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斯托爾·潘塔萊昂·皮耶佐拉(西班牙語:Ástor Pantaleón Piazzolla,1921年3月11日—1992年7月5日),阿根廷作曲家以及班多鈕手風琴演奏家。作為作曲家的皮耶佐拉,以全方位系統的古典音樂訓練為基礎,創造性地融合傳統古典音樂與爵士樂的作曲風格,將探戈音樂從通俗流行的舞蹈伴奏音樂提升為可以單獨在舞台上展示的具有高度藝術性,並能表達深刻哲理的純音樂形式,並由此創立了「新探戈音樂」(Tango Nuevo)樂派,成為阿根廷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及南美音樂史上的重要人物。在阿根廷,皮耶佐拉被尊稱為「了不起的皮亞佐拉」(el gran Piazzolla)。
皮亞佐拉於1921年誕生於阿根廷馬德普拉塔的一個意大利裔的家庭,由於經濟困窘,在其幼年時,舉家搬遷至美國紐約。皮亞佐拉遂於美國紐約度過其童年時期,並得到機會接觸古典音樂(尤其是巴赫的音樂)、探戈音樂、爵士音樂等多種風格,與此同時也開始演奏班多鈕手風琴,並於13歲時得到當時旅美的著名阿根廷探戈音樂演奏家Carlos Gardel的邀請加入其演奏團,以及在其探戈主題的電影中獲演一個配角。
1937年,皮亞佐拉家族遷回阿根廷,已經有了相當音樂基礎的皮亞佐拉和專業音樂人士有了更多的機會,並展露了作為手風琴演奏家的驚人才能。其時,皮亞佐拉所崇拜的世界級鋼琴演奏家阿圖爾·魯賓斯坦亦旅居阿根廷,皮亞佐拉為其寫作了一首鋼琴曲,並當面求教。魯賓斯坦雖然並不認為這是一首成功的作品,但積極鼓勵皮亞佐拉正規而系統地學習音樂,走上專業的道路。[1]
在魯賓斯坦的鼓勵下,皮亞佐拉拜阿根廷著名的作曲家希納斯特拉為師,按照正規音樂學院的教學法學習鋼琴、作曲等專業,並取得了一定的作曲家的聲望,為日後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皮亞佐拉在阿根廷的音樂學院畢業後,曾一度放棄探戈音樂,專心於古典音樂世界,並以青年作曲家的才華引起當地作曲界的矚目,並贏得機會前往法國巴黎,拜著名作曲家娜迪亞·布朗熱為師,繼續深造。
在歐洲,皮亞佐拉仍打算隱瞞自己曾作為探戈音樂家活動的經歷,認為當一名探戈音樂家是一種恥辱,而想一心投入純正的古典音樂世界,但這個想法遭到其老師布朗熱言辭激越的強烈反對。當布朗熱了解到皮亞佐拉在探戈音樂中的才華後,慍怒地打消了皮亞佐拉放棄探戈的想法,熱忱地鼓勵皮亞佐拉大膽地在探戈的世界中耕耘出一塊新的土地。無論對於皮亞佐拉,還是對於探戈音樂藝術,甚至世界音樂史而言,這個後來被證明為富有遠見的建議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因為從此皮亞佐拉扭轉了探戈不能作為純粹的「藝術音樂」存在,而只是一個存在於「社會底層」的「骯髒下流的詞語」[2]的錯誤觀念,將其全部才能投入到這塊他既熟悉而又有天分的領域中去。
此後,皮亞佐拉在巴黎以很大的熱情投入探戈音樂的創作中,打破了傳統探戈音樂的一些窠臼,將現代化的古典、爵士等先進音樂技法融入探戈中。除作曲之外,他本人亦積極參與演奏,並採用了站立式的新的手風琴演奏方法,由於其音樂形式過於新潮,內容迥異於傳統程式化的探戈,內涵更遠比舊形式豐富,引發了部分聽眾的不解與不滿,甚至發展為毆打事故,但皮亞佐拉終於找到了嚴肅音樂和探戈音樂相互結合的最有效方式:用探戈的激情來構架嚴肅音樂。[1]
從歐洲學成歸國的皮亞佐拉已是一個成熟的作曲家了。1955年,他在阿根廷創建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八重奏」的探戈演奏團體,並革命性地引進了如下樂器編制,從而改變了探戈樂團傳統的音響效果:
20世紀60年代是皮亞佐拉創作的高峰期,其諸多代表性的探戈組曲均在此時誕生。如同在巴黎一樣,在阿根廷,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起初也遭到了人們的不解和排擠,但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到皮亞佐拉音樂的意義,最終將皮亞佐拉的音樂視作阿根廷文化中極有代表性的瑰寶。
