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式中餐,在韓國又稱爲韓式中華料理(韓語:한국식 중국 요리),是由韓國華人將中國菜與當地烹飪技法結合的融合菜式。[1]
中國菜系列 |
---|
四大菜系 |
魯菜 - 川菜 粵菜 - 蘇菜 |
八大菜系 |
閩菜 - 浙菜 湘菜 - 徽菜 |
十大菜系 |
京菜 - 滬菜 |
十二大菜系 |
秦菜 - 豫菜 |
十四大菜系 |
遼菜 - 楚菜 |
十六大菜系 |
津菜 - 滇菜 |
新八大菜系 |
隴菜 - 杭菜 吉林菜 - 遼菜 浙菜 - 秦菜 晉菜 - 滬菜 |
閩系 |
福州菜 - 莆田菜 閩南菜 - 閩西菜 閩北菜 |
粵系 |
廣州菜 - 順德菜 客家菜 - 潮州菜 |
蘇系 |
淮揚菜 - 金陵菜 蘇南菜 - 徐海菜 |
東北系 |
遼菜 - 吉林菜 - 龍江菜 |
其他菜系 |
新疆菜 - 西藏菜 青海菜 - 內蒙菜 冀菜 - 贛菜 黔菜 - 桂菜 瓊菜 - 臺灣菜 香港菜 - 澳門菜 |
特種私房菜 |
宮廷菜 - 官府菜 譚家菜 - 紅樓菜 |
宗教飲食 |
清真菜 - 齋菜 - 道教飲食 |
海外中國菜 |
日式中餐 - 韓式中餐 娘惹菜 - 馬來西亞中國菜 印尼中國菜 - 菲律賓中國菜 印式中餐 - 巴式中餐 毛里裘斯中國菜 - 澳洲中國菜 英式中國菜 - 加拿大中國菜 美式中國菜 - 加勒比中國菜 拉美式中國菜 (波多黎各式中國菜 - 秘魯中餐) |
儘管最初源自中國菜,但韓式中餐由具有韓國風味和配料的獨特菜餚組成,因此它是一種混合菜系。 [2]
在韓國,中餐大多是外賣的,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韓式中餐則會在韓餐廳,或是由移民來的韓國華人餐廳提供。
特徵
韓式中餐最早出現在19世紀的仁川,當時亦是韓國大部分華僑的居住地[1]。由於位置接近,韓國大部分華僑都來自山東省,因此大多數韓國中國菜都受到魯菜的影響[1]。
在20世紀中葉,韓國中餐成為高檔菜的代表,並形成了影響今日韓式中餐的四大門派:豪華大飯店派(以李連福為代表)、新羅酒店八仙派(以「華商翟師傅」為代表)、紅寶石派(以呂敬來為代表)、雅敘園派(以劉方寧為代表)。
菜品
大多數韓式中餐館都供應三種主要的韓式中餐:
- 韓式炸醬麵(자장면),一種與中國的炸醬麵同源但有所不同的麵條料理[3];
- 炒碼麵(짬뽕),一種用蔬菜、肉類或海鮮和辣椒油調味的辣麵湯,而名字則借用借鑑福建的燜麵,但發源於日本的強棒麵[4]。最初的炒碼麵和強棒麵一樣是不辣的,但1960年代開始炒碼麵開始加辣椒[4]。
- 糖醋肉(탕수육),演變自魯菜的糖醋里脊,但糖醋肉醬料會與胡蘿蔔、黃瓜、洋蔥、木耳、蘋果和菠蘿等水果和蔬菜同炒,而糖醋里脊中不會放任何蔬菜水果。[3]韓國人吃糖醋肉普遍分兩派:將醬汁整個倒在肉上吃,或是單獨夾肉沾上醬汁食用。
韓國中餐館經常供應的其他菜餚包括:
- 中國冷麵(중국냉면),主料為麵條、五香醬肉、黃瓜、蟹棒、海蜇和一個煎雞蛋,配以用醬油和香辛料調味的冷雞湯。吃時再澆上由芥末和花生醬混合的濃厚醬汁。[5]
- 乾烹雞(깐풍기),將雞塊炸制後裹上甜辣醬炒制而成。
- 乾烹蝦(깐풍새우),將蝦裹上麵糊和麵包糠油炸後,以甜辣醬汁炒制而成,醬汁中亦會含有豌豆、胡蘿蔔等蔬菜。
- 辣椒雞(라조기),與辣子雞類似的菜。
- 烏冬(우동),一種與炒碼麵類似但不辣的湯麵,與日本烏冬麵或韓式烏冬麵都無關。[6]
- 溫滷麵(울면),類似於烏冬麵,由小麥粉麵條、切碎的蔬菜和海鮮組成,但湯汁濃厚,以玉米澱粉勾芡。
圖片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