
- 餅乾窩夫(Biscuit waffle)
- 水果窩夫(Fruit waffle)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