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元朝第6位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註 1](蒙古語:ᠶᠢᠰᠦᠨᠲᠡᠮᠦᠷ
ᠬᠠᠭᠠᠨ,鮑培轉寫:Yisüntemür qaγan,西里爾字母:Есөнтөмөр хаан;1293年11月28日—1328年8月15日)是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位大汗,在位5年,自1323年10月4日至1328年8月15日。他的父親甘麻剌是元世祖太子真金的長子,並在1292年被封為晉王,出鎮嶺北。1302年也孫鐵木兒在甘麻剌死後襲晉王位,直到1323年他被發動南坡之變刺殺元英宗的黨羽推舉接帝位。
元泰定帝 Есөнтөмөр хаан | |||||||||
---|---|---|---|---|---|---|---|---|---|
元朝皇帝 蒙古大汗 | |||||||||
元朝第6位(任)皇帝 蒙古大汗 | |||||||||
統治 | 1323年10月4日-1328年8月15日(4年316天) | ||||||||
登基 | 至治三年癸亥豬年九月四日 1323年10月4日 漠北草原龍居河(今克魯倫河)河畔 | ||||||||
前任 | 元英宗碩德八剌 | ||||||||
繼任 | 元天順帝阿剌吉八 | ||||||||
出生 | 至元三十年癸巳蛇年十月二十九日 1293年11月28日 漠北草原晉王府 | ||||||||
逝世 | 致和元年戊辰龍年七月十日 1328年8月15日 (34歲) 元上都皇宮(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北閃電河畔) | ||||||||
安葬 | |||||||||
王后 | 皇后
| ||||||||
子嗣 | 子: | ||||||||
| |||||||||
父親 | 甘麻剌 | ||||||||
母親 | 普顏怯里迷失 | ||||||||
宗教信仰 | 藏傳佛教、騰格里、薩滿教 |
1328年他去世後不久,其叔父答剌麻八剌之孫元文宗以追究英宗之死為由起兵,擊敗了他的兒子天順帝而掌握大權,使他沒被授與諡號和廟號,因此歷史上以其年號稱之為泰定帝[1]。
關於泰定帝的出生年,《元史》中的說法互相矛盾,在《元史·泰定帝一》中稱「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於晉邸。」至元十三年是1276年,但在《元史·泰定帝二》中又說「庚午,帝崩,壽三十六」,按這個說法他應該是1293年(至元三十年)出生的。很可能作者誤把「三十」寫成了「十三」。泰定帝「生於晉邸」,而1292年甘麻剌被封為晉王,而且1328年他的長子阿剌吉八當時只有8歲,所以泰定帝應該是生於1293年[註 2]。
至治三年(1323年)三月,也孫鐵木兒的親信倒剌沙被宣徽使探忒警告說元英宗將對也孫鐵木兒不利。同年八月二日,晉王也孫鐵木兒得知了有人預謀將弒君且欲將其迎立為皇帝的消息。
至治三年八月初四(1323年9月4日),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趁着元英宗從上都避暑結束南返大都途中,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地方南坡的刺殺了元英宗及右丞相拜住等人,史稱南坡之變。
元英宗被刺後,也孫鐵木兒被擁立為皇帝。至治三年九月初四日(1323年10月4日),也孫鐵木兒在漠北草原的龍居河(今克魯倫河)河畔登基稱帝[2]。雖然也孫鐵木兒是知情人,但他登基後就下令將刺殺英宗的人都處死了。
至治三年十一月十三日(1323年12月11日),泰定帝到達大都。1323年12月17日,泰定帝在大都大明殿接受諸王和百官朝賀。
