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亞洲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dʒomhuːˌɾije eslɒːˌmije ʔiːˈɾɒn]),通稱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Irān,[ʔiːˈɾɒːn] ( 發音)),1935年前被外界稱為波斯[註 2],地處西亞伊朗高原之上,氣候炎熱乾燥,其北部緊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斯坦接壤,西北與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包括庫爾德斯坦地區)。國土面積為1,648,195平方公里。人口8318萬人,為多民族國家,其主體民族為波斯人,約占總人口的61%,其餘有阿塞拜疆人、庫爾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語言為波斯語。國教為伊斯蘭教什葉派十二伊瑪目宗,信眾超過全國人口的90%,憲法承認的其餘教派有伊斯蘭教遜尼派、祆教、猶太教、基督宗教等。首都為德黑蘭。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 |
---|---|
格言: "استقلال، آزادی، 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Esteqlâl, Âzâdi, Jomhuriye Eslâmi" 「獨立,自由,伊斯蘭共和國」 (事實上) [註 1] | |
國歌:مهر خاوران Mehre Xâvarân 《東方的太陽》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德黑蘭 35°41′N 51°25′E |
官方語言 | 波斯語 |
宗教 | 官方: 伊斯蘭教什葉派 其他認可宗教: |
政府 | 單一制總統制神權政治伊斯蘭共和國 |
• 最高領袖 | 阿里·哈梅內伊 |
• 總統 | 馬蘇德·佩澤希齊揚 |
• 第一副總統 | 穆罕默德·禮薩·阿雷夫 |
• 議會議長 | 穆罕默德·巴吉爾·卡利巴夫 |
立法機構 | 伊斯蘭議會 |
歷史 | |
• 波斯立憲革命 | 1905年-1911年 |
• 巴勒維王朝 | 1925年12月15日-1935年3月21日 |
• 伊朗伊斯蘭革命 | 1978年1月7日-1979年2月11日 |
• 現行憲法 | 1979年10月24日 |
1989年7月28日 | |
面積 | |
• 總計 | 1,648,195平方公里(第18名) |
• 水域率 | 0.7% |
人口 | |
• 2023年估計 | 87,590,873[2](第17名) |
• 密度 | 48/平方公里(第162名) |
GDP(PPP) | 2023年估計 |
• 總計 | $1.692 萬億[3](第22名) |
• 人均 | $19,548[3](第80名) |
GDP(國際匯率) | 2023年估計 |
• 總計 | ▼$3679.68 億[3](第43名) |
• 人均 | ▼ $4,252[3](第120名) |
吉尼係數 | ▼ 0.409[4](2019年) 中 |
人類發展指數 | ▼ 0.783[5](2021年) 高高 · 第70名 |
貨幣 | 里亞爾(﷼)(IRR) |
時區 | UTC+3:30(IRST) |
• 夏令時 | UTC+4:30(IRDT) |
日期格式 | yyyy/mm/dd(伊朗曆) |
行駛方位 | 靠右行駛 |
電話區號 | +98 |
ISO 3166碼 | IR |
互聯網頂級域 | |
伊朗高原文明發源於公元前28世紀建立的古埃蘭王國和之後建立的米底王國。公元前550年,由居魯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統的古代大帝國波斯帝國。公元7世紀中葉,波斯的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東地區開始伊斯蘭化,而曾占統治地位的祆教則日漸式微。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波斯逐漸淪為英國和俄羅斯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後,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逐漸擺脫英、蘇兩國對伊朗的控制,奉行親美的市場化政策,雖然是君主專制,但開明的經濟建設,使國家獲得較大發展,在中東地區獲得了較大的影響力。1979年初,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爆發,王朝政權很快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同年底發生美國駐伊使館人質事件,伊朗此後轉為反美的先鋒,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交惡。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伊斯蘭教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領袖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和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由伊斯蘭教神職人員組成的專家會議選舉產生,霍梅尼為首任最高領袖,現任最高領袖為賽義德阿里·侯賽尼·哈梅內伊。