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台灣的經濟概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經濟為高度發達的自由市場經濟。台灣的國內生產總值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在亞洲排名第八,在全球排名第二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入發達經濟體[20]。世界銀行也將台灣納入高收入經濟體。[21]
貨幣 | 新台幣(NTD) |
---|---|
財政年度 | 公曆 |
貿易組織 | 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國際商會 |
國家分組 |
|
統計數據 | |
人口 | ▼ 23,548,633 (2021 年 1 月)[3] |
GDP | |
GDP增長率 | |
人均GDP | |
各產業GDP | |
1.33% (2021年預估)[6] | |
1.5%(2012年)[5] | |
33.6% 中(2014年)[5] | |
▲ 0.916 極高 (2019)[b] | |
勞動力 | 1149.8萬(2020年)[5] |
各產業勞動力 |
|
失業率 | ▼ 3.68%(2020年)[6] |
主要產業 | |
▼ 15名(非常容易,2020年)[12] | |
對外貿易 | |
出口 | ▲ 4324.8 億美元(2023年)[13] |
出口商品 | 半導體、石化、汽車/汽車零部件、船舶、無線通信設備、平板顯示器、鋼鐵、電子、塑料、計算機 |
主要出口夥伴 | |
進口 | ▲ 3519.2 億美元(2023年)[13] |
進口商品 | 石油/石化、半導體、天然氣、煤炭、鋼鐵、計算機、無線通訊設備、汽車、精細化工、紡織 |
主要進口夥伴 | |
外商直接投資存量 | |
▲ 986億美元(2021年預計)[6] | |
外債總額 | ▲1819億美元(2017年12月3日預計)[5] |
公共財政 | |
▼國內生產總值的35.5%(2020年)[5][c] | |
−0.1% (of GDP)(2017年預計)[5] | |
收入 | 910.62億美元(2017年預估)[5] |
支出 | 920.03億美元(2017年預估)[5] |
▲ 5414.8 億美元 (2021 年 1 月)[19] | |
台灣在1950-1960年代初為美援接受國,後轉變為援助輸出國及全球重要的對外投資國,主要集中在亞洲投資。據估算,台灣在中國大陸的私人投資總額超過1500億美元,[22]官方數據顯示台灣在東南亞的投資額與在中國大陸的相當。
美援對穩定台灣戰後經濟很重要,美援在1951-1962年間占台灣國內投資總額的30%以上。以上這些因素加上政府的經濟政策及教育的普及,使工農業和人民生活水準有了巨大進步。台灣的經濟從以農業為主(1952年農業占台灣GDP的32%)轉變為以工業為主(1986年工業占台灣GDP的47%)。[23]1952-1961年間台灣經濟平均每年增長9.21%。[23]
台灣的經濟轉型也離不開地緣政治因素。雖然美援在1970年代減少,但美援在台灣工業化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也使台灣與美國保持着國家安全及經濟方面的交流。因為美援的不確定性,所以台灣經濟加速從1950年代的進口替代模式轉向了出口導向型模式。外貿和出口的發展有利於吸收農業在經濟中的重要性下降而造成的過剩勞動力。[24]1970年代台灣經濟從製造廉價商品(如紡織品和玩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了以重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的模式,1980年代又轉向了先進的電子工業。台灣經濟從1980年代開始日益變得自由開放,政府逐步將國營事業私有化。[24]因應全球科技的發展,台灣在1981年成立了新竹科學園區。[24]1981-1995年間台灣經濟平均每年增長7.52%,服務業增長了51.67%,服務業超越工業成為最大經濟部門,也變爲台灣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
台灣的國際貿易主要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協助。[25]台灣因中央銀行的金融政策和創業優勢,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受到的損失很小。
下表列出1980-2019年間台灣主要的經濟指標。若通貨膨脹率低於2%則用綠色箭頭表示。[26]
年份 | 國內生產總值
(以購買力平價計,Billion美元爲單位)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以購買力平價計,美元爲單位) |
GDP增長(實際數據) | 通貨膨脹率
(%) |
失業率
(%) |
政府債務
(佔GDP的百分比) |
---|---|---|---|---|---|---|
1980 | 61.9 | 3,463 | ▲8.0% | ▲19.0% | 1.2% | n/a |
1981 | ▲72.5 | ▲3,983 | ▲7.1% | ▲16.3% | ▲1.4% | n/a |
1982 | ▲80.6 | ▲4,356 | ▲4.8% | ▲3.0% | ▲2.1% | n/a |
