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
中國河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河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門峽市,古稱陝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市境東接洛陽市,南界南陽市,西與陝西省渭南市、商洛市相鄰,北隔黃河與山西省運城市相望。地處豫西山區和黃土丘陵地帶,市區位於黃河南岸,洛河和澗河流經境內。全市總面積9,936平方公里,總人口203.7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湖濱區崤山中路47號。三門峽是隴海鐵路上重要的城市,伴隨着黃河第一壩——三門峽水利樞紐的建設而崛起的一座新興城市。市鳥為白天鵝和紅腹錦雞。[1][2]
三門峽市 | |
---|---|
地級市 | |
三門峽市在河南省的地理位置 | |
坐標:34°46′23″N 111°12′00″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河南省 |
設立 | 1986年1月18日 |
政府駐地 | 湖濱區崤山中路 |
下級行政區 | 2市轄區、2縣、2縣級市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范付中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栗金強 |
• 市長 | 徐相鋒 |
• 政協主席 | 王載文 |
面積 | |
• 地級市 | 9,936 平方公里(3,836 平方英里) |
• 市區 | 1,816 平方公里(701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省第7位(佔全河南省6.00%) |
最高海拔 | 2,413.8 公尺(7,919.3 英尺) |
人口(2022) | |
• 常住 | 203.7萬人 |
• 排名 | 全省第16位(佔全河南省2.37%) |
• 密度 | 226.1人/平方公里(586人/平方英里) |
• 市區(2015) | 66.82萬人 |
• 城鎮(2015) | 115.91萬人 |
語言 | |
• 方言 | 中原官話汾河片、關中片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472000 |
電話區號 | 398 |
車輛號牌 | 豫M |
氣候 | 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 年均溫 | 13.9 ℃ |
• 年降水 | 558.9毫米 |
行政區劃代碼 | 411200 |
舊稱 | 陝州 |
本地生產總值(2015) | ¥1,251.04億(全省第15位,佔全河南省3.36%) 200.86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55,681(全省第2位) 8,940美元(匯率) |
網站 | 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河南統計年鑑-2016》 |
相傳大禹治水,使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將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門,三門峽由此得名。三門峽水庫建成後,將神石和鬼石作為壩基。
古為夏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西周時屬焦國、虢國。周成王時,周公和召公以陝原為界,分周而治。《括地誌》記:「周、召分陝,不因城名,從原而界也」。春秋時期先屬虢,後屬晉。戰國分屬韓、秦、魏等國。秦置陝縣,屬三川郡。西漢高帝二年(前205年)改三川郡為河南郡。元鼎四年(前113年)於函谷關邊置弘農郡,治弘農縣(今靈寶市東北),陝縣屬之。東漢及魏晉沿襲。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陝州,治陝縣(今陝州區)。太和十八年(494年)廢陝州。北魏宣武帝改陝縣為北陝縣。東魏天平初復置陝州。西魏大統三年(537年)再廢。北周北陝縣復名陝縣,明帝年間復置陝州。
隋大業三年(607年)廢陝州,陝縣屬河南郡。義寧元年(617年)於陝縣復置弘農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弘農郡為陝州。天寶元年(742年)改陝州為陝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陝州。天祐元年(904年)改陝州為興唐府。唐哀帝時恢復陝州。
北宋陝州屬永興軍路。金代屬南京路。元代屬河南府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陝縣入陝州,屬河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陝州為陝州直隸州。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改縣,陝縣屬豫西道,次年改為河洛道。1928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陝縣屬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陝縣屬陝州專區,為專署駐地。1952年陝州專區併入洛陽專區。1957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析陝縣會興等七鄉設立三門峽市,由省直轄[3]。1962年改由洛陽專區管轄。1969年洛陽專區改稱洛陽地區。1986年1月,撤銷洛陽地區,三門峽市升為地級市,將澠池、陝縣、靈寶、盧氏4縣劃歸三門峽市管轄,義馬市由三門峽市代管;同年5月設立湖濱區。2015年2月,撤銷陝縣,設立陝州區。
三門峽市位於河南西部,豫、晉、陝三省交界,東連洛陽,南接南陽,西與陝西渭南接壤,北隔黃河與山西運城相望。
三門峽市三面環山,一面環水,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海拔高度一般在300—1500米之間,位於靈寶境內的老鴉岔海拔2413.8米,是河南省最高峰。全市總面積10496平方公里,其中山區佔54.8%,丘陵佔36%,平原佔9.2%。三門峽市地處中緯度內陸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歷年平均氣溫13.2℃,年平均日照2354.3小時,平均日照率51%,歷年無霜期184——218天,平均年降雨量550——800毫米。全市河流水系除黃河外,還有洛河、弘農河、老灌河三大河流和眾多支流,分屬黃河、長江兩大水系。
三門峽下遊河中心有一塊巨石在河道中挺立,經河水猛烈衝擊,屹立幾千年而不倒,叫做「砥柱山」,中國的成語「中流砥柱」就由此而來。
三門峽市氣象數據(1971年至200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15.6 (60.1) |
23.3 (73.9) |
28.9 (84.0) |
36.7 (98.1) |
39.8 (103.6) |
40.2 (104.4) |
40.1 (104.2) |
39.0 (102.2) |
38.6 (101.5) |
33.3 (91.9) |
26.3 (79.3) |
16.6 (61.9) |
40.2 (104.4) |
平均高溫 °C(°F) | 4.6 (40.3) |
7.9 (46.2) |
13.5 (56.3) |