伊朗政府實行總統共和制,總統是繼最高領袖之後的國家第二號領導人,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但不是軍事統帥,由全民普選產生,現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任總統職務。伊朗最高立法機構為伊斯蘭議會,實行一院制,現任議長為穆罕默德·巴吉爾·卡利巴夫。伊朗司法總監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腦,由最高領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則由司法總監任命,現任司法總監為薩迪格·拉里賈尼。
伊朗(ایران)一詞源於薩珊王朝中古波斯語ērān,意思是屬於伊朗人的,又用來指伊朗人所居住的大伊朗地區[6][7]。該詞已知最早出現在納薩克 魯斯塔姆帝王石雕墓葬區(Naqsh-e Rustam)的浮雕[8]。在浮雕的中古波斯語銘文中,國王阿爾達希爾一世的頭銜是ardašīr šāhān šāh ērān,旁邊的安息語(Parthian language)寫作ardašīr šāhān šāh aryān意思是「伊朗人的萬王之王」。伊朗在原始伊朗語寫為aryānām,《波斯古經》的阿維斯陀語寫作airyānąm,意思是屬於雅利安人的[9][10][11][12]。在梵語中,「雅利安」的詞源आर्य(ārya),就是指「光榮,可敬、高貴」的意思[13][14][15]。在歷史上,古希臘人則是以波斯(Persís),這個取自古波斯語Pārsa(阿契美尼德帝國居魯士大帝出身的部族名)的詞彙,來稱呼伊朗[16]。
1935年諾魯茲節,巴列維王朝君主禮薩汗發表國書,對外正式用伊朗的名稱取代波斯。1959年,王朝政權宣佈伊朗和波斯可互相代換。
包括伊朗在內的西亞(又稱中東地區)遠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約3000年前已建立一些邦國,當時曾稱為埃蘭,然後又先後經歷了亞述、米底王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等。
西元前4世紀中葉,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國力式微,遭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所滅。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帝國分裂,伊朗一帶落入塞琉古帝國手中,之後又經歷了波斯的安息和薩珊王朝。
637年,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軍在卡迪西亞戰役打敗波斯薩珊王朝的軍隊,攻占其首都泰西封,開始了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同時也終結了波斯地區的瑣羅亞斯德教文化。倭馬亞王朝後,蒙古帝國入侵並滅亡了伊朗一帶的小國,並建立了伊兒汗國,後汗國滅亡,帖木兒帝國又相繼統治伊朗。
16世紀初,伊斯瑪儀一世抗拒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建立薩非王朝,並以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18世紀初贊德王朝、卡扎爾王朝相繼崛起,但因長期戰亂,國勢衰竭,屢次受到外國入侵。俄羅斯帝國攫取大片領土。英俄為了防堵德國勢力深入中東,1907年協議瓜分波斯,俄國控有北部,英國佔有南部,僅留中間作為緩衝區,仍由卡扎爾王朝治理。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佔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1941年禮薩·汗遜位,由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巴列維執政時期,美國為了獲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東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維王朝,伊朗強大的軍力儼然成為波斯灣地區的警察。
1951年4月28日,伊朗伊斯蘭議會以79票贊成、12票反對提名摩薩台為首相,穆罕默德·摩薩台1951年至1953年間出任民選的伊朗首相,但之後在1953年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的政變推翻。摩薩台是一位作家、行政官員、律師、議員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貴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間實施漸進式的社會改革,包括推行失業補償金制度、立例規定雇主向患病或受傷的員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農,令他們不再受地主強制勞役。此外,他又規定地主貢獻租金收益的20%到一個基金,用以資助一些比如興建公共浴堂、農村住房和害蟲防治等的市政發展項目。 其為在首相任內最矚目的舉動:把被美國與英國占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所有。例:在國有化以前,伊朗石油業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後稱英國石油,簡稱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後則由英國政府操控。
