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80年代文化熱,是1980年代中國大陸的一場文化思潮,當時主要討論現代化和傳統文化的問題以及儒學問題[1][2]。有學者認為,80年代文化新思潮的演變環節依次是「反文革」、「反封建」、「反傳統』,再往後才是所謂「文化熱」,其中貫穿各個環節的中心線索是對文革的反思[2][3][4]。此外,「啟蒙」是整個80年代的基本屬性,故整個80年代都屬於「新啟蒙時代」[2][3][4][5]。
1980年底,李澤厚發表《美的歷程》一書,隨之而來的「美學熱」也啟發了人們對生活方式包括革命思維、革命時尚的反省,成為文化熱和新啟蒙運動的先導[6][7][8]。1982年,龐朴在《人民日報》發表了《應該注意文化史的研究》一文,主張要重視文化史的研究,被視為掀起了80年代文化熱的序幕;其中出現了「儒學復興論」,此類學者主張中國的出路在於儒學復興[9]。此外,王元化等人提出「新啟蒙」,提倡重拾五四運動的精神「民主」和「科學」,並於1988年在上海創立了《新啟蒙》雜誌[9][10]。
1980年代中期,新啟蒙和文化熱還形成了一股「反傳統」的潮流,自由主義文化興起、「85新潮」標誌着中國當代藝術誕生[11][12],一些學者主張要現代化就不能要傳統[2][13]。1988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紀錄片《河殤》即是「反傳統」的一個代表,《河殤》對諸多中國傳統文化符號進行辨析和批判,認為中國是黃河文明、西方是海洋文明,進而提出了蔚藍色文明,要求對外開放、學習西方的先進文明[9][14][15]。與此同時,「全盤西化」的觀點再度興起,成為一代青年的主流取向,面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台灣以及西方國家差距巨大的現實,當時中國大陸許多人認為現代化就是「西方化」[2][16]。也有學者認為,中國大陸1980年代的主流思潮是「全盤西化」,但絕非「西學為主」,那時人們其實是拿着一個籠統的「西方」或「現代化」的概念去「反傳統」、去批判所謂「封建主義」,是批判者手中用來「反傳統」的工具而已[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