1983 | ▲91.4 | ▲4,864 | ▲9.0% | ▲1.4% | ▲2.7% | n/a |
1984 | ▲104.2 | ▲5,463 | ▲10.0% | ▲0.0% | ▼2.5% | n/a |
1985 | ▲112.7 | ▲5,834 | ▲4.8% | ▼−0.2% | ▲2.9% | n/a |
1986 | ▲128.2 | ▲6,570 | ▲11.5% | ▲0.7% | ▼2.7% | n/a |
1987 | ▲148.1 | ▲7,511 | ▲12.7% | ▲0.5% | ▼2.0% | n/a |
1988 | ▲165.6 | ▲8,300 | ▲8.0% | ▲1.3% | ▼1.7% | n/a |
1989 | ▲187.1 | ▲9,283 | ▲8.7% | ▲4.4% | ▼1.6% | n/a |
1990 | ▲205.0 | ▲10,048 | ▲5.6% | ▲4.1% | ▲1.7% | n/a |
1991 | ▲229.5 | ▲11,139 | ▲8.4% | ▲3.6% | ▼1.5% | n/a |
1992 | ▲254.2 | ▲12,221 | ▲8.3% | ▲4.5% | ━ 1.5% | n/a |
1993 | ▲278.0 | ▲13,240 | ▲6.8% | ▲2.9% | ━ 1.5% | n/a |
1994 | ▲305.2 | ▲14,410 | ▲7.5% | ▲4.1% | ▲1.6% | n/a |
1995 | ▲331.8 | ▲15,535 | ▲6.5% | ▲3.7% | ▲1.8% | n/a |
1996 | ▲358.7 | ▲16,664 | ▲6.2% | ▲3.1% | ▲2.6% | n/a |
1997 | ▲387.2 | ▲17,806 | ▲6.1% | ▲0.9% | ▲2.7% | 24.9% |
1998 | ▲407.5 | ▲18,598 | ▲4.2% | ▲1.7% | ━ 2.7% | ▼23.6% |
1999 | ▲441.9 | ▲20,002 | ▲6.7% | ▲0.2% | ▲2.9% | ▲23.7% |
2000 | ▲481.0 | ▲21,590 | ▲6.4% | ▲1.2% | ▲3.0% | ▲26.2% |
2001 | ▲485.7 | ▲21,679 | ▼−1.3% | ▲0.0% | ▲4.6% | ▲30.0% |
2002 | ▲520.7 | ▲23,119 | ▲5.6% | ▼−0.2% | ▲5.2% | ▼29.6% |
2003 | ▲552.9 | ▲24,462 | ▲4.1% | ▼−0.3% | ▼5.0% | ▲32.0% |
2004 | ▲605.1 | ▲26,670 | ▲6.5% | ▲1.6% | ▼4.4% | ▲33.3% |
2005 | ▲658.4 | ▲28,915 | ▲5.4% | ▲2.3% | ▼4.1% | ▲33.9% |
2006 | ▲716.8 | ▲31,333 | ▲5.6% | ▲0.6% | ▼3.9% | ▼33.1% |
2007 | ▲783.8 | ▲34,141 | ▲6.5% | ▲1.8% | ━ 3.9% | ▼32.1% |
2008 | ▲804.8 | ▲34,936 | ▲0.7% | ▲3.5% | ▲4.1% | ▲33.3% |
2009 | ▼798.2 | ▼34,526 | ▼−1.6% | ▼−0.3% | ▲5.9% | ▲36.6% |
2010 | ▲893.9 | ▲38,593 | ▲10.6% | ▲1.0% | ▼5.2% | ▲36.7% |
2011 | ▲947.1 | ▲40,777 | ▲3.8% | ▲1.4% | ▼4.4% | ▲38.2% |
2012 | ▲984.4 | ▲42,220 | ▲2.1% | ▲1.9% | ▼4.2% | ▲39.2% |
2013 | ▲1,022.3 | ▲43,739 | ▲2.2% | ▲0.8% | ━ 4.2% | ▼39.0% |
2014 | ▲1,082.5 | ▲46,195 | ▲4.0% | ▲1.2% | ▼4.0% | ▼37.8% |
2015 | ▲1,103.1 | ▲46,956 | ▲0.8% | ▼−0.3% | ▼3.8% | ▼36.6% |
2016 | ▲1,132.9 | ▲48,128 | ▲1.4% | ▲1.4% | ▲3.9% | ▼36.2% |
2017 | ▲1,192.5 | ▲50,593 | ▲3.1% | ▼1.1% | ▼3.8% | ▼35.5% |
2018 | ▲1,251.5 | ▲53,023 | ▲2.6% | ▲1.5% | ▼3.7% | ▼35.0% |
2019(預估) | ▲1,300.2 | ▲55,078 | ▲2.0% | ▲0.8% | ▲3.8% | ▼33.6% |
年份 | 經濟增長(%) | --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美元) | 增長(%) |
---|---|---|---|---|
1951 | - | -- | 154 | - |
1952 | 12.00 | -- | 208 | 35.06 |
1953 | 9.49 | -- | 178 | -14.42 |
1954 | 9.64 | -- | 188 | 5.62 |
1955 | 7.72 | -- | 216 | 14.89 |
1956 | 6.17 | -- | 151 | -30.09 |
1957 | 7.81 | -- | 170 | 12.58 |
