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是1945年盟軍託管朝鮮時期蘇聯美國在從日本手中接收朝鮮半島過程中,按土地面積大致相等原則,沿北緯38度線在地圖上劃定的一條受降分界線。值得注意的是,該線嚴格上並非停戰分界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朝)和大韓民國(南韓)雙方的現有界線是根據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劃設的軍事分界線(又稱作停戰線)。

Quick Facts 朝韓軍事分界線, 類型 ...
朝韓軍事分界線
朝鮮半島
Thumb
韓朝軍事分界線地圖,非軍事區以紅色標示,雙方軍事分界線(MDL)即為非軍事區中間黑線,黃點為朝鮮挖掘穿過軍事分界線的隧道。
類型軍事分界線
設施資訊
控制者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3年-1994年)[1]
聯合國 聯合國軍事停戰委員會
聯合國 聯合國軍
 大韓民國
公眾開放板門店外,外人無法穿越。
現狀絕大部分線段被地雷區隔絕,有數條公鐵路線穿越。
歷史
建於1953年7月27日起
建造者 北韓
 南韓
聯合國 聯合國軍
使用時期1953年7月27日 (1953-07-27)
戰役朝鮮戰爭
駐軍狀態
派駐部隊朝鮮人民軍軍旗 朝鮮人民軍(1953年至今)
中國人民志願軍(1953年-1994年)
駐韓美軍隊徽 駐韓美軍(以聯合國軍名義,1953年至今)
大韓民國國軍(1953年至今)
Close
Quick Facts 諺文, 漢字 ...
三八線
諺文삼팔선
漢字三八線
文觀部式Sampalseon
馬-賴式Samp'alsŏn
Close

根據朝鮮停戰協議規定,兩韓之間以全長247公里(153英里)的實際控制區劃定界線;例如戰後由朝鮮實際控制的開城市就位於北緯38度以南。由此該線雖是大致依照北緯38度線劃定,但主要是根據雙方於1953年朝鮮戰爭停戰時的實際控制線,而軍事分界線兩側即是朝韓非軍事區[2]

黃海上,朝韓以事實上的「海上軍事劃界線」分隔,稱為北方界線,由聯合國軍於1953年劃定[3]。然而北方界線並未有在停戰協定中提及,因此不被朝鮮承認[4]

歷史

Thumb
朝鮮戰爭雙方局勢

1896年5月,俄羅斯帝國皇帝尼古拉二世加冕。1896年6月,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山縣有朋和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甫簽訂羅拔諾甫-山縣協議,會談中兩國曾按38線平分朝鮮半島,但大韓帝國仍作為大日本帝國的保護國。但是,1904年日俄戰爭後,日本獨吞朝鮮半島[5]

1945年日本撤消朝鮮軍編制時,便是依照此線將38度線以北的朝鮮軍併入關東軍,38度線以南的朝鮮軍併入國內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蘇聯在朝鮮半島商定以北緯38度線作為接受日本投降的範圍界限,北部為蘇軍受降區,南部為美軍受降區。蘇美以北緯38度線劃界分別對日軍受降,與日軍45年內部編制劃分無關。1945年8月7日夜,蘇聯對日宣戰,8月15日昭和天皇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時蘇軍正在東亞大陸上迅速擴大着占領區,而美軍此時尚分布於太平洋以西諸多島嶼上。美國認為有必要在東亞大陸上尋求一個支點,決定向蘇聯提出由美軍占領一半的朝鮮半島,鑑於蘇軍的推進速度,這個提議需儘快以蘇聯不易拒絕的方式提出,於是美軍上校迪安·里斯克以地圖為準選擇了北緯38度線簡單地將朝鮮半島分為土地面積大致相等的兩個受降區。美方提出以北緯38度線為分界線的理由,一是便於地圖上定位和查找,二是為避免因土地面積得失導致蘇方否決或反悔,有意給北方多留了些土地面積,所以38線以北實際擁有朝鮮半島約57%的土地面積、38線以南擁有約43%,蘇方立即接受,因為蘇聯同時也有意圖在日本本土尋求一個支點,即打算由蘇軍占領北海道,但這個意圖在雙方倉促決定38線劃分時沒來得及作為附帶條件,而是之後另外提出的,並被美國拒絕。兩周後的1945年9月8日、9日,美軍分別在釜山仁川地區登陸,此前蘇軍先導部隊曾抵達京城(今首爾),鑑於雙方的協議,又退回38線以北。

