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不說(英語:Don't ask, don't tell)是美軍1994年2月28日至2011年9月20日間對待軍隊內同性戀者的政策,由時任美國總統的比爾·克林頓提出。不問,是指美國政府雖不支持同性戀者參軍,但軍隊中的長官不得詢問軍隊成員的性傾向,也不得在沒有掌握足夠證據的情況下對軍隊成員的性取向進行調查。不說,即為,只要同性戀者不公開自己的性取向,長官就不會試圖揭露、驅逐同性戀者。但在此期間,仍有軍隊長官對疑為同性戀者進行未經授權的調查,引起部分服役人員的不滿,他們將該政策擴張為「不問,不說,不要從事,不要騷擾」(Don't ask, Don't tell, Don't pursue, Don't harass)。[1]其中最核心的是,有不少同性戀軍人因公開性傾向而被除役。
此項政策禁止軍事人員歧視或騷擾軍隊內部非公開的同性戀或雙性戀者,而將公開的同性戀和雙性戀者排除在外,原因則是他們的存在對美國軍隊的士氣、秩序和紀律造成巨大的威脅。[2]該政策於2011年9月20日廢除,此後,美國的同性戀者正式可以公開服役。
起源
「不問不說」政策是基於美國國會1993年通過的禁止公開性傾向的同性戀者在軍中服役的法律,當年的這一法律是前克林頓政府與國會妥協的結果,時任總統的比爾·克林頓上任後即支持並推動允許同性戀者在軍中服役,但當時的許多國會議員(包括保守派民主黨議員)和高階軍官對此持反對立場,認為會影響軍隊士氣。[3]最終折中方案通過的所謂「不問不說」的法律禁止軍方詢問軍人的性傾向,但也禁止軍人公開自己是同性戀者。之後美國共有1400多名軍人因違反或藐視這項政策而被開除。
反對派的典型代表,海軍發言人克雷格·奎格利曾表示:「同性戀者可謂是惡名昭彰,性生活混亂,他們的存在,會讓異性戀者感到極為不便。」[4]
1993年,在一次針對此項政策的辯論中,美國國防研究所提供了一份由國防部部長辦公室出台的關於「性取向與軍隊同性戀政策」的研究,名為「選擇與評估」。該研究表明:如果該政策能小心謹慎的實行,且對徵募新兵和現役士兵的留守只產生少量甚至無負面影響,軍方對同性戀的禁令可以被適當的放寬。[5]
1993年5月5日,同性戀研究領域的權威, 格雷高利·賀瑞克證實到:「研究表明,無任何證據可證明同性戀不適合參軍,此外,也無證據表明異性戀者無法與在親密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異性戀者無法克服他們對同性戀者的偏見和歧視這一說法是有誤的。」[6]
在美國國會中,喬治亞州民主黨議員山姆·那姆是反對同性戀參軍的代表人物;以馬薩諸塞州的民主黨國會議員巴內·弗蘭克為代表的改革派則是主張實施溫和的改革,雖然他們最終還是投了反對票;巴里·戈德華特,前共和黨參議員,一位已退休的少將,則是支持軍中可以公開其同性戀取向,他認為軍人最重要懂得開槍而非其私生活。在大量有組織的反同性戀組織反對並受到黨內壓力下,時任總統克林頓難以兌現他競選時的承諾,只得退而求其次,以折中妥協的辦法通過了「不問,不說」這項法令。[7]
現役軍人合法權益保護組織(Servicemembers Legal Defense Network)於1993年成立,旨在消除軍中對同性戀的歧視,保護其合法權益。
法庭對峙
2006年4月,美國空軍少校瑪格麗特·維特向美國華盛頓西部地區法院提起訴訟。美國空軍自2004年7月起在維特沒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同性戀取向的情況下開始調查維特的性取向,她在5個月後被勸退。而此時,距離她完成20年的兵役並獲得全額空軍退休金僅有不足一年的時間。[8]維特認為「不問,不說」違反了實質性正當法律程序,平等保護條款和程序性正當法律程序,並尋求宣告救濟和禁止令救濟。該案件在地區法院被駁回後,維特又上訴至第九巡迴上訴法庭。第九巡迴上訴法庭支持了維特關於實質性正當法律程序和程序性正當法律程序的申訴並駁回了她關於「不問,不說」違反平等保護條款的申訴。第九巡迴上訴法庭根據2003年最高法院審理的勞倫斯案認定「不問,不說」有待密切觀察。只有在該問題關乎國家利益,即「不問,不說」顯著地推動了國家利益,並且不存在其他任何對人侵擾較少的方法來獲取這些利益時才能採用。而勸退維特並沒有為美國帶來更多利益。