1958 | 7.68 | -- | 185 | 8.82 |
1959 | 8.81 | -- | 140 | -24.32 |
1960 | 7.20 | -- | 163 | 16.43 |
1961 | 7.05 | -- | 161 | -1.23 |
1962 | 8.93 | -- | 172 | 6.83 |
1963 | 10.74 | -- | 189 | 9.88 |
1964 | 12.63 | -- | 214 | 13.23 |
1965 | 11.89 | -- | 229 | 7.01 |
1966 | 9.63 | -- | 249 | 8.73 |
1967 | 11.15 | -- | 281 | 12.85 |
1968 | 9.71 | -- | 319 | 13.52 |
1969 | 9.59 | -- | 357 | 11.91 |
1970 | 11.51 | -- | 397 | 11.20 |
1971 | 13.43 | -- | 451 | 13.60 |
1972 | 13.87 | -- | 530 | 17.52 |
1973 | 12.83 | -- | 706 | 33.21 |
1974 | 2.67 | -- | 934 | 32.29 |
1975 | 6.19 | -- | 985 | 5.46 |
1976 | 14.28 | -- | 1,158 | 17.56 |
1977 | 11.41 | -- | 1,330 | 14.85 |
1978 | 13.56 | -- | 1,606 | 20.75 |
1979 | 8.83 | -- | 1,950 | 21.42 |
1980 | 8.04 | -- | 2,389 | 22.51 |
1981 | 7.10 | -- | 2,720 | 13.86 |
1982 | 4.81 | -- | 2,699 | -0.77 |
1983 | 9.02 | -- | 2,903 | 7.56 |
1984 | 10.05 | -- | 3,224 | 11.06 |
1985 | 4.81 | -- | 3,314 | 2.79 |
1986 | 11.51 | -- | 4,036 | 21.79 |
1987 | 12.75 | -- | 5,350 | 32.56 |
1988 | 8.02 | -- | 6,370 | 19.07 |
1989 | 8.72 | -- | 7,613 | 19.51 |
1990 | 5.54 | -- | 8,205 | 7.78 |
1991 | 8.37 | -- | 9,125 | 11.21 |
1992 | 8.31 | -- | 10,768 | 18.01 |
1993 | 6.81 | -- | 11,242 | 4.40 |
1994 | 7.50 | -- | 12,150 | 8.08 |
1995 | 6.50 | -- | 13,119 | 7.98 |
1996 | 6.18 | -- | 13,641 | 3.98 |
1997 | 6.05 | -- | 14,020 | 2.78 |
1998 | 4.20 | -- | 12,820 | -8.56 |
1999 | 6.73 | -- | 13,804 | 7.68 |
2000 | 6.31 | -- | 14,908 | 8.00 |
2001 | -1.40 | -- | 13,397 | -10.14 |
2002 | 5.48 | -- | 13,686 | 2.16 |
2003 | 4.22 | -- | 14,066 | 2.78 |
2004 | 6.95 | -- | 15,317 | 8.89 |
2005 | 5.38 | -- | 16,456 | 7.44 |
2006 | 5.77 | -- | 16,934 | 2.90 |
2007 | 6.85 | -- | 17,757 | 4.86 |
2008 | 0.80 | -- | 18,081 | 1.82 |
2009 | -1.61 | -- | 16,933 | -6.35 |
2010 | 10.25 | -- | 19,197 | 13.37 |
2011 | 3.67 | -- | 20,866 | 8.69 |
2012 | 2.22 | -- | 21,295 | 2.06 |
2013 | 2.48 | -- | 21,973 | 3.18 |
2014 | 4.72 | -- | 22,874 | 4.10 |
2015 | 1.47 | -- | 22,780 | -0.41 |
2016 | 2.17 | -- | 23,091 | 1.37 |
2017 | 3.31 | -- | 25,080 | 8.61 |
2018 | 2.75 | -- | 25,792 | 2.84 |
2019 | 2.71 | -- | 25,909 | 0.45 |
2020 | 3.11 | -- | 28,383 | 9.5 |
排名 | 市縣 | 新台幣 | 美元 | 購買力平價(美元) |
---|---|---|---|---|
1 | 台北市 | 990,292 | 30,699 | 65,539 |
2 | 新竹市 | 853,089 | 26,446 | 56,459 |
- | 臺北基隆大都會區 | 830,788 | 25,754 | 54,982 |
- | 臺北基隆桃園大都會區 | 807,860 | 25,044 | 53,465 |
4 | 新北市 | 733,776 | 22,747 | 48,562 |
5 | 桃園市 | 731,518 | 22,677 | 48,413 |
