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加泰隆尼亞語:Independentisme català)是基於加泰隆尼亞民族主義而起的獨立運動,目標是使加泰隆尼亞切斷政治上隸屬於西班牙的現狀,成為獨立的共和制主權國家。其主要象徵物為星旗(Estelada)。該地區已經存在分離主義情緒超過500年,治理的狀態經過多次變更,最近一次是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將軍在1938年西班牙內戰時廢除其自治權。佛朗哥1975年去世後,加泰隆尼亞政黨主要集中於自治而不是獨立。但是近期因為西班牙經濟衰退導致該區主張獨立者比例上升。
目前該地區至今曾舉行過兩次無法律效力的獨立公投:2014年的公投,80.7%贊成完全脫離西班牙獨立,投票率有41.6%;2017年的公投,92.01%贊成獨立,投票率有43%。2017年10月27日,加泰隆尼亞議會根據此結果,宣佈獨立成立加泰隆尼亞共和國[1];同年10月30日,西班牙政府實施憲法第155條接管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政府,推動獨立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政府主席卡萊斯·布吉德蒙在西班牙政府接管之前逃到比利時,而相關獨立活動亦被西班牙鎮壓。
背景
加泰隆尼亞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是西班牙自治區之一,下轄巴塞隆拿省、萊里達省、赫羅納省和塔拉戈納省4個省份,首府為巴塞隆拿,是歐洲重要的文化中心與旅遊勝地。加泰隆尼亞全境面積達到32,114平方公里,人口達到7,354,411人。
加泰隆尼亞在中世紀為阿拉貢王國的重要部分,並且聯合建立阿拉貢聯合王國。1469年,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結婚,標誌西班牙王國的誕生。但是在此時期,阿拉貢與卡斯蒂利亞仍然保持着各自的傳統制度與政治體制。然而政治權力之後卻漸漸向卡斯蒂利亞傾斜,進一步形成以其為中心的西班牙王國。
在隨後的幾個世紀當中,作為阿拉貢故地的加泰隆尼亞持續在地方衝突中喪失自主權力,權力集中於西班牙中央政府的情況亦逾來逾明顯。
1700年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卡洛斯二世去世時,沒有子女後代繼承王位,群臣脅迫卡洛斯二世在遺囑裏傳位於其姐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次孫菲利普(Felipe de Anjou),引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不滿,認為應由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大公爵(即後來的皇帝查理六世)繼承西班牙王位,因此,和當時反對法國王室入主西班牙王位的英國、荷蘭、葡萄牙、神聖羅馬帝國等結盟,與支持法國王室的西班牙、巴伐利亞等宣戰,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因此而起。
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初期,加泰隆尼亞地區向法國的菲利普宣誓效忠,但是,後來因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給的條件比較優惠,轉而加入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陣營,反對法國的菲利普入主西班牙王位。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打了十幾年,1713年英國與法國簽訂烏得勒支和約,1714年法國又與奧地利簽訂拉什塔特和約,唯加泰隆尼亞地區對和約絲毫不知情,因此孤軍奮鬥,對抗法國、西班牙聯軍,直到1714年9月11日巴塞隆拿戰役,巴塞隆拿城被攻陷為止,從此西班牙王位由哈布斯堡王朝轉到法國波旁王朝手中,菲利普繼位為菲利普五世。[2][3]
