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春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春寺(泰語:วัดศรีชุม,英語:Wat Si Chum)位於泰國大城府的素可泰遺蹟公園。
西春寺的名字意譯為「菩提樹之寺」(英語:The Temple of the Bodhi Tree),因釋迦牟尼佛曾於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1][2],菩提樹被佛教徒視為聖樹,泰國許多寺廟旁都有菩提樹,故取名之。據傳,西春寺是在14世紀末期由呂泰王(Mahathammaracha II)所建造的[3]。
阿卡那佛
西春寺中有一尊巨大坐佛像,名「阿卡那佛」(Phra Atchana),意譯為「無畏佛」(英語:Buddha who is not afraid),為素可泰府最大的坐佛像,高約十五米,兩膝寬十一米、跏跌坐姿[4]。火焰狀的髮髻、顆粒狀的髮螺、兩眼垂下悲憫芸芸眾生。右手覆於右膝,纖長的鍍金手指觸地,結成觸地手印,以示降伏魔眾[5]。相傳,釋迦牟尼佛在修行成道時,波旬魔王派遺魔女及魔兵不斷前來擾亂佛陀證道,釋迦牟尼佛即以右手指觸地,終於降伏波旬魔王,因而稱其為「降魔印」。
-
著名的坐佛像
-
佛陀右手指觸地
-
佛陀火焰狀的髮髻、顆粒狀的髮螺
阿卡那佛又稱作Phra Poot Dai,意譯為「言語佛」(英語:The Speaking Buddha) [6],相傳在十六世紀後半期,在素可泰王朝納黎萱國王統治期間,泰國經常與柬埔寨發生戰爭,為了提升軍隊士氣,國王悄悄命士兵進入狹窄的通道,登上佛龕頂部發表演講,由於佛龕狹小,聲音更顯渾厚嘹亮,因看不見人說話,士兵們以為是佛陀在作開示[7]。
一般相信這尊佛像原本是露天的,後來才加蓋了泰式佛寺的方殿,泰文稱為「蒙度」(Mondop)。這方殿長、寬各三十二米,高十五米,牆厚三米。
石版畫
進入方形佛龕(Mandapa)後左方有一個狹窄的通道直通西春寺頂部,通道天花板上有超過五十幅的錫蘭風格的石版畫,皆以素可泰文字書寫,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石版畫除了記載素可泰王朝的創立歷史外,還描繪了《本生經》(梵語:जातक,Jātaka)中釋迦牟尼佛的轉生公案及佛陀十次的轉世事蹟。大部分的石版畫現已轉移收藏在蘭甘亨國家博物館(The Ramkhamhaeng National Museum),目前西春寺的石版畫已停止開放參觀。
周邊景點
-
素可泰歷史城鎮。
-
瑪哈泰寺。
-
西沙瓦寺。
-
群象寺。
-
沙西寺。
參考來源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