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運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月23日運動(英語:March 23 Movement,縮寫為M23,也被稱為M23運動)是活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地區的反政府武裝,其是剛果河聯盟的一部分[8][9],常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爆發戰爭,導致大量無辜人員傷亡。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5年1月31日) |
其發動、參與的2012年剛果東部衝突中占領戈馬市,後在地區國家斡旋下撤出,2013年被政府軍擊敗,2021年復起並於次年攻占了北基伍省大片地區。剛果民主共和國一直指控盧旺達支持M23運動,盧旺達則表示剛果民主共和國軍方與盧旺達反政府組織盧旺達解放民主力量結盟,後者涉嫌參與了1994年大屠殺[10]。
據聯合國和半島電視台等的援引、報道說,M23運動從盧旺達國防軍獲得了全面軍事補給[11],盧旺達國防軍士兵進入剛果民主共和國同M23運動並肩作戰等[12];盧旺達則表示否認[13][14]和不知情[15];M23運動表示其未得到盧旺達的支持[12]。聯合國援引的消息表示,M23運動在軍事衝突中以婦女和兒童作為攻擊目標、徵募兒童兵,該組織還應對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若干地區實施大規模屠殺平民、強姦婦女和兒童的行為負責[11]。
背景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東部與盧旺達鄰接,且當地分布的胡圖族、圖西族等族群存在矛盾,其矛盾受到1994年盧旺達種族滅絕:胡圖族軍人屠殺胡圖族人而加劇[10]。1999年,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定成立聯合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特派團,向剛派駐維和部隊[16]。
2008年,圖西族人勞倫特·恩孔達領導的剛果反政府武裝全國保衛人民大會(CNDP)反抗軍隊和政府,導致流血衝突。2009年1月,剛果與盧旺達達成協議,盧派兵進入剛東部參與圍剿非法武裝,最終導致恩孔達被捕[17],盧撤軍[16]。2009年3月23日,CNDP領導人博斯科·恩塔甘達與剛果政府簽署和平協議,CNDP士兵加入剛果民主共和國武裝部隊[18],並建立了平行於剛果政府的軍事指揮結構,此舉削弱了政府和軍隊的權威[17]。
2012年3月下旬,有傳言稱政府準備將博斯科·恩塔甘達繩之以法[17];4月,政府還威脅欲將前屬CNDP的士兵調離北基伍省[17],4月初[19],忠於原CNDP的一些官兵發動兵變,組成新的反政府武裝:M23運動,M23運動主要由圖西族人組成[20],其組織首腦是博斯科·恩塔甘達、蘇丹尼·馬肯加、簡·瑪麗·羅尼卡·魯吉列羅[21]。M23運動表示,自己使命是保護剛果境內的圖西族人,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沒有兌現和解承諾、指責剛果總統約瑟夫·卡比拉在2011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大選中作弊[22]。並於2012年4月開始在剛果東部發動攻勢,導致大量平民傷亡、數以萬計民眾流離失所[10]。同月11日,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約瑟夫·卡比拉呼籲逮捕博斯科·恩塔甘達[23]。
歷史
剛果民主共和國礦產資源豐富,M23運動攻勢開始後的2012年11月20日,其控制了剛果北基伍省省會戈馬,該城市居住着100萬人,是剛果東部重要的交通、貿易樞紐,也是通往富礦區的門戶[24][10]。2012年12月1日,M23運動在外國施壓下撤出戈馬[25],剛政府與M23開啟談判[16]。同年12月31日起,聯合國安理會將M23運動列入制裁名單[26][11]。
