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海軍基地,駐紮彈道潛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軍潛艇第一基地,又被稱為「龍宮」。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大港五號碼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海軍的一支潛艇部隊,為正軍級編制。
1949年9月21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毛澤東宣佈:「我們將不但要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要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剛剛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對海攻擊能力有限,需同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一起與台灣的中華民國國軍爭奪台灣海峽制空權,無法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水面艦艇提供全方位的空中掩護。鑑於這種情況,1950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式向蘇聯提出訂購潛艇並培訓學員的要求。1951年4月20日,海軍從陸軍選調275名官兵,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學習大隊,到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駐旅順潛艇分隊學習[2][1]。經過37個月的文化和技術學習,1954年6月中國第一代潛艇兵完成學業[1]。1954年6月19日,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支潛艇部隊——海軍潛水艇獨立大隊在青島某軍港成立[3][1]。1954年6月24日,蘇聯「斯大林」型潛艇「C-52」及「C-53」號駛來旅順移交給中方後,成為「新中國11號」(舷號401)及「新中國12號」(舷號402)潛艇[4]。1954年6月28日,完成學業的中國第一代潛艇兵獨立操縱從蘇聯人手中接收的這兩艘中型潛艇,自旅順老虎尾駛抵青島,海軍潛水艇獨立大隊由此開始執行遠航巡邏警戒任務[2][5][1]。
1952年5月,中國首個潛艇基地在青島成立。後來發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基地(後來潛艇第二基地在三亞建成,該基地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第一基地)[2]。中國第一支潛艇編隊的駐泊地在青島大港西側的五號碼頭上,通過一道堤岸連接至陸地。該潛艇基地能遮蔽各方向的風浪。早年此處分佈着德國專家設計建造的造船廠和港口設施,1914年11月此處被日本軍隊佔領時,德國軍隊在投降前破壞了部分設施。該潛艇基地的建設任務由張瑞基上校(原陸軍團長,沒有受過工科教育)領導的海軍青島基地工程部以及蘇聯顧問、海軍校官工程師瑙莫夫負責。在建設過程中為各個海軍專業提供諮詢的是海軍青島基地主要專業人員的顧問:格列別紐克、伊萬諾夫斯基、克拉夫佐夫、馬列涅茨等等。他們在海軍青島基地司令員高級顧問奧西波夫的領導下工作,潛艇支隊長顧問庫茲涅佐夫給予配合。建設工程從1951年開始,到1954年年底前,當學習隊在旅順口的培訓完成時,青島潛艇基地的建設也完成了,各項接收蘇聯潛艇的工作已準備完畢。青島潛艇基地的建設工程修復了一座固定碼頭,設置了兩座浮碼頭,並建成了一系列配套設施,在海岸基地內興建了潛艇支隊司令部大樓、營房、食堂、教學樓等建築[6]。
1954年春,蘇聯太平洋艦隊向中國海軍移交的第一批艦艇待發。該批艦艇包括:兩艘7型驅逐艦(「果敢」號、「勤奮」號)、兩艘254型基地掃雷艦、兩艘M級潛艇(96型XV系列)。其中兩艘M級潛艇是:M-276號潛艇(艇長奧舍羅維奇海軍少校)1950年入役,M-277號潛艇(艇長索托索夫海軍少校)1951年入役。1954年6月,準備移交給中國海軍的第一批艦艇集結到蘇聯海參崴,1954年10月中旬駛出金角灣,以單縱隊駛向青島。出發後第5天,艦隊駛進膠州灣。艦隊中的兩艘M級潛艇由中方潛艇支隊全體艇員、指揮人員、業務長、蘇聯顧問及教官迎接。在中國海軍中,兩潛艇獲得了新舷號:M-276艇為201號(命名為國防21號,艇長劉蘊蒼),M-277艇為202號(命名為國防22號,艇長胡介山)[6]。