- | 台灣 | 727,098 | 22,540 | 48,120 |
6 | 台中市 | 724,905 | 22,472 | 47,975 |
7 | 新竹縣 | 724,840 | 22,470 | 47,971 |
8 | 澎湖縣 | 709,066 | 21,981 | 46,927 |
9 | 嘉義市 | 709,033 | 21,980 | 46,925 |
10 | 基隆市 | 706,808 | 21,911 | 46,777 |
11 | 宜蘭縣 | 700,034 | 21,701 | 46,329 |
12 | 花蓮縣 | 693,292 | 21,492 | 45,883 |
13 | 高雄市 | 684,260 | 21,212 | 45,285 |
14 | 金門縣 | 668,582 | 20,726 | 44,248 |
15 | 苗栗縣 | 657,292 | 20,376 | 43,500 |
16 | 台南市 | 643,743 | 19,956 | 42,604 |
17 | 台東縣 | 623,485 | 19,328 | 41,263 |
18 | 彰化縣 | 618,969 | 19,188 | 40,964 |
19 | 雲林縣 | 607,776 | 18,841 | 40,223 |
20 | 屏東縣 | 592,066 | 18,354 | 39,184 |
21 | 南投縣 | 569,453 | 17,653 | 37,687 |
22 | 嘉義縣 | 562,743 | 17,445 | 37,243 |
截至2023年,台灣收入最高的七大行業分別為航運、電信、金融保險、石油、燃氣發電、資訊、電子。[30]在2015年的全球創業指數(GEI)中,台灣排名亞洲第一。[31] 台灣在1987年以前主要依靠技術官僚進行經濟規劃[32]。自二戰結束以來台灣出口一直保持增長,通貨膨脹率及失業率保持在低水平,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四。台灣的經濟指標主要由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33]和經濟部[34]發布。
現今台灣和很多發達經濟體一樣有著相同的經濟問題,隨着勞動密集型產業日後將繼續向勞動力成本較低的欠發達國家(如中國大陸、菲律賓和越南)轉移,未來台灣經濟將不得不進一步向高科技及服務型經濟轉型。[35]近年來台灣成功地實現了貿易市場的多元化,對美出口份額從1984年的49%降至2002年的20%。隨着台灣對東南亞及中國的出口增長及開發歐洲市場的努力取得成果,台灣對美貿易依賴度將繼續下降。[36]因台灣加入了世貿組織並希望成為「亞太區域運營中心」,所以這將進一步推動台灣經濟的自由化。台灣經濟在低工資及世界經濟去國際化的背景下正面臨經濟邊緣化的問題。[37]這導致了人才前往其他國家尋找職業機會。[38]
台灣的間接稅包括總收入稅和增值稅。[39] 根據萬事達在2014年發布的世界旅行目的地指數,台灣的國際過夜旅客數(2014數據)在全球20大旅遊目的地中排第15位。[40]
台灣經濟從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中迅速復甦,此後經濟一直穩步增長。2009年台灣經濟發展低迷,但由於嚴重依賴出口,使台灣經濟容易受到世界經濟波動影響。[41]2008年第四季度經濟下滑了8.36% ,失業率來到了2003年以來最高水平。[42]作為對策政府推出了56億美元(占GDP的3%)經濟刺激計劃,並為企業提供財政激勵以及實行稅收減免。[43]刺激計劃的重點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對低收入家庭進行資助,以及對中小企業、新投資實行稅收減免。[44]該計劃的主要目標還包括提高對俄羅斯、巴西和中東等新市場的出口。[45]此後台灣經濟緩慢復甦,到了2010年11月台灣失業率降至4.73%,為兩年新低,2011年底失業率繼續降至4.18%,為40個月新低。[46][47] 2010年每月平均工資也在穩步上漲,較2009年同期增長了1.92%。[48]2010年11月工業產出再創新高,較上年同期增長19.37%,這表明出口強勁且本地經濟不斷增長。[49]私人消費也在增長,零售額比2009年增長了6.4%。[50]2010年台灣經濟增長了10.5%,世界銀行預測台灣經濟將在2011年繼續增長,增長幅度為5%。[51]
對外貿易在過去40年一直是台灣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如今台灣仍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因而它依賴於一個開放的世界貿易體制,所以台灣經濟容易受到世界經濟衰退所影響。1960年代貿易總額增長了5倍以上,70年代增長了近10倍,80年代又增長了一倍。[55]1990年代的增長更為溫和,略低於兩倍。出口結構從以農產品爲主轉變為以工業品為主(現占98%)。電子產業是台灣工業部門最重要的出口產業,也是美國投資最多的產業。
台灣已加入衆多貿易協定,2010年台灣前五大貿易夥伴分別為中國大陸、日本、美國、歐盟和香港[56][57] 。台灣的生育率為世界最低,房價也很高。由於台灣的人口下降速度快於其他發達經濟體,所引發的勞動力短缺、內需下降和稅收下降問題引起人們擔憂。[58][59]
台灣作為一個自然資源匱乏以及國內總需求相對較低的島國經濟體,其高學歷的人力資源[60]將大大有助於[61]產品附加價值的創新管理[62][63][64][65],因而擴大台灣的國際貿易。
