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氏,又稱烈山氏連山魁隗氏炎帝[1][2],相傳生存年代在夏朝[3]以前,現存文字記載多出現在戰國以後[4]。相傳「神農嘗百草」、教人醫療農耕中國人視之為傳說中的農業醫藥的發明者、守護神,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

Quick Facts 繁體字, 簡化字 ...
神農
繁體字 神農
簡化字 神农
五穀神
繁體字 五穀神/ 五穀先帝
簡化字 五谷神/ 五谷先帝
Close

古代記載

Thumb
神農氏教民稼穡

神農氏傳說最早出現在《易經繫辭》、《莊子》、《世本》、《孟子》等傳世先秦文獻的記載中[5][6][7][8]。《尸子》也記載了神農氏言行。可知在春秋戰國時期己存在神農氏的傳說。東漢《白虎通》也承繼了神農氏的傳說。[9]

在《史記》記載中,神農氏不是一個單一人物,而是一個氏族,曾經統治天下。在黃帝時,神農氏勢力衰弱,被黃帝所屬的軒轅氏取代。在同段記載中,黃帝曾與炎帝阪泉之戰作戰,隨後又與蚩尤涿鹿之戰作戰,最終取代了神農氏的統治[10]。東漢王符潛夫論》記載,神農為一個世代延襲的稱號,赤帝魁隗氏,繼承了神農稱號,被稱為炎帝,取代伏羲氏成為天下共主[11]

在西漢《淮南子[12]記載中,神農氏為草藥醫學始祖。這個說法被東漢《世本[13]、《神農本草經》及唐代司馬貞《補三皇本紀》[14]等承繼。

在宋朝《太平御覽》引用唐朝《周書》註釋[15]中,有神農發明製陶的說法。

傳說

據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身材消瘦,全身除了頭和四肢外,都是透明的(水晶肚),因此內臟清晰可見。神農氏嘗盡百草,只要藥草是有毒的,服下後他的內臟就會呈現黑色,因此什麼藥草對於人體哪一個部位有影響就可以輕易地知道了。後來,由於神農氏服太多種毒草,積毒太深,最後因為斷腸草(有人說是百足蟲)而身亡。但是明代的古人有說明此為訛傳。[16]

教民耕種

相傳是神農氏發明耕種的方法,他命百姓把穀種收集,然後播在開墾過的田土上,以後百姓就按照這方法耕植五穀了,神農氏之稱一源為此。

發明耒耜

神農氏首創木製的耒耜,被認為是農業發明之始。

嘗百草

相傳神農氏擁有一個「水晶肚」,腹部臟器透明可見,因此親自嘗百草來辨別各類草藥的功效,最後試到一種含有劇毒的草藥,傳說為斷腸草(或是百足蟲),腸子節節俱斷,最終不治喪命,人們因而命名為斷腸草。神農氏有一條紅色神鞭,名為赭鞭,用來鞭打各類花草,可令花草的寒、熱等特性顯露出來。

發現茶

唐代陸羽茶經》稱:「茶之飲,發乎神農。」

傳說神農氏嘗到毒草也是用茶來解毒,《神農本草經》云:「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農伐補遂

神農氏部落與夷人部落補遂氏(斧燧氏),發生利害矛盾,引起沖突。補遂氏部落不肯屈服。神農氏於是北上進攻補遂氏,將其擊敗、兼併。《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記載蘇秦說「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涿鹿而禽蚩尤驩兜三苗共工伐有夏,文王武王齊桓任戰而伯天下。」

神農氏的稱號

神農氏有很多稱號,比如:稷王五穀王五穀爺、五穀先帝、五穀仙師、開天炎帝、神農仙帝、田主、田祖等等。由於有神農嚐百草的傳說,所以民間又尊稱其為藥王大帝、藥仙等[17]

烈山氏

烈山氏記載出自《左傳》與《國語》,據記載,其子柱,曾為后稷,在夏朝前被奉祀[18]。《國語》記載類同,稱烈山氏為夏朝前的天下共主[19]。《禮記》記載與國語類似,但稱之為厲山氏,其子名字為農[20]

杜預認為烈山氏為神農氏時代的一位諸侯[21]孔穎達認為神農氏原起於烈山,故稱烈山氏,原是一個諸侯,後來成為天子[22]

高誘將烈山氏等同於炎帝與神農氏。

神農洞和神農碑

距離隨州市區五十五公里處的烈山上,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傳說是神農氏所用的器物。烈山還有神農井、神農宅、神農觀、炎帝廟等古建築。厲山鎮北有「炎帝神農氏」碑一座,保存至今。

神農故居

相傳神農氏出生於烈山,故又稱「烈山氏」,或稱連山氏[1][3]。有人在湖北距隨州北四十公里的厲山鎮列山神農洞修建了「神農故居」。

「神農故居」,設有神農洞二處(一為穀物材貯藏,一為居住),並有神農亭、神農塔、神農廟、山南建神農茶室、神農花卉、九龍亭及山北神農母安登浴池,百草園等十數處。

湖北省西部山區,也有一地稱為「神農架」,也與神農氏有關,緣於神農氏曾到此地搭架採藥之傳說。

相關推測

Thumb
炎帝神農氏

楊伯峻認為神農氏傳說可上追到戰國時期,但在西周時尚未出現[23]

雷欣翰認為神農氏傳說來自於早期的后稷先農厲山氏等,在戰國時被混合才產生神農氏傳說,直到東漢班固《漢書》引用劉歆說法,將神農氏等同於炎帝,至晉朝後,才確立神農氏即為炎帝的說法[24]

張政烺認為,神農氏的姓氏,包括連山氏,列山氏與魁隗氏等,都是古代民間筮書古名,經過傳說而被轉化成神農氏的姓氏來源。

神農後裔

相傳炎黃時期,炎帝為神農氏之後[25],和黃帝兩部落聯合形成華夏部族。

炎帝敗於黃帝,黃帝為共主,炎帝部落一部分遷離了黃河流域

蚩尤亦神農氏之後,蚩尤部落在黃河流域戰敗後,一部分融入黃帝部落,一部分南遷,後又西遷。 今間均有苗族生活,自稱為蚩尤之後,因先祖以務農,故而得名。蚩尤為神農氏後裔,蚩尤部落文明程度本來較高,但因戰敗後後裔居於偏遠之山間,日久之後,文化並無進步,抑且退化,反而成為了化外之民。

史記周本紀說周武王神農氏的後裔在焦[26]。今本竹書紀年記載,周幽王七年(西元前775年)虢國焦國[27]

代表性傳說人物

不同國家/地區對於神農氏

台灣

台灣民間盛行神農大帝(或作五穀大帝)之信仰,追溯自閩南閩西以及粵東地區,泉州漳州皆有信奉,但汀州梅州海陸豐客家村莊更盛。根據統計,台灣約莫有一百三十餘座主祀神農大帝的廟宇,多以農曆四月廿六日為聖誕千秋。或以四月廿八日為聖誕千秋。或以廿六為生日,廿八為得道日,但兩日太近,一般會在廿六日祭祀[28][29]

越南

越南人的傳說裏記載神農氏為其初祖。(見炎帝條目)

日本

日本人也信奉神農,尤其商、醫師攤販,在東京湯島聖堂神農節 。基於古時的攤販團體演變為江湖極道團體,連黑道指定暴力團賭博中人也崇信神農。

圖集

廟宇

中國

北京市

湖南省

陝西省

臺灣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日本

韓國

神農傳說衍生作品列表

電視劇

遊戲

參考來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