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亨利·貝爾(法語:Marie-Henri Beyle,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筆名斯湯達爾Stendhal法語:[stɛ̃dal][stɑ̃dal],一譯斯丹達爾司湯達),是一位19世紀的法國作家。他以準確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練的筆法而聞名。他被認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現實主義的實踐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紅與黑》(1830年)和《帕爾馬修道院》(1839年)。

Quick Facts 馬利-亨利·貝爾 Marie-Henri Beyle, 出生 ...
馬利-亨利·貝爾
Marie-Henri Beyle
出生(1783-01-23)1783年1月23日
法蘭西王國多菲內省格勒諾布爾
逝世1842年3月23日(1842歲—03—23)(59歲)
法蘭西王國法蘭西島省巴黎
職業作家
文學運動現實主義文學
Close

生平

貝爾生於1783年,父親是律師舍呂賓·貝爾,母親是亨利埃特·加尼榮。他的兩個妹妹出生於1786年和1788年,1790年他的母親因產褥熱去世。

他的父親是格勒諾布爾議會中的一位律師,在1794年因政治原因被捕。他與父親素來不睦,他青少年時期的鬱鬱不樂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桀驁不馴的性格造成的。在12歲前,他由一位教士負責教育,後者使他產生了對宗教信仰的長久的仇恨。後來,他進入了新建的格勒諾布爾的中心學校學習,1799年他持推薦信到了與貝爾家有親戚關係的達呂家。彼埃爾·達呂給了他一個陸軍部的職位,1800年5月7日,貝爾與達呂兄弟一起,跟隨拿破崙意大利進軍。作為政府的書記員,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一直受他青睞的城市——米蘭度過的。他的小說《帕爾馬修道院》中的很大一部分似乎受到了這段生活經歷的影響,帶有自傳性。

他是馬倫哥之役的目擊者,並於此後加入了龍騎兵第六龍騎兵團,10月23日,被提升為少尉。他快速升遷,成了米勞德將軍的副官。但1802年亞眠平定後,他回到巴黎,為求學辭去了軍職。在那裡,他遇見了女演員梅拉妮·吉爾貝,並跟着她去了馬賽。貝爾的父親聽說了這樁風流韻事後就不再給他寄錢,所以貝爾不得不為一個蔬菜商工作,當營業員。然而,梅拉妮·吉爾貝為了跟一個俄國人結婚拋棄了貝爾,因此,他重返巴黎。1806年,他參加了共濟會會員分會:聖加洛林會。依靠達呂家的影響,他得到了戰時專署中的一個職位,1806到1814年間,他在這個職位上工作很成功。1812年7月23日,他隨軍前往俄國,9月14日到達莫斯科,之後他取道維爾紐斯柯尼斯堡撤回巴黎

拿破崙倒台後,他拒絕在新政府中任職,定居於米蘭,在那裡他遇到了佩利科,曼佐尼,拜倫勳爵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人物。在米蘭,他陷入了與一個叫安熱拉·P的女子的情感糾葛中,以前造訪這座城市的時候,他就徒勞地仰慕過她。1814年,他以亞歷山大-凱撒-朋培的筆名出版了《Lettres écrites de Vienne en Autriche sur le célèbre compositeur, Joseph Haydn, suivies d'une vie de Mozart, et de considerations sur Métastase et l'état présent de la musique en Italie》一書。他的關於海頓的信的內容抄襲自約瑟夫·卡帕尼的《海頓》,而書中涉及莫扎特的內容也極少是原創性的。此書在1817年以《海頓莫扎特梅達斯太斯的生平》的書名再版。他的著作《意大利繪畫史》原本是獻給拿破崙的。

1821年,由於和一些意大利愛國者的友誼,貝爾受到了奧地利政府的懷疑,被逐出了米蘭。在巴黎,他感覺自己是個陌生人,因為他從不承認當時法國的藝術,如文學、音樂或繪畫的價值。但他仍拜訪巴黎的文學沙龍,並且在那些聚集在德·特拉西身邊的思想家中尋找朋友。在這段時間,他出版了《論愛情》(1822),此書在11年中只賣出17本,儘管它日後很有名;《拉辛與莎士比亞》(1823-1825);《羅西尼傳》(1824);《D'un nouveau complot contre les industriels》(1825);《羅馬漫步》(1829)和他的第一部小說《阿爾芒絲》(1827)。