2002年1月中華民國加入世貿組織,由於「一中原則」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因此使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稱加入。2011年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BERI)將台灣的投資環境排在全球第三位。[66]
台灣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計算機晶片代工生產國,也是先進的LCD面板製造、[67]DRAM計算機內存、網絡設備以及消費電子產品的設計和製造國。[68]主要的硬件公司包括宏碁、華碩、HTC 、富士康、台積電以及和碩。另一個主要的出口工業部門為紡織品產業,但由於勞動力短缺、間接成本增加、土地價格以及環境保護等原因,其重要性正在下降。[69]
台灣主要進口原材料及資本貨物,占進口總量的90%以上。台灣的大部分能源需求依賴進口。台灣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為美國,美國占台灣出口額的11.4%,進口額的10.0%。[70][71]。2010年中國大陸占台灣出口額的28.0%,進口額的13.2% 。[70][71]。台灣主要從中國大陸進口農業及工業原材料,主要向美國出口電子產品和消費品。隨着台灣人均收入的提高,對進口高品質消費品的需求也在增加。2002年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87億美元。
台灣與其貿易夥伴之間缺乏正式外交關係,但並未嚴重阻礙其迅速擴大對外貿易。台灣在60多個沒有邦交的國家設有文化或經貿辦事處,用以代表台灣的利益。除了加入世貿組織,中華民國還以「中華台北」(這個名稱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某些組織施加的影響)的名義加入亞洲開發銀行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這些發展反映了台灣經濟的重要性,以及希望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的願望。
台灣是亞洲開發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會員。台灣(簡稱中華台北[72])也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73]、國際能源署[74]的觀察員,國際商會的會員。2015年台灣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75]
2010年6月29日,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重慶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76][77]這可能會擴大台灣的出口市場。然而ECFA給台灣整體經濟帶來的真正利益與影響仍存在爭議。[78]此協議將允許台灣製造的500多種產品以低關稅或零關稅進入中國大陸市場。[79]台灣還與新加坡及新西蘭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80][81]中華民國政府還尋求與美國建立貿易協定。[82]
2023年6月1日,台灣與美國簽署21世紀貿易倡議,倡議框架包含貿易便捷化、法規制定、農業、反貪污、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非市場經濟等11項。[83]
2020年代因中美貿易戰及全球地緣政治變化的原因,台灣對中貿易額已逐年下滑,對美貿易額提高且出口夥伴多元化,[84][85]台商在中建構的供應鏈也逐步移往東南亞及歐美。[86]
1986年工業產值占台灣GDP的一半以上,到了2002年已逐漸下降到31%。[87]台灣工業已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向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其中電子與信息技術產業占工業部門的35% 。[87]台灣的工業部門主要由中小企業所構成,大企業較少。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向海外轉移,取而代之的是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產業。[88]台灣的製造業依賴代工及ODM模式而發展起來,在全球製造業中處於「早熟」階段。[89][90]資訊工業策進會[91][92]負責台灣資訊及通訊產業[93]的發展。工業技術研究院是台灣先進的應用技術研究中心。[94]台灣的藝術產業也很重要,2019年台灣藝術品銷售額達2.254億美元,台灣的收藏家和藝術家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上受到矚目。[95]