皮亞佐拉一生共創作了300多部探戈作品,以及世界上的第一部「探戈歌劇」(Operita de Tango)《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莉亞》(Maria de Buenos Aires)。
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皮亞佐拉旅居意大利,這是他創作的第二個高峰期,也是其演奏藝術爐火純青的集大成時期。1990年,皮亞佐拉在巴黎罹患中風,作曲事業遂告結束。1992年,皮亞佐拉病逝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皮亞佐拉生前組建過多個探戈樂團,其中維持時間較長,其本人參與成分最多,影響最大,合作最默契,最具代表性的重奏團,由如下音樂家組成:
所有這幾位演奏家,不僅是探戈音樂的傑出演繹者,更尤其是皮亞佐拉音樂的忠實再現者。時至今日,不斷有新的音樂家,如著名猶太裔鋼琴家丹尼爾·巴倫波伊姆,在需要再現忠實地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時,邀請上述音樂家中的部分人參與進他的重奏中。
皮亞佐拉在探戈音樂里加入了古典音樂的嚴謹和爵士音樂的即興等要素。其次,皮亞佐拉為了打破傳統探戈音樂一成不變的旋律和不斷重複的節奏,使自己的旋律更標新立異,節奏更加複雜,內容更加深刻,形式更加豐富,同時擴張了探戈音樂的表現幅度。
例如,在節奏上,皮亞佐拉的作品重音的特點顯得尤為突出。它完全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小節中節拍的強弱位置,以前的強拍位置被弱化,而有的弱拍位置卻被強化了,與其他聲部的規則節奏形成特有的複合節奏。這樣,在音響上產生與眾不同的音響效果,形成獨特的曲風。
又如,皮亞佐拉經常採用各種探戈作曲形式,包括傳統、浪漫、歌曲、現代探戈等,除了探戈還加上華爾茲、米隆加舞曲等形式,皮亞佐拉更運用過古典音樂曲式,例如敘事曲、賦格、觸技曲、奏鳴曲、詠嘆調、浪漫曲、彌撒曲等等來表現探戈音樂的內容。[1]例如,皮亞佐拉曾為已故俄羅斯大提琴家羅斯特洛波維奇寫過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大探戈》;為獨奏班多鈕手風琴和樂隊寫過《手風琴協奏曲》;為探戈樂隊寫過巴洛克組曲形式的《探戈組曲》等等,都是借用的古典音樂的框架表現探戈的內容。
皮亞佐拉很重視打擊樂、低音提琴、鋼琴等節奏組的使用,鋼琴和低音提琴放在一起充當節奏骨架作用,或配合鼓強調一些節奏重音。在他的探戈室內樂中,鋼琴則通常被用做和聲樂器,演奏各種轉位和弦,同時也可用作獨奏樂器。[1]
在和聲上,皮亞佐拉也大膽創新,善於使用多重元素。例如,無調性因素的運用。以其本人的話而言:「……循著多重節奏,以及雙和絃或三和絃的方式來創作,卻不會踰越,因為我必須讓「底下」的節奏部份具有搖擺的感覺。然後在「上面」裝飾音符。」[3]
皮亞佐拉經常為一些傳統上不作為獨奏樂器出現的樂器寫作重要而精彩的獨奏段落,比如低音提琴。在其探戈曲中,低音提琴經常脫離傳統的節奏型的演奏,而臨時演奏一段技藝高深的獨奏段。
和其他南美音樂尤其是巴西音樂相比,皮亞佐拉認為自己的音樂更富於理性而冷靜,且並不刻意尋求歐化或古典化,而是在創造一種新的文化。[3]
總的來說,皮亞佐拉是一位探戈音樂藝術的革新者,他成功地將探戈音樂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探戈音樂脫離單純的舞蹈伴奏音樂,成為獨立表達深刻思想的藝術形式。除開個人才能、文化背景等因素,從音樂技術上講,這大體是由皮亞佐拉在以下四個方面將古典音樂及爵士樂技法成功融入探戈音樂領域而做到的,分別如下:
作為嚴肅音樂存在的古典音樂,曾長時期與作為流行音樂存在的探戈音樂無直接往來。但自從皮亞佐拉大幅提升探戈音樂的審美格調後,古典音樂界開始關注皮亞佐拉,至今已形成一股用古典音樂的方式演奏皮亞佐拉作品的熱潮。
這其中,較有影響的演奏如下:
若干按年份排列的代表作:
年份未考的若干代表性曲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