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鄉泰雅語KlesanKbbu'[1]),舊稱「大南澳」,位於臺灣宜蘭縣最南端,為宜蘭縣的山地鄉之一。全境面積約為741平方公里,人口約有6千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8人,是宜蘭縣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也是全臺灣面積第八大鄉鎮市區[註 1]。鄉內居民以臺灣原住民族泰雅族為主,地方通行語言為泰雅語[2]

Quick Facts 南澳鄉Nan'ao Township 舊稱:大南澳, 國家 ...
南澳鄉
Nan'ao Township
舊稱:大南澳
山地鄉
Thumb
南澳鄉徽
Thumb
南澳鄉位置圖
坐標:24°28′N 121°48′E
國家 中華民國
臺灣省
上級區劃宜蘭縣
下級區劃751(9部落
政府
 • 行政機構南澳鄉公所
(立法機關:南澳鄉民代表會
 • 鄉長李勝雄南澳鄉鄉長列表)
面積
 • 總計740.6520 平方公里(285.9673 平方英里)
海拔1,021 公尺(3,350 英尺)
人口(2024年9月)(2,133戶)
 • 總計6,071人
 • 排名宜蘭縣的第11位
 • 密度8.2人/平方公里(21.2人/平方英里)
時區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272
戶政資料代碼10002120
毗鄰蘇澳鎮冬山鄉大同鄉花蓮縣秀林鄉臺中市和平區
地方語言泰雅語寒溪語
網站http://www.nanao.e-land.gov.tw/
Close

歷史

文獻上南澳地名,開始見於嘉慶15年(1810年),當時因此地位居蘇澳之南,便稱為大南澳大正元年(1912年),改稱南澳昭和7年(1932年)成上一社,名曰南澳社,南澳這個地名就為大家所接受[3]

清治時期隸屬「後山」範圍之內,長期間維持部落社會的型態。台灣開港之後即有少數之歐洲人發覺南澳為無政府地帶,因而企圖在此真空地區建立小殖民地,而有大南澳事件的發生[4]

清治末期,清國政府厲行開山撫番政策,同治13年(1874年)清軍入侵南澳溪北岸,南澳泰雅族出草反抗。光緒16年(1890年)劉銘傳派兵入侵,焚燒部落,清軍搶奪糧食等物資。

日治時期大正6年(1917年)宜蘭廳下新設南澳支廳,支廳位置在大南澳地區的浪速(Naniwa,今蘇澳鎮朝陽里)。大正9年(1920年)施行州郡街庄制,改為台北州蘇澳郡蕃地。戰後,台北縣南澳鄉正式成立,民國39年(1950年)又改隸於宜蘭縣之下。

人口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人口 ...
歷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5,509—    
1986 5,504−0.1%
1991 5,707+3.7%
1996 5,979+4.8%
2001 5,927−0.9%
2006 5,916−0.2%
2011 5,924+0.1%
2016 5,938+0.2%
2021 6,010+1.2%
來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2019-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3).
Close

根據宜蘭縣政府民政處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3年底南澳鄉戶數約2.1千戶,人口約6.1千人[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8人,是宜蘭縣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在全臺灣所有鄉鎮市區中,人口密度排行倒數第五[6]。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南澳村與武塔村,2023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1,468人與546人[5];人口密度最高與最低的村分別是碧候村與金洋村,2023年底兩村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約50.92人與每平方公里約0.66人。

政治

歷任首長

More information 陳台友 第1,2,3屆, 李慶台 第4,5屆 ...
陳台友
第1,2,3屆
李慶台
第4,5屆
林長盛
第6,7屆
鄭有里
第8,9屆
林仁達
第10屆
白天斌
第11,12屆
Close
More information 陳英明 第13,14屆, 江明順 第15,16屆 ...
陳英明
第13,14屆
江明順
第15,16屆
薛秋花
第17屆
李勝雄
第18,19屆
Close

鄉政組織

南澳鄉公所是南澳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南澳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宜蘭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南澳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2室等7個內部單位及5個附屬機關[7]

南澳鄉民代表會是南澳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南澳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南澳鄉民代表會共有7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1席鄉民代表、第四選區1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8][9]

行政區

  • 東岳村:
    • 東澳部落(Iyo):
      • 上部落:1913年由部分哥各朱部落(Gugut)與基諾斯部落(Kinus)建立。
      • 下部落:1913年由打壁罕部落(Tʼpihan)建立。
  • 南澳村:
    • 南澳部落:1932年~1933年由庫巴博部落(Kʼbabaw)、克魯模安部落(Kʼlmuwan)與各姆姆部落(Ngongo)建立。
  • 碧候村:
    • 碧侯部落(Pyahaw,比亞豪):1938年遷至現址。
    • 柑仔頭部落:1915年由部分武塔部落(Buta)建立。
  • 金岳村:
    • 流興部落(Ryuhing,利有亨):1957年遷至現址。
    • 鹿皮部落:1915年由部分武塔部落(Buta)建立。
  • 金洋村
    • 金洋部落(Kʼyang):1963年遷至現址。
    • 旃壇部落(仲岳):1960年遷至現址。
  • 武塔村:
    • 武塔部落(Buta):1954年遷至現址。
  • 澳花村:
    • 澳花部落(Rgayung,大濁水):
      • 上部落:1930年由部分克魯模安部落(Kʼlmuwan)與庫巴博部落(Kʼbabaw)建立。
      • 下部落:1923年由庫莫瑤部落(Kʼmuyaw)與部分巴博凱凱部落(Bʼbukeikay)建立。
    • 漢本(Blihun,白來分)
次分區

分為東澳地區(東岳)、南澳地區(南澳、碧侯、金岳、金洋、武塔)、澳花地區(澳花)。[10]

東澳地區

位於南澳鄉北區,因日治時期的漢原分治政策,大致上以台9線蘇花公路為分界,西側的山區今劃為本鄉東岳村,東側的沿海地區今劃為蘇澳鎮東澳里。1913年由哥各朱社頭目哈泳.巴達(Xayun-pata)所創立,過去稱伊藥(lyo),因東澳山中盛產貴重藥草lyo (金線蓮)而得名,隨着金線蓮的減少,現今通常以多必優為名。

南澳地區

位於南澳鄉中區,是全鄉的中心與人口主要聚集地,鄉治所在地位於南澳村。因日治時期的漢原分治政策,大致上以台9線蘇花公路為分界,西側的山區今劃分為南澳、碧候、金岳、金洋、武塔等五村;東側的沿海地區今劃為蘇澳鎮朝陽、南強等兩里,這七個村里合稱為大南澳地區。主要居民為泰雅族南澳群。

澳花地區

位於南澳鄉南區,與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以和平溪(大濁水溪)為分界,本地區行政區劃為澳花村,主要居民由原來的莫瑤社(Moyau )、巴玻凱凱社(Babo-Kaikai)、巴波里奧社(Babo-Lelao庫巴玻)、利有亨社(Leyoxen)、太魯閣群(Taroko)遷入後組成。

教育

高級中學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交通

鐵路

公路

公車資訊

  • 國道客運
    • 隨着蘇花改於2020年春節前全線通車,交通部於108年5月核定北花客運路線經營,由台北客運首都客運統聯客運經營屆時上路營運後勢必會經過南澳鄉,因應當地客運需求,正研議是否增設南澳停靠站。

知名地標

Thumb
南澳觀音海岸海蝕洞

特產

名人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