政府斥資18.3億美元發起「e-Taiwan」計劃,打算改善台灣的資訊及通訊基礎設施,主要涵蓋政府部門、民眾生活、商業、交通、寬頻五個領域。[96][97]該計劃旨在提高行業競爭力及政府效率,改善民眾生活質量,並將台灣的寬頻用戶數量增長到600萬。[97]2010年軟體行業增長了7.1%,產值達40億美元,占亞太地區總產值的3.3%。2009年數位內容產業增長了15%,產值達140.3億美元。[96]2010年光電工程產業(包括平板顯示器和太陽能光伏)總產值為2.2萬億新台幣,比2009年增長了40%,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 。[98]台灣參與了全球電子產業的價值鏈。[99]台灣IT產業中的電子元件和個人電腦行業有着國際級實力。[100]
台灣是全球運動用品的主要生產國,2020年總產值為新台幣598億元,其中產量的40-50%為室內健身器材。[103]台灣也是全球高爾夫器材的主要生產國,占全球產量的80%。[104]全球四大高爾夫器材代工商都為台灣企業,但這些公司正越來越多地以自己的品牌銷售產品。[105]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包含積體電路製造、設計和封裝。[106]台灣擁有技術先進的晶圓代工能力及完整的產業供應鏈。[106][107]2009年產值390億美元,在集成電路製造、封裝和測試領域產值居全球首位,設計方面為第二位。[108]台積電和聯華電子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製造商,聯發科技是全球第四大無廠半導體公司。[109][110]1987年台積電首創無廠半導體代工模式,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108][111]1977年工業技術研究院建立台灣首座3英寸晶圓廠,接着1980年聯華電子成立,到2002年台灣半導體產業擁有40座晶圓廠。[108][112][106]2007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超過美國,次於日本。[113]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使產業的出口和銷售受到影響,不過到2010年已恢復。[114][115]半導體製造業與美國同行進行着激烈競爭。[116][117]
過去20年台灣的資訊科技業在全球IT市場中有着重要角色。[118]1960年台灣基本沒有電子工業。[119]後來台灣政府為了建立資訊科技產業,開始專注於發展高科技專業技術、市場營銷和經營知識。[120]台灣以其產業資源和產品管理經驗成為亞太地區的資訊科技產業研發中心,全球主要供應商與之密切合作。[118]中小企業占有產業產值的85%,也有少數大企業。[118]一些中小企業通常以OEM(代工)或ODM(貼牌)模式製造產品,從而減少了用於研發的資源。[118] 因一些中小企業主要是OEM/ODM模式,所以通常不對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和營銷進行深入研究,而是依賴美國及日本的先進技術與關鍵零組件。[118]全球20家頂尖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公司在台灣設有採購辦事處。[121]台灣為《資訊科技協定》的簽署國,[122]從2002年1月1日起逐步取消IT產業關稅。[121]
台灣是全球電腦運算、通訊和資料管理中心,有很多大型伺服器集群在台灣運作。Google在彰化設有亞洲最大的數據中心。全球海底光纜網絡與台灣相連,台灣為重要的通訊樞紐。[123]
台灣的經濟奇跡奠基於農業。[124]1945年台灣被移交給中華民國後,政府頒布了「以農業發展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的長期戰略。[125]農業在早期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工商業增長的支柱。1951年農業占台灣GDP的35.8%[125],到了2013年已降為GDP的1.69%,總產值為新台幣4759億元。2013年台灣農業由種植業(47.88%)、畜牧業(31.16%)、漁業(20.87%)和林業(0.09%)所構成。[126]台灣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國際貿易自由化,政府實施新的農業政策,計劃將農業發展為更具競爭力及現代化的綠色產業。[127]
台灣只有25%的土地適合耕種,但幾乎所有的可耕地已被高度開發,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二耕甚至三耕。農業的發展遠慢於工業。台灣缺乏提高產業利潤所需的基礎設施投資及技術培訓,農場規模也不大,以上這些原因造成台灣的農業邁向現代化遇到困難。[128]1974-2002年間台灣農業人口穩定減少,促使農業委員會開始引進現代化的農場管理技術,並為農民提供技術培訓,也提供建立更好的農業生產及資源分配體系所需的諮詢服務。[128]推進農業機械化有助於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同時提高生產力;水稻和甘蔗的生產已完全機械化。[129]台灣的主要農作物是水稻、甘蔗、水果(很多是熱帶水果)及蔬菜。台灣的大米生產可以自給自足,不過需要從美國進口大量小麥。隨着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肉類的生產和消費急劇增加。台灣出口大量冷凍豬肉,但受到1997年爆發的口蹄疫影響。還出口包括魚類、水產養殖品、海產品、罐頭、冷凍蔬菜、穀物等農產品。台灣在加入世貿組織後預計農產品的進口將增加,並開放原先受到保護的農產品市場。