Thumb
斯湯達爾位於蒙馬特公墓的墓地

七月革命後,1830年9月25日,他被提名為駐的里雅斯特的大使,但奧地利政府拒絕了他,因此他被送往奇維塔韋基亞。他啟程後,《紅與黑》出版了,卻沒有激起人們什麼興趣。1833年在巴黎度假時,他結識了喬治·桑阿爾弗雷德·德·繆塞。1835年1月,貝爾被提名為榮譽軍團騎士。1838年他出版了《旅人札記》,1839年出版了《帕爾馬修道院》,這是他最後發表的一部作品,同時也是第一部真正獲得成功的作品,儘管他先前的作品已經在小範圍內引起了重視。巴爾扎克曾在《巴黎人雜誌》中興致勃勃地談到這部小說。貝爾待在奇維塔韋基亞馬虎地完成他的大使義務,不斷犯錯,直到去世。

1841年4月5日,貝爾第一次中風。一年後,1842年4月22日,晚上散步時,他又一次中風。羅曼·科倫布碰巧發現了他,把他帶回了旅館。次日清晨貝爾在那裡去世,再沒有恢復意識,在場的有羅曼·科倫布和亞伯拉漢·康坦汀。1842年4月24日,他被葬在蒙馬特公墓。他一直夢想着被埋在意大利,墓碑上寫着:米蘭人阿里戈·貝爾長眠於此,他活過,寫過,愛過。

貝爾的筆名斯湯達爾無疑來自今天的薩克森-安哈爾特施滕達爾這個地方,然而他怎麼會起這個名字尚存爭論。根據一種看法,貝爾選擇這個名字是為了向來自斯湯達爾的約翰·J·溫克爾曼致敬。與此相反,根據另一種看法,貝爾甚至表示過對溫克爾曼的輕蔑,而他選擇這個筆名是因為他家在此擁有田產。

年表

青年

  • 1783年1月23日,斯湯達爾在於法國東南部的格勒諾布爾市出生。他的父親舍呂賓-約瑟夫·貝爾是最高法院律師;母親卡洛琳-阿黛拉伊德-亨利埃特·加尼榮是一位醫生的女兒。
  • 1789年法國大革命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獄
  • 1790年9月22日,國民大會宣布法蘭西為共和國。
  • 1796-1799 在格勒諾布爾中心學校讀書,曾獲美文獎和數學首獎。1799年,執政府成立,拿破崙第一執政。斯湯達爾於10月底去巴黎,往依表兄達呂。達呂是拿破崙麾下大員。

拿破崙時期

  • 1800年5月,拿破崙率軍越阿爾卑斯山南下意大利,戰勝奧地利軍。斯湯達爾隨軍前往,6月初入米蘭,9月23日被任命為第六龍騎兵少尉。
  • 1801年,因病回格勒諾布爾休養。
  • 1802-1803年,離開軍隊。開始學習英語,博覽群書,常與戲劇界人士交往,想做劇作家。
  • 1804年4月,經日內瓦里昂巴黎,與女演員梅拉妮·吉爾貝(藝名路阿松)戀愛。5月拿破崙稱帝,建立第一帝國
  • 1805年,路阿松應聘到馬賽演出,斯湯達爾隨同前往,在一家經營食品的商店幹活。
  • 1806年,與路阿松分手,7月回到巴黎。9-12月,跟馬夏爾·達呂至普魯士,被任為不倫瑞克軍事特派員助理。
  • 1807-1808年,在不倫瑞克。1808年12月返回巴黎
  • 1809-1810年接受彼埃爾·達呂的命令去斯特拉斯堡維也納。因病未參加瓦格拉姆戰役(7月6日)。不久仍回巴黎,被任命為國務會議助理,後又任命為帝國動產及建築物督察。
  • 1811年結識女友安熱拉·佩埃特拉古阿,在意大利遊覽。11月末,回巴黎。
  • Thumb
    1812年12月拿破崙從俄羅斯撤退期間,司湯達在維爾紐斯的住所上的牌匾
    1812年7月,拿破崙率大軍遠征俄國,斯湯達爾作為後勤官員參與此役。9月14日至10月16日在莫斯科,隨後就是撤退,僅以身免。
  • 1813年1月31日回到巴黎。隨奉派去德國,被任為西里西亞省總管,因染炎症,返回巴黎。
  • 1814年,拿破崙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復辟。7月20日,斯湯達爾去米蘭,8月10日到達。
  • 1815年,「百日政變」。拿破崙與聯軍戰於滑鐵盧,敗績。斯湯達爾在米蘭,投入寫作。《海頓、莫扎特、梅達斯太斯的生平》出版(巴黎),筆名為路易-亞歷山大-凱撒-龐培。

