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佛教法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剛(梵語:वज्र,Vajra;巴利語:Vajra;藏語:རྡོ་རྗེ།,威利轉寫:Dorje),漢語音譯為嚩日羅(或囉)、伐折羅(或囉)、伐闍羅(或囉)、伐折囉、跋折囉等,藏語音譯為多傑(Dorje)、班雜(Benza)。梵文名詞,最早是印度神話中因陀羅的武器,也是鑽石以及閃電的梵文名稱。在大乘佛教經論中,金剛是指法界中有一法是堅固無能截斷者,但又因沒有另一法可替代或毀壞的緣故,稱這不可被毀壞、替換之法為金剛[1]。在宗教儀式中使用的法器,也稱金剛,中文又將它譯為金剛杵、降魔杵。
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婆羅門教《梨俱吠陀》,是因陀羅的武器名稱,名叫金剛(vájra),即是閃電。
相傳因陀羅與阿修羅戰鬥時,猛力擊打阿修羅頭部,碎裂的閃電成為鑽石(一說是阿修羅的屍體成為鑽石),因此鑽石也被稱為金剛(vájra)。
在宗教儀式中,使用一種小型的杵形武器,來象徵因陀羅的雷電。它的大小類似於日本柔道棒(Yawara),也被當成是一種護身符。印度教、藏傳佛教與耆那教,皆以金鋼杵來作為宗教器具,認為它代表了一種精神上的力量。
在西藏佛教密宗中,金剛杵是常見的法器,常為護法手持,象徵能夠摧伏外道、擊敗惡魔的力量。這些護法被稱為執金剛神,金剛力士或密跡金剛,簡稱為金剛[2]。也常有佛菩薩以金剛為名號者,如金剛不動佛(阿閦佛)、金剛薩埵。
大乘佛教,用此「金剛」來形容如來藏空性心、無心相心、非心心,不取六塵萬法,無可摧毀。因此性無可毀壞,性如金剛,即使集於百萬億佛之力亦無法毀壞祂,所以稱指「金剛心」堅固無比,能破斥常見外道以見聞覺知心為真我,及破斥斷見外道以一切法皆是空無了不可得,無因無果,死後墮於灰滅空無者的邪說謬論。所以經常以金剛來作為般若空慧的象徵,代表它能夠擊破一切邪見與結縛。
藏密中,金剛也作為無堅不摧、無可摧破的特性而廣泛運用。譬如:「金剛乘」,就是「密宗」,是形容無堅不摧的「密乘」;「金剛禪」,就是指「密宗禪法」,是形容戰勝外道禪法的「密法」。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