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國南極中山站(簡稱「南極中山站」或「中山站」)是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南極洲建立的科學考察站之一,於1989年2月26日建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個南極科學考察站。該站地處南極大陸東部伊麗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普里茲灣維斯托登半島(western)上,所在位置距離北京約12553.160公里,與北京的精確方位角為32度30分50秒[1]:150,平均海拔高度達11米。該站名稱源自「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由鄧小平親筆題寫站名[2]

快速預覽 中山站, 所屬 ...
中山站
南極科考站
Thumb
中山站外景(攝於2007年)
Thumb
中山站
中山站
中山站在南極洲的地理位置
坐標:69°22′25″S 76°22′18″E
所屬 中國
所在 南極洲東部
拉斯曼丘陵
普里茲灣東南沿岸
隸屬中國極地研究中心
機構考察業務部門
建立1989年2月26日 (1989-02-26)
語源孫中山先生
人口
 • 總計20(冬)至60人(夏)左右
類型全年型
設施
  • 辦公棟、宿舍棟、氣象棟、科研棟和文體娛樂棟,以及發電棟、車庫以及醫務室等十五座建築
  • 全自動冷熱水供水系統
  • 雪鷹601固定翼飛機
  • 南極亮星巡天光學望遠鏡
  • 單邊帶發射機、全波段收訊機以及海事衛星終端設備
  • 污水與垃圾處理系統
  • 小型風力發電場和小型太陽能光伏板陣列
網站Chinese Arctic and Antarctic
關閉

歷史

中山站是中國大陸在南極洲繼長城站開闢的第二個科考站,建成於1989年2月26日。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與國際社會接觸更加緊密。1980年代中國大陸開啟了此前長期為空白的南極大陸的科考事業。1983年中國大陸加入《南極條約[3],1984年11月在李鵬的批示下,派遣首支南極洲考察隊到達南極,由郭琨出任隊長[4]。1985年2月中國大陸首座科考站長城站在喬治王島菲爾德斯半島落成,中國大陸在同年十月因而成為條約協商國成員國[5],。

此後中國大陸開始醞釀在東南極洲新建科考站的計劃。之後國家開始派遣人員通過參觀訪問美國麥克默多站、澳大利亞凱西站等他國科考站來學習建站經驗,以及考察了澳戴維斯站、日本昭和站羅斯海的南極沿岸一帶的地形地貌。在勘測的基礎上進行了可行性論證,擬出兩個方案:位於普里茲灣內的拉斯曼丘陵地帶和阿蒙森灣沿岸地帶,地表均無冰露岩,有可維持科考的物質條件[6]。1988年6月20日,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外交部以及國家海洋局等部門聯合向國務院遞交了計劃在東南極新建科考站的的請示,並在這份請示中提議以孫中山先生之名來命名這座新的科考站[7]。同年7月27日請示得到國務院批准[8]。隨後在1988年10月初,一批先遣隊員抵達拉斯曼丘陵進行實地勘測,證實了此地條件相對阿蒙森灣地段更優越,經南極考察委員會討論後最終確定了中山站位置[6]

1988年11月20日第五次南極考察隊搭乘「極地」號從青島出發,由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德鴻率隊[7]。艱難地穿過南極浮冰區和破除近岸崩塌浮冰後,最終於1989年1月25日趕在燃油耗盡前將2300多噸建站物資運卸到了中山站站址。同年2月26日中山站初步建成[8],在之後進行了不斷的擴建改造。2007年12月22日,由中鐵建工集團承建的中山站最大的改造工程動工[9],於2010年2月28日完工[10]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