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佛陀耶舍,或作佛駄耶舍(IAST:Buddhayaśas,漢譯:覺明)[1],婆羅門種姓罽賓人,為人赤髭。佛陀耶舍善誦毘婆沙,著名高僧鳩摩羅什受學於他,故被尊稱為「大毘婆娑」。[2]
佛陀耶舍出生於世代信奉印度教的婆羅門家庭。年幼時,他父親怒打前來行乞的佛教沙門,然後手腳痙攣,不能行走。在詢問巫師,向該位沙門懺悔而痊癒後,便令佛陀耶舍出家為其弟子[3]。
到十九歲時,能誦大、小乘經,數百萬言。不過,耶舍為人簡傲,認為堪做己師的人不多,因此,不為同處僧人所重。至二十歲時,仍猶為沙彌。於是從舅舅學五明諸論和世間法術。直到二十七歲,才正式受比丘戒[4]。
之後,耶舍來到沙勒國(疏勒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疏勒縣一帶),得到該國太子達摩弗多的尊敬,而留在宮中,接受供養。不久,鳩摩羅什來到此處,從他受學《十誦律》等。[5]鳩摩羅什後隨母親回龜茲,耶舍則續留沙勒國。爾後,苻堅派兵攻打龜茲,鳩摩羅什被俘,消息傳到耶舍耳中,不禁感嘆不知何時可再得見?[6]
在沙勒國居留十幾年後,耶舍東去龜茲國,受到龜茲人的尊崇。此時在姑臧的鳩摩羅什寫信邀請他前去弘法,[7]等耶舍一行人到了姑臧,鳩摩羅什已入長安。耶舍聽說姚興逼迫鳩摩羅什納妾,破了戒律,感嘆:「羅什如上好絲綿,卻處荊棘林中」。
其後,姚興在羅什的建議下,邀請耶舍到長安,兩人終於相見。[8]見到了鳩摩羅什。二人開始共同翻譯佛經。羅什譯《十住經》時,於義理上仍有疑慮,當耶舍到來,兩相徵詢,惑解理定,方下手翻譯。[9]
姚興曾賞賜布絹萬匹,四事供養,衣鉢臥具,滿三間屋,耶舍卻毫不關心。在弘始十二年耶舍出四分律凡四十四卷,至十四年譯畢。後又出長阿含經,由涼州沙門竺佛念譯為秦言、道含筆受,至十五年(413年)譯畢。後來耶舍辭別姚興,前往外國,到罽賓國,得《虛空藏菩薩經》一卷,讓商旅傳給涼州的僧人後,此後便杳無音訊。
中國佛教從苻堅到姚興在位期間,受到國家的支持,在譯經事業上有了長足發展。西元353年,前秦建國於長安,苻堅自己則稱帝於357年。苻堅徵集了各地的高僧,如俘虜了名僧道安,一時「僧眾數千,大弘法化」。西元385年,苻堅被姚萇所殺,後秦成立。姚興即位於西元394年,姚興本人紹隆儒學,也重視佛教義學,於西元401年,打敗後涼呂隆,迎請鳩摩羅什到長安,集沙門五千餘人,統領中國佛教之風氣。
佛陀耶舍於後秦姚興年間,與鳩摩羅什譯經的時期重疊,他們又是師徒。他本人除了協助羅什譯出《十住經》外,個人則譯有《四分僧戒本》[10]、《四分律》[11][12]、《長阿含經》[13][14]、《虛空藏菩薩經》[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