在這之後,奧巴馬政府並沒有在2009年5月3日的期限之前向最高法院上訴。期限過去後,該案又重新發回地區法院審理。[9]2010年9月24日,地區法官羅納德·雷頓判決開除維特違反了憲法所規定的她應該享有的權利,並且空軍應該恢復她的職位。[10]
2010年,一樁由美國共和黨同性戀組織小木屋共和黨人在2004年提起的訴訟開始審理。[11]原告方認為「不問,不說」的政策侵犯了同性戀者的言論自由和公開結社的權利,還違反了正當法律程序,因此是違背憲法的。政府則認為「不問,不說」對於保護國家的合法利益十分必要。[12]
2010年9月9日,法官弗吉尼亞·菲利普斯對該案作出判決,認定禁止公開同性戀者服兵役的行為違反了美國《憲法修正案》的第一條和第五條,法官同時認為「不問,不說」的政策對軍隊產生了「直接且有害的影響」。[13][14]2010年10月12日,她頒布了立即生效的禁止令,禁止國防部繼續執行「不問,不說」政策並且要求軍隊中止一切基於此政策的開除,隔離等程序。[15][16]隨後,司法部提出暫時擱置該政策,[17]第九巡迴上訴法庭在10月20日批准擱置[18][19]並將這條禁止令擱置至11月1日。[20]
關於「不問,不說」的辯論
1999年12月底,前任海軍陸戰隊司令小卡爾·埃普坦·芒迪將軍表示支持「不問,不說」政策的繼續執行。他引用了海軍在1995年至1999年5年間被開除者的數據。數據顯示,75%的被開除者是由於自願承認自己同性戀者的身份。其中49%發生在服役的最初6個月內,這段時間內新兵最有可能重新衡量自己參軍的決定是否正確。芒迪認為,「軍人代表了社會的價值觀。在同性戀者還沒有被美國主流文化所接受的情況下,軍人們更加沒有理由去接受同性戀者。軍隊打贏戰爭,保護國家的使命要求軍隊必須有強大的凝聚力,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團隊合作。同性戀這種不為多數美國人所接受的行為會削弱軍人對軍隊統一性的信仰。這種統一對軍隊贏得戰爭是至關重要的。不能為了滿足少部分特殊群體的私慾而將整個軍隊的一致性置於險境。」[21]
2004年7月,美國心理學會提出,「不問,不說」政策「歧視特定性取向」,並且表示「實際證據並不能顯示性取向與團隊一致性,士氣,招募士兵和留在部隊中等軍事有效性有任何聯繫。」同時,他們認為美國軍隊既然能在過去克服種族和性別歧視,那麼也就可以接納過去被排除在外的群體。[22]
「不問,不說」政策為美國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2005年2月,美國審計總署發布了「不問,不說」政策的估計成本。報告顯示在1994年至2003年間,美國至少花費了9540萬美元用於招募和9510萬美元用於訓練替代那些被開除者的士兵。另外,他們指出實際數字可能更高。[23]
2006年2月,加利福尼亞大學藍絲帶委員會發表了對於前一年美國審計總署的對於「不問,不說」政策成本分析的評估。該委員會的報告認為美國審計總署沒有考慮到被開除軍人的離開對軍隊造成的損失。他們認為政策的總成本更接近於3億6300萬美元,包括被開除軍人的旅費1430萬美元,訓練指揮官的開支1780美元,訓練其他士兵用於替代被開除士兵的花銷2億5240萬美元,和招募新兵的開支7930萬美元。[23]
「不問,不說」政策為美國軍隊帶來了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據《紐約時報》報道,自1993年該政策在國會通過以來,至少有11,000位軍人被開除,其中不乏情報、醫療、反恐等關鍵領域的人才。[24]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大大提高了美國軍隊對於阿拉伯語等語言方面的人才的需求。儘管如此,軍隊還是開除了59名精通阿拉伯語的同性戀軍人和9名精通波斯語的同性戀軍人。[25]在軍隊承擔着多種職能卻面臨人才短缺的今天,「不問,不說」政策的代價對美國來說實在是太高了。
對此,軍事準備中心主席伊蓮·唐納利回應說所有的開除都是由軍隊未能在招募新兵時調查他們的性取向造成的。她說「我們可以將這種損失降至接近於零的水平如果國防部取消『不問,不說』政策······我們沒有必要訓練那些不適合成為武裝部隊的一員的人。」[26]