加泰隆尼亞自1714年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大敗後,菲利普五世廢除從十五世紀以來享有的自治權,也禁止當地的加泰隆尼亞語,加泰隆尼亞人跟西班牙其他地區的人的恩怨情仇自此開始。1714年9月11日巴塞隆拿被攻陷的事件也就成為9月11日加泰隆尼亞民族日的由來。
19世紀後期,加泰隆尼亞成為工業中心,至今此地仍然是西班牙重要的工業地帶之一。[2][3]20世紀初期,加泰隆尼亞取得不同程度的自治權力。1933年,加泰隆尼亞重新建立自治政府,但到1939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內戰中勝利後再次取消加泰隆尼亞的自治權力,並且禁止使用加泰隆尼亞語。1975年,隨着西班牙民主轉型後的權力下放,加泰隆尼亞再度恢復了自治,加泰隆尼亞語也在西班牙獲得官方語言地位,並且被承認為獨立的歐洲語言之一。
今日相對於西班牙其他地區,加泰隆尼亞在文化發展上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及獨立性。作為當地第一母語的加泰隆尼亞語,與西班牙語同為西班牙的官方語言,兩者雖然同是屬於印歐語系拉丁語族,惟有明顯的差異。加泰隆尼亞是西班牙國內經濟比較發達、獨立意識也是比較鮮明的地區。加泰隆尼亞為西班牙最富庶的地區之一,人口佔西班牙全國約1/10,經濟收入佔西班牙全國的20%[4];然而,加泰隆尼亞人卻同時付出西班牙全國逾20%的總稅收項目。此外,近年來加泰隆尼亞政府的財政赤字嚴重,負債達400億歐元,相等於加泰隆尼亞的總產出值的1/5。加泰隆尼亞政府已經向西班牙中央政府尋求達50億歐元的支持以償還債務。因此加速促進近年來加泰隆尼亞人脫離西班牙統治及主張獨立的情緒。加泰隆尼亞人普遍認為,如果加泰隆尼亞能夠脫離西班牙的管治及獨立,就可以在稅務制度等經濟政策上,有更大自由度的自主權力,能夠幫助加泰隆尼亞走出經濟困境。近年,加泰隆尼亞政府已經向西班牙首相尋求設立加泰隆尼亞獨立稅務制度的可能性,惟預料成功的機會不大。
自從2008年全球經濟風暴發生以來,面對日益艱困的財政情勢,加泰隆尼亞人支持獨立的聲浪持續地上漲。
歷史
2006年6月17日,加泰隆尼亞舉辦了地方自治權力擴張的公民投票,結果贊成比例達到73.9%[5]。
2012年9月11日,亦即紀念加泰隆尼亞於1714年被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入侵的民族節日──淪陷日,在首府巴塞隆拿有大量加泰隆尼亞人遊行示威,警察單位指出有150萬人參與、主辦單位指出有200萬人參與,要求脫離西班牙的管治,及主張獨立[6]。此次的參與人數,為西班牙近年來遊行、集會活動中規模最大[7]。在遊行中,加泰隆尼亞人表達了不滿意西班牙的債務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及西班牙中央政府推行的財政緊縮措施,嚴重地拖累了加泰隆尼亞的經濟及就業環境。其中最使加泰隆尼亞人反感的是:西班牙政府不斷增加稅款要求,而且拒絕提供財政援助[8]。
2013年9月11日,加泰隆尼亞國家大會發起加泰隆尼亞之路運動,號召參與示威的人群沿着歷史上的奧古斯塔道的路線組成一個400公里長的人鏈,以爭取加泰隆尼亞獨立。
2014年9月11日,至少數十萬人在加泰隆尼亞自治區首府巴塞隆拿遊行,要求舉行獨立公投。加泰隆尼亞政府主席阿圖爾·馬斯積極地尋求在11月9日辦理獨立公投的可能性。加泰隆尼亞公眾外交委員會秘書長羅悠-馬林內(Albert Royo-Mariné)主張,西班牙應參考英國如何找到方法讓蘇格蘭人民表達自己的政治意願。
2014年9月27日,阿圖爾·馬斯宣佈加泰隆尼亞將於11月9日舉行獨立公投[9]。
2014年11月9日,加泰隆尼亞舉辦諮詢性的、無法律效力的獨立公投,共有兩百二十萬人上街投票(投票率約40%)。其中,80.7%贊成完全脫離西班牙獨立,11.1%贊成與西班牙組成聯邦,4.6%贊成維持統一。
