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俄裔美籍小提琴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雅沙·海飛茲(Jascha Heifetz,1901年2月2日—1987年12月10日),俄裔美籍小提琴家,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2月10日) |
1900年2月2日,海飛茲生於俄羅斯帝國維爾紐斯(今立陶宛維爾紐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其母曾親筆改動了他的出生年分,使其的歲數整整提前了一年。
父親是維爾紐斯交響樂團的首席,海飛茲在父親指導下,從三歲起開始學習小提琴。他是個音樂神童,家境清貧但卻有着優異的音樂細胞,隨即顯現了超凡的天份,在1905年展開正式的音樂學習,師從維爾紐斯帝國音樂學校的伊爾亞‧馬爾金(Ilya Malkin)。1907年,六歲的海飛茲於科夫諾(現為立陶宛考納斯)第一次公開演奏,演奏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1910年,海飛茲跟隨俄國當時的小提琴教父萊奧波德·奧爾學習小提琴,學到以前沒學過的運用自如弓法,起初海菲茨學斷奏方面遇到些困難,但在奧爾多耐心示範下,豁然開朗。
1911年4月30日,十歲的海飛茲在俄國聖彼得堡舉行演奏會,正式出道。
十二歲時,海飛茲於1912年10月28日首次在柏林演出,在尼基什指揮下,與柏林愛樂共演契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在演奏時遇見當時著名奧地利小提琴家弗里茨·克萊斯勒,當克萊斯勒聽完海飛茲的演出後驚嘆地說:「現在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琴都折斷了。」之後,他的少年時代大多在歐陸奧地利、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的巡迴演出。
1917年,十七歲的海飛茲收到來自美國的邀請,於10月27日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首次登台演出,並從此定居在美國拓展其演奏生涯。此次演奏,吸引了幾乎全美國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前來觀賞。年輕的海飛茲毫不怯場,而且發揮得淋漓盡致,把到場的小提琴家嚇得目瞪口呆,輕易地征服了美國樂壇。
1925年,海飛茲取得美國公民身分。1936年,與勞倫斯‧提貝特一同組建了美國音樂藝術家公會。1937年,擔任美國廣播藝術家協會的首席副主席。
1917年11月9日,海飛茲完成了首次錄音,鋼琴合作為安德烈‧本瓦(André Benoist),隨後他展開了美國巡迴。之後的數年間,他並陸續完成了倫敦(1920)、巴黎(1920)、澳大利亞(1921)與亞洲(1923)的首演。1919年,塞繆爾‧喬茨諾夫(Samuel Chotzinoff)成為他專屬的鋼琴合作。1925年,伊西多爾‧阿科朗(Isidor Achron)取代了喬茨諾夫的位置。1929年,完成南美洲首演。
1934年,伊曼努埃爾‧貝(Emanuel Bay)成為專屬鋼琴合作,並隨他返回俄羅斯,在十七天內舉行了十三場演出。這是海飛茲生前唯一一次回到故土。1942–44年,參與戰時美軍勞軍活動,其中包括了在義大利、北非前線戰場所舉行的,八週內四十五場之多的演出。
1939年,海飛茲在電影They Shall Have Music中,首次大銀幕亮相.[1],飾演自己。1947年,在電影Carnegie Hall中演出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
1927年,海飛茲展開對龐塞作品《小星星》(Estrellita)的改編工作,後來陸續衍生的改編版本數超過百個。1930年,出版了丁尼庫作品霍拉舞曲的改編。1946年,海飛茲化名為吉姆‧霍伊爾(Jim Hoyle),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When You Make Love To Me—Don't Make Believe〉。克羅斯比和葳庭都曾錄唱過這首歌曲。
1949年,他與亨利克‧卡斯頓(Henryk Kaston)共同研製的小提琴弱音器取得專利權,並被命名為「海飛茲弱音器」。
1954年,布魯克斯‧史密斯(Brooks Smith)成為專屬鋼琴合作。1961年於洛杉磯開始一系列的「海飛茲–畢亞第高斯基音樂會」演出活動,之後並陸續轉往舊金山、紐約演出。
1970年,於巴黎完成了電視特別節目的剪輯製作,並於美國播放。1972年,於洛杉磯音樂中心完成最後的公開演出,這場演出並且被轉錄為專輯出版。
1957年,海飛茲加入了公開呼籲加州普設9-1-1緊急號碼的運動。1958–59年,擔任加大洛杉磯分校的講座教授。1961年,擔任南加大教授。他對學生的要求極度嚴格,學生往往吃不消而選擇離開,但其實他是一位十分關心學生的好老師,對於學生的各方面,甚至生活上的需求他都十分熱心幫忙。十年之間,他收了150位學生,其中雪莉·克魯斯(Sherry Kloss)被認為是海飛茲的傳人。此外,他對事物的洞悉力十分強,也常以此觀察學生們的任何需要。
1973年之後,海飛茲展現了對其他領域的興趣,例如:錄音的轉錄工程,以及對環境保護運動的參與等。他於1983年中止了與南加大的合作關係,但仍繼續個人的教學活動。
1987年12月10日,逝世於洛杉磯的錫安山醫學中心。
海飛茲偉大成就的背後,除了天份與努力之外,他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他從小得接受艱苦的天才兒童訓練,無法像一般人一樣成長,結果性格孤僻保守。他的兩次婚姻都以離婚收場,雖然養育了三個孩子,卻沒有享受過太多家庭生活的樂趣。他的女兒Josepha Heifetz是一位作曲家、鋼琴家兼作家,她曾經表示,他們的家庭生活是冷漠和嚴肅的,她甚至必須事先預約,才能夠見到她的父母[來源請求]。
海飛茲以幹練、快速而著稱,作風霸氣而恢宏,技巧驚人而精確。他的風格常給人冷酷的感覺,特別是當他展現炫技作品的時候,冷靜乾脆地掌握每一刻凝聚的音符,牽動着觀眾每根神經。他演奏時,習慣將小提琴抬得很高,眼睛盯著手指頭,身體一動也不動,臉上沒有什麼表情。他演奏的速度總是比一般人快,而且快很多,演奏艱深的樂曲時,常令人嘆為觀止。而演奏結束之後,儘管台下歡呼聲雷動,他也是一樣不動聲色。
海菲茨認為練琴太多和練琴太少一樣壞;他說:「如果我每天練琴六小時,會一點進步都沒有,我還有許多其他興趣,比如看書或各種運動,諸如打網球、高爾夫、騎自行車、騎馬、划船或游泳。常常當我該練琴時,卻拿一部照相機往外跑,我是攝影迷。」[2]
海飛茲擁有一把1714年的斯特拉迪瓦里琴「海豚」及一把1742年的瓜奈里名琴。在音樂會上他喜歡用瓜奈里琴,這把琴薩拉薩蒂生前用過,有着極美的音色。
此章節需要擴充。 |
海菲茨錄製了大量唱片,其中的黑膠唱片現已轉錄成光碟。由索尼所出版的海菲茨全集,共104張,是個人小提琴專集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來源請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