在英國軍情六處要求下,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時任首相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導致部分伊朗人不滿。
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另外,還簽下了在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可以享受治外法權,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處理。伊斯蘭教宗教領袖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對,巴列維國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後於1964年11月4日將霍梅尼強行驅逐出境。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着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在德黑蘭,有數千示威者傷亡,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不介入的態度,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邁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憤而占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17]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衞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鬥群報復,炸毀伊朗的錫里石油鑽井平台,擊沉伊朗喬森號導彈巡邏艇。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哈塔米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與阿富汗及伊拉克進行戰爭,從東西兩面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美國總統小布什將伊朗定性為邪惡軸心,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進程在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對立,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冷戰後,伊朗從美俄兩國都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而且都並非出於美俄的本意,被稱為悄然的崛起。
首先,伊拉克因波斯灣戰爭陷入國際孤立,而蘇聯解體後,重新獨立了一個什葉派的穆斯林國家阿塞拜疆,擴充了伊朗在伊斯蘭世界的發言權,而且什葉派內部非常團結,特別是宗教學術界交流極為密切,因此擴充了伊朗的政治勢力;而另一個從蘇聯獨立的國家塔吉克斯坦,其主體民族就是古代波斯人的後裔,塔吉克語是波斯語的一種方言,這又無形之中擴充了伊朗的文化勢力範圍。
另一方面,隨着新世紀能源價格飆升,伊朗又從中獲取巨大經濟利益。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引發伊朗核問題,並遭到一系列制裁。2015年7月14日,伊朗核問題六國在維也納簽訂伊朗核協議,通過解除部分對伊制裁換取伊朗減少鈾濃縮活動。
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美國再度對伊強硬。2018年5月,美國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11月初,美國對伊朗實施石油出口制裁,但允許中國大陸、日本、印度、韓國、台灣、土耳其、意大利和希臘在半年內可以繼續進口伊朗石油而免遭美國制裁。2019年5月2日開始,美國對所有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實施制裁[18]。
2020年1月3日,伊朗第二大權勢人物卡西姆·蘇萊曼尼被美國刺殺,這大大加劇了兩國之間現有的緊張關係。三天後,在對美軍發動的報復性襲擊中,一架載有176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民用飛機在伊朗首都附近被伊斯蘭革命衛隊擊落,最初被否認,國際調查導致政府在否認了三天後承認用地對空導彈將飛機擊落,稱其為「人為錯誤」。這是自1988年伊朗655航班以來伊朗最嚴重的飛機擊落事件。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於伊朗截止至2020年12月造成至少110萬人感染,其中52000多人因此喪生。確診或喪生者不乏重要名人。包含埃沙格·賈漢吉里確診,穆罕默德·米爾-穆罕默迪喪生。