2015年11月9日,加泰隆尼亞議會以72票對63票通過一項決議,並推出了一個為期18個月的獨立路線圖,尋求2017年脫離西班牙獨立。[10]
根據2017年9月加泰隆尼亞政府的民意調查[11],49.4%的加泰隆尼亞人反對獨立,41.1%的加泰隆尼亞人贊成獨立[12]
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政府不顧西班牙大法官憲法法庭的判定,不顧西班牙中央的強力反對,仍宣佈將於2017年10月1日舉行獨立公投。根據2017年7月4日加泰隆尼亞議會獨派黨團的協商結果,這次的獨立公投將採簡單多數決,也不設立投票率門檻。若是公投遭到否決,加泰隆尼亞政府將立即解散改選;但公投成功過關,那麼加泰隆尼亞政府將在48小時內宣佈「獨立」,脫離西班牙王國。[13]
2017年9月6日,加泰隆尼亞議會經過11小時辯論,以72票贊成、11票棄權、52位議員退席抗議的大比數通過獨立公投議案,定於10月1日舉行[14]。這次的獨立公投將採簡單多數決,也不設立投票率門檻。公投題目是「你是否希望加泰隆尼亞以共和國的形式,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所有居住於加泰隆尼亞的西班牙公民都有權投票。[13]
西班牙政府恐嚇將控告支持舉行獨立公投的官員並取消加泰隆尼亞的自治權,引來反彈。9月11日適逢加泰隆尼亞民族日,仍有百萬人走上巴塞隆拿街頭高喊獨立[15]。9月16日,加泰隆尼亞全部948位市長中,有750名市長在巴塞隆拿市政廳前示威,抗議馬德里政府打壓,並表示拒絕屈服,將繼續爭公民表決與獨立。[16][17]
2017年10月1日,舉行獨立公投,因屬違憲公投,投票所沒有投票權人名冊,只要拿身份證就可以到任何一個投票所投票,最後,投票率43.03%,經五小時開票後結果揭曉,530萬選民中有226萬2,424人投票,90.9%的選民支持加泰隆尼亞獨立建國,而有7.8%的選民反對[18]。加泰隆尼亞原本預計在10月10日經議會認可公投結果後宣佈獨立[19][20],但主席卡萊斯·布吉德蒙在當日卻宣佈暫緩加泰隆尼亞獨立進程,並尋求與西班牙政府談判[21]。
2017年10月27日,經加泰隆尼亞地方議會的135個議員表決,因為議會的律師認為此投票不符合加泰隆尼亞地方法規,53個議員退席,最後以 70票贊成、10票反對、2票棄權,宣佈加泰隆尼亞從西班牙獨立,成立加泰隆尼亞共和國。[22]
但是根據西班牙報章《OKDiario》報道,加泰隆尼亞共和國並沒有掌管邊境、海關,更沒有控管中央銀行、國稅局等,10月28日到10月30日之間入境加泰隆尼亞首府、巴塞隆納機場的人還是蓋西班牙海關的章,在加泰隆尼亞共和國政府大樓上還飄揚着西班牙國旗[23],10月29日星期日,強烈主張獨立的加泰隆尼亞獨派政黨ERC跟PDECat的33位在西班牙國會(眾議院跟參議院)的議員說,他們還要繼續到西班牙國會開會,繼續代表加泰隆尼亞,繼續領西班牙國會的薪水。
2017年10月30日,西班牙政府實施憲法第155條,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政府主席卡萊斯·布吉德蒙逃到比利時。
10月30日西班牙政府實施憲法第155條,解散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議會,於2017年12月21日重新舉辦選舉。選舉結果是:52.1%的人(票)投給反對獨立的幾個政黨,47.5%的人(票)投給贊成獨立的幾個政黨,城市選票大都反對獨立,鄉鎮選票大都贊成獨立[24],因為席位的計票方式強調鄉鎮選票,所以,所有反對獨立的政黨合起來只拿下65個席位,所有贊成獨立的政黨合起來拿下70個席位[25]。
2019年10月,為抗議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政界人士和活動人士被判重刑,逾50萬加泰隆尼亞民眾參加示威遊行,導致大規模騷亂。[26]其中部分獨立運動組織稱要「把加泰隆尼亞變成『第二個香港』」[27],部份群眾亦仿效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的抗爭者般堵塞機場及破壞鐵路設施。一名法國遊客在機場封鎖期間死亡。[28]
