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出自《詩經》,作為成語原指天氣轉涼,現代多用於形容天氣炎熱,但很多漢語學者認為這個詞形容「天氣炎熱」是不恰當的。也有以該詞作為標題的作品,例如於伶編劇的電影《七月流火》,1981年被搬上銀幕。

原意

「七月流火」一詞最早見於《詩經》中的「國風·豳風·七月」,該詩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七月流火,八月萑葦」的詩句。「流火」中的「火」指的是心宿二,即天蠍座α星,古稱「大火」,傳說中國在4,000多年前的顓頊時期,就設立了火正的官職專門負責觀測這顆星。「流火」是指大火星向西移動。[1] 「豳風」中的「」指豳地,即現在的陝西彬縣,位於西安西北約100千米處,「七月流火」中的「七月」為夏曆[來源請求],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陽曆6月到7月(周曆建子,夏曆建寅,故周曆比夏曆、農曆早二個月),周曆七月的豳地[來源請求],看到大火星由東往西移動,故稱「流火」,預示天氣將由盛暑轉涼,需要準備添置衣服了。當代有人據此把「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翻譯為「七月大火星向西,九月婦女製寒衣」。[2]

因為《詩經》成書於周代,作者可能是尹吉甫一人之作,紀錄宣王三年(西元前825年)至幽王七年(西元前775年)者五十年間之事[3] ,屬於西周晚期,由於西周早期有過短暫的寒冷期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比較溫暖,氣溫比現在高2攝氏度[4]得知周曆七月非常炎熱。[5]漢朝鄭玄所做的《毛詩傳箋》和唐朝孔穎達所作的《毛詩正義》指「七月流火」為「天氣轉涼」時節,其實應是「天氣炎熱」。[6] 而鄭玄和孔穎達所生活的時代則氣候較為寒冷,[7] 他們為了把《詩經》解釋得合乎當時情理,便採用了「大火星西斜」的說法。

據《易經證釋·大有卦》指「七月流火」為酉(音同「有」)月之收成時節,以「流火」形容禾本植物葉子黃熟遍地景象。此義通「秋」字從禾從火,惟此七月應指夏曆或今農歷七月為是。

演變

儘管有人提出質疑《詩經》中「七月流火」的原意,但長期以來古人的確都理解「七月流火」為天氣轉涼。在現代中國採用陽曆紀年以後,人們逐漸用「七月流火」來形容天氣炎熱,雖然不斷有人指出這種用法錯誤,但採用天熱說法的依然越來越多。

2005年7月12日,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中國人民大學演講,人大校長紀寶成在致歡迎詞時說:「七月流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這一事件引發了對「七月流火」正確用法乃至關於復興國學的更為廣泛的討論。[8] 有些人主張這是誤用,而且和人民大學致力於推動國學復興的做法不符,因此應當糾正。[9] 而另一派觀點則認為,這種詞義演變比比皆是,例如明日黃花等詞就是如此,因此不足為奇,反而這正是詞語的正常變遷,[10] 當代陽曆7月正相當於農曆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熱之時,用七月流火來形容天熱十分貼切,屬於「借形詞」,[11] 符合詞彙發展規律,[12] 而當代也已多用「七月流火」來表示天熱,因此應當接受此義為正確用法,否則就是犯了「以古匡今」的錯誤。[13]

在這一事件之後,中國的官方媒體仍然時常使用「七月流火」來表示天氣炎熱,[14] 這一成語的用法也仍然處於爭論之中。

注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