在2010年2月2日的國會聽證會上,參議員約翰·麥凱恩收到了一封由「上千名退役將軍」簽名的信件。信上說「我們堅定不移地相信這條在國會通過用於在武裝部隊這一特殊環境下維護良好秩序,紀律和士氣的法律應該獲得持續的支持。」[27]這場聯名信運動是由軍事準備中心主席伊蓮·唐納利組織的。長久以來,她一直是軍隊完全男性化和異性戀化的支持者。[28]
然而,一個反對「不問,不說」政策的退伍軍人組織「服役聯盟」對這份報告的可信度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這些簽名的軍官並不知道他們參與了怎樣一場運動,也無從得知那些人拒絕在聯名信上簽字。這些簽名的軍官的平均年齡是74歲,其中最年長的已經98歲。「服役聯盟」提出「這些軍官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曾經在『不問,不說』政策實行期間服役,更不用說在21世紀了。」[29]
數據
多數數據統計表明,在「不問,不說」政策下,美國有更多的同性戀軍人因公開其性傾向而被逐出軍隊。
年份 | 海岸防衛隊 | 海軍陸戰隊 | 海軍 | 陸軍 | 空軍 | 總人數 |
---|---|---|---|---|---|---|
1994[31] | 0 | 36 | 258 | 136 | 187 | 617 |
1995[31] | 15 | 69 | 269 | 184 | 235 | 772 |
1996[31] | 12 | 60 | 315 | 199 | 284 | 870 |
1997[31] | 10 | 78 | 413 | 197 | 309 | 1,007 |
1998[31] | 14 | 77 | 345 | 312 | 415 | 1,163 |
1999[31] | 12 | 97 | 314 | 271 | 352 | 1,046 |
2000[31][32] | 19 | 114 | 358 | 573 | 177 | 1,241 |
2001[31][32] | 14 | 115 | 314 | 638 | 217 | 1,273 |
2002[31][32] | 29 | 109 | 218 | 429 | 121 | 906 |
2003[31] | – | – | – | – | – | 787 |
2004[33] | 15 | 59 | 177 | 325 | 92 | 668 |
2005[33] | 16 | 75 | 177 | 386 | 88 | 742 |
2006[31] | – | – | – | – | – | 623 |
2007[31] | – | – | – | – | – | 627 |
2008[34] | – | – | – | – | – | 619 |
2009 | – | – | – | – | – | 428 |
2010[35] | 11 | – | – | – | – | 261 |
總計 | ≥156 | ≥889 | ≥3,158 | ≥3,650 | ≥2,477 | 13,650 |
注: 非官方數據,只包括已公開身份的被除役的士兵,因部分士兵沒有公開性傾向,而部分數據亦不準確。 |
-
Rear Adm. Vic Guillory, commander of U.S. Naval Forces Southern Command and U.S. 4th Fleet leads DADT repeal training for Tier 2 command leadership at Naval Station Mayport, March 17, 2011
-
Naval Special Warfare Command personnel watching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Adm. Gary Roughead during DADT repeal training, April 6, 2011
-
DADT Repeal training for enlisted, officer and civilian staff at Naval Medical Center San Diego, May 5, 2011
廢除