到目前,支持加泰隆尼亞獨立或支持西班牙統一的雙方陣營各有其著名人物。
西班牙各政黨對此的意見
西班牙各黨存在不同意見,「我們能」黨反對分離但同意讓加泰隆尼亞舉行獨立公投,解決一直以來對該地區的爭議;加泰隆尼亞社會主義者黨建議實施美國式的聯邦制度,讓加泰隆尼亞擁有像美國各州的地位;公民-公民黨則希望重新檢視中央政府賦予地方的各種權力。
支持
- 多半支持者都認為加泰隆尼亞脫離後可以有更自主的財政。
目前在加泰隆尼亞議會中獨立黨派佔多數,包括加泰隆尼亞共和左翼(ERC),加泰隆尼亞歐洲民主黨(PDEC)和人民團結候選人(CUP)。在2015年加泰隆尼亞大選之後,他們共有七十二席,分別獲得了39.6%和8.2%的選票。2017年再次大選還是獲得了70席及47.5%的選票。只比上屆少0.3%。[29]
其他未進入議會的較小獨立黨派或聯盟,有加泰隆尼亞獨立團結、Estat Català、Endavant、PSAN、Poble Lliure和Reagrupament。還有青年組織,如加泰隆尼亞青年共和左翼、阿蘭,以及SEPC和FNEC的學生會。
- 750名加泰隆尼亞城鎮長,這些鎮長執政的城鎮中,人口不到500人的城鎮有兩百多個,人口介於500-1,000人的城鎮有一百多個,人口介於1,000-5,000人的城鎮有兩百多個,人口介於1,500-25,000人的城鎮有一百多個。[30][31]
- 巴塞隆拿足球俱樂部
- 埃塔組織
- 巴斯克地區(巴斯克自治區)獨立主義組織
- 路易斯·利亞奇,作曲家和歌手[32]
- 何塞·卡雷拉斯,男高音歌手[33]
- Teresa Forcades,本篤會修女[34]
- 佩普·瓜迪奧拉,曼徹斯特城教練,前巴塞隆拿和拜仁慕尼黑教練及巴塞隆拿球員[35]
- 傑拉德·皮克,巴塞隆拿球員
- Miquel Calçada[36]
- Joel Joan,演員[37][38]
- Quim Monzó,短篇故事家
- 喬安·馬薩格,腫瘤學家、癌症研究權威
- 哈維爾·埃爾南德斯·克雷烏斯,退役足球運動員和教練
反對
部分人民反對獨立,原因:
- 從西班牙脫離就很有可能等於脫離歐元區,也失去歐盟公民身分,需再重新申請才能加入。(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結果為留在英國的主因。)
- 眾多體育俱樂部也會因為此事而脫離西班牙體育聯賽,重創像巴塞隆拿足球俱樂部的財政。
所有西班牙的國家政黨都拒絕加泰隆尼亞獨立想法。其中只有「我們可以黨」(西班牙政黨)準備在加泰隆尼亞舉行關於這個問題的公民投票;[39]其他如公民-公民黨[40]、加泰隆尼亞人民黨[41] 在2015加泰隆尼亞議會選舉已分別獲得17.9%和8.5%的選票,這兩個政黨一直反對加泰隆尼亞民族自決的概念。同時,社會主義者黨(12.7%票)也反對獨立,這些政黨支持自決的理念直到2012年,在2015年的官方立場,西班牙憲法應該進行改革以更好地適應加泰隆尼亞。主要左翼民粹政黨加泰隆尼亞是的我們能(8.94%)反對獨立,儘管該黨贊成在加泰隆尼亞是否留在西班牙舉行公投。[42] CDC的加泰隆尼亞前合伙人Unió在2015年的選舉中反對獨立,並且表現不佳,隨着危機的加劇,民意調查顯示該黨選民支持率發生了反彈,最後在2017年破產而解散。[43]
2017年10月8日,根據巴塞隆拿警方的說法,組織者和西班牙政府以及35萬人在加泰隆尼亞獨立的集會上聚集了超過一百萬人口。加泰羅尼亞公民社會聚集了一百多萬人。迄今為止,這一事件是加泰羅尼亞歷史上最大的支持憲法和反獨立的示威活動。[44][45]
2017年10月12日,根據巴塞隆拿當地警察的說法,有65,000人在一個較小的示威遊行中反對獨立並慶祝西班牙國慶日。出席人數比去年增加了13倍,是巴塞隆拿此類示威遊行中的歷史最高記錄。[46][47][48]
2017年10月29日,在加泰羅尼亞公民社會召集的示威活動中,成千上萬的人在巴塞隆拿的街頭示威,贊成西班牙的統一,並慶祝西班牙政府強迫性舉行重新選舉。據在加泰羅尼亞的西班牙政府代表團稱,大約有1,000,000人參加示威遊行;但據巴塞隆拿警方稱,這一數字應為30萬人;而加泰羅尼亞公民社會本身則估計了大約有1,000,000人出席示威遊行。[49][50][51]
