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46年日本戰敗以後,陸續有來自中國大陸「地方教會」(現稱「召會」)的基督徒遷居台灣,開始在一起禱告、讀《聖經》;1947年5月,開始舉行擘餅聚會,是臺北市召會的開端。
1948年底,倪柝聲弟兄和李常受弟兄交通,都覺得臺灣的見證應當加強,所以拍電報給在青島的張晤晨、孫豐露、劉效良三位弟兄,請他們和在上海的趙靜懷弟兄到台灣去,他們四家也接受負擔,就在1948年底去了臺灣。到了,1949年初,張郁嵐弟兄因為在政府機關作事,也隨着政府到台灣。倪柝聲弟兄與李常受弟兄交通,並寫信給他們,請他們五位正式負台北召會長老的責任。 從此臺北召會就上了軌道,有了帶領。
1949年初,臺北常聚會的信徒不足100人。這一年5月,在上海政局變化前夕,李常受受倪柝聲指示,全家來到臺北,從8月開始大傳福音,到年底聚會人數達到900人。幾年內,聚會人數又增加到數萬人。
李常受在臺北市仁愛路上買地建造可容納300人聚會的第一處聚會場所,旋於1949年8月1日正式在此新會所開始聚會。根據2001年統計,台北市召會擁有70處聚會所,數萬信徒。
1998年,臺北市召會在信義區信義路與基隆路口建造了信基大樓,包括樓上二十二層與地下五層。信基大樓三至五樓為臺北市召會自用,二十二樓有臺灣福音書房編輯部及部分會所單位,其餘樓層出租。
臺北市召會第五十聚會所成立於2013年1月6日;第一百聚會所成立於2021年11月14日。
臺北市召會主張承襲宗教改革以來基督徒的信仰,並強調唯獨聖經。因此,不強調信經,也不接受因為基督新教或天主教傳統或習俗而與聖經違背的神學。
臺北市召會的信仰聲明:
近年台北市召會也關心社會、積極擔起基督徒的社會責任,例如於2010年捐助成立私立佳安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並將位於桃園市龍潭區佳安的大樓(原用於信徒聚會、住宿用途)捐助予該中心作為長期照顧用途[2]。
2021年6月17日,台北市召會也以法人名義代表召會基督徒捐贈新台幣2,000萬元予臺北市政府,由市府統籌運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支援第一線醫護及購置防疫藥品器材[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