2005年3月,眾議員馬丁·蒂·密翰(Martin T. Meehan)提出關於提高軍隊戰鬥準備法案。這項法案修改了《美國法典》第十篇「武裝力量」中的部分條令,旨在廢除軍隊裡實行的「不問,不說」的政策,保護軍隊中同性戀者的權益。[36]這項法案在2006年得到了105位民主黨和4位共和黨眾議員的支持。他在2007年和2009年又重新提出了這項法案引起參議院的關注。[37]
2008年大選,作為參議員的民主黨奧巴馬支持全面廢除軍隊中禁止同性戀服役的各項法律,[38]但他當選後,表示廢除禁令令的頒布可能會推延到2010年,因為廢除令要先得到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和被任命的政治官員的一致通過才能遞交給國會。[39]在當選總統之後,他加大力度支持公開同性戀服役,並聲稱政府每年因「不問,不說」這項政策要花費巨資驅逐同性戀士兵退役。[40]2010年,奧巴馬在國會大廈闡述他的立法議程,表明了他與國會和軍隊一同努力保障同性戀者能夠在軍隊服役的決心。
兩院的民主黨均支持「不問,不說」的廢除禁令,並提出修改國防授權法案。2010年5月27日,美國眾議院以234比194票表決結果,[41]通過莫非修訂案。[42]2010年5月28日,參議院也通過該修訂法案。[43]同年9月,以約翰·麥凱恩為首的共和黨阻撓議案表決通過。民主黨以四票之差未能通過國防授權修訂案。[44]
2010年11月30日,國防部綜合評估工作組針對「不問,不說」這項禁令在115000名現役軍人和預備軍中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30%的軍人認為將同性戀納入軍隊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在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認為同性戀在軍隊會產生消極影響的占到40%—60%[45] ;69%的軍人聲稱自己已經在和同性戀者共事,而他們中92%的人認為同性戀的存在並沒給他們帶來消極的影響。[46]30位軍隊機構的專家學者認為該調查反映了公開同性戀並不會危害軍隊,呼籲關於廢除禁令的辯論馬上終止。[47]
針對國防部綜合評估組的調查,美國參議院在2010年12月2日和3日舉行了為期兩天的聽證會。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聯席會議參謀長邁克·穆倫聲明要儘快推行廢除禁令。 [48]海軍陸戰隊表示反對。
2010年12月15日,美國參議院以65比31票表決結果,批准廢除禁令。[49] 奧巴馬於2010年12月22日正式將此法令簽署生效。[50]
廢除禁令通過後,該法令的具體實施還要經過美國國防部的具體籌劃,以及美國奧巴馬總統、美國國防部長、聯席會議參謀長在國會的聽證,以保證此舉不會影響美國的戰鬥準備、軍隊戰鬥力、集體凝聚力和募兵情況。[51]
2011年1月,參議員杜肯·蒂·亨特提出了推遲廢除禁令的法案,要求除美國奧巴馬總統、美國國防部長、聯席會議參謀長之外,所有軍隊首領都必須提交廢除禁令可行鑑定才可以正式通過該法令。[52]而在當月29日,國防部出台政策要求軍隊加快落實廢除「不問,不說」的禁令,儘管國防部表明廢除禁令可能在2011年無法全面實現。[52]
在國防部出台的方針的指導下,美國海軍承認同性戀婚姻的合法性,並允許同性戀在海軍基地舉行結婚儀式。海軍牧師在不違背當地法律和不與自己的宗教信仰衝突的前提下,還可以為同性戀主持婚禮。然而,同性戀夫婦依舊無法獲得聯邦政府給予異性戀夫婦的婚姻優惠政策,例如稅款、社會保障、醫療補助和住房補貼。在共和黨的阻撓下,大部分官員預測該項廢除令要到2011年夏天才能全面落實。[53]
2011年7月2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美國國防部長萊昂·帕內塔、聯席會議參謀長邁克·穆倫共同簽署了廢除令可行鑑定,「不問,不說」這項法令在2011年9月20日正式被廢除。[54]國防部發言人聲明凡曾因「不問,不說」法令被驅逐出軍隊的同性戀者都可以重新入伍。9月30日,國防部修改規章制度,不再將同性戀行為作為行政分離的基礎。[55][56]
廢除之後
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幾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出恢復「不問,不說」政策,包括米歇爾·巴赫曼、里克·佩里以及里克·桑托勒姆[57][58]。
