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種首先由法國博物學家ÉtienneGeoffroySaint-Hilaire於1817年根據埃及亞歷山大的標本進行科學描述,該標本被指定為模式種。他將這種物種命名為Caranx rhonchus,具有拉丁語起源的特定加詞,意思是「吸食」或「呱呱叫」,指的是當從水中拉出時本種經常發出的聲音。[1][2]Caranx屬的物種放置後來被修改為Decapterus屬,儘管所有作者都沒有接受修訂,該物種狀態多年未確定。該物種於1919年由亨利·威德福勒(Henry Weed Fowler)以Caranx angolensis的名義獨立更名一次,在同義詞被識別之前,該物種同樣轉移到Decapterus屬。[3]
本魚體呈長橢圓形且側扁,背側輪廓與腹側輪廓大致相同,[4]背鰭2個,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28-32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5-28枚,胸鰭和臀鰭短,側線在前方呈微拱形,在背鰭葉末端後變直,兩個頜骨都有不規則的細小牙齒帶,[5]有50至58個鰓耙和24個椎骨。體呈藍綠色至橄欖綠色,腹部銀白色,通常有一條從頭部到尾鰭底部的黃色條紋。除了尾鰭黃色外,其他魚鰭是暗色透明的。第二背鰭在尖端有黑色斑點和狹窄的白邊,鰓蓋上也有黑斑,體長可達60公分,體重可達1公斤。
本魚成魚主要棲息在沙泥底質的大陸棚、稚魚則活動在河口、潟湖等淺水域,成群活動,有時會混在其他種類的魚群中,屬肉食性,以其他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6][7]獵物依年齡及季節變化所佔的比例不同,主要在白天獵食。為重要的商業性魚類,在摩洛哥、塞內加爾和地中海的漁業捕撈數量最多,主要用拖網、圍網和刺網捕撈,糧農組織漁獲量統計數據表明,2002年至2007年期間,非洲和歐洲每年的捕撈量為每年1500至3700噸,以生鮮、冷凍、燻製、鹽醃出售,用於魚粉和油。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