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齒甲龍(屬名:Anodontosaurus)是一屬已滅絕的甲龍科(甲龍亞科)恐龍,化石發現於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晚白堊世(坎帕階中晚期至馬斯特里赫特階中期,約7280萬至6700萬年前)的馬蹄谷組,含有兩個物種:賴氏無齒甲龍(A. lambei)和起源無齒甲龍(A. inceptus)。[1][2]
無齒甲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
| |
---|---|
賴氏無齒甲龍正模標本的顱骨CMN 8530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鳥臀目 Ornithischia |
科: | †甲龍科 Ankylosauridae |
亞科: | †甲龍亞科 Ankylosaurinae |
屬: | †無齒甲龍屬 Anodontosaurus Sternberg, 1929 |
模式種 | |
†賴氏無齒甲龍 Anodontosaurus lambei Sternberg, 1929
| |
其他物種 | |
|
發現
無齒甲龍由查爾斯·莫特拉姆·斯騰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根據正模標本CMN 8530命名,該標本是一具部分完整的骨骼,包括顱骨、頸椎半環(cervical half ring)、裝甲和其它顱後骨骼。[3]這具被嚴重壓碎的[1]骨骼是斯騰伯格於1916年從莫林西南8英里處加拿大自然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的一個採石場中收集。[3]標本發現於下馬蹄谷組第二地層帶上部,可追溯至大約7100萬年前至7020萬年前的坎帕階晚期至馬斯特里赫特階早期。[1][4]屬名在希臘語中意為「沒有牙齒的蜥蜴」,是指這樣一個事實:即對標本損壞導致牙齒缺失,同時移動了顱骨下方和左下頜頂部的各種扁平圓形骨骼結構,令斯騰伯格誤以為大型「研磨板」(trituration plates)已取代正常齒列;[5]種名lambei紀念加拿大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加拿大地質調查局(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收藏正模標本的機構)研究人員勞倫斯·賴博(Lawrence Morris Lambe)。[3]
庫姆斯於1986年檢查了AMNH 5266標本。當時,他將其確認為幼年個體並歸類於包頭龍。標本由五個椎體、一個神經弓、一根背肋、兩根骶肋、右坐骨、完整的右後肢、右足、不完整的左足和其它碎片組成。AMNH 5266於1912年在紅鹿河(Red Deer River)發現,由巴納姆·布朗在彼得·凱森、喬治·奧爾森和查爾斯·斯騰伯格的協助下從馬蹄谷組的沉積物中收集。[6]
敘述
無齒甲龍是種中型四足陸棲植食性甲龍科。像其它甲龍類一樣,無齒甲龍背部覆有盔甲,尾部末端有一個寬而尖的骨槌。顱骨特徵為postocular caputegulae――一種多邊形的小骨板,存在於眼睛的正後方。
庫姆斯支持AMNH 5266是幼年個體的說法,並舉出椎體未融合至神經弓、骶肋也沒有融合到椎骨和髂骨等證據。支持該觀點的其他形態特徵包括:①長骨表面光滑,不像成體骨骼那樣粗糙特徵;②股骨頭不呈球形,與股骨幹的相鄰部分有明顯界限;③脛骨、腓骨遠端未與距骨和跟骨融合;④手部末節指骨的近端關節末端並不像成體那樣寬。
分類學
1971年,沃爾特·庫姆斯(Walter Coombs)提出晚白堊世坎帕階的北美洲只有一種甲龍科,認為無齒甲龍、倍甲龍和刺甲龍皆為包頭龍的異名。[7]該結論被普遍接受,因此CMN 8530被歸類於包頭龍。[5]然而,阿爾博爾等人(2009年)將倍甲龍恢復為有效屬之後,[4]在SVP 2010年會議上的摘要中,維多利亞·阿爾博爾(Victoria Arbour)認為無齒甲龍的顱骨形態、頸椎半環裝飾、尾槌形態及其尖銳的三角形皮內成骨與包頭龍不同,因此將之前所有歸類於包頭龍的馬蹄谷組甲龍科標本重新分配給無齒甲龍。[4]
無齒甲龍的有效性在三項研究中被正式確定。第一項由保羅·彭卡斯基(Paul Penkalski)和威廉·布洛斯(William T. Blows)於2013年發佈,恢復了刺甲龍的有效性。[8]第二項研究由彭卡斯基於2013年進行,根據最初蒙大拿州歸類於包頭龍的遺骸命名、敘述了的石生龍。彭卡斯基(2013年)對一些甲龍科標本進行小規模的系統發育分析。唯一一件包括在該分析中的無齒甲龍標本是其正模標本。無齒甲龍被放置在一個包括包頭龍正模標本的多分支中,一些標本被歸類於後者;而石生龍則與倍甲龍放在同一分支中,這些標本被歸類於倍甲龍或刺甲龍。[1]在一項基於2010年SVP摘要結果的研究中,阿爾博爾和菲力·柯里(Philip Currie)正式確認了無齒甲龍的有效性。恐龍公園組的一個標本TMP 1997.132.1被歸類於無齒甲龍,將該屬的地層範圍延伸至幾百萬年前。[9]然而,DPF標本後來被確定為新物種起源無齒甲龍的正模標本。[10]以下分支圖取自阿爾博爾和柯里(2015年)的甲龍科系統發育分析:[11]
甲龍亞科 Ankylosaurinae |
| |||||||||||||||||||||||||||||||||||||||||||||||||||||||||||||||||||||||||||
參見
- 甲龍類研究歷史
- 2018年古生物學研究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