參選人之一、前眾議院議長紐特·金里奇提出對廢除法案進行全面的審查。[59]
屬於黨內右派自由意志主義的眾議員榮·保羅對廢除法案投了贊成票,堅持支持軍隊招募公開的同性戀者服役。[60]Herman Cain 認為這一議題分散了注意力,並反對恢復「不問,不說」政策。[61]
屬於黨內溫和派的前麻省州長米特·羅姆尼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軍事行動漸漸平息,這使他不再反對廢除法案,也不想再對這一政策做任何改變。[62]
2011年9月22日,在一場共和黨候選人的電視辯論中,一位在伊拉克服役的美國士兵通過視頻問了一個關於廢除「不問,不說」政策的問題,觀眾席上發出了喝倒彩的聲音。當時候選人都沒有注意到這一情形,也沒有做出回應。[63]兩天後,奧巴馬在人權運動的一次晚宴上評論了這一事件:「你想成為軍隊的總司令嗎?你可以從站出來為美國的軍人們辯護開始,即使這在政治上不是很適宜的行為。」[64]
2012年6月,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的共和黨主席、參議員Howard McKeon表示,「不問,不說」政策的廢除早已塵埃落定,即使羅姆尼當選也不會恢復,雖然他黨內的其他人可能會這麼做。[65]
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ABC)2010年12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7% 的美國人認為公開其性向的同性戀者有權在軍隊服役。這一數據與前兩年的結果相比區別不大,但代表了近年郵報與ABC聯合民調的最高支持率。這一結果越過了黨派與意識形態的界限,絕大多數的人都投了贊成票,支持率在民主黨中達86%,共和黨74%,無黨派人士74%,自由黨92%,保守黨67%,福音派新教徒70%,以及非宗教界人士84%。[66]
皮尤研究中心在2010年11月的一項調查中發現,58%的美國人贊成公開的同性戀者服兵役,反對的人(27%)還不到支持者人數的一半。[67]而CNN民意研究中心在2010年11月的調查顯示,支持率達72%,反對者占23%。[68]CNN的調查中心主任Keating Holland說,兩次調查的差異在於不願發表意見的人數——皮尤調查中占16%而在CNN的調查中只占5%。兩次調查中表示反對的人實際是一樣的,這表明有些人贊同這一政策調整但出於某些原因不願對皮尤的調查人員承認。這在涉及到道德和平等的問題時經常會出現。[67]
在昆尼皮亞克大學民調研究所2010年2月的全國民調中,57%的人對此表示贊同,36%的人反對,而且66%的人認為不讓公開性向的同性戀者參軍是一種歧視,而31%的人不認為這是歧視。[69]同時期CBS新聞和紐約時報的全國民調中,58%的人支持,28%的人反對。[70]
牧師團體和宗教組織對「不問,不說」政策態度不一。有的認為應撤銷這一政策以使軍隊更具包容性。南方浸信會則反對廢除這一政策,並警告說一旦廢除法案生效,將不再派遣軍隊牧師。[71]他們認為允許公開的同性戀者服兵役會對牧師的工作產生不良影響,坦率地說,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這些牧師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罪。羅馬天主教會希望保留這一政策,但並不打算召回在軍隊服務的牧師。[72]65位退休牧師簽署了一封聯名信,反對廢除法案,聲稱廢除法案使得堅信同性戀行為不道德的牧師無法在軍隊中履行牧師的職責。[73]
在政策廢除當天,美國空軍中尉Josh Seefried公開了他的身份。他在之前的兩年中以假名幫助創立了一個LGBT軍人的社交機構OutServer。[74]空軍下士Randy Phillips向父親坦誠了自己的性向,儘管這在他的同事間早已不是秘密。父子間談話的影片上傳到了YouTube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這使他成為廢除「不問,不說」政策的代表性人物。[75]海軍上尉Gary Ross與相戀近12年的同性伴侶Dan Swezy成婚,成為美國軍隊中首對得到法律認可的同性伴侶。[76]退役海軍少將Alan S.Steinman是當天公開性向的軍人中軍銜最高的。[77]HBO以《「不問,不說」政策的離奇歷史》為題拍攝了一部紀錄片,並在9月20號首映。Variety 雜誌稱之為「一部宣揚自由的力作」,「記錄了對手的無知與偏見可以強大到什麼地步」。[78]政策的廢除標誌着因同性戀而開除軍人的歷史宣告終結。[79]