意大利時期

  • 1816年,在米蘭格勒諾布爾羅馬。識意大利詩人蒙蒂、作家西爾微·佩利科、英國詩人拜倫。繼續從事寫作。
  • 1817年,在意大利。《意大利繪畫史》在巴黎出版,筆名M.B.A.A.。《羅馬那不勒斯佛羅倫薩》在倫敦出版,作者第一次用斯湯達爾的筆名。歲末開始寫《拿破崙傳》,未完成,後來於1876年出版。
  • 1818年,在米蘭,認識女革命者瑪蒂爾德·鄧布洛夫斯基(斯湯達爾稱她梅蒂爾德),傾心熱戀,但無結果。
  • 1819年,在米蘭佛羅倫薩。父親去世。
  • 1820年,在米蘭。自由派人士以為他是政府坐探,而當時控制着意大利北部的奧地利政府又認為他是燒炭黨人,斯湯達爾處境困難。
  • 1821年,被奧警方驅逐出境。

旅居時期

  • 1822年,《論愛情》在巴黎出版。
  • 1823年3月,《拉辛與莎士比亞》(第一部分)在巴黎出版。同年11月,《羅西尼傳》出版(巴黎)。
  • 1824年,經常來往於羅馬、巴黎、格勒諾布爾之間。結識居利阿爾伯爵夫人。
  • 1825年3月,《拉辛與莎士比亞》(第二部分)出版(巴黎)。
  • 1826年,與居利阿爾夫人交絕。開始寫小說《阿爾芒司》。去倫敦。
  • 1827年,在巴黎、意大利、倫敦。8月,《阿爾芒司》出版。
  • 1828年1月1日到達米蘭,再為奧地利警方驅逐,稱他的《羅馬、那不勒斯和佛羅倫薩》一書中政治觀點是「反宗教、反道德、反奧地利的」。1月底,返回巴黎。結識阿爾貝·德·魯邦勃雷。
  • 1829年《羅馬漫步》在巴黎出版。9-11月,在法國西南部旅行。
  • 1830年,七月革命。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登位,資產階級掌權。9月,斯湯達爾被任命為法國駐的里雅斯特領事,但奧國政府拒絕接受,乃改任駐奇維塔韋基亞領事(該地為教皇領地)。11月,小說《紅與黑》在巴黎出版。

奇維塔韋基亞時期

  • 1831年4月17日,斯湯達爾到達奇維塔韋基亞任所。
  • 1832年,在奇維塔韋基亞。寫作《自我中心回憶錄》,此書至1892年出版。
  • 1833年,在奇維塔韋基亞。8月,回巴黎度假。
  • 1834年,在奇維塔韋基亞、羅馬。開始寫作《呂西安·婁凡》(又名《紅與白》),未完成。此書至1901年才出版。
  • 1835年底,開始寫《亨利·勃呂拉傳》,至1890年才出版。
  • 1836-1837年,在法國、瑞士、萊茵地區荷蘭、比利時諸地旅行。
  • 1838年,去英國旅行。6月,《旅人札記》在巴黎出版。
  • 1839年,回到奇維塔韋基亞。4月,用五十二天寫成的小說《帕爾馬修道院》在巴黎出版。《意大利遺事》出版(巴黎)。寫《拉米埃爾》。
  • 1840年,在奇維塔韋基亞。
  • 1841年,3月15日,初次中風。休假,回到巴黎。
  • 1842年,3月22日傍晚在巴黎街上行走時突然患腦溢血,經搶救無效,於23日清晨2時去世。