2022年9月14日,一名22歲伊朗庫爾德族女子瑪莎·阿米尼因其頭巾佩戴方式未符合政府規範,被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執法部隊下屬的道德警察逮捕,警方聲稱阿米尼在車站因突發心衰而倒地,並於9月16日宣告死亡,但目擊者稱她生前遭到警察毆打,從她的腦部掃描結果看出,她的頭部出現骨折、出血以及腦水腫等症狀,結果全國爆發自2019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要求推翻43年來的政權和廢除強制佩戴頭巾的法律[19]。
2024年4月1日,以色列轟炸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附屬的領事建築,造成14人死亡。作為反制,4月13日,2024年4月1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與人民動員部隊、真主黨和胡塞武裝協調,使用無人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對以色列發動空襲。自1985年伊朗-以色列代理人衝突爆發以來,這次報復性打擊是兩國的首次直接軍事對抗。[20]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方之中東地區,屬西亞,西北與阿塞拜疆(界長432公里)和亞美尼亞(界長35公里)為鄰,東北部與土庫曼(界長992公里)接壤,東鄰阿富汗(界長936公里)和巴基斯坦(界長909公里),西接伊拉克(界長1458公里)和土耳其(界長499公里),中北部緊靠裡海(海岸線長650公里)、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阿曼灣(海岸線長1,770公里)。面積1,648,00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636,0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2,0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十六位。
地貌大多是由高原、盆地或山脈所構成,只有在海邊的一小部分是平原。境內最大的高原為伊朗高原。人口較多的西部是多山地形,由高加索山脈、札格羅斯山脈和厄爾布爾士山脈等構成。
整體而言,伊朗大多數地區屬乾燥或半乾燥氣候,降雨集中在十月至四月間,平均年降雨量在250公釐以下。
伊朗是一個由什葉派主導的伊斯蘭共和制國家。伊斯蘭教在伊朗擁有至高無上的道德權威,是公共生活的最高準則。伊朗的建國領袖即明確拒絕西方民主體制,首任最高領袖霍梅尼清楚地表示,在理想的政體中,國家權力應該由烏理瑪執掌,議會僅有有限的權力。[21]伊朗的穆斯林激進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將本國歸入「意識形態指導型」國家,同蘇聯並列。
伊朗是一個多黨制的國家,有着較為發達的選舉制度,選舉結果能在相當程度上反應真實民意,類似威權政府,伊朗在一定限度內容忍公民生活方式的多元選擇權。這種將神權統治和民主選舉相結合的「伊斯蘭共和國」迄今仍是獨一無二的政治體制。[22]最高領袖、專家會議、憲法監督委員會與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權力更大,最高權力並不在世俗政府手中。[23]
伊朗最高領袖是伊朗政治、宗教的最高領導人,也是軍隊和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總司令,實行終身制。[26][27][28]現任伊朗最高領袖為阿里·哈梅內伊。首任伊朗最高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病逝於1989年6月3日,次日專家會議推舉總統阿里·哈梅內伊為最高精神領袖。[29]伊朗專家會議負責選舉、監督、罷免最高領袖,由86人組成。專家會議每8年選舉一次,按伊朗各省人口比例,由選民投票從宗教法學家中選出。[30][31]專家會議每年舉行兩次會議。[26]最近一次專家會議選舉舉辦於2016年2月26日。[32]
憲法監護委員會由12名成員組成,任期6年。其中,6名宗教法學家由最高領袖任命,6名普通法學家由司法總監提名、經議會批准後任職。憲法監護委員會的職權包括:監督專家會議、總統、議會選舉和公民投票;批准議員資格;解釋憲法;審議、批准議會通過的議案,確認其是否與違背伊斯蘭教義和憲法,將違反教義、憲法的議案退回議會修改、審議。如果憲法監護委員會和議會對議案的矛盾不能解決,由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仲裁。[26]
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是伊朗最高領袖的顧問機構,負責調解議會與憲法監護委員會立法上的矛盾,幫助最高領袖監督、實施國家大政方針。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成員任期為5年。主席與其他成員由最高領袖直接任命。伊朗行政、立法、司法機關的最高領導人、憲法監護委員會中的6位宗教法學家等人是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的法定成員。[26][33]磋商政務時,內閣部長、議會委員會負責人可以成為委員會的臨時成員。[34]