接下來的一周中,政策廢除所帶來的一系列「第一」吸引了媒體的注意。Jeremy Johnson成為在「不問,不說」政策下被開除的軍人中第一位重新入伍的後備軍人。[80]Jase Daniels 則是現役軍人中的第一人,重新成為一名海軍下士。[81]12月2日,空軍情報員Ginger Wallace 是第一位有同性伴侶參與其升職慶典的同性戀軍人。[82]12月23日,在出海80天後,海軍中士Marissa Gaeta贏得了傳統的回到港口後的「第一吻」, 並親吻了她的同性伴侶。Gaeta所在軍艦的指揮官說:「船員們對Gaeta抽籤贏得第一吻持積極態度」。[83]2012年1月20日, 在阿富汗巴格蘭服役的軍人們拍攝了一段影片,以支持It Gets Better項目,以幫助LGBT的邊緣少年。[84]甚至在政策廢除的很長時間之後,媒體的關注熱度依然不減。2012年2月22日,海軍中士Brandon Morgan在夏威夷海軍基地的回鄉慶典上親吻其同性伴侶的照片被廣泛轉載。[85]一名海軍發言人表示:「這是一幅經典的回鄉照片。」[86]
2011年9月30日, 次國防部長Clifford Stanley公布了國防部的新政策,軍事牧師可以在軍事設施之內或之外為同性伴侶主持婚禮,只要當地的法律允許。他在備忘錄中指出,「如果與新人的信仰發生衝突,牧師不一定要出席或主持私人的結婚典禮」,同時「軍事牧師的參與並不代表國防部的官方意見」。[87]一些宗教團體宣稱,他們的牧師不會出席這樣的婚禮,包括一個純正信仰的基督徒組織、牧師宗教自由聯盟[88]以及由美國軍事服務總教區的大主教Timothy Broglio領導的天主教會。[89]
2011年10月,國防部的廢除實行計劃的起草小組組長Gary Packard上校在空軍軍官學校的講話中說:「我聽到的最好的評論是,『一些人的Facebook狀態改了,但僅此而已。』」[90]11月,海軍陸戰上將James F. Amos 在評論廢除政策的實行時表示,「對目前的進展非常滿意」,並沒有造成很大的改變。他說他之前的公開反對是合適的,因為在國防部2010年11月的調查中,其管轄的部隊中56%的人對該政策做出了負面評價。 一名國防部發言人表示,廢除推行的過程十分平穩,「這歸功於我們在廢除之前全面的模擬訓練程序,以及各級軍官持續的密切關注以及對標準的強制執行。」[91]
2011年12月, 國會在討論《2012年國防授權法案》時考慮了兩個關於「不問,不說」政策的修正案。參議院通過了移除《統一軍法典》第125條中禁止雞姦相關內容的修正案。眾議院通過了關於禁止在軍事基地舉行同性婚禮的修正案,並禁止牧師以及其他軍隊雇員以軍人的身份主持婚禮。但兩項修正案都沒能通過最終立法。[92]
2012年7月, 國防部授權允許軍事人員穿着制服參加聖地亞哥同性戀自豪大遊行。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允許軍事人員穿制服參加這樣的遊行。[93]
在廢除法案生效一周年之際,電視新聞網絡在政策終止後的近三個月來並未報道什麼不良事件。僅有一段關於同性戀軍人在阿富汗某基地集會的視頻[94],以及一則關於同性戀軍人經歷的報道,包括在對同事公開性向後遭到的一些反對。[95]
棕櫚中心,一家研究性與軍事問題的智庫,在2012年9月發布了一項研究,發現政策廢除並未產生任何負面影響,軍隊的效率也沒有受到影響。該研究在政策廢除的6個月後開始,為期半年。研究調查的對象包括553名反對廢除法案的海軍陸戰上將和海軍上將,支持「不問,不說」政策的專家,以及60多名異性戀、同性戀和雙性戀現役軍人。[96][97]
2013年1月7日,美國公民自由協會與聯邦政府就柯林斯訴美國案達成協議。它將全額支付自2004年10月以來因「不問,不說」政策被開除的軍方人員的遣散費,在這之前,這些人員只能拿到遣散費的一半。[98]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