評價

斯湯達爾的聲譽實際上源於兩部小說:《紅與黑》和《帕爾馬修道院》。前一部小說的情節來自幾年前發生的一些真實的事件。小說中的於連·索雷爾是一個上流家庭的家庭教師,他引誘了他學生的母親。最後他想殺了她,以此報復她給他情人瑪蒂爾德·德·拉·莫爾小姐的家人寫信。如貝爾自己所說,於連是他的一幅肖像。《帕爾馬修道院》表現的意圖不那麼統一。故事的框架主要來自他的個人經歷。法布里斯滑鐵盧的經歷是他向意大利進軍時的經歷,女伯爵彼特拉尼拉是他的安熱拉。但在這兩本小說中,前一部簡練凝重,後一部更生動,各有大量的喜愛者。

著作

他的遺作中有

  • 拿破崙傳》(1875)的片斷;
  • Mélanges d'art et de littérature》(1867);
  • 意大利遺事》(1885),包括《卡司特盧的女修道院院長》,《秦奇一家人》,《維托里亞·阿科朗博尼》,《法尼娜·法尼尼》和《帕利亞諾公爵夫人》,其中一些已經單獨發表過;
  • 《長篇小說和中篇小說》、《Nouvelles indites》(1855);
  • 《書信集》(兩卷本,1855);
  • 《拉米埃爾》、他1801年到1814年的日記,其中的向俄國和德國進軍的部分遺憾地遺失了;
  • 亨利·勃呂拉傳》(1890),一部遮遮掩掩的自傳,主要描述了他不少的愛情故事;
  • 私人信件(1892);
  • 呂西安·婁凡》,(一譯《紅與白》,1894);
  • 自我中心回憶錄》(1892);
  • 未發表的信件

出版

  • 《意大利繪畫史》,巴黎,1817
  • 羅馬那不勒斯佛羅倫薩》,昂古蘭姆,1817
  • 《論愛情》,巴黎,1822
  • 拉辛莎士比亞》,巴黎,1823
  • 羅西尼傳》,巴黎,1823
  • 《拉辛與莎士比亞II》,巴黎,1825
  • 《D'un nouveau complot contre les industriels》,巴黎,1825
  • 《阿爾芒絲》,巴黎,1825
  • 羅馬漫步》,巴黎,1829
  • 《紅與黑》,巴黎,1830
  • 《旅人札記》,巴黎,1838
  • 《帕爾馬修道院》,巴黎,1839
  • 《意大利遺事:卡司特盧的女修道院院長(外兩篇:維托里亞·阿科朗博尼;秦奇一家人)》,巴黎,1839
  • 《Idées italiennes sur quelques tableaux célèbres》,巴黎,1840

遺作

  • 《書信集》
  • 《日記》(1801-1823)
  • 《新哲學》
  • 《戲劇集》
  • 莫里哀莎士比亞,喜劇和笑》
  • 《意大利派繪畫》
  • 《意大利散論》
  • 《政治和歷史雜談》
  • 《英國來鴻》
  • 《藝術散論》
  • 《長篇小說和中篇小說》
  • 《自我中心回憶錄》
  • 《呂西安·婁凡》
  • 《亨利·呂勃拉傳》
  • 《法國南方旅行記》
  • 《拉米埃爾》
  • 《Mélanges intimes et Marginalia》

中文譯本

  • 《司湯達文集》,上海譯文出版社
    • 《紅與黑》,黎烈文譯,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8,ISBN 957-39-0212-5
    • 《紅與黑》,郝運譯,2003,ISBN 7-532-72811-0
    • 《紅與白》,王道乾譯,2003,ISBN 7-532-72809-9
    • 《紅與綠》,郝運,周克希等譯,2003,ISBN 7-532-73171-5
    • 《帕爾馬修道院》,郝運譯,2003,ISBN 7-532-72810-2
    • 《阿爾芒絲》,李玉民譯,2003,ISBN 7-532-73402-1
    • 《意大利遺事》,徐和瑾,王振孫譯,2004,ISBN 7-532-73376-9
  • 《司湯達散文》,徐知免編,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ISBN 9787504332127
  • 《斯丹達爾自傳》(《亨利·勃呂拉傳》刪節本),周光怡譯,楊劍編,江蘇文藝出版社,1998,ISBN 7-5399-1253-7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