1954年秋,蘇聯太平洋艦隊向中國海軍移交的第二批艦艇開始準備駛向青島。該批艦艇包括:兩艘7型驅逐艦(「紀錄」號、「凜冽」號)、兩艘C級潛艇(IX-乙型系列)、兩艘M級潛艇(96型XV系列)、一支小型海岸防禦獵潛艦(122型)大隊。其中的四艘潛艇,在當時太平洋艦隊的中型潛艇中,C-24艇(艇長卡贊采夫海軍少校)和C-25艇(艇長佩克爾海軍中校)是武器裝備和技術設備等級最高的潛艇,M-278艇(艇長薩夫琴科海軍少校)和M-279艇(拉夫里謝夫海軍中校指揮)與先前已移交的同級潛艇一樣,是該級最新潛艇。蘇聯太平洋艦隊司令委託由艦隊業務長組成的專門委員會監督艦艇移交的準備工作,該委員會的領導人是負責作戰部門的艦隊司令助理欽切拉澤海軍少將。1955年5月底,準備移交的潛艇完成了出航前的準備工作。1955年6月,第二批全體艦艇在俄羅斯島和波波夫島之間的斯塔爾克海峽集結。1955年6月22日,開始以雙縱隊運動。1955年7月1日,艦隊駛進膠州灣。隨着這批新艦艇的來到,潛艇支隊配備了具戰鬥力的潛艇,成為中國海軍的完整潛艇編隊[6]。
1955年7月到12月,留在C級潛艇的蘇聯教官對中國學員進行了教學。1955年12月底,C-24號和C-25號潛艇降下蘇聯海軍旗,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中國海軍中,各潛艇獲得了新舷號:C-24艇為403號,C-25艇為404號,M-278艇為203號,M-279艇為204號。1956年1月,蘇聯教官離開C級潛艇回蘇聯,留在青島的蘇聯專家繼續幫助中方潛艇部隊解決各種技術問題[6]。
1954年4月,在蘇聯的幫助下,中國在上海江南造船廠首次裝配製造新一代03型潛艇。1956年1月10日,毛澤東來到上海江南造船廠視察建造03型潛艇的工作,這是毛澤東一生唯一一次視察潛艇。十多天後,李國安趕到上海,出任第一艘03型潛艇艇長。1954年3月26日,由中國建造的第一艘03型潛艇下水,舷號115。後來,李國安被調到上海江南造船廠,專門負責03型潛艇的建造。1969年1月10日,在慶祝毛澤東視察115號潛艇13周年之際,海軍授予該艇56—110榮譽舷號,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唯一授予榮譽舷號的潛艇。在北京召開的授予榮譽舷號大會上,海軍司令員蕭勁光親自出席大會,海軍參謀長潘焱宣讀了海軍授予「115」號潛艇榮譽舷號的決定。該艇曾經連續5年擔任一號作戰值班艇,先後4次完成海軍重大遠航巡邏任務,並突破第一島鏈到太平洋訓練。1983年11月14日,56—110號潛艇在青島某軍港退出現役[1]。
1968年,海軍核潛艇基地和第一艘核潛艇同時開工。1969年7月,海軍自4個常規潛艇支隊和一個護衛艦支隊抽調36名官兵,組成中國首支核潛艇接艇隊,艇長楊璽,政委崔桂江。這批人稍作集訓後,便按各自專業到全國有關研究部門及工廠實習,一年後經考核全部合格。1970年10月,在中國首艘核潛艇下水前,接艇部隊全體人員自全國各實習點返回核潛艇總體建造廠集中,準備接艇試航。同時,1970年10月海軍又從常規潛艇部隊抽調4艘艇的艇員共400多人,組成「09」大隊,赴大連一海校、武漢二海校學習核潛艇專業技術(這批人分別在1971年和1972年學成回到青島),「09」大隊幹部是王守仁、張作發、蔣家祥、李玉林。日後核潛艇部隊便以1970年10月作為組建時間[7]。1970年12月26日,中國自行研製的首艘核潛艇下水[7][5]。1974年8月,中國首艘核潛艇正式服役[5]。