台灣缺乏自然資源,所需能源多數從國外進口(目前為98%)。[130]2002年台灣能源進口總額為115.2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131]傳統上工業部門一直為能源使用最多的產業,但近年來其能源消耗占比已從1986年的62%下降到2002年的58%。[131]能源消費以原油及石油產品為主(48.52%) ,其次是煤炭(29.2%)、天然氣(12.23%)、核電(8.33%)和水力發電(0.28%)。 [132]台灣所需石油也嚴重依賴進口,2002年有72%的石油來自中東。台灣本島的電力主要由台灣電力公司供應,1994年通過一項法案後允許獨立發電廠供電,提供了本島20%電力。[133]台灣所需的天然氣多數由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供應。[133]台灣目前有三座運作中的核電站。在建的第四座核電站於2014年封存。[134]台灣石化產業有李長榮集團、台灣中油、南亞塑膠、台灣化學纖維等公司。[135][136][137][138]
台灣人均能源消耗量與亞洲鄰國相當,[139]經濟部在2005年7月宣布,計劃到2025年減少1.7億噸二氧化碳排放。[140] 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514萬噸。[141] 政府還計劃在2020年前將能源效率每年提高2%,以進一步減少排放。[142]也計劃到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7%。[142]
台灣是全球第四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LED生產國。[143]2010年台灣安裝了超過166萬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器,安裝密度居世界第三。[144]台灣政府已安裝了155台風電渦輪機,可產生81.6兆瓦的電能,並有更多的項目正在計劃或建設中。[145]截至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台灣能源使用量的6.8%。[146] 2010年,綠色能源產業產值為109.7億美元。 [143]政府還計劃投資8.38億美元推廣可再生能源的,並額外投資6.35億美元用於研發。[146]
截至2017年台灣是全球第13大鋼鐵出口國。2017年台灣出口了1200萬噸鋼材,2018年的鋼鐵出口量增長了1%,來到1220萬噸。2017年台灣出口的鋼鐵約占全球鋼鐵出口總量的3%。2018年台灣鋼鐵出口量是全球最大鋼鐵出口國中國大陸的六分之一,第二大出口國日本的近三分之一。以貨物價值計算,鋼鐵出口額僅占2018年台灣出口貨物總額的3.6%。台灣向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鋼材。2009年到2019年台灣的鋼鐵出口增長了24%。2018年美國從台灣進口了鋼管及管材30萬噸。台灣向鄰國出口了大量鋼扁平材。2018年台灣不鏽鋼出口量約為50萬噸。[147]
台灣是世界第四大機床和機床零部件出口國。 大台中地區為機床製造商的聚集地。[148]
台灣達明機器人公司是世界第二大協作式機器人生產商。 [149]
台灣企業已加大投資在汽車電氣化方面,特斯拉有75%的供應商為台灣公司。[150]
漢翔航空工業為台灣的國防承包商,製造了T-BE5A高級教練機、F-CK-1經國號戰鬥機等飛行器。[151][152]
國家太空中心為台灣研擬與執行國家太空計畫的專責機構,台灣製造了福爾摩沙衛星七號、探空十號火箭、獵風者氣象衛星等太空產品。[153][154][155]
2017年台灣出口了162艘遊艇。[156] 2018年台灣是世界第四大遊艇生產國,次於意大利、荷蘭和土耳其。[157] 台灣建造了玉山級船塢運輸艦、光華六號飛彈快艇、沱江級巡邏艦等軍事艦艇,[158][159][160]自製防禦潛艦正在建造中[161]。台灣是世界主要漁業國家之一,相關的魚類加工業也很重要。[162]
台灣是生物科技產業重要的生產與研究國之一,政府為研究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補貼。2020年台灣生技產業總產值為5201億元新臺幣,其中健康與保健行業佔總產值的34.2%,醫療器械行佔總產值的32%,應用生物技術行業佔總產值的19%,製藥業佔總產值的14.8%。[163]
參考福布斯2019年發布的全球2000大上市企業指數,台灣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是:
排名 | 公司 | 總收入 (億美元) |
利潤 (億美元) |
總資產 (億美元) |
市值 (億美元) |
---|---|---|---|---|---|
1 | 鴻海科技集團 | 175.6 | 4.3 | 110 | 41.2 |
2 | 台灣積體電路 | 34.2 | 11.6 | 68 | 222.4 |
3 |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 3.5 | 0.1 | 73.0 | 4.1 |
4 | 富邦金融控股 | 21.9 | 1.6 | 250.6 | 14.9 |
5 |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 | 16.7 | 1.2 | 187.2 | 12.8 |
6 | 台塑石化 | 25.5 | 2 | 13.2 | 35.4 |