2013年2月,剛果民主共和國、盧旺達、烏干達等11個地區國家簽署《剛果(金)和大湖地區和平、安全與合作框架文件》,次月聯合國通過決議,決定在聯剛穩定團內部設立「干預旅」,目標是協助減輕武裝團體對剛東部國家主權和平民安全構成的威脅,干預旅由南非、坦桑尼亞、馬拉維負責出兵[16]。同年10月起,剛政府軍在聯剛穩定特派團干預旅的支持下,陸續攻占M23所有據點,至11月,M23運動被政府軍擊敗[10],約1,500名成員逃入烏干達境內,向烏干達政府投降,12月,剛政府與M23在內羅畢以各自聲明形式達成11點共識,M23宣布結束武裝叛亂[16]。2022年,M23運動復起再攻剛果,同年5月,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將M23運動定性為恐怖組織[27]。2025年1月,M23運動占領剛果北基伍省大量主要城市,包括剛果第二大城市戈馬,並向南基伍省推進[12]。
2012年戰事

11月18日,3月23日運動部隊已經到達戈馬郊外,隨後它警告聯合國維和部隊不要支持政府部隊。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發言人曼德指責盧旺達政府支持叛軍,並表示,「(我們)沒有宣布開戰,但是我們已經準備好面對它,這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責任。」[28][29]
11月20日,3月23日運動部隊進攻戈馬城,與政府軍撤退時發生小規模衝突。3月23日運動部隊隨後列隊經過戈馬城內,一些居民歡迎他們的到來。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的官員放棄了他們的職位,通過盧旺達邊境逃跑。聯合國維和人員看到了這一幕,但是沒有阻止,他們的任務僅僅是保護平民。[30][31][32]叛軍在城內獲得20箱武器和彈藥,6枚火炮,是剛果民主共和國武裝部隊(FARDC)撤退時留下的。[33]
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約瑟夫·卡比拉呼籲戈馬居民抵制3月23日運動的接管和統治。[34]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批評叛軍在接管戈馬城的時候涉嫌侵犯人權,包括破壞財產、恐嚇記者、性侵犯婦女和綁架兒童。[35]《紐約時報》專文指出剛果內戰已經開始,它將嚴重影響這個國家的統一和穩定。[32]

11月22日,3月23日運動開始向布卡武行進。[36]同日,卡比拉總統宣布將加布里埃爾解職,因為他涉嫌給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叛軍組織出售武器,其中包括3月23日運動。[37]11月23日,叛軍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武裝部隊在城裡展開4小時的激戰,隨後向南部、西北部、北部進逼。[38]與此同時,剛果民主共和國武裝部隊在南基伍省增加了3,500多名士兵。[39]由於3月23日運動進攻,聯合國的30到31個難民營被他們占領。[40]
11月24日,在南基伍省,11月13日投降的叛軍阿爾伯特·卡哈沙上校及部分麥麥戰士從剛果民主共和國武裝部隊逃跑。[41]在坎帕拉舉行的地區會議上,各國領導人給3月23日運動為期兩天的最後通牒,要求他們離開戈馬,隨後組成了負責安全的國際部隊。[42]
11月26日,最後通牒日期過去,3月23日運動依舊控制戈馬。[43]
11月27日,在北基伍省,剛果民主共和國武裝部隊對3月23日運動發起反攻。3月23日運動在戈馬的公路上設置路障,敲詐過路司機。[44]
12月1日,叛軍和政府軍雙方在烏干達舉行平協議談判,3月23日運動聲稱有意退出戈馬。[45]11月30日,3月23日運動就陸續開始從戈馬撤退。[46]3月23日運動撤兵後,200名警察到達戈馬,但是,3月23日運動特工依然停在戈馬,他們化裝成平民。[47]撤軍前夕,3月23日運動在戈馬郊外挨家挨戶的搶劫,搶劫個人財產、金錢、移動電話和汽車。3月23日運動否認搶劫,並稱這是因為戈馬監獄逃脫的罪犯所為。[48]
2013年11月,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與剛果政府軍聯手擊潰M23,M23的首領蘇丹尼·馬肯加與約1,500名M23成員逃入烏干達境內,向烏干達政府投降[49]。
再次叛亂
2017年,蘇丹尼·馬肯加帶領一兩百人從烏干達逃出,在烏干達、盧旺達、剛果交界的米凱諾火山地區安營紮寨。2021年開始攻擊了剛果政府軍控制的一些村莊。2022年3月攻擊邊境重鎮布那加那,並與烏干達軍隊衝突。剛果政府因此第一次抨擊盧旺達對3月23日運動的支持。
2024年,塔桑尼亞、馬拉維和南非組成聯軍支持剛果政府收復部分地區。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