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14 Q2是由澳大利亞天文愛好者特里·洛弗喬伊在2014年8月17日利用20厘米施密特-卡塞格林望遠鏡發現的長周期彗星[1]。發現時彗星的視星等為15等,位於南天球船尾座[1]。這是洛弗喬伊發現的第五顆彗星。其藍綠色輝光主要由雙原子碳和揮發出的水共同形成的[4][5]

Quick Facts 發現, 發現者 ...
C/2014 Q2 (洛弗喬伊)
C/2014 Q2 (Lovejoy)
Thumb
發現
發現者特里·洛弗喬伊[1]
發現日2014年8月17日
軌道特性
曆元2015年1月18日[2]
近日點1.29077 AU (q)[2]
離心率0.99811[2]
週期~11500[年(1950年時軌道)
~8000年(2050年時軌道)[3]
軌道傾角80.301°[2]
歷次近日點
日期
2015年1月30日[2]
Close

歷史

2014年12月時,彗星的視星等大約為7.4,可以被雙筒望遠鏡觀測到。12月中旬時,彗星可以在漆黑的天空下用肉眼觀測[6]。12月18至19日,彗星穿過球狀星團M79[7]。2015年1月,它的視星等接近4,是繼海爾-博普彗星之後最亮的彗星之一[8]。1月7日,彗星距地球約0.469天文單位;1月9日經過天赤道,彗星在北半球清晰可見[9][10]。1月30日彗星經過近日點,距離太陽1.29天文單位,此時它每秒會揮發出20噸水[2][4]

C/2014 Q2發源於奧爾特雲,沒有固定的軌道周期[4][11]。1950年左右彗星進入柯伊伯帶前,軌道周期約為11,000年,遠日點距太陽995天文單位[3];2050年左右離開柯伊伯帶後,軌道周期約為8,000年,遠日點距太陽約800天文單位[3]

彗星運動時揮發出多種有機化合物,如乙醇羥乙醛,目前已發現21種[4][12]。這些分子說明在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早期時,原始外圍已存在多種有機小分子[4]

畫廊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