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網絡實名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和互聯網內容供應商(尤其是用戶生成內容的站點)在提供服務時需要收集用戶的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等資訊的實名制制度。由於網絡實名制的實施有可能引致網民的受憲法保護的言論空間遭到侵犯和收窄,因此引來了各方的關注,在中國社會產生很大的爭議。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如南韓曾經實施過網絡實名制。[1]
此條目應避免有陳列雜項、瑣碎資料的部分。 (2013年11月7日) |
中國大陸對匿名禁止提議的源頭,一般都認為是2002年清華大學新聞學教授李希光在南方談及新聞改革時提出建議「中國人大應該禁止任何人網上匿名」[2]。他認為網絡也應該嚴格的受到版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時網上寫東西要負法律責任」,「包括傳統媒體,應該提倡用真名,不用筆名發表文章⋯⋯利用假名發表東西是對公眾的不負責」。
他的這番言論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被稱為「李希光事件」[3]。雖然經過了一段時間言辭激烈的爭論,但是隨後並沒有相應的措施出台,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之後李希光自己也稱已經對網絡實名的話題喪失了興趣,「禁止網上匿名是非常不現實的,在法律上和技術上都行不通。」[3]
2012年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4]。該決定要求有限度的網絡實名,即服務提供商在「為用戶辦理網站接入服務,辦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佈服務」時,要求用戶提供身份資訊。該決定同時要求服務提供者保護個人私隱和個人資訊。2012年3月16日,新浪、搜狐、網易和騰訊微博共同正式實行微博實名制。
2013年3月, 中國國務院發佈關於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其中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公安部負責,在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並實施資訊網絡實名登記制度。[5] [6] 2015年1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宣佈, 2015年中國將全面推進網絡實名制。[7] 2015年2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互聯網用戶帳號名稱管理規定》第五條規定, 互聯網資訊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後台實名、前台自願」的原則,要求互聯網資訊服務用戶通過真實身份資訊認證後註冊帳號。[8]
2016年11月7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網絡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絡接入、域名註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佈、即時通訊等服務,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絡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這是中國大陸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網絡實名制[9]。
2017年8月2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佈《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規定包括網站不得向未實名認證的用戶提供跟帖評論服務、新聞資訊的用戶評論應先稽核後發佈等[10][11][12]。
2017年9月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自2017年10月8日起施行[13][14][15]。
從2003年開始,中國各地的網吧管理部門開始要求所有在網吧上網的客戶必須向網吧出示身份證,實名登記,以及辦理一卡通、IC卡等,理由是防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16][17][18]。
2004年5月13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發佈了《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標準》(徵求意見稿),首次提出實名制並且強調電子郵件服務商應要求客戶提交真實的客戶資料,該資料將是判斷郵箱服務歸屬的標準。[19]但2006年3月20日施行的《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標準》只採取了電子郵件伺服器IP位址登記制度[20]。此外,2004年9月26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所主管的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成立了遊戲專業委員會,並決定在今後一年裏,建立中國青少年全國遊戲玩家俱樂部,為網絡遊戲中實施實名制打下基礎。[21]
2004年5月18日,實行全站實名制的網站出現[22]。
2005年,信息產業部會同有關部門要求境內所有網站主辦者必須通過為網站提供接入、寄存、內容服務的IDC、ISP來備案登記,或者登入信息產業部備案網站自行備案。無論是企、事業單位網站,或是個人網站,都必須在備案時提供有效證件號碼。通訊管理局將對截至6月30日24時仍未向備案管理系統報備相關資訊的網站實施暫時關閉,通知相關接入服務提供者暫時停止其接入服務。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敦請被暫時關閉的網站務必在7月10日24時前補辦備案手續,否則將被關閉[23]。
2004年,中國教育部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網絡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在高校教育網實施實名制[24],並成為中國教育部對中國高校進行稽核的重要依據。至2005年3月,以清華大學水木清華BBS為首的一批各大高校的BBS向僅限實名制校內交流平台的轉變。[來源請求]
2006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提出對網誌實行實名制,在網上引起很大的反對聲音[25]。2007年3月,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出消息稱中國互聯網協會在推進網誌實名制,被媒體認為網誌實名制已成定局[26]。而此前,中國已經有網誌服務商推出全站實行實名制註冊的網誌網站[27]。
2007年5月28日,有網站已實行實名制三周年。[28]
2008年1月,網絡實名制立法行程啟動。[29]
