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雷任民(1909年7月—2005年1月25日),山西平遙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生平

早年生活

雷任民1909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父親雷昌武是山西票號界著名商人,曾是平遙城內名宅葫蘆肚巷7號主人[1]。中學時曾就讀於華北基督教公理會創辦的汾陽銘義中學

革命經歷

雷任民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參加革命。1928年進入北平大學法學院學習後,擔任過北平共青團市委組織部長[2]。1934年赴日本,就讀於早稻田大學西安事變後回國,1937年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抗日戰爭初期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派遣在山西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擔任會長的犧牲救國同盟會任常務委員,參與組建了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四縱隊並擔任政治委員,在晉西北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晉綏抗日根據地。1939年參加秋林會議晉西事變中果斷肅清部隊中的舊軍官,率部突破日、偽、閻軍的包圍,開展了堅決的反頑鬥爭。後歷任山西新軍決死第四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晉西北新軍副總指揮,晉綏軍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參加了反掃蕩、百團大戰等戰役[3]

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歷任晉冀魯豫中央局國軍工作部晉綏軍工作室負責人、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安陽小組中共首席代表、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少將副參謀長、晉冀魯豫中央局社會部(部長楊奇清)副部長兼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情報處處長、華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副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辦公廳主任兼人事司司長和優撫司司長,1950年初赴廣州領導政務院接收港九國民黨起義機構專員辦事處的工作(龔飲冰未到任),接收了國民黨滯留香港的包括兩航招商局資源委員會、13家銀行在內的起義機構[4]

1951年調任中央貿易部副部長並參與組建對外貿易部,1952年對外貿易部成立後任第一副部長、部黨組書記,並在多個時期擔任代理部長[5] [6]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成立後兼任副主席[7],1955年南漢宸病休期間代理主席。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前,雷任民先後出訪過蘇聯、瑞士、東德、芬蘭、日本、突尼斯、摩洛哥、錫蘭、緬甸、意大利、挪威、瑞典、丹麥、埃及、贊比亞、坦桑尼亞等近二十個亞非歐國家。1952年參加了莫斯科國際經濟會議,同年12月以代理部長身份簽訂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國錫蘭米膠協定》,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和尚未建交的且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簽訂政府間貿易協定,協定不僅為五年後兩國建交打下了基礎,並且執行了長達30年之久。1953年簽訂了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第一個政府間貿易協定,以及中國和芬蘭第一個政府間貿易協定。1954年日內瓦會議期間,擔任中國代表團首席顧問,同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西德、瑞士等處於對立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開展貿易進行了廣泛的溝通,之後陸續派出了多個代表團出訪並促成早期貿易往來;其中陪同周總理會見了英國外相艾登,直接推動了中英貿易往來的破冰和雙方互派商務代表。日內瓦會議結束後作為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訪問芬蘭,是第一個訪問芬蘭的政府代表團。1955年訪問日本,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一個到訪日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貿易代表團,在東京簽訂了《第三次中日貿易協定》。1958年訪問摩洛哥訪期間,由於貿易談判進展順利,促成了兩國換文建立正式外交關係。60年代初三年困難時期,為解決糧食危機曾連續多次出訪緬甸商談大米貿易問題,並其中在陪同周總理訪緬時受周總理指示前往香港,組織華潤公司中國銀行協助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從美國、加拿大等國秘密購糧。1964年訪問意大利,簽訂了兩國互相設立商務代表處的協定,推動兩國關係進入「半建交」時期。他還兼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西方國家對其實行封鎖禁運的嚴峻形勢下,作為外貿戰線的主要領導之一,雷任民參與制訂了中國對外貿易的方針政策,組織參加了中國與蘇聯、東歐、西歐、亞非等各國的經貿談判,為開創和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外貿易事業,突破封鎖禁運,打開外交關係,做了大量奠基性、開拓性的工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事業的開拓者、奠基人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間,雷任民遭到林彪四人幫的迫害。

Remove ads

改革開放時期

1979年恢復工作後,與榮毅仁吳志超等參加了組建中信集團,擔任黨組書記[8]

1984年與有亞洲糖王之稱的馬來西亞華商嘉里集團董事長郭鶴年共同創建北京國貿中心,任董事長。

1980年起先後擔任對外貿易部顧問,進出口委顧問,對外經濟貿易部顧問和特邀顧問。中國投資諮詢公司成立後兼任董事。

他還擔任過第五屆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第五屆全國工商聯執行委員,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顧問,中國對外服務行業協會名譽會長[9]

2005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10]

家庭

  • 妹妹雷德容,1913-1948,僑務活動家,烈士,著名文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駐印度尼西亞大使巴人的夫人。1935年參加過北平「一二·九」運動,在知識界、教會及勞動婦女中宣傳救國救民的道理,喚醒婦女擺脫封建枷鎖,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在重慶參加鄧穎超等人領導的新生活婦女運動指導委員會,任戰時鄉村服務隊指導員。1941年奉命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參加華僑抗日的宣傳工作,與在馬來西亞的巴人(王任叔)結婚。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轉移到印度尼西亞,在日軍搜捕患重病的惡劣條件下,不屈不撓地開展華僑和婦女抗日救亡鬥爭。1947年於歸國途中不幸病倒在香港,1948年5月逝世。雷德容被馬敘倫沈鈞儒郭沫若等人譽為「奮戰在海外的抗日英雄」。追悼會上由胡愈之介紹生平事跡、宣讀遺囑,沈鈞儒致悼詞。
  • 雷任民與夫人肖力育有兩個女兒: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