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號(德語:U 36)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建造的十艘VII-A型近岸潛艇(或稱U艇)之一。它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於1936年11月4日下水,至同年12月16日交付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艇曾執行過三次巡邏作戰,共擊沉2艘、繳獲1艘同盟國或中立國商船,累積總噸位為4,430噸。1939年12月4日,U-36號在克里斯蒂安桑西南部的北海遭英國潛艇鮭魚號發射的魚雷擊沉,艇內40名官兵全數陣亡。
歷史 | |
---|---|
納粹德國 | |
船名 | U-36號 |
下訂日 | 1935年3月25日 |
建造方 |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 |
原始造價 | 4,189,000國家馬克 |
船廠編號 | 559 |
鋪設龍骨 | 1936年3月2日 |
下水日期 | 1936年11月4日 |
入役日期 | 1936年12月16日 |
結局 | 1939年12月4日在克里斯蒂安桑西南部遭英國潛艇鮭魚號擊沉 |
技術數據 | |
船級 | VII級潛艇 |
船型 | VII-A型 |
排水量 |
|
船長 |
|
型寬 |
|
高度 | 9.50米 |
吃水 | 4.37米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船速 |
|
續航力 |
|
潛航深度 | 220米 |
乘員 | 4名軍官、40-44名水兵 |
傳感與 處理系統 | 群聽裝置 |
武器裝備 |
|
服役記錄 | |
所屬 |
|
識別代碼 | M 13 703 |
指揮官 |
|
參與行動 | 3次巡邏 |
戰績 |
|
設計
VII級潛艇是基於德國早期的潛艇發展而來,其設計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UB-III型,特別是被取消的UG級方案,再結合造艦工程局為芬蘭設計的水妖級加以改進。VII級是單殼體結構,壓載水艙以馬鞍形安裝在艇體上半部的兩邊舷側是其最大的特徵。由於編入艦隊後的使用成績較好,一邊不斷進行改進一邊持續批量生產,結果成為了納粹德國潛艇艦隊的主力。[1]
U-36號是VII級的第一個衍生型號VII-A型之一。其全長64.51米、舷寬5.85米、高9.5米,並有4.37米的吃水深度,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別為626噸和745噸。VII-A型艇採用兩台猛獅生產的M6V 40/46型六缸四衝程1,155匹公制馬力(85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布朗-博韋里提供的GG UB 720/8型375匹公制馬力(280千瓦特)雙作用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7節(31公里每小時),水下8節(15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6,200海里(11,50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94海里(174公里)而無需充電。儘管起居艙室非常狹窄,但由於其快捷的緊急下潛速度,VIIA型艇普遍受到船員們的歡迎,並被視為比更大、更遲鈍的艇型更能保護他們免受敵人的攻擊。[2][3]
武器裝備方面,U-36號較前型II級潛艇的裝備更重,有四具艇艏內置和一具艇艉外置魚雷發射管,可攜帶11枚G7型魚雷或最多22枚TMA型水雷(TMB型則為33枚)。此外,該艇還搭載有一門配備220發彈藥的88毫米35式速射炮以及一門配備1,195發彈藥20毫米30式高射炮作為甲板炮。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及40-44名水兵。[2]
歷史
1935年3月25日,海軍造艦局不惜違反《凡爾賽條約》,正式將四艘VII-A型潛艇(U-33至U-36號)的建造合同發包予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其中U-36號於次年3月2日開始鋪設龍骨,建造序列為559。經過八個月的建造,它於1936年11月4日下水,至同年12月16日在前U-1號和U-35號艇長、海軍上尉克勞斯·埃韋特的指揮下交付使用。完成海試後,該艇加入駐威廉港的「扎爾茨韋德爾」潛艇區艦隊,先後擔任作戰艇和前線艇直至1939年12月4日沉沒,當中僅在1939年8月因充當潛艇學校的訓練艇而短暫中斷。西班牙內戰期間,U-36號也曾於1937-1938年間三度被派往西班牙沿岸參與支援佛朗哥海軍部隊的「厄休拉行動」,任務包括海上監視以及進行潛水和護航演練,並於1938年1月23日塞維利亞遭遇空襲時被炸損。[4][5][6]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U-36號執行了三次巡邏,共計擊沉2艘、繳獲1艘同盟國或中立國商船,累積總噸位為4,430噸。[7]
1939年8月31日,U-36號在海軍上尉威廉·弗勒利希的指揮下從威廉港出發,前往北海游弋。當戰爭爆發時,它正身處海上,遂立即經波羅的海南下於9月6日抵達基爾。該艇次日便離開基爾執行第二次巡邏,在穿越威廉皇帝運河並在威廉港短暫停留後,前往挪威南部附近的北海游弋。9月15日19:05,無護航的英國貨船特魯羅號(Truro,974總噸)在蘇格蘭金奈爾德角以東約150海里(280公里)處被弗勒利希截停並搜查。該船載有違禁品,所以船員們被勒令登上救生艇棄船。但由於風高浪急,德國人無法用火炮擊中貨船,遂在發射第一枚魚雷失效後,通過第二枚魚雷才將其擊沉。[8]兩天後,當U-36號剛剛停下來盤查一艘中立的丹麥輪船時,附近的英國潛艇海馬號便立即發射了三枚魚雷。儘管英國人隨後聲稱擊沉了它,但U-36號實際幸運躲過一劫,因為其中一枚魚雷從它的正下方掠過。[9] 9月25日05:55,U-36號又在挪威埃格羅亞燈塔西北偏西約45海里(83公里)處發射一枚魚雷擊沉了瑞典貨船西里西亞號(Silesia,1,839總噸)。該船先是被德國潛艇截停,弗勒利希在查驗了船上的文件後得出結論,其載有違禁品。船員們被勒令分乘兩艘救生艇棄船,然後由潛艇拖行,至距海岸約12海里(22公里)的地方獲釋。[10]9月27日06:10,另一艘中立的瑞典籍貨船阿爾及利亞號(Algeria,1,617總噸)在斯庫德內斯以西約20海里(37公里)處遭U-36號攔截,作為戰利品扣押,並跟隨潛艇在巡邏結束時送往基爾,於10月4日抵達。[11]
海戰指揮部於1939年11月17日指示U-36號和U-38號前去偵察「北方基地」的位置,這是一個秘密的德國海軍基地,用於襲擊身處科拉半島附近的盟軍艦船,由蘇聯提供。[12]該任務要求潛艇向在蘇聯護航艦前往預期基地位置之前的區域巡邏的蘇聯海軍艦艇發送編碼信息。[13]為此,U-36號於12月2日從基爾啟程執行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巡邏,經威廉皇帝運河和威廉港朝挪威海進發。[5]兩天後,英國潛艇鮭魚號在克里斯蒂安桑西南、距利斯特燈塔約73海里(135公里)處的北海發現了它。鮭魚號共射出六枚魚雷,但其中僅一枚擊中U-36號,後者在產生了60米高的爆炸雲後從水面消失。沉沒地點大致位於57°00′N 05°20′E、即編號為AN-3761的海軍網格處,艇內40名官兵全數陣亡。[14]在U-36號覆滅後,U-38號繼續向科拉半島進發,成功到達指定地點並完成了北方基地的偵察任務。[13]
襲擊歷史摘要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