38線的劃分是時間緊迫下的倉促決定,絲毫沒有考慮地理人文因素,軍事經濟利弊,沒有實地測量歷史借鑑。其實,即使美方最初以北緯37度或39度線劃分,也沒有太大差異,因為這僅是一條受降分界線,時效作用都有限,如美蘇並未以38線為界,禁止朝鮮半島上居民的往來,到了1948年也沒有以38線為界區分南北朝鮮,而是分別只承認單一的一國。對蘇美來說,毫無理由要考察日俄戰爭或延續日軍的內部劃分標準,日俄戰爭戰爭說和關東軍國內軍說不過是試圖提升38線的地位和認可程度,以為某些論斷鋪墊。而半島直接利益者朝韓雙方歷來都沒有承認38線為自己主權邊緣。

然而兩大陣營隨即因理念不同,在之後朝鮮的政治路線上出現了糾紛。1948年,南部決定成立國會,以選舉來票選總統,在北方未參加和南方濟州四·三事件彈壓下,進而成立創建了大韓民國,留美的李承晚博士通過選舉成為大韓民國總統。流亡蘇聯的抗日游擊隊長金日成在蘇聯支持下,也自行於朝鮮半島北部蘇占區上宣布建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成為朝鮮內閣首相。朝韓先後成立國家,雙方均認為擁有朝鮮半島全境,並各自在蘇、美占領軍的支持下建立政權。

1949年初蘇聯撤軍,將北方主權交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數月後美國撤軍,將南方主權交給大韓民國,雙方自1949年起頻繁發生小型武裝衝突,並逐漸封鎖了南北居民的自由往來,所以三八線成為韓朝兩國實際統治區的界線。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隨後朝鮮人民軍大舉南下。朝鮮宣稱當日韓國國軍於當日拂曉在三八線(按:北緯三十八度為南北朝鮮的交界線)全線向北朝鮮發動了意外的進攻,在黃海道的海州西部地區、金川地區、江原道的鐵原地區,三路侵入北朝鮮一公里至二公里。[6][7][8]韓國則駁斥朝鮮說法,宣稱朝鮮人民軍先入侵[9][10][11],並在朝鮮大軍入侵後宣布了反擊海州的消息,韓國在海州的反擊戰有6月26日美聯社[12]合眾社路透社[13]、《泰晤士報》、《曼切斯特衛報》、《每日電訊報》、《每日先驅報英語Daily Herald》、《芝加哥論壇報》佐證[14][15],但此後韓國政府宣布反攻海州為假新聞並將其歸咎於一名誇大其詞的官員。[16][17] 而中國一直認為,南朝鮮軍隊先越過三八線,而北朝鮮是被進攻方[18]。美軍和聯合國軍分別於7月5日和7月7日開始武力介入朝鮮戰爭,中國於10月19日在平壤被攻陷後,也加入了朝鮮戰爭。事實上,當時38線並不受南北朝鮮雙方重視,互有滲透及交火。

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停戰界線大致上仍沿三八線自東至西橫貫朝鮮半島;出於便於定位考慮,中文裡某些非正式場合習慣將其稱為「三八線」,正式場合則不然。

現況

2007年5月17日,京義線鐵路和東海線鐵路試運行,這是56年來首次有列車跨越韓朝軍事分界線[19]

2007年10月2日,韓國總統盧武鉉徒步走過軍事分界線,是首位走過軍事分界線的韓國國家元首,亦是第二位訪問北韓的韓國總統(2000年金大中乘搭飛機訪問北韓)。

2017年11月13日,有一名朝鮮人民軍士兵投奔南韓,追截士兵有越過分界線向其射擊,聯合國軍司令部認為違反了南北韓休戰協定。

2018年4月27日的南北韓領導人會談朝鮮勞動黨委員長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板門店徒步走過軍事分界線會見大韓民國總統文在寅,這是首位走過軍事分界線的朝鮮最高領導人,亦是首位訪問南韓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途中有個小插曲,文在寅問:「現在你已經來到南方,我何時可以到北方去呢?」,於是金正恩一把拉著文在寅跨過軍事分界線以示善意,但一度造成在場媒體及安保人員的驚慌。青瓦台稍後證實,兩人牽手跨越軍事分界線、到達板門店北韓側合影的行程,「並非事先安排」。[20]

2019年6月30日的美朝首腦會談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在板門店徒步越過三八線進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境並與金正恩合照留念[21]

Thumb
Thumb
中立區會談室內着冬季制服(上圖)和夏季制服的韓國陸軍憲兵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