2017年,「塔巴尼亞」的概念在社交媒體上病毒式傳播,並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塔巴尼亞(Tabarnia)是一個虛構的地區,覆蓋加泰羅尼亞沿海地區。如果它繼續獨立,就要求從更廣泛的地區獨立。塔巴尼亞的贊成論點諷刺了那些支持加泰羅尼亞獨立於西班牙的人。但許多加泰羅尼亞分離主義者對這一概念持批評態度,並回應說這種模仿不公平地貶低了加泰羅尼亞的獨立運動,因為該運動部分基於加泰羅尼亞獨特的文化和特徵。[52][53][54] 該提案來自2011年創建的一個平台——用於顯示2017年12月21日加泰羅尼亞地區選舉的選舉結果——這引起了新的興趣。 「塔巴尼亞」一詞於2017年12月26日傳播開來,並在最高峰時有超過648,000次提及。
2017年2月4日,「第一次要求塔巴尼亞從加泰羅尼亞獲得獨立自治」的主要示威活動在巴塞隆拿舉行,根據Guarda Urbana有15,000名參與者,組織者表示有200,000名參與者。[55]
- José Luis Bonet,加泰隆尼亞企業家,氣泡酒廠 Freixenet 的董事長、巴塞隆拿會展中心主任、西班牙貿協董事長[56]
- Juan José Brugera,加泰隆尼亞企業家,房地產集團 Colonial 的董事長[56]
- Isidre Fainé,加泰隆尼亞銀行家,加泰隆尼亞第一大銀行 Caixabank 的董事長 [56]
- José Creuheras,加泰隆尼亞企業家,出版集團 Grup Planeta i d'Atresmedia 的董事長[56]
- Antón Costas,巴塞隆拿大學經濟系主任[56]
- Javier Godó,加泰隆尼亞企業家,媒體集團 Godó 的董事長[56]
- 愛德華多·門多薩·伽里加,加泰隆尼亞作家[56]
- 胡安·馬塞,加泰隆尼亞作家[56]
- Nuria Amat,加泰隆尼亞作家[56]
- Albert Boadella,加泰隆尼亞演員和導演[57]
- Mercedes Milá,加泰隆尼亞主持人和記者[58]
- Xavier Sardá,加泰隆尼亞主持人和記者[59]
- Jordi Évole,加泰隆尼亞主持人和記者[60]
- 蒙特賽拉特·卡芭葉,加泰隆尼亞歌劇演唱家[58]
- 優安·曼努埃爾·色拉特,加泰隆尼亞創作歌手[61]
- 艾斯托把,搖滾樂團[62]
- Loquillo,加泰隆尼亞搖滾歌手[63]
- Javier Cárdenas,加泰隆尼亞主持人[64]
- 伊莎貝拉·庫謝特,加泰隆尼亞電影導演[62]
- Santi Millán,加泰隆尼亞演員和主持人[62]
- Risto Mejide,加泰隆尼亞記者[62]
- Francisco Marhuenda,加泰隆尼亞演員和主持人
- Susanna Griso,加泰隆尼亞記者和主持人[62]
- 喬爾格·哈維爾·韋斯克斯,加泰隆尼亞演員、主持人和劇作家[62]
- 丹尼·佩卓沙,加泰隆尼亞機車賽車選手[56]
- Miguel Poveda,加泰隆尼亞弗朗明哥歌手[56]
- 諾莉亞·艾絲佩特,加泰隆尼亞演員、戲劇導演[56]
- 拉斐爾·納達爾,西班牙馬納科爾網球選手,加泰隆尼亞人
- 安多尼·瑪利亞·羅烏科·巴雷拉,天主教西班牙司鐸級樞機,馬德里總教區榮休總主教。[57]
加泰隆尼亞企業不看好獨立,因為獨立之後就不屬於歐盟,因此加泰隆尼亞第一大銀行(西班牙第三大銀行)CaixaBank [67]以及加泰隆尼亞第二大銀行(西班牙第五大銀行)Banco Sabadell 是最早宣佈出走的企業,但是卻也遭到獨派人士針對那些銀行大量提領155歐元或1714歐元,隱喻啟動西班牙憲法第155條及1714年巴塞隆拿戰役加泰隆尼亞被西班牙攻下,其他的企業也紛紛出走,從2017年10月1日到年底,已有超過3000家企業搬離加泰隆尼亞[68]。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