至治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324年1月7日),泰定帝追尊其父親甘麻剌為皇帝,為甘麻剌上廟號顯宗,漢文諡號光聖仁孝皇帝;追尊其母親普顏怯里迷失為皇后,為普顏怯里迷失上諡號宣懿淑聖皇后。
泰定元年三月二十日(1324年4月14日),泰定帝立八八罕為皇后,立阿剌吉八為太子,即日後的元天順帝。
從1325年開始,泰定帝因國庫收入少於支出,開始減少國家支出。七月,他下令不允許漢人收藏和攜帶兵器。
泰定二年九月初一日(1325年10月8日),泰定帝改革全國的行政區劃,將全國劃分為18個道,分別為:兩浙道、江東道、江西道、福建道、江南道、湖廣道、河南道、江北道、燕南道、山東道、河東道、陝西道、山北道、遼東道、雲南道、甘肅道、四川道、京畿道。
泰定帝還下達了一系列命令禁止和尚和道士購買民間的土地,克制僧院的過分富有。
在泰定帝統治期間,廣西、四川、湖南、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經常爆發反抗元朝統治的暴亂,泰定帝一般使用軟硬兼施的手段來平息這些暴亂。但從整體來說整個國家基本上比較安寧。
致和元年七月初十日(1328年8月15日),元泰定帝在上都病逝,享年36歲。
元泰定帝七月去世後,九月,他的兒子阿剌吉八在上都登基,改元天順,即元天順帝;九月十三日,元武宗之子元文宗在大都登基,改元天曆。雙方交戰一個月,最終以元文宗獲勝告終,元天順帝失敗後下落不明,不知所終。
泰定帝在位期間中國很多地方多次受災:
泰定二年(1325年),黃帝陵軒轅廟(位於今陝西省黃陵縣)西院保生宮發生火災後,泰定帝下詔保護黃帝廟宇,嚴禁破壞黃帝廟宇建築設施,禁止砍伐柏樹林木,並下令着專人看守保護(見軒轅廟內碑廊《元泰定二年聖旨碑》),這個聖旨是現存最早的保護黃帝陵廟的法令。到了至正元年(1341年),元順帝降旨,將軒轅廟西院被焚毀的保生宮重新修復。
軒轅廟內碑廊元朝《聖旨碑》[4],泰定二年(1325年)刻,聖旨全文如下(□表示文字模糊不清):
皇帝聖旨,制陝西等處行中書省,據道人羅德信狀告:
西安路中部縣住持道人,伏為狀告,本縣東古蹟保生宮軒轅黃帝殿宇一處,並北山橋陵一所,迄今異代,每年春秋官降錢數□□□等。不畏公法之人,執把彈弓、吹筒,輒入本宮,采打飛禽,掏取雀鳥,將飛檐走獸損壞;又有愚徒之輩,潑皮歹人,齎夯斧具,將橋陵內所長柏樹林木砍伐等事,乞禁治,得此檢會到,欽奉聖旨。節該和尚先生。也里可溫答夫蠻人等□□□□□祝延□□□聖壽。但屬宮觀寺院裏底田地、水土、竹葦、碾磨、□林,解典庫,浴堂店□□□揀什麼□休差要者,鋪馬祗只應休着者,地稅、商稅休與者□□□咱每明,降下聖旨,無得推稱。着諸邑授下氣力要呵休與者,別了的人每不怕那什麼欽差,除欽遵外,今據見告省府,給榜文常訓,張掛禁約,無得似前騷擾。如有違犯之人,許諸人捉拿到官,痛行斷罪。施行須議□給者。
右榜省諭,各令通知。
榜示
泰定二年六月八日
西蜀瑩明子成善璋書
白水縣樊裕刊
元泰定帝所頒發的保護黃帝陵廟的聖旨與許多散落各地其他元代聖旨碑一樣,既沒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日」的官八股,也沒有古奧的文言文,而是使用當時的白話,並不時夾雜着漢字假名的蒙古語。也許就是採用這樣較通俗易懂的行文,以便讓百姓更易知曉。
這篇碑文距今已有六百八十多年,現保存在黃帝廟碑林里,這是中華民族在六百多年前頒發的第一份保護黃帝陵(廟)法令。
後世史家對泰定帝是否參與或得知南坡之變存有爭議。相信泰定帝知情甚至參與的史家認為泰定帝是為了滅口而處死所有其他參與陰謀的人;否定泰定帝涉案的史家則讚揚他處決參與陰謀之人做法恰當,並指責元文宗及燕帖木兒為了在泰定帝死後奪位進而篡改歷史誣衊泰定帝。另一方面,多數史家認為泰定帝治績平平,而其對佛教的虔誠信奉更招來詬病。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