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銀市

中國甘肅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银市map
Remove ads

白銀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黃河上游。市境西鄰武威市蘭州市,南接定西市平涼市,東達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中衛市,北通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地處黃土高原西北部,祁連山脈東緣,北部為騰格里沙漠邊緣,地貌主要為沿河峽谷盆地綠洲相間。黃河自西部入境,呈S形貫穿全市流向北部。區域總面積2.12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3萬人。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共計635.53億元。市人民政府駐白銀區明朝洪武年間,官方曾在此設立辦礦機構「白銀廠」,白銀緣此而得名。白銀是重要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又因銅礦儲量和開採在全國地位顯著,有「銅城」之名。

快速預覽 白銀市, 國家 ...
Remove ads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Thumb
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上古至南北朝

上古至秦代境內先後為羌戎、月氏族、匈奴所居。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大將蒙恬率兵攻打匈奴,收復河南。西漢元鼎三年(前114年)置安定郡,今白銀市內置祖厲、鶉陰二縣。元鼎六年(前111年),境內再置媼圍縣,屬武威郡。漢開通絲綢之路後,成為絲路的要塞。晉咸和四年(329年),石勒滅前趙,於此置隴東郡。太元元年(376年),前秦滅前涼,置平涼郡,先後屬後秦、南涼、大夏。

Thumb
市區公園
Thumb
西城區
Thumb
銀鳳湖

南朝宋元嘉五年(428年),北魏於安定生擒胡夏皇帝赫連昌,其弟赫連定收集大夏餘部奔還平涼即帝位。元嘉七年(430年),北魏攻破平涼。西魏大統十三年(548年),於鶉陰縣地置會州。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移州治至鳴沙(今寧夏中衛縣),改會州為會寧防。翌年,於祖厲縣故地置烏蘭縣。

隋唐至北宋

大業二年(606年),改會寧縣為涼川縣,並置會寧郡,治涼川。武德二年(619年),改會寧郡為西會州;改涼川縣為會寧縣。貞觀六年(632年),廢鳴沙之會州,改西會州為會州。開元四年(716年),於祖厲縣故地別置涼川縣,遷會州州治至此。廣德元年(763年),吐蕃佔據會州。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党項族李繼遷攻破會州。明道元年(1032年),西夏兵敗吐蕃。元豐四年(1082年),宋出大軍攻西夏,市境成為兩軍前線。元符二年(1099年),宋築會州城(今靖遠縣),並於西南百里築會州新寨,名會川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會州為金所據。黃河以東屬金,以西屬西夏。

金至元

大定十二年(1172年),改會州州治敷川縣為保川縣。二十二年(1182年)置西寧縣於今會寧翟所鄉,貞祐四年(1216年),升西寧縣為西寧州。興定四年(1220年),西夏佔領會州。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軍滅西夏,破西寧州。窩闊台汗八年(1236年),蒙古軍破會州城。元代棄新會州,遷州治至西寧縣。至元七年(1270年),並西寧縣入會州,轄黃河以東地。黃河以西屬寧夏府應理州,後改隸甘肅行省永昌路。至正十二年(1352年),改會州為會寧州。

明清時期

洪武十年(1377年),降會寧州為會寧縣,縣治遷至今會寧縣城,隸鞏昌府。正統二年(1437年),置靖虜衛於今靖遠縣城。明朝中期,黃河以西為蒙古韃靼部所居。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明出兵河西驅逐韃靼各部。景泰縣境分屬靖虜衛、臨洮府。

據志書記載,白銀礦藏的開採,始於漢代,明朝洪武年間,「松山之南,礦爐二十座」,「日出斗金,集銷金城」,在今市區專設辦礦機構「白銀廠」,白銀市因此而得名。

順治元年(1644年),改靖虜衛為靖遠衛(後改靖遠縣)。會寧縣、靖遠衛屬鞏昌府。乾隆三年(1738年),靖遠縣改屬蘭州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設紅水分縣。民國2年,紅水分縣升為紅水縣,與靖遠、會寧縣並隸蘭山道。

現代

Thumb
銅城商廈

民國16年(1927年),三縣直隸甘肅省。民國22年(1933年),設立景泰縣。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於會寧會師,結束紅軍長征

1949年,會寧、靖遠隸定西專員公署,景泰縣隸武威專員公署。1953年2月21日新華社公開報道「甘肅省皋蘭縣白銀廠發現大型銅礦」。白銀廠為明朝時沿襲下來的地名。1954年9月28日,正式成立「白銀廠有色金屬公司」。1954年10月成立「郝家川建設委員會」(政權性質)。1956年,景泰縣劃歸定西專員公署。1956年5月3日,中央批覆甘肅省委關於設立白銀市委、白銀市人民委員會的意見。1956年6月,成立縣級白銀市。1958年4月,白銀升為地級市,同時將景泰縣併入皋蘭縣;11月,白銀市改由定西專員公署代管;12月撤銷皋蘭縣。1960年11月,靖遠縣劃歸白銀市。1961年12月,恢復皋蘭、景泰縣,隸屬白銀市。1962年11月,設立白銀市郊區。1963年10月,撤銷白銀市,改設蘭州市白銀區,靖遠縣劃歸定西地區,景泰縣劃歸武威地區,皋蘭縣劃歸蘭州市。

1985年8月,恢復白銀市,析靖遠縣置平川區,白銀市轄白銀、平川兩區及靖遠、會寧、景泰三縣至今。

Remove ads

地理

白銀市位於黃河上游,位於隴西黃土高原祁連山東延余脈與騰格里沙漠三大區域過渡地帶。大體上是南北高,中間低,海拔在1275-3321米之間。黃河流經白銀258公里,占流經甘肅總長的52%。境內河道坡降大、峽谷多。

祁連山余脈在轄境內向東南延伸,自西北起為景泰縣境內的壽鹿山(老虎山)、米家山,過黃河後為靖遠縣與平川區分界的哈思山、甲盔山、水泉尖山、喀拉山。碑南泉、黃家窪山。至寧夏境內的西華山、六盤山。

氣候

白銀屬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大陸性強。

更多資訊 1981–2010年間白銀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
Remove ads

資源

白銀是全國矚目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礦產資源有等金屬礦產及硫磺煤炭石膏石灰石芒硝氟石等非金屬礦產。

依託白銀市礦產資源成立的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代碼:601212)曾是一五計劃的重點項目。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白銀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白銀市下轄2個市轄區、3個

更多資訊 白銀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6] ...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512,110人[10]。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708,752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96,642人,下降11.51%,年平均增長率為-1.22%。其中,男性人口為770,844人,佔總人口的50.98%;女性人口為741,266人,佔總人口的49.0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99。0-14歲的人口為285,816人,佔總人口的18.9%;15-59歲的人口為938,550人,佔總人口的62.07%;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87,744人,佔總人口的19.0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11,097人,佔總人口的13.9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855,268人,佔總人口的56.5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56,842人,佔總人口的43.44%。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483,740人,佔98.1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8,370人,佔1.8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199,647人,下降11.86%,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39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3,005人,增長11.8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39個百分點。

交通

經濟

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35.53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16.46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51.28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67.8億元,增長5.6%。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8.3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54%,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2.14%。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2297元,比上年增長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53億元,同口徑增長0.1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7187元、12733元,分別增長4.5%、7.2%。[11]

名勝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甘肅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會寧紅軍會師舊址永泰龜城、鐵木山等名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