伊朗採用總統內閣制。伊朗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總統可以任命數位副總統,可以任命一名第一副總統主持內閣工作。內閣成員由總統提名、議會批准。總統並不掌握最高軍事權力。總統的權力很大程度上受到最高領袖和宗教勢力的制約。[27][26]伊朗總統任期4年,可連任一次,由選民直接選出。總統候選人需要通過憲法監護委員會的資格審查,選舉結果需要憲法監護委員會通過,最後由最高領袖任命總統。[35]現任總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於2024年伊朗總統大選中勝出,接替於2024年5月因前總統易卜拉欣·萊希在一場直升機空難中遇難而代理就任的代總統穆罕默德·穆赫貝爾。
伊朗實行一院制,伊斯蘭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議會由290位議員組成。議員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由選民直接選舉。議會有權提出、審議法案,通過預算、決算,罷免總統,對部長進行不信任投票。議會通過的法案需要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才能生效。最近一次議會選舉是在2016年2月26日進行的。[26][32]
伊朗有着相對較為開放的媒體政策,出版檢查制度在1989年後逐漸放鬆,[36]儘管在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伊朗的輿論政策一度從緊,但仍較大部分中東伊斯蘭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葉門共和國等)寬鬆。[37]
伊朗與伊拉克有着長期的邊界、教派、民族爭端。1980年9月更爆發了兩伊戰爭,戰爭期間伊拉克得到美國支持。[38]經國際多方調解,1988年8月停火。7月28日,拉夫桑賈尼當選為總統。1997年5月23日穆罕默德·哈塔米繼任。
2005年6月25日,德黑蘭市長艾哈邁迪-內賈德當選伊朗總統,任內推行反西方政策,進行具有爭議的核活動,遭到西方國家的封鎖與制裁。2013年6月15日,伊朗前首席核談判代表、溫和保守派總統候選人哈桑·魯哈尼當選伊朗總統。
伊朗軍隊較為獨特,由兩支隊伍組成,即共和國軍隊和革命衛隊,由伊朗最高領袖統帥,兩支隊伍各自有陸海空三軍。但革命衛隊的海空軍武器較簡陋,多是輕型攻擊機和近海小艇船隻,革命衛隊功能是維護伊斯蘭教義,兵力約12.5萬人,同時還負責維持其國內秩序、監控國內的敵對勢力,但也有派往海外作戰,普遍而言革命衛隊士兵忠誠度和戰鬥力較高,宗教色彩濃厚,在電信、銀行、建築等社會較大金額流動的經濟要害部門,都有革命衛隊成員列席董事會。[39]
共和國軍隊則分陸軍、海軍、空軍及防空軍四個軍種與多數國家的軍隊角色一樣,總兵力約55萬人,最高國防委員會是最高領袖領導的軍事決策機構。
行政劃分:31個省、324個縣、865個區、982個市、2378個鄉: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20年伊朗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6110億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為7257美元,居世界第78位,購買力平價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0007億美元,居世界第18位,人均為11963美元,居世界第66位。
伊朗經濟以石油產業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產業也比較發達,電子工業、核工業、電腦軟硬件業發展很快。伊朗的機械製造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胡齊斯坦為石油工業區與重要出海門戶,伊朗的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
美國自伊斯蘭革命後就從未進口伊朗石油,而歐盟也已對伊朗實施制裁,禁止成員國與伊朗續簽石油進口協議。2005年末,中國與伊朗簽署了一項價值1000億美元的石油合作協議,兩國彼此成為石油貿易的重要夥伴。
伊朗積極建議石油輸出國組織擺脫美元,另尋計價單位,伊朗並於2008年4月30日宣佈在對外石油交易中,已完全停用美元為結算單位,在歐洲使用歐元結算,在亞洲用日圓或人民幣結算[41]。
伊朗曾一度實施計劃生育政策。2012年8月2日,伊朗衛生部証實,伊朗已經廢除計劃生育政策,希望能夠迎來一個「嬰兒潮」,令伊朗人口增加一倍。[43]
年份 | 人口 | ±% |
---|---|---|
1956 | 18,954,704 | — |
1966 | 25,785,210 | +36.0% |
1976 | 33,708,744 | +30.7% |
1986 | 49,445,010 | +46.7% |
1996 | 60,055,488 | +21.5% |
2006 | 70,495,782 | +17.4% |
2011 | 75,149,669 | +6.6% |
2018 | 81,800,000 | +8.8% |
來源:伊朗統計中心 |
2022年估計,伊朗總人口數為86,758,304人。
伊朗人口到2018年達到8200萬,其中有波斯人(61%)、亞塞拜然人(16%)、庫德人(10%)、盧爾人(6%)、阿拉伯人(2%)、俾路支人(2%)、土庫曼人(2%)及包括猶太人在內的其他民族(1%)。最大的少數民族是亞塞拜然人。
全國人口89%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9%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其餘2%信奉其他宗教(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猶太教、曼達教派和巴哈伊教等)。信奉基督教的主要為亞美尼亞人和亞述人,其中亞述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語。