1965年,中央專委第13次會議決定核潛艇重新上馬。1970年,海軍北海艦隊第一工區成立「197」基地籌建處(團級),第一工區主任兼黨委書記為戚貴峰。1971年3月,海軍組成共67人的潛地導彈實習隊,隊長曲振牟,指導員何遠迪,潛地導彈實習隊赴外地實習。1972年,海軍北海艦隊正式成立「09」部隊籌備委員會,統一領導核潛艇部隊的管理和籌建,戚貴峰調任籌備委員會主任兼臨時黨委書記,張海雲任副書記,已經組建的第一支核潛艇艇員隊、第一支潛地導彈實習隊、「197」基地籌建處全部劃歸「09」部隊籌備委員會建制。1972年4月,北海艦隊成立XX島潛艇基地(團級),負責潛艇部隊的後勤補給及維修保障工作,基地長申作太,政委胡杏遠[7]。1974年,中國首艘核潛艇正式建成服役[7][5],XX島潛艇基地的人數達到兩千餘人,組建了設置較完備的領導機構及直轄專業大隊。1975年,以「09」部隊籌備委員會、XX島潛艇基地為基礎,成立核潛艇支隊——「潛艇第一支隊」,戚貴峰、張海雲是主要負責人,當時核潛艇部隊已形成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技術部及有關技術大隊的編制。1976年,潛艇第一支隊臨時黨委成立,書記張海雲,副書記戚貴峰。1977年,何昌運任潛艇第一支隊支隊長,蔣家祥任政委[7]。
1965年,中央專委第13次會議在決定核潛艇重新上馬的同時,還批准了核潛艇碼頭、基地選址及建設,要求海軍研究並提出意見。1967年12月,毛澤東親自批准建設大型核潛艇綜合保障基地,並且將該工程列為國家重點工程。該工程主要是由海軍工程設計研究局負責設計,國家有關部委及科研部門協助設計。1968年,核潛艇基地正式開工。1960年代後期開始,核潛艇基地由新成立的海軍北海艦隊第一工區負責建設,同時還新組建了海軍工程兵建築第10團,第一工區主任戚貴峰等人率數千名建設人員施工,到1970年又增加3個工兵營及2個民兵大隊,施工兵力最多時達12000餘人。1981年6月,海軍首個核潛艇基地主體工程完工。整個工程分成四部分:(1)主洞庫及其附屬配套工程;(2)港池、航道、碼頭;(3)導彈技術區;(4)營房、宿舍、公路等生活交通設施。該核潛艇基地工程獲得1984年國家優秀設計金質獎以及1985年度國家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984年,核潛艇基地第二期工程開工[7]。
1974年8月1日,中央軍委發佈命令,將中國第一艘攻擊性魚雷核潛艇「長征一號」編入海軍戰鬥序列。1982年10月12日,潛地導彈從渤海海域的常規潛艇成功發射,由此中國成為世界少數擁有二次戰略核打擊能力的國家。1984年8月20日,美國海軍部部長萊曼一行在大連市小平島參觀了中國核潛艇,這是中國核潛艇自下水以來第一次接受外國官員參觀。198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劉華清上將訪問英國、法國等國的戰略核潛艇基地[8]。1986年2月,中國核潛艇創造了全世界核潛艇一次最長航行時間新紀錄,達90個晝夜[5]。1988年9月15日,中國首次用導彈核潛艇發射潛地導彈(從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擁有海基核威懾力量的核大國[5][8]。
該基地建有兩處潛艇維護和停泊基地。其中,在遼寧省大連市小平島(位於大連和旅順之間)建有中國最早的核潛艇基地,到2010年代由於周邊人口日益密集,小平島的這處核潛艇基地有計劃遷址的傳聞。另外還在青島市沙子口建成了另一處核潛艇基地[9][10]。
截至2011年,該潛艇基地軍港連續10年獲全國和全軍評為綠化、環保先進單位,5次獲海軍評為「優秀軍港」, 連續3次列優秀軍港總分冠軍[11]。
該潛艇基地連續40多年未發生一起核事故,創造出了核潛艇運行安全的世界記錄。2000年起,該基地還會同工業部門突破12項關鍵技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可實施核潛艇安全退役的國家[12][5]。
1992年7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海軍潛艇基地題詞:「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核潛艇部隊。」[13]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指示,充分肯定了海軍潛艇第一基地官兵的事跡。2013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行海軍某潛艇基地官兵群體先進事跡報告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在報告會開始前會見了報告團成員。在報告會上,海軍潛艇第一基地政委厲延明等人作了報告[14][15]。
|
……
|
……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