2008年8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答覆網絡實名制立法提案,雖未獲通過,但表示,「實現有限網絡實名制管理」將是未來互聯網健康發展的方向。[30]
2010年4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林永青:網絡實名制利弊之辯。[31]
2012年3月16日,新浪、搜狐、網易和騰訊微博共同正式實行微博實名制。[32]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並通過《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草案》,其中規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為用戶辦理網站接入服務,辦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入互聯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佈服務,應當在與用戶簽訂協定時,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1]。
2013年3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其中「2014年完成的任務」第十三條為「出台並實施信息網絡實名登記制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公安部負責。2014年6月底前完成)」[33]。
2014年11月6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召開跟帖評論管理專題會,並要求29家網站簽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34]《承諾書》第三條提出的「堅持用戶以真實身份資訊註冊帳號」被認為是要求強制使用實名制帳戶發表評論。[35]
2016年5月,支付寶因應相關部門的嚴格規管而實行實名制,但隨後推至7月1日才實行。根據《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由非銀行支付機構經營的網絡支付業務實行實名制管理,所有用戶需要實名登記才能使用網絡支付業務。
2017年5月,百度開始在用戶登入時提示:「應國家法律要求,6.1日起使用互聯網服務需進行帳號實名,為保證百度賬號的正常使用,請儘快完成手機號驗證。」[36][37],並且網站帳號不能再以電子郵箱註冊,必須使用中國手機號碼才能完成註冊[38]。
2017年5月22日,繼百度宣佈落實實名制之後,知乎宣佈將逐步落實帳號實名認證[39][40]。
2017年7月5日,Bilibili宣佈投稿時需要進行實名認證,國內用戶需要連結手機號,而海外用戶除了連結手機號之外還需上載身份證明[41][42]。2017年9月22日,Bilibili宣佈強化實名認證機制:2017年9月29日起,未完成手機號連結的帳號無法進行投稿、發彈幕、發私信和評論等操作[43]。
2023年10月31日,微信公眾號[44]、新浪微博[45]、百度百家號[46]、抖音[47]、今日頭條[48]、小紅書[49]、知乎[50]、嗶哩嗶哩[51]、快手[來源請求]宣佈將公開50萬粉絲以上的帳號的真實姓名。
2005年7月20日,中國最大的即時通訊公司騰訊發佈公告稱,根據深圳公安局《關於開展網絡公共信息服務場所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配合中國有關部門對騰訊開展的網絡公共信息服務進行整理,對QQ群建立者和管理員進行實名登記工作。而此時正好媒體報道南韓網絡實名制的情況[52],因而騰訊的這一舉措被廣泛看作是「中國全面推行網絡實名制的序幕」。[53]
2005年7月22日,新華網稱從7月22日起至9月底,中國深圳警方將開展為期3個月的網絡公共信息服務場所清理整治工作。其中,警方將對BBS、BBS的版主進行實名登記,並校驗身份證號碼。8月5日中國文化部、信息產業部聯合下發《關於網絡遊戲發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見》。該意見稿稱為防止未成年人沉溺於網絡遊戲中的殺怪練級,要求「PK類練級遊戲(依靠PK來提進階別)應當通過身份證登陸,實行實名遊戲制度,拒絕未成年人登陸進入」。
根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規定,「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應當要求網絡遊戲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進行註冊,有效識別未成年人用戶。同時規定,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採取技術措施,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其接觸的遊戲或遊戲功能,限制未成年人連續使用遊戲的時間和單日累計使用遊戲的時間,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間使用網絡遊戲服務」[54]。
2021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了《國家新聞出版署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該通知規定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網絡遊戲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55]
2016年起,使用中國大陸的手機號碼必須進行實名制登記[56]。
支持者認為「網絡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匿名』,而是溝通起來更方便,更快捷。」[57]也有人認為,實名有利於清除網絡上各種垃圾資訊,網絡詐騙和謠言,增加資訊的可信度和網民之間的信任度,「營造出更加和諧更有營養的網絡文化」[58] 。
而反對者則認為「網絡的魅力就在於匿名」,如果網站採取的資訊保密措施不夠好,實名制就很有可能導致用戶大量的個人私隱遭到泄漏,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即使網站採取了足夠好的保密措施,許多網民都傾向於將個人重要帳號的密碼設得非常簡單,以致於很容易破解,這樣,同樣有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再有,地方政府完全可以用某些方法得到用戶的個人資訊,而網絡實名制使得報復等行為更加容易,所以需要有配套完善的舉報制度和保護真實資訊的言論自由,保護講真話者不被報復的法律和行政制度是最關鍵的。再退一步講,就算真的做到了很好的實名制,並且能完全避免或解決上述所有問題,當網絡犯罪真正發生了以後,如果公安機關不努力偵破,敷衍了事,或收賄受賄等,同樣沒有多少意義。況且,在網絡裏大家才可以自由的發表言論。至於誣衊或發表違法言論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的。」[59]
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應該以「二元法」處理,「可以在一些大的、正規的網站要求實名制,增加資訊的可信度;一些小的討論區則可不做要求,給大家留下隨意「灌水」的空間。 」[5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