7 | 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 13.5 | 1.6 | 19.2 | 20.6 |
8 | 南亞塑膠 | 11 | 1.7 | 18.6 | 19.9 |
9 | 台灣塑膠公司 | 7.6 | 1.6 | 13.2 | 35.4 |
10 | 中國鋼鐵 | 13.3 | 0.8 | 21.9 | 12.6 |
11 | 中華電信 | 7.1 | 1.2 | 15.2 | 27.7 |
12 |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 3.2 | 0.9 | 115.2 | 12.4 |
13 |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 12.3 | 0.8 | 17.4 | 10.2 |
14 | 廣達電腦 | 34.1 | 0.5 | 21.5 | 7.6 |
15 | 統一企業公司 | 14.3 | 0.6 | 13.2 | 13.1 |
國民黨遷移到台灣前制定的《工會法》賦予勞工組織工會的權力。然而在台灣民主化以前,工會因受到嚴格的管制和國家社團主義的影響而使作用受限。[165]台灣民主化前的《工會法》規定,員工只能在公司組織工會,這代表不被允許組織行業層面的工會。此外,每個公司或地區只能存在一個工會。[165]不允許教師等特殊職業團體成立工會[166]。罷工和集體談判的權力也受到法律限制。[167]1930年的《集體談判協議》規定,如果沒有政府批准,集體談判在法律上是無效的。[167]1986年台灣開始民主化,使工會政策和參與工會的方式發生巨大改變。1986-1992年間加入工會的勞工增加了13%。[167]台灣出現了一些自治的非官方工會,包括2000年獲得法律承認的台灣總工會。[167]21世紀初期對《工會法》及《集體談判協議》進行了修正。修正後的《工會法》解除了對特殊職業團體的集體代表限制。[166]2008年的《集體談判協議法》保障了工會與雇主談判的權力。[167]
隨着1980年代台灣民主化進程的推進,對勞工的勞動權益及其勞動保護水準有所提高並增加。[168]1984年8月實施的《勞動基準法》是台灣首部全面的勞動保護法。[169]在勞動基準法實施前,《工廠法》是管理勞工事務的主要法律,但由於其涵蓋的企業及勞動問題範圍過小,而且沒有對違規者進行懲罰,因此在實際生活中沒有效用。[169]相比之下,《勞動基準法》涉及的企業及勞動問題範圍更廣,並對違法行為有著詳細的處罰細則。此法規定解僱員工前需要有通知期,並且要求給勞工更多的遣散費。[169]其他的勞動問題也受到的《勞動基準法》規範,包括合同、薪資、加班費、工傷事故補償等問題。[170]該法也明確規定對雇主的違法行為進行懲罰,包括罰款和刑事責任。[169]1987年8月1日勞動部成立,用來進行勞檢和執行《勞動基準法》。[170]
在台灣,企業中只要有一名雇員,雇主就有義務爲其繳納勞保費。勞工保險的繳納比例分為雇主70%、雇員20%、政府10%。[171] 在繳納社會保險(國民年金)方面,企業應按員工薪資的6%以上繳納。[172][173][174]
為了促進產業的研究和發展,台灣政府開始建立科學園區及特殊經濟區,並提供租金和水電費減免、稅收優惠和專門的貸款利率以吸引投資。其中第一個建立的是新竹科學園區,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於1980年建立[165],著重於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新竹科學園區被稱為台灣的「硅谷」[166][22],現已擴展至六個分區,占地1140公頃(11.4平方公里)。園區內有超過430家公司,雇員人數超過13萬人,2008年實收資本總額為361億美元。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晶片代工製造商台積電和聯華電子[175]的總部均設在園區內。自1980年以來,台灣政府已為科學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了超過10億美元,[176]並進一步擴建更多專業園區。總部位於園區內的工業技術研究院是台灣最大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致力於開發和研究應用工業技術,包括許多傳統工業(如紡織業)技術。[176]
繼第一個科學園區成功之後,最初由台南科學園區和高雄科學園區組成的南部科學園區於1996年成立,除企業之外也有多家研究機構(包括中央研究院)和大學在園區內設立了分支機構,著重於集成電路、光電、生物技術、精密機械,並積極發展綠能低碳及醫療器材等產業。[177]中部科學園區於2003年成立[178],雖然仍處於發展階段,但有許多企業(包括友達光電)已入駐園區並開始運營生產。[178]中部科學園區和其他園區一樣專注於發展集成電路、光電、生物技術、精密機械,2008年光電產業占其收入的78% 。僅這三個科技園區就吸引了價值超過4萬億元新台幣(1370億美元)的資本流入[179],2010年園區內的總收入達到新台幣2.16萬億元(728億美元)。[25]
臨海工業園區於1960年在高雄建立,[26]擁有490多家公司,主要從事賤金屬、機械和維修、非金屬礦產品、化學產品以及食品飲料製造等其他行業。[27]彰化沿海工業園區位於彰化縣,成立於1993年,擁有食品生產、玻璃、紡織、塑料等多種產業。[180]
台灣的工業和科學園區包括: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