21.3 (70.3) |
26.8 (80.2) |
30.9 (87.6) |
31.6 (88.9) |
30.3 (86.5) |
25.5 (77.9) |
20.0 (68.0) |
12.5 (54.5) |
6.3 (43.3) |
19.3 (66.7) |
日均氣溫 °C(°F) | −0.3 (31.5) |
2.7 (36.9) |
8.1 (46.6) |
15.3 (59.5) |
20.6 (69.1) |
24.9 (76.8) |
26.4 (79.5) |
25.4 (77.7) |
20.3 (68.5) |
14.4 (57.9) |
7.3 (45.1) |
1.3 (34.3) |
13.9 (56.9) |
平均低溫 °C(°F) | −4.1 (24.6) |
−1.2 (29.8) |
3.8 (38.8) |
10.3 (50.5) |
15.2 (59.4) |
19.6 (67.3) |
22.4 (72.3) |
21.5 (70.7) |
16.3 (61.3) |
10.1 (50.2) |
3.3 (37.9) |
−2.4 (27.7) |
9.6 (49.2) |
歷史最低溫 °C(°F) | −12.5 (9.5) |
−10.9 (12.4) |
−6.2 (20.8) |
−0.3 (31.5) |
4.7 (40.5) |
12.4 (54.3) |
16.1 (61.0) |
12.8 (55.0) |
6.5 (43.7) |
−2.1 (28.2) |
−8.0 (17.6) |
−12.8 (9.0) |
−12.8 (9.0)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5.7 (0.22) |
7.4 (0.29) |
22.1 (0.87) |
38.7 (1.52) |
51.8 (2.04) |
65.7 (2.59) |
112.6 (4.43) |
95.4 (3.76) |
84.0 (3.31) |
50.1 (1.97) |
20.1 (0.79) |
5.4 (0.21) |
559.0 (22.01)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3.3 | 3.6 | 5.7 | 7.1 | 7.7 | 8.9 | 10.5 | 10.1 | 9.4 | 8.3 | 5.4 | 2.8 | 82.8 |
數據來源:中國天氣網[4] |
|
|
三門峽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9]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 1][10]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11]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劃[12] | ||
街道 辦事處 |
鎮 | 鄉 | |||||||
411200 | 三門峽市 | Sānménxiá Shì | 9,935.74 | 2,034,872 | 湖濱區 | 472000 | 12 | 29 | 33 |
411202 | 湖濱區 | Húbīn Qū | 204.76 | 326,682 | 澗河街道 | 472000 | 5 | 3 | |
411203 | 陝州區 | Shǎnzhōu Qū | 1,610.79 | 288,538 | 大營鎮 | 472100 | 4 | 9 | |
411221 | 澠池縣 | Miǎnchí Xiàn | 1,358.00 | 310,130 | 城關鎮 | 472400 | 6 | 6 | |
411224 | 盧氏縣 | Lúshì Xiàn | 3,663.55 | 317,132 | 城關鎮 | 472200 | 9 | 10 | |
411281 | 義馬市 | Yìmǎ Shì | 99.45 | 135,819 | 千秋路街道 | 472300 | 7 | ||
411282 | 靈寶市 | Língbǎo Shì | 2,999.20 | 656,571 | 城關鎮 | 472500 | 10 | 5 | |
據統計,2020年三門峽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450.7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實際增長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9億元,較上年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687.3億元,增速3.4%;第三產業增加值616.5億元,增速2.7%。[13]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3.7萬[1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9.39萬人,鄉村常住人口84.3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61%,比上年末提高0.58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034,872人[15]。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234,018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99,146人,下降8.91%,年平均增長率為-0.93%。其中,男性人口為1,029,093人,佔總人口的50.57%;女性人口為1,005,779人,佔總人口的49.4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32。0-14歲的人口為373,060人,佔總人口的18.33%;15-59歲的人口為1,259,192人,佔總人口的61.88%;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02,620人,佔總人口的19.79%,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78,400人,佔總人口的13.68%。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165,164人,佔總人口的57.2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869,708人,佔總人口的42.74%。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025,301人,佔99.5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9,571人,佔0.4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198,157人,下降8.91%,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989人,下降9.37%,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個百分點。
三門峽市交通便利,境內有隴海鐵路(連雲港—蘭州)、浩吉鐵路(浩勒報吉—吉安)、徐蘭客運專線(徐州—蘭州)、 連霍高速(連雲港-霍爾果斯)、 呼北高速(呼和浩特—北海)、 310國道(連雲港—天水)、 209國道(呼和浩特—北海)等交通幹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