排名 | 城市 | 省份 | 人口(2012年) | 排名 | 城市 | 省份 | 人口(2012年) | |
---|---|---|---|---|---|---|---|---|
1 | 德黑蘭 | 德黑蘭省 | 8,778,535 | 11 | 烏爾米耶 | 西亞塞拜然省 | 662,734 | |
2 | 馬什哈德 | 拉扎維呼羅珊省 | 2,567,243 | 12 | 克爾曼 | 克爾曼省 | 621,374 | |
3 | 伊斯法罕 | 伊斯法罕省 | 1,755,382 | 13 | 扎黑丹 | 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 594,683 | |
4 | 卡拉季 | 厄爾布爾士省 | 1,657,967 | 14 | 阿拉克 | 中央省 | 480,560 | |
5 | 大不里士 | 東亞塞拜然省 | 1,459,755 | 15 | 哈馬丹 | 哈馬丹省 | 479,640 | |
6 | 設拉子 | 法爾斯省 | 1,287,423 | 16 | 薩南達季 | 庫爾德斯坦省 | 446,760 | |
7 | 庫姆 | 庫姆省 | 1,071,503 | 17 | 亞茲德 | 亞茲德省 | 432,194 | |
8 | 阿瓦士 | 胡齊斯坦省 | 1,068,908 | 18 | 阿爾達比勒 | 阿爾達比勒省 | 418,262 | |
9 | 拉什特 | 吉蘭省 | 863,470 | 19 | 阿巴斯港 | 霍爾木茲甘省 | 379,301 | |
10 | 克爾曼沙赫 | 克爾曼沙赫省 | 828,313 | 20 | 贊詹 | 贊詹省 | 376,284 |
伊朗在藝術、音樂、建築、詩歌、哲學、文學等方面,都具有悠久的歷史。
波斯語已有超過2,500年的歷史,留下了可觀的文獻記錄。波斯文學舉世都予以很高的評價,詩人如:哈菲茲、魯米、歐瑪爾·海亞姆、尼扎米、薩迪·設拉茲和菲爾多西等留下許多佳作,伊朗詩韻和歌詞的優美,也獲得全世界的讚譽。
尋求社會的正義和公平是伊朗文化的重要特性。敬老尊賢和對外賓的殷勤款待也是伊朗傳統禮儀的一部份。
伊朗曆的新年納吾肉孜節是在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的春分慶祝。納吾肉孜節在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作之一。
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朗採取了強硬的措施來杜絕同性戀現象。根據伊斯蘭法,同性戀的行為是非法和有罪的。但是霍梅尼曾頒布教法允許變性手術。因此伊朗經常存在同性戀者接受變性手術,而後與對方合法結合的狀況。
過去的25年中,伊朗電影在全世界影展得到廣泛的認同,獲得過300項的國際獎項。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是著名導演之一,阿斯哈·法哈蒂更獲得2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伊朗境內,所有媒體都受到國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並且必須有伊斯蘭教義指導部的批准,才能公開運作。這也包括網際網路。但網路已經成為在年輕人中獲取資料訊息和自我表現的流行方式。
有美食家認為:伊朗飲食與其它中東的烹飪間有非常多共通點,但是更精緻和更富於想像力,就像一塊華麗的波斯地毯一樣的多彩和複雜。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於2008年8月15日宣布,伊朗將會於近期發射本國第一顆自行研製的人造衛星。用於發射衛星的火箭和發射架等設施完全由伊朗自行研發。據伊朗通訊社祚8月17日援引軍方發表的聲明說,軍方當天成功發射「信使號」火箭,並將一顆名為「希望號」的自製人造衛星送上太空。此次發射的目的是對衛星運載過程、遠程發射系統、地面控制中心、地面信息站和指揮系統等進行全面測試。據報道,衛星目前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一切進展順利,達到了所有預期目標。而艾哈邁迪-內賈德也出席了衛星發射儀式。[44]
伊朗提煉濃縮鈾被認為發展核武計劃,歐美威脅制裁其石油出口,伊朗揚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反擊。[45][46]
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六大國經過漫長談判後,就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及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問題達成協議。[47]該全面協議由正文及五個技術附件組成,五個技術附件分別涉及核、制裁、民用核能合作、聯委會及實施等五方面內容。伊朗還同意15年內將鈾濃縮濃度限制在不超過3.67%的範圍內,聯合國對伊朗的彈道導彈制裁將保留8年、常規武器5年。[48]
伊朗境內計有公路179388公里(2003年),鐵路8367公里(2006年),機場331座(2007年),河運航道850公里(2006年)。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